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经常会提到五脏六腑,这里的五脏主要是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健康人才有精气神。
很多人还会说“五色入五脏”,这到底是个啥?
我猜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疑问。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讲:
五色入五脏是指:常吃五种颜色的食物,可以分别滋养人的五脏。
具体为:
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白色润肺、黑色补肾。
比如:白萝卜、银耳等白色食物可以润肺;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可以补肾。
“五色入五脏”理论最早出自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古人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可以通过木、火、土、金、水五行联系起来。
所以便有了:
酸味、绿色入肝;苦味、红色入心;甘味、黄色入脾;辛味、白色入肺;咸味、黑色入肾的说法。
“肝藏血,肝为血之海”。而且肝主疏泄,能够调理气血,只有肝脏把气血合理地分配给其他的脏器,这些脏器的功能才能够正常发挥。
因此,一旦肝血不足了,很容易引起头晕、乏力、失眠等情况,或出现双目干涩、迎风流泪等,肝内血循环下降,容易使肝脏对营养的吸收、代谢或毒素转化清除等功能降低……不仅会影响肝脏健康,还会容易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绿”对应到人体的肝脏部位,而五行中肝又属木,所以绿色在五行中也属“木”。
青(绿)益肝气循环、代谢,有益消除疲劳、舒缓肝郁、防范肝疾,能明目、保护视神经,提升免疫功能。
像绿豆、黄瓜、花椰菜、毛豆、芹菜、菠菜、竹笋、番石榴、菠菜、芦笋、韭菜、青椒、大白菜、猕猴桃、海带等青色食物,对人体的肝、胆养生都有帮助。
对于养肝来说,没有一种养肝方法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每个人的“养肝妙方”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私人定制”,从而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和方式。
中医认为,每天闷闷不乐的人肝气郁结,多属于肝血不足体质,而急性子的人肝阳上亢,多属于肝阳亢盛体质。
肝血不足的人可以用玫瑰花、玳玳花、合欢花泡水,这样可以疏肝解郁,另外,吃大枣或桂圆可以养肝血。
肝阳亢盛体质的人除了避免吃过于辛辣的食物外,还需要清肝火,比如泡菊花茶、吃薄荷以及用决明子通便秘都有助于去火清肝,日常可以喝葛根畅快茶。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肝血不足、肝阳亢盛的人都可以用上面的调理办法,结合每个人的体质,用药处方是千变万化的。
红色属于五行中的“火”,在五脏对应上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
不知道大家是否经常遇到心慌、气短、冒虚汗,脾气急躁、易上火,这些问题?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其实,这可能与我们的“心气虚”有关。
而所谓心气虚,就是指心脏之气的功能不足了,心脏搏动的力量受到影响而变弱。
所以才会心悸、气短、头晕的现象。有时候甚至出现一活动就心跳加剧,或是稍微一动就喘的现象。
中医讲究多吃赤色食物,有益于养心。赤色入心,有补血、生血、补阳的功效,所以较适用于“虚证”及“实证”,如形体瘦弱、脸色灰暗、贫血、心悸、四肢冰冷、手足无力等症状。
说到养心,自然是离不开吃的,但各种材料做起来非常麻烦,一熬煮就要花费老半天,味道可能也不好。如果不想这么麻烦泡一泡、煮一煮甘麦静心茶,还能取得不错的养心效果。
当然,养心安神自然离不开睡前用热水泡脚。若经常出现四肢乏力、发困、食欲减退等症状,可以在热水中加上十四味草本足浴包,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等作用,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记载:“西方色白入肺、开窍于鼻,其味辛、病在皮毛……”也就是说,多吃白色食物,具有养肺的功效。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益肺、护肺首先宜适当吃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
要说到养肺,《本草纲目》中就曾提到:“羊乳甘温无毒、润心肺、补肺肾气。”中医一直把羊奶看成是对肺和气管特别有益的食物。
秋冬季气候干燥,肺部、呼吸道、鼻腔等部位容易出现不适感。常喝羊奶不仅可以滋阴润肺,还能对秋季频发的呼吸道感染、鼻炎等疾病有预防和缓解作用。滋阴润肺,保护呼吸道,可以早晚来上一杯益生菌茯山配方羊奶粉。
许多人都会感觉自己的肺部功能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中老年人的肺功能会变得更差。
