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新朝以后又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唯一一个真正复国成功的大一统王朝,由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后灭亡,共享国195年,那么这195年中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25年 刘秀登基 时间:公元25年8月5日 对象:刘秀 事件:刘秀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王莽篡汉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最终失败导致天下大乱。刘秀与兄长刘縯便顺应局势起兵造反。后两兄弟率领的舂陵军与绿林军合作,拥立刘玄称帝,即更始帝。更始帝忌惮刘縯、刘秀的威名,借故杀死刘縯,刘秀为了自保只能强装镇定,对兄长之死毫不伤心,这让更始帝新生愧疚,为了弥补刘秀更始帝便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并命其巡视河北。刘秀到了河北以后积蓄力量,最终决定与更始政权决裂,于更始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公元25年8月5日)在鄗城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定国号为“汉”,史称“东汉”。 影响:为汉室复兴奠定基础,重新确立了汉朝的正统地位。25年 东汉统一战争 时间:公元25年-公元36年 对象:东汉与赤眉军、关东军阀、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 事件:刘秀称帝后建都洛阳,开始了统一天下的脚步。他采纳太中大夫来歙联陇制蜀、西和东攻的建议,确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按照既定方针东汉在12年里扫平关东、平定东海、收复燕蓟、镇压赤眉、并吞陇西、攻灭蜀地,终于在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统一天下。 影响:结束了新莽末年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东汉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事件:光武中兴是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持续了33年。在这段时间内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让在废墟上建立的东汉很快走上正轨。刘秀在政治上改革官僚机构,加强中央集权。让三公权力下移,将行政大权全部归于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经济上解放生产力,减轻赋税;文化上继承西汉独尊儒术的传统;军事上尽力维持与外界的和平,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剿抚并用的方略。影响: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 事件: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天下初定,刘秀便推行“度田令”,要求各州、郡着手调查辖区的户口和土地,以便于朝廷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但此举有损地主阶级利益,许多拥有武装的大地主都隐瞒田地和人口,地方官吏要么惧怕他们,要么收受他们的贿赂沆瀣一气,使得清查工作很难开展。刘秀得知后大怒,以“度田不实”之罪下令处死、下狱和黜免数十个郡国守相,岂料激起民变,刘秀又以强硬的手段予以镇压,最终将成千上万的地主豪强迁徙到“它郡”,这才确保了“度田”的运作,解决了新莽末年天下大乱以来户口田亩不实的问题。影响:使得东汉全国的耕地面积和人口激增,社会生产秩序得到了显著恢复。 事件: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正月汉光武帝刘秀率百官从洛阳出发,二月抵达泰山下,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焚柴祭天,然后乘坐御辇登山,到山顶设坛行封礼,礼毕后下山,二十五日于梁父山之阴行禅礼,改年号为建武中元。影响:标志着东汉的兴盛和国家的统一。 事件:公元57年3月29日,汉光武帝刘秀驾崩,其四子刘庄继位,即汉明帝。影响:刘庄在位期间延续了父亲的中兴之治,使得东汉国力更加强盛。 57年 明章之治事件:明章之治是汉明帝刘庄和汉章帝刘炟父子俩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持续了32年。在此期间明章二帝继续执行宽松治国和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将东汉国力推向又一高峰。影响:继承并发扬了光武帝的中兴大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事件: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听说西方有异神,便派遣郎中蔡愔和博士秦景等人前往天竺拜佛取经。