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我写的学习笔记,PPT往下翻。 一、定义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目前难以给出确切定义,它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可见于多种心理或精神障碍。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惊恐障碍病人的一级亲属中约 10% 患有惊恐障碍。 神经生物学因素: 中枢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与焦虑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主要影响中枢 5 - 羟色胺(5 - HT)的药物对焦虑症状有效,提示 5 - HT 与焦虑的发生有关,尤其是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杏仁核等区域的 5 - HT 系统功能活动的改变会增强焦虑;γ - 氨基丁酸(GABA)为抑制性神经递质,焦虑障碍病人可能存在 GABA 或 GABA 受体不足,以致脑部多个区域的过度活跃,尤其是边缘系统,苯二氮䓬类药物能够增加 GABA 的活性,从而减轻焦虑症状。 药物作用:抗抑郁药、苯二氮䓬类药物等能够缓解焦虑症状或减少惊恐发作,为焦虑的现代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心理学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认知理论:焦虑病人的思维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水平上都关注威胁,以负性自动思维的方式对环境作出反应,从而导致焦虑。 心理动力学理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个体无法找到表达本我冲动的健康途径,并且害怕表露这些冲动,进而导致焦虑。
三、临床表现 精神方面: 过度担心:核心特点是过度担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担心,可分为预期性焦虑和浮动性焦虑。 其他表现:对外界刺激敏感,警觉性增高,易激动,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入睡,睡眠中易惊醒。 惊恐障碍病人的特殊表现:惊恐障碍病人表现为突然的强烈的恐惧,害怕失去控制或觉得死亡将至。
行为方面:
四、问诊要点 焦虑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了解焦虑的核心症状,如过度担心的具体表现、持续时间等。 发作特点:询问焦虑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发作性的,发作的频率和规律等。 伴随症状:关注是否伴有肌肉紧张、运动不安、搓手顿足、睡眠问题等相关症状。 既往治疗情况:了解患者之前接受过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是否有复发情况。
焦虑与性别、个性、生活压力的关系: 焦虑的起病情况:
五、临床诊治 诊断: 详细问诊:依据最新指南,问诊应包括焦虑的主要症状(如过度担心、恐惧、紧张等)、持续时间、发作特点(如突发性、持续性、间歇性等)、伴随症状(如肌肉紧张、运动不安、失眠、心悸等)、既往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方法、效果、依从性等),要询问焦虑与性别、个性、生活压力的关系,了解患者是否为女性、是否具有绝对主义或完美主义倾向、是否敏感脆弱,以及近期生活压力情况和是否遭遇创伤性事件,此外,还需询问焦虑的起病情况,是否存在甲状腺疾病、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脑炎、脑血管疾病、脑变性病等躯体疾病,以及是否有长期使用或戒断苯丙胺、可卡因、咖啡因、阿片类物质、激素、镇静催眠药以及酒精等药物的情况。 身体检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血糖、血脂等)、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以排除可能导致焦虑症状的躯体疾病。 心理评估:采用最新的心理测评工具,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广泛性焦虑量表(GAD - 7)等,对焦虑程度进行量化评估。此外,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心理测试,如人格测试、应激测试等,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应对方式。
治疗: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治疗焦虑的首选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减轻焦虑症状;心理动力学治疗对于一些与内心冲突和潜意识因素相关的焦虑患者可能有效;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如放松训练、冥想、正念疗法、艺术治疗等,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起效快,可在短期内缓解焦虑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非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物(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长期使用;某些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对焦虑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于伴有抑郁情绪的焦虑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酌情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等辅助治疗。 物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利用生物反馈仪等设备,帮助患者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呼吸等,从而减轻焦虑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皮层,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以达到治疗焦虑障碍的目的。 其他治疗方法: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技巧,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身体紧张和焦虑情绪;正念冥想通过提高对当下经验的意识并接受其自然流动,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汤剂治疗和针灸治疗等,通过调节气血和改善身体状态来缓解焦虑症状。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定期评估:按照最新指南的要求,定期对患者的焦虑症状进行评估,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躯体健康状况、心理特征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物管理: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嗜睡、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焦虑。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家庭支持、病友互助等方式,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预防复发:焦虑症状缓解后,要继续关注患者的情况,进行定期随访,预防复发。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维持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降低复发的风险。
需要无水印可编辑的PPT请加微信:yxswxxx咨询 需要无水印可编辑的PPT请加微信:yxswxxx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