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传理论 遗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高尔顿,他提出了家谱学说,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遗传决定论。另外一个代表人物是格赛尔,他提出了自然成熟论。他用双生子来进行爬楼梯的研究,这些双生子从48周开始招募,其中一部分的双生子从48周开始,每天进行为期10分钟的训练,而另外一半的双生子则从53周开始,结果惊奇的发现,是到了55周,所有的孩子基本的爬楼梯的水平达到了一致。也就是说,前面提早训练,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格赛尔的自然成熟论。他认为如果孩子的某项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准备阶段,那么这时候如果盲目进行训练效果是非常差的。 二、环境理论 和遗传理论相对的是环境理论。他的代表人物是华生,也就是行为主义的提出者。华生的经典言论: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想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就能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现在绝对的环境理论,已经被逐渐的摒弃,新行为主义,比如说班杜拉就强调认知在行为和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他的经典研究是波波玩偶的实验。他把一批孩子叫到研究室,然后让他们看一个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的玩偶,那么其中一批孩子看到有一个研究员,对这些玩偶拳打脚踢而另外一批孩子则看到研究员对这些玩偶小心呵护,结果发现,那些前面看到拳打脚踢的孩子也会做出类似的行为,这就是观察学习。班杜拉的研究对于我们现在研究电视暴力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起到很重要的一些作用。 维果斯基也强调环境的作用,但是他强调的是“社会文化理论”这个大环境。他的理论里面的经典思想,就是强调语言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维果斯基认为,语言会影响人的思维,比如,在荷兰语里面,人们常常用相对位置来表达方位,比如会说这个红色的小球在我的前面。但是在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的语言里面,更多用绝对位置来表达方位,比如他会说红色的小球在正南方。那么就有研究发现,荷兰儿童在记录物体的位置时,就更多擅长使用相对位置。而另外那个少数民族的儿童,则相对更多地会用绝对位置来记忆方位。 维果斯基的另外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我们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会有一个区域,被认为是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在这个能力刚刚形成还未形成,这时候的教学效果是最佳的。他认为我们老师起的作用,就是一个支架,就是帮助我们的孩子来跳一跳够到苹果这样的一个过程。 同样强调环境的,还有布朗芬布伦纳,他所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他的理论的特色,就是对环境的各个层次做了细分,他认为影响我们儿童发展的有四个层次,即微观层、中间层、外层以及宏观层。 微观层指是家庭,学校,这些直接跟儿童产生影响的环境。中间层就是促进微观层之间联系的层次,比如说很好的家校合作就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另外社区,传媒这些就属于外层,还有社会文化就是一个宏观的层次。所以,这个理论既强调微观层次,也强调宏观的层次。当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和遗传的共同作用。 三、环境和遗传的共同作用 这里面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皮亚杰,皮亚杰之于发展心理学,就像我们熟悉的弗洛伊德之于心理学,他对发展心理学有巨大的贡献。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相互作用理论。他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图式,而我们的认知结构就是在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之中达到平衡这样的一个过程。 举例:有一个小婴儿,她跟着她的妈妈出去散步,然后看到前面有一个毛茸茸的东西跑过来,她妈妈告诉她,这是小狗狗。那么在这个小婴儿的脑子里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图式,那就是小狗的图式。然后有一天她又跟着妈妈出去散步,又看到一个比之前看到的更大的毛茸茸的动物然后妈妈说,这也是狗狗。那么这时候这个狗狗的形象,就跟之前小婴儿头脑中的狗的形象建立 了联系。这个过程就是同化。后来再过几天她又跟着妈妈出去散步,这时候跑来一只猫,这时候这个猫的图式,没办法再和原先小婴儿脑子里已经建立的狗的图式,建立一个联系了。这时候妈妈就会说,狗和猫都是小动物,那么这个过程,就是打破小婴儿原先脑子里的狗的图式建立新的小动物的图式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顺应。 皮亚杰认为,我们的认知发展,就是从不断的同化顺应过程中,从低的平衡向高的平衡发展的过程。 现在越来越多的理论者认为,遗传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理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