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秦景一行人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携带着竺法兰赍佛经和佛像回到洛阳,起初居住在主要掌管外宾、朝会仪节等事务的鸿胪寺,但鸿胪寺毕竟是政府机关,不是久居之所,于是汉明帝便在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下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由于僧人是客人,仍然以宾礼相待,所以新住所延续用“寺”命名,名为“白马寺”。影响: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 事件:王莽篡汉后西域反叛,与中原王朝断了联系。而东汉建立之初国力有限,所以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尽力维持与匈奴的和平,以至于西域大部分都被北匈奴控制。汉明帝时期北匈奴屡犯边境,此时东汉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已十分强盛,明帝便决定出兵反击北匈奴,同时派班超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以断匈奴臂膀。班超凭借着出色的外交和军事能力在西域各国之间纵横捭阖,再次打通西域。影响:班超在西域经营了三十多年,加强了东汉对西域的控制。 事件:公元75年9月5日,汉明帝刘庄驾崩,其五子刘炟继位,即汉章帝。影响:刘炟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加强与西域的交流,但他纵容外戚弄权,为日后东汉王朝饱受外戚专政之苦埋下祸端。 事件: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便逐渐成为帝王的统治思想支柱,但儒学内部也有很多学派,各学派传承不同,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王莽篡汉后各家的歧异再次抬头,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汉章帝便于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了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影响:会后班固将讨论结果纂辑成了《白虎通德论》,并将之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其中肯定了“三纲六纪”,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绝对化,同时又将当时流行的谶纬之学与儒学揉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 事件:公元85年二月汉章帝刘炟率领文武百官东行,前往泰山封禅,同行的还有跋涉千里、跨越艰难险阻的远国来宾,场面十分盛大。汉章帝像以往皇帝封禅那样柴祭天地群神,又在当初汉武帝所建立的汶上明堂祭祀五帝,并以刘秀配享,和洛阳明堂的祭礼相同。礼毕后汉章帝一行人返程,同年四月回到京师洛阳。影响:在外国来宾面前展现了东汉的强大国力,威慑了周边民族。 事件:公元88年4月9日,汉章帝刘炟驾崩,其四子刘肇继位,即汉和帝。影响:刘肇在位期间选官用贤、为政宽和、爱民为本,但由于亲政之前受外戚窦氏压制,以至于重用宦官夺权,拉开了戚宦之争的帷幕,影响了后世百年。 89年 永元之隆事件:永元之隆是汉和帝刘肇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刘肇在诛灭窦氏外戚后励精图治,实现了“黎元宁康,万国协和”,将东汉王朝推向了鼎盛巅峰。影响:东汉国力达到极盛,世道清明甚至可比肩上古三代,科学领域的造纸技术、制陶技术、天文仪器等都有显著突破。 事件: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率领汉军及归附汉廷的羌胡、南匈奴骑兵共一万八千人,兵分三路出击北匈奴,取得大胜,窦宪率军追逐了五千里,在燕然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返。影响:北匈奴损失一万三千多人,共八十一部、二十多万人投降,元气大伤。 97年 甘英使大秦 时间:公元97年 对象:甘英 事件:永元九年(公元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这次出使未到达罗马都城,甘英行至地中海东岸便返回了。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东汉朝廷对中亚、西亚以及罗马帝国的了解。 事件:自古以来字要么刻在竹片上,要么写在丝绸上,可竹简太重,丝绸又太贵,都不便于使用。在这一背景下蔡伦便改进了民间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作纸,并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上奏朝廷,从此以后天下都使用这种技术造纸,并称其为“蔡侯纸”。影响:使得纸张的生产变得更加高效和经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事件:公元106年2月13日,汉和帝刘肇驾崩,其幼子刘隆继位,即汉殇帝。影响:刘隆年仅百天就登上了帝位,还未满周岁便撒手人寰,甚是可悲。 事件:公元106年9月21日,还不到1岁的汉殇帝刘隆早夭,邓太后立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即汉安帝。