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沫 我还在昆明读书那几年,昆明最热闹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南屏街正义路一带,另一个便是小西门。 从小西门向北沿着建设路一直上坡,四五个大学分布在侧,那时一到周末或者放学,大学生人流熙熙攘攘地走向小西门,十分热闹。 沿线有百汇商场、有新建设电影院,右转即是文林街,有园西路…在许多年里,这些地方每天都像在过节。 2008年春节刚过,小西门龟背立交桥开建,在几个月前发布的公告中,这座立交桥建起后将大大缓解两条主干道:人民中路和东风路上的拥堵。 龟背立交的设计思路,是机动车从桥上过,而行人和非机动车从小桥下穿行,人车分流,疏解拥堵。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龟背立交桥建好之后,交通并没有缓解多少,倒是原本小西门周边热闹的商业却被成功地疏解掉了。 昆明本地人把龟背立交桥戏称为“新加坡”。意思是新建成的坡,十分形象。不管是东西向人民路上的车流,还是南北向东风路上的车流都必须经历一个上坡下坡的过程,且在坡顶仍需要等红绿灯。 当时刚建成之时,还有很多人开手动档汽车,这种设计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友好的。 另外,龟背立交下显得压抑逼仄,光线昏暗,加上很多占道经营的商贩,乞讨卖唱、甚至还有打麻将的…显得十分杂乱。 直到十年后的2019年,相关部门才对小西门龟背立交下层做了亮化工程,清除了乱象。经常走的朋友可以来说说,提升改造之后有没有好一些? 不过让大部分人感到可惜的,还是原本热闹的小西门,因为一座立交桥的建造,烟消云散了。 其实在当时,要解决小西门十字路口的拥堵,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建地下通道。很多城市也是用这个方法解决拥堵问题的。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地面上的人车矛盾,还能在地下建立商业形态。 可这个方案在昆明确实行不通,即便在当时,很多人也不赞同修地下通道这个方案。不知道为什么,在许多城市都取得成功的地下通道模式在昆明却从未成功过。昆明也曾经尝试在一些路口修建过地下通道,但因为行人都不愿意从地下穿过,慢慢也废弃了。人们普遍的认识是地下通道环境脏乱差,气味难闻,不安全。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解决的。 不知道大家习惯了在地铁展穿行之后,对地下通道的接受度会不会有所改变。 在很多人眼里,小西门龟背立交的设计建造是失败的,它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车辆拥堵的问题,有人认为它应该借鉴小菜园立交桥那样,建成三层,东西南北各走各的,取消红绿灯。 可小西门情况不同,周围都是建筑。建成三层的高度之后,且不说有没有那么大的空间能够允许,即便可以,那四周的几栋楼基本上彻底被遮住了。 如今的小西门,往日的热闹早已不再,甚至周边的百汇商场、人民路上的美辰百货,都失去了曾经的繁荣。 可见一个城市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必须的全方位考量,既兼顾到实际功能,也应该注重商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2024.10.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