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原创作品经授转载自 l 公众号“金刀慧见孙娟的书房” ID lJDHJSJDSF 文 l孙娟 这些年身边的人们开始聊中年危机的话题,毕竟大家都四十多了。这个年龄还能来回挪动,去换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的人不多。 只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钱挣够了,财务彻底自由了,可以无忧无虑的游山玩水的。 第二,虽然钱不多,但是身上负担不重,没有房贷车贷和家庭的负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由潇洒的。这个年代能达到这个生活状态的,往往思想非常独立,一开始就没跟风让自己套进那些枷锁。 第三,自由职业,带着自己的才能做个独立创作者,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不受雇于特定的单位。 第四,有魄力,干脆豁出去了,能无视负担,也要搏一下。这类也是把生活看的很明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而大多数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关键的一点,其实是“怕”。觉得自己在单位里工作了半辈子了,年轻时候还觉得未来有各种可能,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在一个单位呆的时间越来越久,心里就会逐渐的越来越怕,对自己应对未知环境的能力越来越怀疑。 而这种怕,也不是个人性格问题,是环境造成的。 这个环境的关键,就是“秩序”。而人,是嵌入“秩序”中太久。 这种秩序分思想秩序和社会组织秩序。 这种恐惧我之前也有。 但是我比较早,由于在硕士期间,读了一些社会学著作,也了解了之前四十年的社会变动。 让我知道,铁饭碗都不铁,天底下的事情,变动的比想象更快。人最怕的就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外物身上。 大概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都被教育过,你要独立。而实际上,连教育你的父母老师,都不知道独立是什么,甚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 人们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当作独立的标志。 例如小孩子能自己穿衣服了,青年人能自己通过劳动挣钱了。子女不需要伸手向父母要钱了,女人也能自己挣钱,不需要向男人要钱了。 车坏了能自己联系修车师傅来修了,下水道堵了能自己联系工人来修了,不需要联系家人朋友来替自己处理了。 去医院看病能自己去了,不需要等着家人陪着才能去。 人们把这些内容当作独立。 很多人一生的独立程度,也在这个程度上。 其实真正的独立是思想的独立和人格的自由。 具体的表现就是,自己脑海中的认知体系是经过自己多方学习,参考,分析之后,深思熟虑总结出来的。 不盲目相信任何人,也不盲目跟从任何社会观念。 自己很明确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什么对自己是不重要的。同时懂得尊重每个人的区别,既尊重和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能尊重和支持别人的不一样的选择。 同时,自己的这些选择,是深刻的自我认知之后,经过思考清晰决定的,不是被外界带着跑的。 这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让自己不加辨别的允许环境中的观念和习俗侵入内心,时间久了,人就像一颗腌制久了的泡菜,颜色味道质感全都变了。别人很远就能知道你是哪个坛子里的。而你自己身在其中无知无觉。 除此之外,真正的独立,是一种自由,不受制于任何人和任何组织,也不依赖任何秩序。 例如选择在哪个单位工作,是经过自己的分析之后,觉得这是自己众多选择中,目前最适合自己的。 而不是没有选择,必须依赖这个单位,一旦离开就不知道该去哪里,就生存都出了问题。 也许你俩都是在一家公司上班的职员,他是在多种选择中,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了这家公司。什么时候觉得不开心了,随时能走。 而你是没有别的选择,即使再难受他也不敢离开,还整天担心被裁员。 那么他是独立的,你还没有实现个人独立。 家庭生活也一样。 真正的女性独立, 不是不婚不育,也不是必须自己出去挣钱。而是能有很多选项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 例如,我有随时去工作挣钱的能力,但是目前我觉得做个家庭妇女,在家里相夫教子自己最开心。一旦哪天不想过这种生活了,很容易就出门工作,或者独立生活了。 做出这种选择也不是被别人要求的,而是自己愿意的。 所以,真正的独立是拥有选择的权利。有选择的权利,才有真正的自由。 表面上看,都是做家庭主妇,但是如果你是被人要求的,自己没能力,一边受着婆家丈夫的气,一边继续着眼前的生活,却没有别的办法。那么你就是不独立不自由的。 但是,那个看上去和你一样相夫教子的人,虽然表面上过着和你一样的生活形式,但她是独立的。 人们所说的经济独立,觉得只要找到工作能自己挣钱了就是经济独立。其实,那只是相对父母独立,或者相对伴侣独立,是一种片面的独立。 