影响:刘祜在位初期太后专权、外戚专横,亲政后又昏聩无能、不能明察,致使朝政一片混乱,忠臣枉死,东汉王朝自此由盛转衰。 事件:延光三年(公元124年)二月汉安帝前往泰山封禅,柴告岱宗,于汶上明堂祭祀五帝,后又高祭大汉的二祖六宗,即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汉高宗孝元皇帝刘奭、汉显宗孝明皇帝刘庄、汉肃宗孝章皇帝刘炟。影响:封禅本是帝王向上天展示自己丰功伟绩的手段,但此时东汉已经由盛转衰,汉安帝这场声势浩荡的封禅大典成了东汉王朝的催命符。 事件:公元125年5月18日,汉安帝刘祜驾崩,由于唯一的儿子刘保在延光三年(公元124年)被废黜了太子之位,失去了皇位继承权,阎太后为了把持国政,便迎立汉安帝刘祜的堂弟刘懿为帝。刘懿去世后,登上皇位的汉顺帝不承认刘懿的正统性,刘懿也就没有皇帝的谥号和庙号,仅被以诸侯王的礼仪下葬。影响:刘懿在位期间由阎太后临朝摄政,阎太后诛杀大将军耿宝等奸臣,结束了汉安帝时期的混乱局面,继而提拔并重用阎家人以专断朝政,作为傀儡皇帝的刘懿对此毫无办法,仅在位八个月就撒手人寰。 事件:公元125年12月刘懿突发重疾,没过几天就驾崩了,阎太后依旧不愿立汉安帝刘祜的废太子刘保为帝,便下令征召济北与河间王子入京,可还未等他们到京城时刘保的乳母宋娥便联合中黄门孙程等人发动政变,诛杀了阎显兄弟和宦官江京,拥立刘保为帝,即汉顺帝。影响:刘保在位期间诛杀外戚和宦官,加强中央集权,注重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使得东汉呈现出中兴局面。 事件:阳嘉新制是汉顺帝刘保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开始推行的改革,主要是对东汉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进行改革,不仅限制了察举年龄,还引入了考试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人才标准。影响:阳嘉新制所确立的分科考试制度被视为科举制的萌芽,为中国科举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事件:公元144年八月,汉顺帝刘保驾崩,其子刘炳继位,即汉冲帝。影响:刘炳幼年继位,由嫡母梁太后临朝摄政,在位期间外戚跋扈,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事件:公元145年,年仅2岁的汉冲帝刘炳驾崩,太后梁妠和大将军梁冀便拥立汉章帝刘炟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为帝,即汉质帝。影响:刘缵在位期间由大将军梁冀执掌朝政,刘缵对此十分不满,还在朝堂上当面斥责梁冀,最终梁冀毒死。 事件:汉质帝刘缵继位后十分不满梁冀专权,还称其为“跋扈将军”,因而于公元146年被梁冀毒杀。随后梁太后立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刘志为帝,即汉桓帝。影响:刘志在位期间铲除了外戚梁冀,结束了东汉外戚专权的时代,却又导致宦官开始掌权,志大才疏的他没能逆转国势,反而将东汉带向深渊末路。 事件: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宦官赵津、侯览等党羽与张泛、徐宣等人在地方为非作歹,恰逢汉桓帝刘志大赦天下,但地方官员成瑨、翟超、刘质、黄浮等人为了打击宦官竟然置朝廷大赦于不顾,仍旧处置了这些人。刘志听闻此事后大怒,下诏将成瑨、翟超、刘质、黄浮等人治罪。但朝臣和贵族大多数都讨厌宦官,因此他们趁机联合几百名太学生上殿请愿,要求皇帝铲除宦党。可刘志根本不听,反而将请愿的几百人一起下狱,有“天下模楷”之称的贤士李膺也在其中。李膺在狱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很多宦官害怕受到牵连便向刘志进言称到了大赦天下的时候了,刘志也借坡下驴,将狱中的党人遣送原籍,永远禁锢,终身罢黜。这一事件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影响:党人内部发生了两极分化,大部分清流士官对清君侧仍抱有积极的态度。 事件:公元168年1月25日汉桓帝刘志驾崩,没有留下子嗣,太后窦妙便策立汉章帝刘炟玄孙、河间孝王刘开曾孙、解渎亭侯刘苌之子刘宏为帝。公元168年2月16日从河间国出发的刘宏一行人抵达洛阳城外夏门万寿亭,次日刘宏正式登基,即汉灵帝。影响:刘宏在位期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为了敛财不择手段,为人荒淫无耻,东汉在他的统治下彻底走向末路。 事件: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窦武与太傅陈蕃定计翦除诸宦官,并命尚书令尹勋罗列罪名以弹劾宦官,但尹勋秘密写给窦武的奏章被长乐五官史朱瑀获得,致使谋划泄露。朱瑀将此事通知了宦官王甫、曹节等人,众宦官一不做二不休,歃血为盟,果断发动政变将窦武、陈蕃等人诛灭,事后窦太后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宦官集团取得了这场争权斗争的胜利。影响: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为黄巾之乱和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事件:公元184年,东汉朝廷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不断加剧,致使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又逢大旱,颗粒无收,但朝廷不减税赋,致使众多贫民走投无路。