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四个家长提出最多的问题 文/蔡朝阳 以下这几个问题,其实是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有时候烦了,就很厌倦于回复,一点都不像一个儿童服务者。于是我整理了一个文章,发上来给大家看。以后有这类问题,直接甩这个链接过去就好。 一、学区房还重要吗,读菜小有关系吗? 2012年,菜虫念小学时,为我们放弃了本地一般家长所认为的“最好”的小学,选择了一个相对平民化,比较普通的小学。但其实也不是“菜小”。我对现在很多热门词汇其实很警惕,这些词不能准确描述你面临的问题。 当时去办房产证和户口迁移手续的时候,工作人员也很奇怪,说,为什么你放弃掉最好的小学学区的户口,要去念一个普通的学校。其实原因说出来很简单,我自己是教育中人,对现在各类各级学校的内情其实很了解,就不会对所谓的“名校”有执念。甚至很多所谓的“名校”,形式主义的内容很多,拔苗助长的情况很多,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我们给孩子选择一条教育的道路,其实跟父母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做教育很多年,对小学、对孩子、对教育的理解,大概会比普通家长更加到位一点。所以一个孩子,他去念小学,是不是意味着一定要鸡娃,一定要内卷?一旦你抱有这种想法,本来属于孩子的快乐时间就不见了,快乐的童年就不见了。而一个快乐、自由、尽情舒展的童年,是一个人一辈子漫长道路的起点,这就是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的意思。 要知道小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身心健康成长,营养充分、保证睡眠、充分运动,这样的孩子就会身心健康。我经常说,地火水风,四大元素,是构建孩子的宇宙的,我们要培养这样的孩子才对。所以,一个普通的,但老师充满爱的学校,才是最适合我们这些孩子的。 很多家长一年级开始就担心孩子的考试分数。这其实大谬不然,对教育、对孩子,都是谬见,分数顶多只能证明一个能力,就是应试的能力。其余,就都拧着孩子的天性来。这对身心健康不利。 尤其到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发展出来了,爹妈又希望孩子就范,亲子之间的对立冲突就不可调和。 这些都是因为爹妈对教育的理解不对。问题出在爹妈身上。而现状却是,明明是爹妈不懂教育,却还强迫孩子服从,这就是我常说的,“教育有病,孩子吃药”。 所以其实道理都很简单,我也属于卑之无甚高论。只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家长对于教育,对于孩子成长规律的认知,都在水平线以下,就显得我的做法很独特,特立独行,像挑战流俗一样。其实哪有,我也真的不是故意的,无非是一个宠溺自家娃的爸爸,不想他吃苦,不想他受到太多规训的折磨而已。 二、将择校权交给孩子自己,你放心吗? 当然,这是对孩子的主体性的尊重。既然你选择学校不会冲着名声的大小,而是要看这个学校到底适不适合孩子,那么孩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都很重要,要作为重要的参考。菜虫评价自己的小学,是六个字“作业少,环境好”。后来升初中,他也找一些比他大几岁的哥哥姐姐询问,咨询哪个学校比较“松一点”,然后我们就选了那个“松”一点的学校。后来去上海念国际高中,究竟报考哪几个学校,也都是听菜虫本人的意见。 爹妈要做的,就是辅助孩子下决定,做决策。在做出决策之前,尽量给足信息,让孩子比较,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的优先等级,来作出他自己的判断。而一旦决定作出,就不再后悔,死心塌地往前走。因为选择本身就意味着放弃。你不能既要又要还要。这是巨婴。 记住,爹妈的责任是辅助,而不是替代。 这个也跟整个家庭文化有关。很多爹妈,都会背诵纪伯伦《论孩子》一诗,但其中那个金句“他从你而来,却不是属于你的”,可能经常忘掉。觉得孩子就应该“乖”、“听话”,殊不料,“听话”的后面,就是对孩子的主体性的无视。好了,一旦孩子有不同意见,便勃然大怒,觉得孩子挑战了父亲的权威,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宗法社会“父权”意识的遗留。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个词,“爹味”,就是指这种意识的外显。所以真正的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就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因为任何一个决定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你享受了这个选择带来的利益,当然同时也要承担这个选择带来的不确定性。这样才算上一个现代理性人。 菜虫现在念大学,选择的专业和留学的方向,这条路,这个学校,也是我们共同商量选择的结果,绝非爹妈包办。之前尽量多去了解信息,在充分了解信息之后,作出最优选择。 所以,教育的核心,在我们这个家庭里,绝不是品学兼优,天才儿童,青年才俊这种世俗功利的评判眼光。当然,也不是说就没有“望子成龙”这样的良好愿望,但这个愿望只是爹妈自己的,鸡娃不如鸡自己。孩子会有自己的思想,会有自己的人生道理。