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值此重大历史节点,贵阳广播电视台携手贵阳市住建局、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推出贵阳城建历史影像回顾,为您呈现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追寻《筑城·筑迹》,牢记初心使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为两个一百年建设再添华章!今天为您推出第二集《50年代的贵阳》。 希望·崛起 解放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1953年,编写《贵阳市分区及街道干线初步规划》,提出建设新贵阳的目标和构想。于1952年将铜像台拆除,修建喷水池。 ▲拆 除 周 西 成 铜 像 从1954年起,以开辟延安路为代表的城市建设拉开了序幕,贵阳这座落后的山城开始发生明显变化。 ▲延安西路施工 1954年3月-1955年10月贵阳市建成第一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延安中、西路。利用拆迁房旧料,集中在山林路和交易市场修建了一街一坊,安置两千多户、一万余人。这是贵阳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旧城改造和统建工程。 ▲延安路 ▲1954年修建的延安中路 道路建设方面:新修建了延安路、北京路、解放路、枣山路、遵义路、环城东路等。 ▲1957年修建北京路 ▲1957年修建北京路 ▲改建新华路 ▲改建新华路 1958年后相继建成了朝阳路(今遵义路)、解五路、外环东路等水泥混凝土路或沥青路。城区道路向郊区不断延伸,三桥方向、太慈桥方向、油榨街方向及大营坡方向都有较大的发展。 ▲1959年新建成的朝阳路(今遵义路) ▲朝阳路(今遵义路)全景 省府新路由六广门至贵州省人民政府,全长664米;1953年修建,1957年铺筑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省府新路 路灯也不断扩建,此时已达到3000余盏。 ▲朝阳路(今遵义路)路灯安装 中华路的雏形出现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中华路起于南门桥,止于铜像台;以大十字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为中华南路和中华北路。解放后 ,1954年 对中华路全段进行改造,拓宽至21米,并将原南京街、广东街并入中华路。自此,中华路由南门桥延伸至六广门。全路分为三段:原南京街 、广东街为中华北路段 ,原中华北路为中华中路段,中华南路一段不变。道路改造后成为贵州省第一条城市水泥混凝土道路。 ▲1954年修建中华路 ▲修建中华南路 ▲改建后的中华中路 ▲延安中路 解放后,新建改造的桥梁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949年至1965年期间,贵阳市共新建、改建桥梁28座。修建了朝阳桥、团坡桥、四方河桥等桥梁 , 改建了二桥 、五眼桥 、苏家桥、香炉桥等6座桥梁。 ▲改建后的北门桥 ▲修建好的朝阳桥 ▲改建南明桥 ▲团坡桥 ▲花溪大桥施工 ▲改建苏家桥 ▲改建后的五眼桥 ▲58年重修甲秀楼 解放后,建筑业发展迅速,新式建筑不断出现。其中,邮电大楼、贵州省博物馆、贵阳火车站、百货大楼等建筑成为当时的标志性建筑。 ▲邮电大楼 ▲贵州省博物馆 ▲修建火车站 ▲贵阳火车站 ▲百货大楼 1949年至1965年期间,建成贵阳客车站、邮电大楼、贵州省博物馆、贵阳火车站、百货大楼、人民剧场、人民会场、河滨剧场、金桥饭店、服务大楼、河滨饭店、省图书馆、妇产医院、贵州工学院、财经学院、外环东路住宅等一大批公用、民用建筑。 ▲贵州省政府礼堂 ▲贵阳客车站 ▲贵阳汽车货运站 50年代喷水池周围的四大建筑:贵阳饭店、喷水池邮政局、喷水池百货商店和贵阳市民族用品商店,曾经是贵阳颇有名气的代表建筑。 ▲贵阳饭店 ▲民族商店 ▲喷水池邮政局 ▲河滨剧场 在这一时段建成了大批的公共建筑。 ▲邮电大楼 ▲贵州省图书馆 ▲人民会场 ▲服务大楼 ▲人民剧场 解放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得到重视。改扩建花溪、河滨等公园,新建黔灵、南郊、森林公园,延安路中央及两侧铺设绿化带。一些空地修饰为小憩园。 ▲花溪公园 解放后,“中正公园”改称“花溪公园”。1953年修整扩建。1954年在公园进口右侧建筑“和平楼”,在放鹤洲修建回折小桥,取代原有跳磴,改称“放鸽洲”。 ▲花溪公园 解放后以黔灵山森林植被、弘福寺、麒麟洞为基础,从1953年起逐年修整扩建,至1958年10月1日正式开放,称黔灵公园。1956年在黔灵湖东岸兴建烈士陵园。 ▲黔灵公园 解放后,为解决城市居民饮用水问题,在城市给水工程方面:积极开辟水源、增建水厂、铺设管道、扩大供水范围。 ▲花溪水库建设 ▲黔灵湖水坝 ▲建设中的黔灵水库 自1954年起,先后辟建了黔灵、阿哈、花溪、小关及松柏山等5处水库,陆续兴建了中曹水厂、河滨水厂,并扩建解放前原有的小水厂为延安水厂。 ▲延安水厂 ▲中曹水厂 与此同时,排水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贵阳百业皆兴,城市在希望中崛起。 ▲50年代末贵阳城区 贵州省人民医院前身是创立于1947年的贵州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附属医院,1953年更名为贵州省干部医院,195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阳市人民医院 ▲贵州省人民医院 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学校、医院的新增和扩建。 ▲贵阳妇产医院 ▲1954年新建的贵阳市第六中学 1949年至1965年期间,贵阳市修建了一批重要的工矿企业。贵州水泥厂、贵阳电厂、贵州铝厂、贵州钢铁厂、贵阳棉纺厂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 ▲50年代的贵阳矿山机器厂 ▲1958年动工修建的贵阳棉纺厂 ▲贵州轮胎厂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经电力工业部批准同意于1957年10月在贵阳市桃园路重建新的贵阳电厂(旧址水口寺)。1959年3月更名为"贵阳发电厂",成为贵州电力工业建设史上的一个新起点。 ▲贵阳电厂 ▲变电站枢纽 ▲1958年开始修建的贵阳钢铁厂 1958年贵州铝厂动工兴建,于1966建成投产。 ▲贵州铝厂 1958年按三级机场标准修建贵阳磊庄机场,1965年扩建为二级机场,可供80吨以下三叉戟、波音737等大中型客机安全起降。飞机可通往北京、上海、南京等16个城市。 ▲磊庄机场 1958年以后,东北、沿海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内迁贵阳,贵阳钢厂、贵州铝厂、贵阳棉纺厂、贵阳黔光铝制品厂 等纷纷建起,贵阳在逐步向工业城市迈进。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一棒接着一棒跑,“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时间不觉来到“十四五”开局之年,总结历史经验、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未来的中国必将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下一集我们将为您讲述《60年代的贵阳》,敬请期待! 原标题:《筑城筑迹·百年变迁|50年代的贵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