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智海:兰芝姑娘的个性缺陷

 新用户7391BFGL 2024-11-22 发布于安徽


兰芝姑娘的个性缺陷


安徽怀宁  李智海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像人人都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一样,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焦仲卿和刘兰芝。
  不问是流传在潜山、怀宁一带的孔雀东南飞民间传说,还是被称为我国第一首长诗的《孔雀东南飞》,一百多年来,孔雀东南飞研究者和剧作家,在其研究文字和艺术创作中,对于焦仲卿的形象都是瑕瑜互见,未做全面的肯定,而对刘兰芝的形象却全是褒扬,作为正面形象来歌颂,一致认为她是人世间的贤妻良媳。1963年游国恩教授领衔主编的人文版《中国文学史》,说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洁大方,特别是-----她那当机立断、永不向压迫者和向恶势力示弱的倔强性格(更值得称道)。”(见该书179页)
  由于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刘兰芝、焦仲卿为了爱而双双殉情,作为一个悲剧形象,是够震撼人心的。任何一个事件或者悲剧的发生,都会有着多种因由,要么是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要么是人为因素造成。我们的前人之所以褒扬刘兰芝,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描写了她的可人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哀悯。人们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在书中,仲卿在象征宗法势力的焦母面前是弱者,刘兰芝在“三从”“四德”的律条面前是弱者。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妇,刘兰芝貌美如花,人见人爱,一些善良的人们,出于“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心愿,都希望这一对夫妇能够白头到老,然而他们终于被拆散,大家便对他们寄予了更多的同情。
  有人认为焦刘殉情,主要是有着社会根源。其实在那种社会里,由父母包办婚姻,可谓司空见惯,又有几个人会想到要像刘兰芝那样去死的?有人把焦刘悲剧归罪到焦母身上,这也有失公平。其实要追究焦刘殉情的责任,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应该是对开,焦母有责任,焦刘本人也有责任。本文略谈焦仲卿,重点说说刘兰芝。


  我们知道,这一对恩爱男女,是因为婆婆不喜欢媳妇,兰芝才被遣归。兰芝回家后,刘兄将其强行改嫁,这才双双自杀的。多少年来,研究孔雀东南飞的文士学者,都认为焦刘殉情是历史的必然,是合情合理的,以前我也这样认为。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有不少人说刘兰芝的死是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强烈反抗。
  刘兰芝以死殉情诚然是一种反抗,但这却是一种消极的反抗,不是积极意义上的反抗,即使在当时那种社会中,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反抗形式。例如守节,例如出家,例如远逃。焦刘用死对封建社会表示自己的抗争,有人认为,在那个时代,在那种情况下,那种行为是焦刘的最佳选择。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是从另一方面讲,焦仲卿和刘兰芝难道就只能去“死”?难道就只能有这样的唯一结局?当焦母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时,仲卿啊,仲卿!你的嘴哪里去了?有嘴为什么不说话呢?当刘兰芝在仲卿面前诉苦,说婆婆“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时,我们的兰芝姑娘为什么不与焦仲卿在一起商量对策?一道去母亲那里把问题说清楚呢?仲卿的母亲是深深爱着仲卿的,她希望儿子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她更希望仲卿终生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宝贝儿子焦仲卿身上。焦母和兰芝都深爱着仲卿,他们婆媳之间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仅为“大人故嫌迟,君家妇难为”而已。既然问题不是太严重,这就为化解矛盾打下了基础,使化解婆媳矛盾成为了可能。她“遣归”兰芝,从主观愿望而言,也是为了儿子好。从小吏港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看,焦母“遣归”兰芝,是因为刘兰芝结婚三年还没有生养。兰芝没有生养,焦母也只是口头上的不满,她并没有使用暴力来威胁兰芝,或者对兰芝给以皮肉之苦。在人们的心目中,焦母只是对兰芝讲了重话而已。那么,我们兰芝姑娘的娇气岂不是太重了点?难道婆婆对媳妇连重话都不能说?再说,焦刘爱情不能圆满,是否只有“死”才是唯一的出路呢?“不怕死”是人生胆量行为的最高极限,一个敢于和死神交臂碰撞的人,还有什么可怕的?还有什么该说的话不敢说的?