不久后太平道创始人张角相约信众,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史称“黄巾起义”。同年10月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朝廷镇压,数十万黄巾军被绞杀殆尽,黄巾起义失败。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削弱了东汉朝廷的军事实力,各地开始拥兵自重,中央集权逐渐瓦解,逐渐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事件:公元189年5月13日汉灵帝刘宏驾崩,宦官蹇硕密谋杀害把持朝政的何进,然后拥立皇子刘协为帝,但计划失败,蹇硕被杀。灵帝驾崩两天后其嫡长子刘辩继位,即汉少帝。影响:刘辩在位时间比较短,因年幼而无实权,在外戚和宦官的斗争中被迫逃出宫,最后受制于董卓而被废。 事件: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为了诛杀十常侍,招董卓领兵进京,谁料此举是引狼入室。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后很快控制了京师,并废黜了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组成盟军讨伐董卓,董卓战败后挟持刘协迁都长安,临走前还纵容士兵在洛阳城内大肆烧掠,无恶不作。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三年的董卓之乱才宣告结束。影响:董卓废立皇帝的行为使得东汉朝廷的权威进一步削弱,各地军阀趁机崛起,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事件:公元189年9月28日,把持朝政的董卓废黜汉少帝刘辩,改立汉灵帝刘宏次子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影响:刘协在位期间东汉已经名存实亡,被董卓、李傕、郭汜、曹操、曹丕几个权臣轮流挟持,在夹缝中忍辱偷生,最后亲手葬送了大汉四百年江山。 事件:董卓废立皇帝的行为引起众怒,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众诸侯推举袁绍为盟主率领联军讨伐董卓。董卓资质不是对手,放弃了洛阳,并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关东联军内部很快起了内讧,最终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影响:朝廷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已经被奸臣董卓控制,各地诸侯间公开的杀戮也已经无人能管束,东汉末年弱肉强食的割据混战就此展开。 事件: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唆使吕布诛杀了董卓,董卓旧部李傕、郭汜便以为董卓报仇为由率军攻陷长安,杀了王允等人,控制了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李、郭二人开始内斗,次年汉献帝趁乱逃出长安,李郭之乱宣告结束。影响:这场动乱给关中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事件:董卓死后汉献帝刘协被李傕、郭汜控制。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二月李傕与郭汜在长安城中各自拥兵相攻,同年七月汉献帝趁乱逃出长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在杨奉、韩暹等人的护送下抵达洛阳,不久后兖州牧曹操入洛阳进贡,趁机挟持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汉献帝在曹操的控制下迁都到豫州颍川郡的许县,自此以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彻底控制了东汉朝廷。影响:开启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 事件: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战胜公孙瓒,河北之地尽归所有,兖州的曹操成为了其南下争夺天下路上的绊脚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袁军虽然初战失利,可在兵力、粮草、军备、经济等方面仍然占据优势,相持下去对曹操不利。结果袁绍帐下谋士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捕而感到不满,一怒之下背袁投曹,并为曹操献上奇袭乌巢的计策。乌巢是袁绍屯粮之所,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曹操采纳了许攸的计策,留下曹洪留守大营,自己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赶往乌巢,在曹军的猛攻下乌巢被破,袁军军心大乱,很快溃败,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事件: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开始考虑南征刘表一统天下。