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台墓地位于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郢北村一座东西向的小土岗上, 南距汉代古郢城北垣约1公里,与鸡公山墓地为一冲之隔, 西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5公里,北距长湖约1公里,西南距江陵县城(荆州城)约5公里。1993年3月,郢北村挖鱼池, 暴露一批墓葬。发掘清理秦汉墓葬16座,15号墓出土了大批秦代竹简,其中关于易占的竹简164支, 未编号的残简230支, 共计394支, 总计4000余字。其体例均以易卦开头,随后是卦名及解说之辞。卦画都是以“ 一”表示阳爻、以“ 六” 或“八” 表示阴爻。 可辨识的卦画约50余个,其中有部分重复的卦画和卦名, 所见卦名大多与今本《易》之卦名相同, 如人、旅、兑、师等。也有部分卦名与今本《易》不同。如“离”简作“丽” 、“颐”简作“臣”等。解说之辞与今本《易》的象、爻辞都不相同, 多采用古史中的占筮之例。其中涉及的古史人物有黄帝、炎帝、穆天子、共王、武王、夸王、羿等, 还有羿射日、武王伐殷之事。 关于秦简《归藏》的成书时间以及与《周礼》所载《归藏》之关系,学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秦简《归藏》非殷商时《归藏》,秦简《归藏》应成书于《周易》之后。主要证据是:秦简《归藏》中记载了《周易》成书之后的人物,如周穆王、晋平公、宋公。《归藏》中一些词汇商代并没有出现,这些词汇的普遍使用是在战国时期。 另一种观点认为秦简《归藏》虽非殷商《归藏》的原貌和全貌,但是大部分材料抄写自殷商《归藏》,可以看作商时的占卜之书。基本证据是:秦简《归藏》与传世文献所载商时《归藏》佚文基本相同。秦简《归藏》与《周易》大部分卦画、卦名相同或者相近,二者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同时也说明六十四卦非周文王演绎,而是古已有之。两种观点都持之有故,难有胜负。 湖北省江陵县王家台15 号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江陵王家台秦墓的发掘报告发表于1995 年,公布的“易占”类材料比较简略,后来,秦简整理者王明钦于2000 年公布了更为全面的材料。与此相应,有关“易占”类秦简的研究大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两个阶段: 从1995 年至1999 年可以看作第一阶段,此阶段的研究主要以文本考释为主; 第二阶段从 2000 年至今,除了继续专注于基础的文本考释工作之外,研究者在易学史背景下开展了更加多样、更具综合性的研究。现略依研究对象及问题性质将主要研究文章分为如下几类: 一、 秦简《归藏》的释文及校释 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王家台15 号秦墓》,《文物》1995年第1期。 连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江汉考古》1996年第4期。 王明钦:《试论〈归藏〉的几个问题》,《一剑集》,北京: 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 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 廖名春:《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周易研究》2001年第2期。 连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筮书考》,《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 王辉:《王家台秦简〈归藏〉校释( 28 则) 》,《江汉考古》2003年第1期。 王宁:《对秦简〈归藏〉几个卦名的再认识》,简帛研究网。另王氏有《传本〈归藏〉辑校》一文,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蔡运章:《秦简〈寡〉、〈天〉、〈齷〉诸卦解诂———兼论〈归藏易〉的若干问题》,《中原文物》2005 年第1期。 李学勤:《王家台简〈归藏〉小记》,《周易溯源》,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 二、 秦简《归藏》的性质与年代 王宁:《〈归藏〉篇目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2期。 王宁:《秦墓〈易占〉与〈归藏〉之关系》,《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1期。 王宁:《对秦简〈归藏〉几个卦名的再认识》,简帛研究网。 王辉:《王家台秦简〈归藏〉索隐———兼论其成书年代》,《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北京: 中华书局,2002年 李学勤:《王家台简〈归藏〉小记》,《周易溯源》,成都: 巴蜀书社,2006年。 朱渊清:《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周易研究》,2002年第6期,此文又收于刘大钧主编《大易集奥》,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 程水金:《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 先秦散文发展线索探寻》( 第一卷)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年。 蔡运章:《秦简〈寡〉、〈天〉、〈齷〉诸卦解诂———兼论〈归藏易〉的若干问题》,《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 李尚信:《读王家台秦墓竹简“易占”札记》,《周易研究》,2008 年第2 期。 史善刚、董延寿:《王家台秦简〈易〉卦非“殷易”亦非〈归藏〉》,《哲学研究》,2010年第3期。 王明钦:《试论〈归藏〉的几个问题》,《一剑集》,北京: 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 年。 王葆玹:《从秦简〈归藏〉看易象说与卦德说的起源》,见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文物出版社,2004 年。 邢文:《秦简〈归藏〉与〈周易〉用商》,《文物》,2000年第2期。 林忠军:《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周易研究》,2001年第2期任俊华、梁敢雄《〈归藏〉、〈坤乾〉源流考———兼论秦简〈归藏〉两种摘抄本的由来与命名》,《周易研究》2002 年第6 期,此文又收于刘大钧主编《大易集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梁韦弦:《〈归藏〉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第3期。 梁韦弦:《王家台秦简“易占”与殷易〈归藏〉》,《周易研究》,2002年第3期,此文又收于梁韦弦著《易学考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梁韦弦:《秦简〈归藏〉与汲冢书》,《齐鲁学刊》,2003年第6期,此文又收于梁韦弦:《易学考论》,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倪晋波:《王家台秦简〈归藏〉与先秦文学———兼证其年代早于〈易经〉》,《晋阳学刊》,2007年第2期。 宋镇豪:《谈谈〈连山〉和〈归藏〉》,《文物》2010年第2期。 肖从礼:《〈周易〉卦名用商〈易〉略考》,《丝绸之路》,2010年第6期。 三、 秦简《归藏》与易学史相关问题 李家浩:《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1期。 李零:《跳出〈周易〉看〈周易〉》,《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 年第6 期,后收入李氏著《中国方术续考》,北京: 中华书局,2006年。 李学勤:《论战国简的卦画》,《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此文又收入李学勤《周易溯源》,2006年。 吴勇:《从竹简看所谓数字卦问题》,《周易研究》,2006 年第4 期。 史善刚:《数字卦与简帛易》,《中州学刊》,2005年第11期。 王明钦:《〈归藏〉与夏启的传说——兼论坛与祭台的关系及钧台的地望》,《华学》(第3辑),1998年。 田笠:《Some Observationson Milfoil Divination》,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文物出版社, 2004 年,此文为英文,题目或可译为“蓍占管窥”。 四、 与《归藏》相关的其他研究 金景芳:《周易系辞新编详解·后语》,辽海出版社,1998年。 王兴业:《三论〈归藏易〉》,《周易研究》,1999年第2期。 刘运兴:《三〈易〉名义考》,《周易研究》,1991年第3期。 罗勋章:《三〈易〉首卦与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精神》,《周易研究》,1999年第1期。 孙智伟:《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廖群:《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先秦的传播》,《周易研究》,2006年第5期。 翟奎凤:《易学史上的三易说》,《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2期。 靳青万、沈舜乾:《殷易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3期。 刘彬:《子夏与〈归藏〉关系初探——兼及帛书〈易经〉卦序的来源》,《孔子研究》,2007年第4期。 ———————— 转自浙学研究 |
|
来自: 昵称38946836 >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