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山河定 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 长安作为多个王朝国都首选绝非偶然,与华夏民族的起源、生存、发展密不可分。是由公元前1000多年西周和之后秦、汉、唐时期国情决定。更是由关中平原山河地理格局决定。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诞生摇篮,在蓝田发现旧石器,已有五、六十万年的历史。近在西安市半坡遗址表明,六、七千年前,这里生活着发达的母系氏族村落,他们用石和骨磨制出锋利的斧、刀、铲、箭头和鱼钩等生产工具,烧制出碗、壶、瓮、罐、瓶等陶器用品,黑红两色图案非常优美,有飞奔的鹿和游动的鱼,栩栩如生,堪称杰作。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炎黄二帝都安葬陕西,说明我们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繁衍生息。 关中自古帝王都,此为华山 人类进入文明史,奴隶社会鼎盛时期西周所建镐京,在西安市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从当时人类活动半径看,再也找不到比八百里秦川更优越的形胜之地。古人讲究国都为“天下之中”,即位于全国中心。时至今日,打开地图,便可看出陕西位处河南、山西、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八省区之中,在全国绝无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距西安市中心直线距离45公里。可见古人眼光何等智慧远大。 八百里秦川是由黄河最大支流渭水冲积而成的带状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潼关,长达七百余里,宽约一百余里,南有巍峨秦岭屏障,北有渭北高原襟怀,其间渭河横贯,水草丰腴、土地肥美,周人和秦人的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垦殖,东西南北分别有潼关、散关、武关、萧关等天然关塞环围, 易守难攻, 故被称关中。当时人类开发有限,山川保持着原始风貌,周秦时期,国都长安被渭水、泾水、灞水、浐水、沣水等八条河流环绕。这些河流的发源地秦岭与渭北高原生长着茂密森林,涵养着丰富水源,河流丰腴,芦苇凄迷,水鸟翻飞,鲤鱼肥鲜。 汉长安城遗址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对长安的风景有纪实性描述:八条河流以迷人风姿,流过苍茫无垠的原野,秦岭漫生着高大的栎树、白杨、毛榉和枫树;山脚下有山梨、柿子、枇杷和酸枣;成群的野鹿奔驰;猴子在森林间跳跃觅食。各种鸟类啼鸣,竹林成片,浓绿滴翠,有熊猫出没。《新唐书》有赠送日本使臣熊猫的记载。早在战国时,秦国便修筑郑国渠,利用渭北高原二级台阶引泾水灌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等县土地达二百八十万亩,使关中连年丰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最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史书称关中为“海陆之地”、“天府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则什居其六。”又说: “南山(秦岭)有竹木之饶,北地有畜产之利”,关中平原“男有余粟,女有余帛”,是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八世纪全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社会高度文明的地区。 西安仿唐建筑 由于关中地形之胜和物产之丰,长安常被作为国都首选地,从公元前1000年西周开始,八百里秦川便为多个王朝修建宏大都城提供了理想之地。 秦王朝崛起后,在渭河两岸大兴土木。在征服六国中,每灭一国,便在咸阳原上仿造这个国家宫殿,并用其国宫女填充。一时间,燕语吴声,越调楚曲,不绝于耳。同时,为了视察炫耀帝威,这些宫殿“以空中阁道相通,自殿下直达骊山”延绵百里不绝。秦统一后,始皇又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为由,在渭河南岸修筑阿房宫为主的庞大建筑群落。唐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这些琼台楼阁仙境般的建筑虽被项羽义军点燃,“大火三月不熄”烧为灰烬,但秦修建的豪陵,陪葬的兵马俑却在数千年后,仍让世界久久地惊叹。 陕西历博一角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掉项羽,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在秦都东侧,渭河南岸修筑汉长安城。这是一座规划严谨,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都市。皇家宫阙、官员行署、居民住宅、街道市场各有安排,形成“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十六桥”的庞大建筑群落,四周有高大雄浑长达26公里的城墙围定,十二座飞檐挑角、庄重巍峨的城楼,使汉长安城无比雄伟,当时世界只有西方罗马城可与之相比。汉长安城最宏伟要数未央宫,由四十多座不同风貌宫殿组成,以曲径回廊沟连,宫殿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比如天禄阁便是宫廷藏书处。司马迁在这里查阅典籍,写成史诗般伟大的《史记》。长安城中,王公大臣各司其职,寻常百姓安居乐业。汉代的冶铁、煮盐、纺织,以及竹器、玉器、漆器制造十分兴旺。长安城中市场便有九个,六个在西,三个在东,各有围墙,店铺林立,排列有序。班固在《西都赋》中描写:货物堆积如山,市声如潮喧嚣,人头攒动,车辆拥挤,以至尘烟四起,直冲云天。 汉之后,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其中,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仍以长安为国都,沿袭汉长安城格局。