如果爹妈自己是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你凭什么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所以爹妈自己认真生活,不断追随孩子成长的脚步而进步,才是我心目中良好家风的表现。 相比于“譬如芝兰宝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我与内子更看重的是一种能为自己的负责的理性精神,我们更看重的是,他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为自己负责的独立的孩子。 三、“手机战争” 看了上面的解释,自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到了10岁,我们会允许他购买一个自己的手机。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他需要自己学会跟手机等智能产品友好相处。这也是他为自己负责的部分之一。 这里也还有两个点可以说。一个点在于,购买手机的钱,是他自己从压岁钱、零花钱里存起来的。以及他四年级时在本地晚报发表了文章,有一笔小小的稿费。这是一个理财的教育,并非家长毫无由来给他买一个手机。是他经过了近一年的存钱行为,用自己的钱买的一件电子产品。近一年存到了2000多,买了一个VIVO的手机。这同时是财商教育,也是延迟满足的训练。 另一个点在于,答应他为自己买一个手机之前,我们之间也是有商定的,约法三章。第一条,爹妈有权利知道你的手机开机密码。我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来看你手机,但因为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而你是未成年人,我们作为监护人保留知道你密码的权利。第二条,关于手机的使用,有一个空间的约定。玩游戏,必须在客厅等公共区域,处于爸爸妈妈看得见的情况下玩。我们自然不会来数落你玩的时间太长,只要你完成自己的作业,在保证睡眠的前提下,尽管玩好了。第三条,保证睡眠,睡觉就寝时间,一般为晚上9点,手机不能带进卧室,手机需要放在客厅公共空间充电。 因为我们的家庭文化一直都是这么商量着来的,大家都说话算话,所以三条约定,基本上没有破坏。后来念高中了,基本上是一个成年人,我们也就放松了限制。他住校,周末回家,周五周六偶尔也会玩到后半夜,我一句也不会去说他,因为他这也是在学习为自己负责。但总体而言,他并不属于手机“饥渴”的人。相反,报复性玩手机的孩子,恰恰是那些被严格禁止的孩子。 关于这一点,我写过好几篇文章来谈论。归根到底的一个点,是,要在家里建立明确的规则意识。 当然,我并不赞同过早给孩子电子产品,尤其是5、6岁以前的孩子,越少接触越好。至少在此之前,需要建立孩子乐于去大自然等真实环境玩耍的习惯,建立纸质书深度阅读的习惯。否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都是不利的。 四、你说“教育就是拼爹”,拼的核心是什么? 这句话确实属于我的原创,但也算是正文反作,据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我觉得,教育也是需要拼爹的,但拼的不是经济实力或者位高权重,而是你的教育观念,需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我最近总是说,教育理念要升维,家长自己的思考要进阶。 在这个时代,要让我们孩子不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在起跑线抢跑,而是需要家长建立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观。 所以你看到现在,我所有的选择,所有的做法,都是基于我理性的、清晰的、主动的选择。这基于我是一个资深的教育人,一个儿童服务者,一个热爱学习儿童心理学的人。 归根到底,你看,未来,是一个AI时代,我们的孩子,需要怎么样,才会在未来有一个立足之地? 传统的口耳相传的、知识传输型的教育已经走到了陌路。而我们体制内的教育,因为惯性特别强大,还是在刀耕火种,而客观上就造成了“刻舟求剑”的效果。我可以明确的说,如果家长再不警醒,还是依照刻舟求剑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那简直是批量制造废物。 这就要说到一个词,面向21世界汹涌而来的智能化浪潮,我们需要寻求的改变在哪里?这就需要回到一个词,什么才是一个人成长的核心素养? 最关键的是一些建立孩子自我成长的底层结构的东西,我说有五个:自主学习、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保护自身安全,以及人际交往……李一诺说有七个,大差不差。这些才是更为深层次的,不可以用一张试卷来量化的,却构成了一个人生命底色的,建立了底层逻辑的东西。 未来,可以说是一个“乌卡时代”,不可预测,充满变数,固步自封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拥有全部的逻辑力、想象力,对信息的整合力,创造力,以及审美力,以及同情力,去拥抱这个未来。 你说,这跟还停留在19世纪经典物理学的书本知识,在试卷上考了几个破分数,有一毛钱关系吗? 五、留学的准备 那留学的道路好走吗?现在这个时代,留学还是一条值得提倡的好出路吗? 其实我看见的样本并不算多。于是邀请了我的朋友露露,海龟,专业留学顾问,执业时间超过10年,来跟大家聊一聊一些基本的问题。 我们定的主题叫做:漫漫留学路之坐标 今晚20点,直播间不见不散。 |
|
来自: 新用户2356fYU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