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及《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方剂。在《伤寒杂病论》中,该方剂被用于治疗伤寒病后,若经吐下治疗后出现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等症状。而在《金匮要略》中,则明确指出其可用于治疗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以及短气有微饮等病症。
《伤寒杂病论》 ①第67条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 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金匮要略》 ③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一、方剂组成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四味中药配伍而成。具体配比通常为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
二、功效与作用
温阳化饮 :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的作用,与茯苓相配,能够温阳化饮,消除体内水湿。
健脾利湿 :白术和炙甘草能够健脾益气,增强脾胃功能,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化痰止咳 :该方剂常用于治疗由中阳不足引起的痰饮证,表现为胸胁支满、短气自汗、咳嗽而喘等症状。
利水消肿 :可用于治疗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苓桂术甘汤其病机,主要是心阳亏虚与脾虚水停。具体病症包括:
1、满:表现为心下逆满,即胃脘痞满、呕恶呃逆等症状,这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
2、冲:表现为气上冲胸,心悸、胸闷等症状,这是水饮上冲心胸的表现。
3、眩:起则头眩,即站立或起床时感到头目眩晕,这是由于水饮上蒙清阳所致。
4、摇:身为振振摇,即站立不稳,这是水饮内动的表现。
5、短气:表现为胸部很闷、憋气、气短等症状,这是由于水饮阻滞气机所致。
三、苓桂术甘汤的标准配方:
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炙甘草6g。
四、方剂方解
茯苓 :淡渗利湿,化饮降浊,为治饮病之要药。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
桂枝 :辛温通阳,振奋阳气以消饮邪。与茯苓相配,可温阳化饮。
白术 :健脾燥湿,与茯苓相须为用,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 :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以其甘缓之力制茯苓淡渗不过,以其清泻之力缓桂枝的辛温之热。
五、苓桂术甘汤在临床中最常用搭配:
1、苓桂术甘汤搭配:加法半夏9克、陈皮9克,治疗咳嗽痰多。半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则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两者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可增强化痰止咳的效果。
2、苓桂术甘汤搭配:加枳实6克、生姜15克,以消痰散水。枳实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生姜则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两者与苓桂术甘汤合用,有助于消除心下痞满和腹部水声。
3、苓桂术甘汤搭配:五苓散加黄芪30克,党参18克, 陈皮15克,治疗胃下垂之胃内蓄饮。
4、苓桂术甘汤配搭配:泽泻15克,法半夏15克,制南星9克,生姜30克,治疗痰饮眩晕,恶心欲吐。
5、苓桂术甘汤配搭配:苏子12克,白芥子10克,葶芳子12克,石韦30克,桑皮30克,治疗痰饮阻肺之咳逆上气。
6、苓桂术甘汤配搭配:党参30克,生姜30克,半夏15克,吴茱萸10克,陈皮15克,治疗中寒胃弱水饮呕逆者。
7、苓桂术甘汤配搭配:乌梢蛇6克、威灵仙9克、川芎9克,治疗风寒湿痹阻,以寒邪偏胜者。
8、苓桂术甘汤配搭配:钩藤、天麻,羌活,川芎,治疗耳内眩晕。
9、苓桂术甘汤配搭配:薤白,瓜蒌,煅龙骨,煅牡蛎,治疗心悸、胸口闷,憋气。
此外,虽然苓桂术甘汤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广泛的适用性,如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但并非所有痰饮病症都适用。特别是当饮邪化热、咳痰粘稠时,非本方所宜。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治疗方案推广,出现不适,还请及时线下就医,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