公元582年隋统一天下,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下修大兴城,由被推崇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宇文恺主持,大兴城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宏伟壮丽。用建筑大师傅嘉年的话说:“大兴城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所建的最大的城市”。唐长安城正是在隋大兴城基础上,又大规模地修整和完善,修建了大明宫、兴庆宫、大小雁塔、东市西市,使城市面积达84平方公里。其中,大明宫把盛唐气象与中国工匠的建筑水平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贞观八年开工,历时30年落成。所修王宫,相当于北京紫禁城,即故宫。但气势和规模,紫禁城远不能望其项背,大明宫周长达7628米,面积是紫禁城的6倍,高大巍峨的城门有11个,俨然城中之城。其中含元殿长735米,宽588米,其26根檐柱,每根直径2.4尺,高2.8丈,庞然大物,巍然耸立,其面积是紫禁城中太极、中和、保和三殿面积总和,巍然屹立在西安城北龙首原南沿之上,殿基高出地面四十余尺,这是唐王朝百官集会议事之处,可同时供万人集会。为方便朝臣上殿,在殿前修筑两条斜坡阶道,各长70余米,宛如卧虎垂尾,使得含元殿益发雄伟。每当朝会或庆典,百官与各国使节沿台阶逶迤而上,肃立含元殿前,远处的终南山(秦岭)青翠欲滴,白云飘拂;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的长安城尽收眼底,远道而来的各国使节无不为这座屹立在东方大地的宏伟建筑震撼,大唐威仪真正四方辐射,万国来朝。 西安古城 当时中亚客商、留学生、日本遣唐使滞留长安城中多达3万多人。他们留恋长安城开放风气和繁华昌盛,更希望学习到唐王朝典籍制度,仅在唐王朝做官就达数百人。普通百姓也在长安城中安居乐业。一条长达十公里,宽达155米的朱雀大街把长安城一分为二,全城有南北方向大街11条,东西方向大街14条,街道宽度都在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这些整齐划一的街道把全城区划为109坊 ,“百千家似围棋盘,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白居易对唐长安城的描述。从发掘唐长安城遗迹,专家复原图纸看,诗人描写十分真切。唐代注重绿化,街道三丈而树,栽种国槐,从贞观到开元,百年间树木长成环抱巨树,浓荫如伞,长安城中宫殿巍峨,绿树掩映,曲江环绕,鸟语花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寻春与送寻,多绕曲江滨”。“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唐代诗人的描写让我们今天都为之振奋、为之神往。唐王朝也确实国力强大,市井繁荣,文化昌盛,尤其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歌舞、雕塑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美轮美奂,绚烂夺目,达到经典性完美,让我们今天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大型群雕反映的正是万里絲路_起于长安 汉唐长安城的繁荣绝非偶然,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历经夏、商、周的迁徙整合;春秋战国诸子学术争鸣;秦代统一文字,设置郡县,到汉唐时期,基础已经牢固。这两个王朝有非常突出的共同点,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秦虽统一,但很短暂,春秋战国形成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真正融合是在汉代,以本土的周秦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荆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乃至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使得以长安为中心的汉文化更加广博宏富,深沉浑厚。唐代更是风气开放、广采博纳,中华大地上齐楚吴越、孔孟老庄各种文化思想汇聚长安,随着丝路畅通,“丝绸西去,佛教东传”,欧亚各国的宗教、文化也纷至沓来,被唐王朝以博大的胸襟兼容消化,使得唐代长安益发成这东方大地上一座璀灿夺目、魅力四射的超级名城。依据史籍与考古证实,今日西安城仅是唐长安城面积的七分之一,其时古罗马城人口不过10万,已堪称繁盛,而唐长安城建筑宏伟,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第一流国际都会。矗立于唐乾陵外国使臣石雕便达60余尊,代表着60多个国家,不难想象唐时长安城是何等的开放和繁盛,丝绸之路的起点从长安开始,输出的不仅是丝绸、茶叶、纸张、陶器和竹器、漆器,也还有汉唐时期东方的文化和文明。 长安作为多个王朝国都的首选,为版图完整、政令畅通、,委派官吏、征收赋税、调集军队、沟通京都省府与边城远地, 曾修筑四通八达的驰道驿路:有通中原三川的函谷古道;荆楚湖湘的武关古道;直逼塞北的秦直道;穿越秦巴大山的多条蜀道;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 和通往雪域高原的唐蕃古道。这些国道选线科学、布局合理、驿置完备、功能齐全,在国家政令颁布,军队调动,边陲安定, 版图统一,以及税赋交纳、商旅贸易、物资流通、人口迁徙、民族融和及东西方物资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积淀着深厚久远的历史,内涵宏富的文化,本书讲述的便是长安古道所蕴含的史诗般壮举与极富传奇的往事。 王蓬新著《长安古道》2021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经典回顾: 作者简介 (说明:王蓬和他的著作) 王蓬,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曾任陕西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創作40余年,结集50余部。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全国首届徐霞客游记奖等多项奖励,并有多种著述翻译国外。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