分享

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盆腔积液血肿、附件囊肿验案一则

 九不同 2024-11-14
该例患者,年轻女性,昨日第三次复诊,脸上多了笑容,少了愁苦,不用说,肯定是疗效好呗。要是进来就拧着个眉头,也不愿意搭理我,那肯定是对我的疗效不满意呗,呵呵,见面知疗效,此之谓也。

简要病史:今年9月,其于某大医院妇科,行双侧卵巢囊肿手术,术后不佳,出现感染,盆腔大量积液血肿、附件炎症,到了10月份,西医那边给了很多抗生素等治疗,仍然控制不住。于是西医建议其住院进一步治疗,因其担心初次手术后的副作用,所以来我门诊寻求中医治疗。

2021年10.24日B超结果如下:

图片

初诊11月5日,二诊11月13日,三诊11月24日,带来11月15日B超复查结果如下:

图片

治疗前后对比,如下:

10.24

11.15

右侧盆腔、膀胱旁混合回声9.8×7.7×4.3cm

盆腔偏左侧子宫前上方骼血管内混合回声4.9×5.3×3.5cm

右附件区见无回声,2.1×1.4cm,透声好,被上述混合回声包绕

右侧附件区未见明确囊实性包块

盆腔未见明显游离液性暗区

盆腔见游离液性暗区,深约1.1cm


从B超对比,可以看出,两周多的中药治疗,效果非常好。

但有心人当能看出,病愈刚好一半,而且是右侧痊愈,左侧未愈。当时我看着这个B超前后对比,诊着脉,确实是右侧基本没有问题了,而左侧依然未愈,原因呢?

回头再审视我的处方如下:

附片6g  生薏米30g 败酱草 30g 

桂枝15g 茯苓30g 丹皮20g 桃仁6g

赤芍10g 炒白术20g 生甘草6g


前面三味药:附片6g  生薏米30g 败酱草 30g,这是《伤寒论》的薏苡附子败酱散;后面五味药:桂枝15g 茯苓30g 丹皮20g 桃仁6g 赤芍10g,这是《金匮要略》的桂枝茯苓丸,再加白术甘草以健脾燥湿护胃。

何以右侧症状基本痊愈,左侧消退不佳?首先我们要看盆腔、附件所在的位置,都在下腹部,我们俗话叫“小肚子”,中医术语叫“少腹”。

如果右侧少腹瘀血积液,也就是右下腹腔、盆腔积液及血肿,张仲景用的什么方呢?就是《伤寒论》的薏苡附子败酱散啦,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治疗阑尾炎的一个方子,而且有人认为更适合治疗慢性阑尾炎,但从中医角度呢?一定得是偏虚寒的体质,不能是实热的体质。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治疗阑尾炎的方子吗?怎么能治妇科炎症?”

答曰:“诸位看问题一定不要太片面刻板,张仲景当年遇到的患者即便是阑尾炎,那也很可能是阑尾炎有穿孔,炎性物质都跑到了腹腔或者盆腔位置,所以用了薏苡附子败酱散。那此例患者,因为卵巢动手术,然后有炎性物质也跑到了腹腔、盆腔位置,所以,同样可以用薏苡附子败酱散。”

这里涉及到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里的腹诊内容,这方面主要被日本的诸多医家发扬光大了,他们的腹诊特别强大,甚至很多日本汉方医家主要诊疗手段都是腹诊,看了他们很多著作,发现基本没有真正懂得脉诊一道的。

或许,日本医家学中医,就好像日本人学汉字一样,没学到汉字的精华,就衍生出了“日语”这一新的语种,然而日语也一样解决了沟通交流的问题,并生出了新的文化,也是殊途同归啊。

《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呢?有人估计猜到了,从腹诊研究看,治疗偏左侧少腹部的瘀血积液的一个方子。然而,一定请注意,所谓治疗左侧、右侧的部位问题,临床一定不是绝对的,切不可如此死板,必须灵活。

两个方子合在一起,应该两边的瘀血和积液同时消退才对啊?何以先左后右?几个分析,一是疾病消退有先后,二是左右两方之药量比例需要调整,三是可能需要换方,会不会转成桃核承气汤证?芎归胶艾汤证?温经汤证?少腹逐瘀汤证……

这是后面两三周治疗所面对的难题了,留待进一步治疗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