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防己汤” 治疗喘病(慢阻肺)案

 金坛区 2024-11-2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黄志平经方医案集》分享 案114

患者:某某,男,66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16日。
主诉:气短,喘息10年。
现病史:气喘多年,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炎,平时用吸入性药物(西药)缓解症状,近来症状加重,西药无法缓解,遂来就诊。
刻下症:口干口渴,自觉时不时有一股气在胸间上下窜动,随之气喘,胸闷,大便干燥,面色黧黑。
舌脉:舌淡苔白水润,脉中取偏弦,重按无力。
图片
辨证:太阴、少阴与阳明合病
处方:木防己汤加味
用药:防己12g  桂枝10g  人参25g  茯苓20g  石膏25g  芒硝(烊化)6g(七副)
医嘱:清淡饮食,忌食一切生冷寒凉、肥甘厚味之物。
药后反馈:喘明显减轻,大便干燥好转。

二诊

辨证:少阴阳虚证

处方:桂附地黄汤加味

用药:熟地25g  山药25g  山茱萸20g  茯苓10g  泽泻10g 丹皮10g 肉桂(后下)6g  炮附子9g  人参15g  紫石英(先煎)20g  煅磁石20g(七副)

医者按

该案中,“木防己汤”是治标之法,患者患喘证10年,年事已高,正气亏虚,应培补正气以治本。故二诊起从温补肾气入手加以治疗。但患者由于经济困难,二诊后没有再坚持调理,非常遗憾。

四诊信息分析:



01. 舌淡苔白水润——太阴寒湿

02. 口干,饮不解渴,大便干燥——阳明郁热

03. 自觉时不时有一股气在胸间上下窜动,随之气喘,胸闷,面色黧黑,脉中取偏弦,脉重按无力——寒饮上冲,肾不纳气

04. 久病——正气亏虚,精血不足

总体病因病机:本案属太阴、少阴与阳明合病,太阴、少阴阳虚,阳不化阴,湿聚成饮,肾不纳气,水饮上冲,发为喘病。水饮阻滞气机,日久化热,郁于阳明,导致口干饮不解渴,大便干燥。

方证











《伤寒论》方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三两  石膏十二枚(如鸡子大)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本方主治支饮之证。支饮,谓饮停心下,积于胸膈之间,支乘于心而名之。临床以心下痞满或坚硬,咳逆喘息,倚息不得平卧,身形如肿,面色黧黑,其脉沉紧为特征。由于饮停结于心下胸膈之间,故吐之不能,下之不去,唯宜苦辛开降,消导行散之法治之。后吴鞠通将此方扩大应用于治疗暑湿痹证。在临床中,凡病机属阳明与太阴合病,肺胃热盛兼痰饮阻于中焦,或湿热阻滞经络,皆可考虑此方。

方义



“木防己汤”“防已”之苦寒,化饮行水;用“桂枝”之辛温,行水饮而散结气。二者相合,辛开苦降,寒温一统,以消痞满,散饮气。然痞坚之处,必有伏阳,用辛寒之“石膏”以清郁热;吐下之后,定无完气,以甘温之“人参”以扶正气。药仅四味,然配伍精当,犹如尖兵,直捣胸膈,能令饮散痞消,喘平咳之。

药证



因患者长期便干便秘,初诊,“木防己汤”基础上,加“芒硝”泻火通便,软坚散结。

二诊,“桂附地黄汤”基础上,加“紫石英”温补下焦,温肺平喘;加“磁石”纳气平喘,加“人参”培补元气。

图片

(医案仅供交流学习,请勿照搬处方,使用务必请执业医师根据四诊信息辨证、处方。)


图片

        

-  本期编辑:丁丁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