同年8月,刘表病死,荆州陷入内乱,蔡瑁和张允等人拥立刘表次子刘琮任荆州牧。9月刘琮在蔡瑁等人的劝说之下举荆州而降。得到荆州的曹操准备一鼓作气击败孙权平定江东。面对危局,孙、刘两家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斡旋下结成同盟,联手抗曹。11月,赤壁之战爆发。周瑜利用曹军士兵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性的弱点,制定了了火攻战术。他命黄盖诈降曹操,归降途中用火船袭击曹军,最终借助风势一把火将曹军烧的丢盔弃甲,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影响: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孙刘两家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三足鼎立的局面初现。 事件: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瓜分了荆州,刘备占据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和一部分南郡,孙权占据大部分南郡和江夏郡南部,曹操仅剩南阳郡及江夏郡北部。不久后周瑜去世,刘备趁机以土地稀少为由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接任周瑜的鲁肃是坚决维护孙刘联盟的,在他的劝说下孙权同意了刘备的请求,使得刘备占据了完整的南郡及荆南四郡,成功在荆州站稳脚跟,开始展望益州。此时占据益州的刘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他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邀请刘备率军入川,想要借刘备之力抵抗曹操。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开始进攻益州,并从荆州调用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人前来助战,至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刘备大军围困成都,刘璋为保百姓安宁而出城投降,益州之战宣告结束。影响:奠定了蜀汉基业的基础。 事件: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可以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国都邺城。影响:自此以后曹操虽无天子知名,却有天子之实。 事件: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出兵汉中,与夏侯渊在定军山对峙,此时的曹操认为夏侯渊能够应付刘备大军,所以没有及时增援。谁料夏侯渊事必躬亲,连前线防御工事被烧都要亲自率军前去救火、修补,结果遭到黄忠的突袭,被斩于阵前。夏侯渊死后曹操才率军匆匆赶到,可此时曹军士气低迷,已不是刘备的对手,在与刘备大军对峙数月无果后曹操只得将汉中拱手让给了刘备。影响:汉中之战的胜利让刘备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其个人声望更是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照此发展下去三足鼎立的局势即将被打破。 事件:取得汉中之战胜利的刘备集团信心爆棚,刘备更是进位为汉中王、大司马,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五郡为汉中国,一时之间风光无限。影响:满足了跟随刘备征战的将士们的心愿,增强了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但也让孙刘俩家在身份上不对等,孙刘联盟即将破裂。 事件:刘备集团的关羽因为坐镇荆州,所以没能参加汉中之战,但他为人心高气傲,见诸将在汉中都建立了功勋,不甘示弱的他便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兵力空虚的襄、樊一带,曹操闻知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救援樊城,结果关羽利用汉水溢流而水淹七军,一战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樊城守将曹仁在满宠的建议下率军死守城池,关羽久攻不下,便陆续把防守荆州的人马调拨到前线,这给了东吴趁虚而入的机会。东吴将领吕蒙率军伪装成客商,麻痹了沿江的烽火台,成功渡江,南郡守将傅士仁、糜芳先后投降。之后吕蒙进驻南郡,切断了关羽的后路。关羽得知荆州失守后退守麦城,最终被吕蒙率军擒杀。影响: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双方反目成仇,以至于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事件:公元220年11月25日,当了三十几年傀儡皇帝的汉献帝刘协告祭祖庙,宣布退位,并禅位给魏王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公元220年12月11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曹丕也成为魏蜀吴三方势力中第一个称帝的人。影响:立国195年的东汉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