可以通过中医食疗养肺,日常生活中可配合一些饮食调理,这也会使效果更明显,比如山药薏米粥、百合、桑叶、橘皮、雪梨干等,深受咽喉、肺部疾病困扰的朋友可以多泡泡桑菊金梨茶。
除了食疗,可以适量增加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走路、自行车、打球、瑜伽等,增强肺活量,帮助身体自然排毒,强健身体。也可以多做深呼吸,将肺内残余的废气排出,增强肺功能。
黄色食物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
所以黄色食物,如地瓜、黄豆等等,都可以保护脾胃健康,维持脾主运化、主升清、脾统血的功能。
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必须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
“脾虚则身废一半”,中医养生学认为,食疗对脾胃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建议多吃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芡实等。
明代宫廷食疗典籍《鲁府禁方》中记载:由茯苓、山药、芡实、莲子制成的糕点,有健脾补虚,消肿祛湿之功,糕体通透淡雅,取名“阳春白雪糕”。
阳春,乃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
白雪,乃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古人把这春风白雪的意蕴冠予糕点,成就这道满富诗意的宫廷点心,作为每日佐食,既可祛除湿气、消肿补虚,又可健脾和胃,滋养身心。
脾胃好,百病跑!脾胃不好的人,不仅面色暗淡发黄,还会经常出现没食欲、不吃不胀,吃一点东西就发胀,拉肚子……等症状,可以选用山楂、茯苓等中药材长期泡水喝,也可以多泡泡参苓荷叶茶。
说到脾胃问题,不得不提到脾胃虚寒。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如果有虚寒胃痛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艾贴,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以经常性服用参苓荷叶茶或生姜茶等。
最后,别忘了要坚持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肾为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是人体维持机体正常水液代谢、生化精气血、呼吸运动、造血的根本保障。
腰酸、盗汗、头晕、耳鸣……一天到晚不在状态,很有可能你已经“肾虚”了。
肾如此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养肾呢?
黑色食物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可美容养颜、抗衰老……
但是,提到养肾,为什么大家都把黄精夸上了天?
在很多中药名方中,黄精都是作为一种能滋补身体虚脱、倦怠、食欲不振的药材使用。像我们平时经常出现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等症状,可以在杯中放几块秦岭钟南山九蒸九晒黄精。
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洗净,九蒸九曝代粮,可过凶年,入药疗病... ...”
《日华诸家本草》云:黄精单服,久蒸九曝,食之驻颜断谷。
因此,食用九蒸九晒的黄精真可谓是神仙养肾食疗法。
为何黄精要九蒸九晒,才能发挥它最大的食疗药用价值呢?
我们都知道,无论再好的食物或者药物、补品,吃到肚子里,最重要的就是消化吸收。只有能有效的消化吸收,它才能起到作用。
古代的中药,以“性、味、气”来描述功效和性质,认为九蒸九晒之后,药的性味能够更纯粹,去掉不需要的杂味。
肾为“先天之本”,一个好的肾脏,是养出来的,会养肾就是会养生。
像出现虚脱、倦怠、食欲不振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这些症状时,就提醒你要养肾了,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黑豆、桑葚、黑芝麻、茯苓、枸杞、山药等,不妨给自己煮一碗桑葡薏粳粥。
中国人喝粥的历史至少有2000年以上,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说,古籍中早有体现,《周书》就曾提到,自黄帝时起,人们开始“烹谷为粥”,以“糜粥调养”,保养效果算得上是非常不错的。
扁鹊指出:“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其意是,想要快速救治疾病,必须要用药,而想要身体康健,需要通过日常食物来达到疗养身体的目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疗。对于日常食疗来说,我们可以多用桑葚、黄精、桂圆等药材或者精苓桑葚茶泡水喝。
当然,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
因此,日常生活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