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急救:普通人也能用的常见中医急救法

 幽默的数据线 2024-11-26 发布于浙江

在日常生活中,紧急情况时有发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急救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急救方法和手段,许多方法不仅简便易行,而且效果显著。本文将介绍几种普通人也能使用的常见中医急救法,帮助大家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紧急穴位刺激救治

中医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点,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迅速调动身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急救的目的。普通人无需专业针具,可以选择质地较硬的回形针、硬笔尖、筷子、手指末端、肘关节的顶端等对特定穴位进行强刺激(注意以不破坏局部皮肤为度)。

1、晕厥:晕厥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颜面苍白、汗出肢冷为主要特点的病症。此时应立即点压或针灸人中穴、百会穴、劳宫穴、涌泉穴等。人中穴位于上唇正中,是急救要穴,强刺激人中穴可以迅速唤醒晕厥者。
2、心绞痛:心绞痛患者特点为胸部有压迫感、窒息感。此时可用手指或硬笔按压至阳穴,该穴位位于人体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通常按压3-5分钟可缓解心绞痛。
3、中风:中风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脑血管疾病。中风突然发作时,患者气血上涌于头部,手足开始发冷。此时可在患者的十宣(十个手指尖)和鼻尖上点刺一下,渗出血即止。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以继续在气端(十个脚趾尖)上放血,随后通过按摩搓推双手双足至发热,可以稳定气血,平衡阴阳,为抢救赢得时间。

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刮痧板、汤勺、牛角、木梳柄等工具,蘸取温水、白酒、活络油、红花油等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单方向刮动,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疹的作用。

1、胃痛: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常伴有胃脘部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刮痧可以选择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足三里等穴位。
2、中暑:中暑患者可能出现脸色赤红、大汗淋漓、呼吸急速、胡言乱语等症状。此时可在颈部、背部、肘窝等处刮痧,迅速散热。
刮痧前务必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以防划破皮肤,首选的是刮痧专用油剂,也可就地取材用香油、色拉油等作为皮肤润滑剂。刮痧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口服药物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急救,也是中医急救的重要手段。

1、中风:中风者可选用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以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2、食物中毒:神志尚清的食物中毒者,需立即催吐,然后服用甘草水或绿豆水解毒。神志不清或毒气中毒(如一氧化碳、煤气等)而不省人事者,应立即选用十宣、八邪、八风、曲池、委中等穴位放血,开窍醒神、清热泄毒。

搐鼻通窍

搐鼻通窍是将一些芳香类药物的粉末吹到鼻腔黏膜中,从而刺激昏迷者快速苏醒。汉代已有用搐鼻法抢救“尸厥”病人的先例,如将石菖蒲的根茎研成粉末,纳入鼻中,通过鼻粘膜吸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搐鼻通窍法简单易行,但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误用导致不良后果。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放血疗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1、中暑:中暑者可在指尖处用三棱针放血,迅速散热。
2、高热:高热患者可在大椎穴刺血拔罐,或在十宣、耳垂等处放血,以清热泻火。
放血疗法操作需谨慎,应由专业人士进行,避免感染及出血过多。

针灸急救

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针灸急救方法简便、起效迅速、经济实用,广泛应用于晕厥、抽搐、胃痛、胆绞痛、头痛等急症的治疗。

1、晕厥:针灸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可以迅速唤醒晕厥者。
2、胆绞痛:胆绞痛患者疼痛剧烈,针灸胆俞、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可迅速缓解疼痛。
针灸急救时,患者应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保持气道通畅,给氧;操作时应动作迅速、沉着冷静,防止发生意外。

总之,中医急救以其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在紧急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普通人通过学习和掌握一些常见的中医急救法,可以在关键时刻迅速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减轻病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急救虽然简便易行,但并非万能。在面对严重急症时,仍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同时,为了预防急症的发生,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