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水文 “周末不忙,回趟衡阳。”周末,我们一家乘坐高铁回到了我的家乡湖南衡阳。下了高铁,我们直奔常宁市烟洲镇,坐在车上,向窗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茶子树。 茶子树开花的季节,漫山的茶花洁白一片,像是下了一场雪。目睹此景,我不禁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画面。茶子树是自食其力的真君子,没有人给它施肥,没有人给它浇水,更没有人为它除虫。它与冬雪为舞,与春雨做伴,与夏天的燥热迎面交锋,与秋天的萧瑟狭路相逢。第二年寒露前,满树沉甸甸的果子便会挂满枝头。 寒露一过,村民们背起竹篓,挑起箩筐,开始采摘。我和弟弟、妹妹小时候也随父亲母亲一起上山采摘茶果。走过村子右边的鱼塘,就是我家的茶子林。来到茶子树前,我们就摘起来,茶果一个个被我们摘下来扔进背篓里。村民一边采摘一边唱起山歌来:“树上茶子多又多,村庄儿女笑呵呵。背起竹篓唱起歌,摘完上坡摘下坡……” 父亲总嫌我们毛手毛脚,摘不干净。一棵茶子树,我们摘完了,父亲还要检查一遍,唯恐落下一颗茶果。摘下来的茶果青青的,有点像核桃,不过没有核桃那么大。茶果摘下来后,父亲将其平铺在堂屋里的地上自然晾几天,然后拿到晒谷坪上暴晒。晒一段时间后,茶果里面的茶籽就“蹦蹦蹦”地跳了出来,茶籽呈棕褐色,有点像剥开的蒜瓣。收获季节,每个村子、每家每户的晒谷坪上,晒满了茶果,远远望去,像一幅幅不规则的画。遗憾的是,茶籽和茶壳混在了一起,不能拿去榨油。 到了晚上,大人们把茶籽、茶壳倒进簸箕里,放在板凳上,点亮油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挑选茶籽。 茶籽烤好了,需要放到碾子里去碾。榨油的季节,油屋里像过年似的热闹,碾的碾、蒸的蒸、榨的榨,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油屋里洋溢着茶油的清香和人们欢乐的笑声。榨油季节,茶油处处飘香,没有哪个村子不沉浸在茶油的清香里。这是最原始的土榨方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用机器榨油。然而,人们挑选茶籽、碾茶籽、烤茶籽、蒸茶麸的方式没有改变。 2018年,湖南首个茶油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常宁茶油》正式发布,“常宁茶油”品质独特,油性稳定,色清味香,营养十分丰富。我的家乡衡阳市常宁市先后获评“中国油茶之乡”“湖南省油茶重点基地建设(县)市”“全国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市”“国家油茶标准化示范区”“茶油生产大县”等荣誉称号。 如今,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破旧的土屋喜换新颜。赏衡阳美景,吃茶油鸭、喝塔山茶成为当下年轻人周末的休闲方式。 这个周末,你忙不忙?如果不忙,来,我们一起回趟衡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