只要你觉得自己没有随时选择的能力,就不是真正的独立。 在社会学中,有一个词叫“人身依附关系”,经常用来讨论封建时代和帝制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农奴对土地领主的人身依附,让他们忍受着剥削,没有勇气反抗,也不敢自寻出路。 女性对丈夫的人身依附,让她们即使再痛苦也不能走人,因为离开夫家就无法生存。 家族成员对宗法大家族的人身依附,让他们享受着家族的庇荫,离开了家族就没有社会身份,也没有经济来源。 官员也对官僚系统有人身依附关系,学了一肚子四书五经,离开官僚系统没有其他谋生技能,百无一用是书生。 社会学家布劳和霍曼斯,都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人在社会中生活,都是互相交换的。 无论你和别人交换,还是和社会组织交换,双方付出更多的那一方,必然有支配另一方的权力。 你从某个人身上,或者某个组织里面,获得了生存条件,安全,工作机会等其他资源,那么,你必然会付出一些东西,包括你的劳动。如果提供的价值不足以让对方觉得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他,那么你会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补充其他东西,甚至你的尊严和自由。 无论你是否愿意 ,最终都会达到平衡。 在什么条件下你才能不受制于人,不用忍受放弃自由,也不用忍受尊严被践踏呢? 那就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最少一个:第一,你给对方的比你得到的少。第二,你有多种选择,随时可以离开。 每个人都生活在秩序中,人只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才能具体的做一些事情。 独立不独立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你目前要进入的秩序。你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重新选择让自己满意的秩序。 进入公司的职员,生活在大家族庇护中的家族成员,一个家庭的家庭成员,在扩大一点,一个有特定行动习俗的社会圈子,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组织。 如果你的生活习惯,生存技能,经济来源,安全保护,全部来自这个组织。甚至不需要你去和外界环境打交道,时间久了,你就会非常依赖这个组织。 王学泰老师在《游民文化和中国社会》中有讲到宗法家族中的成员的生活状态: “这样的家族与村落,还是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的政治实体。聚族而居的村落在经济上能自我满足,决定了它在政治上必然是不依赖外界的。有的为了防御,还建立了堡坞、石墙或土围子。 族众居住在村子里,犹如生活在一个半独立的小小的王国之中,很少与外面接触,更缺少独立地代表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长此以往,那些聚族而居的人,个性便萎缩了,对本家族有强烈的依赖性,一离开本族聚居的地方,便不懂得如何生活。这样的民众自然对于宗族、家族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人们都觉得做家庭主妇的女性和社会接触少,但实际上,朝九晚五在公司上班的职员,和社会接触就多吗? 其实也不多,除了窗口性的工作,例如导游,销售等,其他工作也很封闭,在自己的工位上,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大多数人的人际圈子很小。 在一个单位呆久了,也会对单位产生很强的依赖性。时间越久越担心失业,除了自己一直在做的哪项工作以外,别的都不会了。 所以一旦离开原来的单位,就不知道该如何生活。这和宗法家族中与世隔绝的成员有什么区别呢? 当人只能依赖组织,成为秩序中的一个点时,便没有独立自主性,因而也就丧失了独立自主意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长成人的个体,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必然会个性萎缩、思想保守、缺少主动精神。 他们缺少独立应付社会的能力,要靠一个领袖人物代表自己。把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一股脑都交给别人。 一旦组织破裂,人际关系崩溃,这些人便很难面对社会。这时,他们或者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或者只剩下求生本能。 和生活在秩序中相对的,是脱序。脱序不是指表面上看上去的离职,离婚,或者离开家族。 而是指个人不再对某个组织有依赖性,是否选择嵌入组织,成为秩序的一部分,还是某个时刻要离开,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 人只能实现了真正的脱序,独立的个性才能成长起来,个人的能力也会随之发展。此刻的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人才能体会到真正的自由。 为什么我们身边的「NPD」越来越多? |
|
来自: 郑飞3bbr5o1bk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