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这篇文章是我作为先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文学报告团老师向学生作报告时的讲稿。文章比较长,近两万字,只好分期刊载。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学会写作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如何写好考场作文(九) 乾州蕞娃 (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佳作赏析 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移居两首》,指的是遇到非常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阅读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与含义,遇到不同的观点大家共同讨论分析。 (2018·贵州安顺中考)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的同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反省自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和感情等。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写作指导: 一、巧补文题,新颖靓丽 对任何一种作文题型来说,创新都显得相当重要。在半命题作文考试中,也应使自己的补题富有新意。在一般情况下,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马上就会选择题目材料导语中已经提供了的诸如“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自尊”“自强”之类的词语,这些内容虽然也是可选择的对象,也能突出主题,但会让人感觉千篇一律,产生视觉疲劳。如果我们能从创意角度考虑,将“滋味”“回忆”“眼泪”“色彩”“蜗牛壳”等作为写作内容,定会让人眼前一亮。 二、巧选题材,出奇制胜 生活中,“不该丢失的”东西确实很多:既可选具体事物,如“皮筋”“眼神”“阳光”“绿色”等,也可选抽象的物象,如“单纯”“信任”“苦难”等;既可选某一时段的事,如“童年”,也可选不同时空的事,如回忆童年、少年时等不同时间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在选材时,我们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拿手的内容,而且是他人未曾写过或想到的话题,如有位同学就以一只流浪猫的视角,来表现爱心丢失的可悲这一社会主题。 三、巧妙立意,真挚感人 多选择带有启发色彩的材料,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挖掘,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如在体现“爱心”话题时,可选择有人挪用善款之事、老人摔倒之事、小悦悦之事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思考,揭示主题;在选择“环保”话题时,你可以从村庄的变化、食物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揭示“爱护环境”这一主题。 佳作赏析 不该丢失的晚餐 贵州安顺一考生 白雪纷纷扬扬地下着,似玉蝶在空中高傲地翻飞,又似柳絮在天空轻盈地飞舞,还好似梨花在用花瓣装点着这个美丽的时节。(景物描写开篇,点明季节,烘托人物愉快的心情。) 银装素裹,寒气逼人,窗里边喜气洋洋,热气腾腾。今天是春节,一想到这,老婆婆就开心地笑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欣喜与快乐。今天,终于能见到儿子、女儿了。(情节开端:老婆婆盼儿子、女儿回家过年。) 一大早,老婆婆便忙里忙外,把这偌大而空旷的家装扮一新。门上挂着红灯笼,贴着红福字、红对联,让整个家充满了年味。桌上已准备好了饺子、红烧猪蹄、糖醋排骨……这些都是她的儿女们最爱吃的。(门上的灯笼、福字、对联,丰盛的晚餐等,细节典型,突出了浓浓的年味。) “丁零零……”,电话铃声响起,老婆婆赶忙跑过去,生怕错过儿子、女儿在回家路上的福音。“喂!”老婆婆急促地对着电话喊。“喂,妈,我今天要开会,没办法回去了,你自己吃吧!我五点的飞机,车在楼下等着,挂了啊。”老婆婆刚想说句什么,电话那头传来的已是忙音。(“赶忙”“急促”极准确地表现了老婆婆接到电话时的喜悦与激动心情。) 这是女儿小丽,一位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著名服装设计师,在一家跨国企业上班。自从五年前的寿宴上匆匆见过一面后就再没见过面了。(插叙,交代女儿的状况,说明老人与女儿聚少离多,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丁零零……”,电话铃声又一次响起,老人急匆匆地从厨房里跑出来。“喂!”像刚才一样,她激动地对着话筒喊。“喂,妈!老板临时叫我去澳洲出差,我回不去了,晚饭,就让小丽陪你吃吧。”于是,电话里又一次传来了忙音。老人放下电话,站起身来。电话铃第三次响起,老太太拿起电话,电话里传来孙子的声音:“奶奶,我和妈妈去外婆家过年,就不回去了。奶奶再见!”“忙!忙!忙点好啊!”老人轻轻地叹了口气,慢慢放下电话,坐到桌边,将围裙不紧不慢地解下来。(语言、动作描写,准确再现了老人的失望与内心的凄凉。) 天凉了,菜凉了,老人的心也凉了。她披着一件旧棉衣坐在沙发上,抚摸着很多年前拍的全家福,一朵泪花在眼角绽开,好像在向黑夜诉说着什么。突然,“丁零”,门铃响起……(设置悬念,引人遐想。) 名师点评本文的成功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选材小巧。作者善于从身边选材,选取一位老人等待儿女回家过年的故事作为写作材料,引发社会对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思考。 (2)构思精妙。本文采用了“起—承—转—合”式的构思模式。开头叙写窗外银装素裹,窗内喜气洋洋,老婆婆盼儿子、女儿回家过年是“起”;接着,女儿和儿子相继打来电话,告诉老人不能陪她过年了,属于“承”;电话铃声第三次响起,孙子打来电话,告诉老人去外婆家过年,是“转”。最后两段是“合”,写“天凉了,菜凉了,老人的心也凉了”,显露主旨。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