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帝王最高境界)

 见青黄 2024-11-24
庄子: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帝王最高境界)

01 清华毕业生开出租

刚看到一个视频,讲的是清华本科毕业生韩泰阳,选择在北京开出租的故事。这个90后,先在清华大学心理系本科毕业,随后在纽约大学音乐治疗系读硕士。

回国后,他去了母亲开的一个专利事务所工作,成为了一个法律人。几年后,因为某些原因,他得了严重的抑郁症,需要住院治疗。

入院期间,他做了两个重要的决定:一是开出租车,二是重拾音乐创作。之后,他终于能面对真实的自己。开出租车后,他觉得更能休养生息,就是活在当下的一种修行。

视频出来后,很多人觉得,这不是“大材小用”吗?还有人觉得,都清华毕业了,居然不去“报效国家”?更有“杠精”出来:“这不,人家的妈是律师事务所的,家有金矿,不愁吃穿。若让他生在贫穷家庭,毕业就背负债务试试?”

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吗?很多人话里酸溜溜的——“因为有人给他托底”。还有人开心得意——“看,教育的高投资就这回报?”

当然,也有无数网友的祝福和看好:“心理生理,都要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养活自己,就是幸福的事”、“开出租确实不错,别人的目的地就是你的目的地”。

确实,韩泰阳靠着开出租足以养活自己,而且开出租时他非常放松,不用想一切东西,比如以前做法律人的“规划未来”。

开出租,就是活在当下的体验,只需要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即可,沿途还可以体验不同的风景。没有接活的时候,他选择在家创作音乐。所以,他觉得哪怕是开一辈子出租车,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余华的《在细雨中呐喊》里曾说到:“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你都要试着安静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让内心的烦躁、焦虑,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

02 庄子:做自己的帝王

读庄子《应帝王》时,刚开始以为庄子要讨论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但是,庄子在这篇的末尾,却以“混沌凿窍”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是帝王,如果胡乱所为,就是折腾,最后一个字——死。

混沌本无七窍,南海之帝“疏”和北海之帝“忽”因感恩中央之帝“混沌”的善待,于是日凿一窍,谁知七日而混沌死。

为何?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说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绚丽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纷乱的声音使人听觉失灵,五味杂乱令人口味败坏;纵情于狩猎使人内心狂乱,稀有的货品使人行不轨之事。所以圣人的治理主张,是只求填饱肚子,而不贪求声色悦目。这也是告诉我们:想要达到这种最高的境界,就必须要有所取舍。

所以,庄子在《应帝王》的下一篇《骈拇》中提出:圣人所宣扬的“仁义”,如同那身体所多余的“骈拇”,多方于聪明之用也。像离朱听觉灵敏、师旷精通音律的人,会因为拔高伪德而蔽塞本性博取好名声,从而使天下人去喧哗地奉守那不可及的法式,而离大道越来越远。

道家认为,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就是保全纯真本性。

总的说来,庄子在内篇最后一篇的《应帝王》中,从蒲衣子的“其知情信,其德甚真”、狂接與的“无事而后行,确乎能其事”、无名人的“游心于淡而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老聃的“有莫举名,使物自喜”、壶子的“纷而封哉,一以是终”,基本都是“顺其自然”、“顺乎民情”、“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顺应万物而没有半点偏私,天下就得到治理了。那,如何顺应万物,首先,就要正其本性。说到底,无为就是不要过度干扰。

做什么样子的帝王,都不如成为自己的帝王。

这从列子的故事就可以看出,列子最后不再执着于求道,而是安然静谧地独善其身,任随世间纷扰而固守本真,回归到最初的质朴和纯真。这就是“至人、神人、圣人”,是《德充符》里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需讲,只要待在他身边就可以得到感化的“有德之人”。

这样的人,不就是帝王该有的样子吗?难道非要用条条框框去统治众人?

03 写在后面

庄子: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帝王最高境界)

现实中,清华毕业选择开出租车的韩泰阳,没有按照世俗定义的轨道去完成自己的一生,没有将自己框定在一个世俗的“格子”里。既然开出租车感到幸福,那就去开出租车啊,何必在乎是不是清华毕业呢?

难道,清华毕业的就不是普通人?难怪,他一开始会陷入抑郁的状态,那都是因为按照别人指定的道路去走,而不是自己想要走的那条路。

有人吐槽韩泰阳得抑郁症——“还本科心理学、硕士音乐治疗师?连自己都治不好!”可是,当他选择开出租车后,他找回了自己,找到了本真,回归最舒服怡然的状态。他现在这样不疾不徐,平和坦然的样子,已经给很多焦虑的人带来了治愈。这不就是道家的“无为乃有为,无用即大用”吗?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写下《九阳真经》的口诀:“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所谓真经,既是修身也是修心,任凭外界怎么变幻,自己的内心要坚定,这就是修心的最高境界了。

道学专家顾瑞荣讲解《道德经》时,提到“名,可名,非常名”,说“名”对应佛家的“心”——修道,即修心。

何为修心?老子也说了“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无欲无为,则可以察觉出道的真谛,从而修出强大的内心。内心强大者,也就是庄子《应帝王》篇中的“帝王”了。

故而,圣人(也就是古代帝王)应先端正自己的本性,再去感化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