  在1949年以前的中国,父母包办婚姻,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的成千成万,妇女守节的也不在少数。我查阅1915年出版的《怀宁县志》, 从卷23—卷29,计有240个页面,列入《节烈》《列妇》《节孝》章的有9600余人,其中丈夫死后守节终生不嫁的居多;少数妇女因丈夫被敌人伤害,在自己将要受到侮辱的情况下自杀身亡;有的女性因丈夫病死、雷击死或溺水身亡,都是在自己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之后这才自尽。受到婆母虐待,婚姻不美满,但是夫君健在,“希望”的灯并未完全熄灭而自杀的,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仅有的两个。
  作为母亲,焦母当然是深深爱着儿子的,实际上在焦刘成婚的初期,焦母也是挺喜欢兰芝的,否则她也不会花重金去为儿子娶来这样的貌美如花的媳妇,诗中“受母钱帛多”便是明证。
  即使在远古社会,也有为追求婚姻的幸福而叛逆的先例。我的先祖父李硕成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1962年去世,他在黑暗落后的旧社会生活了60多年。我儿时他向我讲述焦刘殉情故事时,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便问祖父,那时包办婚姻,婚姻不幸福的男女青年,都要自杀吗?祖父说,那也是因人而异,这主要是与男女青年的个性有关,那时也有逃婚的,也有少数与父母对着干的,在清朝和民国年间的社会上,不幸的婚姻并不都要采取自杀的行为。他接着为我讲了几个他小时看到和听到的抗婚故事。
  在焦母“遣归”兰芝时,如果焦仲卿对母亲晓以利害,告诉母亲:您想找一个比兰芝更好的媳妇也难,说服母亲接受,哀求母亲宽容,作为一个如此疼爱儿子的母亲,她是会爱心大发,说不定真的会对儿子宽容的。
  在封建社会里有一句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仲卿与刘兰芝结婚三年,没有为焦家留下子嗣。按照封建古训这是最大的不孝。无子虽属不孝,但是只要人还活着,就还有生儿养女的可能,如果死了,“死去原知万事空”,就会一切都不可能。当然刘兰芝她并没有考虑到如何去为焦家留下子嗣,她也根本上没有考虑到那么多。
  在人的生活中,最应该爱戴的便是自己的母亲,母亲与儿子心连心啊!兰芝姑娘,你怎能舍得将亲爱的妈妈丢下不管呢?这还能算好儿女吗?你也使得时时爱着自己的丈夫绝望至极,又哪里谈得上忠于爱情呢?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是爱情毕竟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你死了,人都没有了,还侈谈什么热爱祖国,热爱社会,还有什么爱情可言?一个人没有了生命,便不能对父母尽孝,更不能对国家尽忠,一切的一切便都完了。其实焦仲卿完全可以对母亲提出自己的请求,表明自己的态度。“妈妈啊,我的好妈妈!孩儿我非兰芝不娶呀!”在仲卿决意自杀向母亲诉说“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时,仲卿啊,仲卿!你岂不是也和刘兰芝一样太糊涂了吗?
  不能与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显然是一种痛苦,用死来解决痛苦,自己一死了之,只能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给亲人带来永久的悲痛,为现实生活带来创伤。一个人如果是真正地爱着对方,无论如何都是舍不得去死的。刘兰芝为了仲卿不能死,为了母亲也不能死。走和谐沟通、宽容忍让的路,才能谋求到自己长久的幸福。


  爱,是美丽的,是神圣的,是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神仙境界,它只能永远为对方作出无私的奉献。人生活在爱的氛围里是一种享受,爱人和被人爱都应该是人生的美好追求。因此为了达到爱的目的,真正的“大爱”,就要为了爱而忍让,要为爱而宽恕,要无条件地存活下去。当然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要有智慧。而刘兰芝,只有倔强,只有屈服顺从,缺少的却是周旋于母子之间的智慧。
  淡漠父母,忘却责任,都是做人的悲哀。
  焦刘自绝于社会,自绝于骨肉亲人,蓄意结束自己的生命,严格说来是对人生的极大绝望,是一种对生命失去信心的消极表现,也是一种极端自私的无出息的行为。它虽然是解决痛苦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最好的方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选择放弃生命来解决痛苦。那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推向社会,推向父母亲人,是对生命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扼杀。爱的前提是不能伤害对方,而焦仲卿和刘兰芝他们伤害的却都是自己的骨肉亲人。刘兰芝不问是对婆婆还是对哥哥,她采取的态度都是顺从,没有丝毫的主观见解和原则,缺少了最起码的理性沟通。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为了让心爱的人幸福快乐,婆媳间,夫妇间,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加强沟通,懂得理解,学会宽容。
  我作为《孔雀东南飞》的研究者和非遗传承人,今天为刘兰芝个性指疵,也并非有意抹杀孔雀东南飞传说的存世价值,否定长诗《孔雀东南飞》在文学史上的历史意义;为刘兰芝个性指疵,也并非就是要刻意否定刘兰芝的可人形象。我只希望男女青年都要从焦刘殉情的事件中吸取教训,为了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美满,我们都要学会沟通,加强理解,忍让宽容。记住婆媳好,赛珍宝;婆媳坏,家要败这句话。2015年6月作于石牌
  2018年10月定稿于小市二中
  24年11月18日定稿于小市李家嘴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李智海,怀宁县小市镇李家嘴人,曾为中学语文教师。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孔雀东南飞传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常务理事。2015年荣获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安徽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十佳'五老’志愿者奖”,2017年曾被评为安庆好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