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是伟人井冈山斗争写的第一首诗词,背景就是黄洋界保卫战。起因是红四军主力冒进湘南失利,伟人率部前去接应。此时井冈山仅有31团一个营,战力不是很强的袁文才、王佐的32团。敌人知其井冈山空虚,于是纠集湘敌四个团,赣敌三个团的兵力,妄图用分进合击的办法,彻底摧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借黄洋界的天险,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最终粉碎了湘赣两省敌军第二次“会剿”井冈山的企图,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这次战役的胜利,使得红四军主力得以重回井冈山,得到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黄洋界保卫战固然意义重大,伟人为其填词咏颂,我觉得不单单是抒发战役胜利的喜悦之情,而是经过湖南省委错误指挥,红四军湘南受损,边界八月失败的大背景下,井冈山留守军民却能众志成城取得重大胜利,这不就是最鲜明最直接的对比吗?是非对错不就高下立判了吗。1928年9月5日,当伟人率31团3营去湘南接回28团,在遂川大汾时,31团团长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伟人汇报后,伟人有了感触,随即欣然命笔。伟人虽没有亲自参加战斗。但是战前气氛和敌我双方的态势,简直是如临其境。赞扬了红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军民万众一心沉着应战。它不就是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吗?它涵盖了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即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我们依靠靠红军顽强勇敢;依靠灵活机动的斗争策略;依靠军民的众志成城;依靠根据地险峻的地势,一样能够取得胜利。我更觉得这首词是写给湖南省委,写给朱德、陈毅以及28团的同志们的。仿佛是在告诉他们中国革命的出路在哪里?那就是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再说袁崇全投奔赣敌刘士毅以后,为刘出了一条毒计,在遂川引诱从湘南返回的朱毛红军主力进城,采取关门打狗的办法妄图一举消灭。伟人和朱德识破敌人圈套以后,决定来一个将计就计,先用炊事后勤人员等部队突进县城,造成果然中计的假象,接着迅速出城,半路设伏前后包围敌人。敌人措手不及溃不成军,偷鸡不成反到蚀把米。此役歼敌300多人,俘虏200余人。最解恨的是活捉了叛徒袁崇全。在遂川县城28团战士公审并判处袁崇全死刑,朱德亲自枪毙执行死刑。重占遂川县城后,伟人留下少量部队配合赤卫队守住县城,其余部队分兵开展游击活动,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重建设红色政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