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生活或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人。这个人可能是同事,也可能是亲戚,甚至是你生活中的某个朋友。而往往让人头疼的是,我们并不能轻易地“屏蔽”他们。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斯通纳效应”(Stonewall Effect),或许正好能帮我们应对这种困扰。“斯通纳效应”来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通纳(James A. Stoner)的研究。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了一个独特的沟通现象:当我们面对那些负面情绪很强烈的人,若采取一种“非反应性”沟通策略, 即保持冷静、不回应负面情绪或挑衅,对方的负面情绪往往会减弱,甚至可能平息下来。 在面对让人讨厌的对象时,与其急于争辩、翻脸或极力回避,不妨保持冷静、克制情绪,以一种冷淡、稳重的态度面对对方,反而可能逐渐化解双方的负面情绪。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中的矛盾,还广泛适用于家庭、工作中的冲突。我有个大学同学叫林伟,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他的同事阿强是个“挑剔狂”,总是对林伟的设计品头论足,并时不时对林伟的工作安排指手画脚,甚至在会议中公开质疑他的工作能力。起初,林伟尝试与阿强沟通,希望对方能尊重彼此的工作,但阿强却一再指责他“不够专业”,并强调自己是“为工作着想”。林伟开始对阿强充满了厌烦,但无法回避,因为他们经常在同一个项目团队中合作。他开始转变应对方式,在阿强的每一次批评下,林伟都保持微笑,淡淡地回应一句“谢谢阿强的意见,我会参考的。”然后继续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完成项目。即使阿强在工作群里私信他、甚至在办公室中继续唠叨,林伟也只是淡然一笑,不多回应。经过几个月的坚持,阿强逐渐发现,林伟并不会因为他的批评而改变自己的风格,反而始终如一地按项目要求交付作品。而且,林伟的设计不仅获得客户的认可,甚至在公司内部评选中赢得了“最佳创意奖”。阿强的态度也开始转变,逐渐减少了挑剔的言语,有时甚至会主动在会议中称赞林伟的设计有创意。通过这种冷静的回应方式,林伟不仅避免了与阿强的冲突,也逐渐在团队中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自由和信任。斯通纳效应背后的心理学依据主要有两个理论:自我效能感和冷淡效应。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意识到他对他人行为无法产生影响时,他的负面行为会逐渐减弱。通过冷静、不反应的沟通方式,让对方感觉自己无法掌控你的情绪,对方就可能选择停止挑衅。当对方无法激起你的情绪反应时,通常会失去继续挑衅的兴趣。这种冷淡回应,不仅能避免情绪升级,还能让对方自行反思他的行为。曾经在一档访谈节目中,看到过一个张女士的故事,同样采用了斯通纳效应的策略,来应对家庭矛盾,依旧有效。张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育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小明,家住在北京三环内的一个中档小区里。张女士今年32岁,丈夫在一家外企做销售经理,经常出差,育儿的责任基本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和婆婆的关系一直有些微妙的紧张感。婆婆今年61岁,是个典型的“经验主义者”,从小带大两个儿子,退休前是幼儿园的资深老师。婆婆经常带些旧观念,认为带孩子就该像以前一样严加管教。而张女士则倾向于温和教育,她崇尚“赏识教育”理念,家里书架上摆满了诸如《正面管教》和《不吼不叫的育儿经》这样的书。每当张女士用积木、乐高等品牌玩具教小明认识颜色时,婆婆就会悄悄在旁边嘀咕:“这么惯孩子,将来非得爬到你头上。”甚至在客厅,当张女士用iPad播放一些启蒙动画时,婆婆也会皱眉不满地说:“这么早就让孩子看屏幕,眼睛坏了怎么办?”起初,张女士尝试与婆婆沟通,解释自己选择这种育儿方式的理由,但每次都以婆婆的“你还年轻,带孩子哪有我有经验”和之后的冷战收场。婆婆会表现得很委屈,甚至在家庭聚餐上隐晦地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这种情绪让张女士倍感压力。后来,张女士决定尝试一种新方法。她开始在婆婆的每次批评中保持微笑,不急于解释或反驳,而是点头称“好的,我会注意的”。同时,在孩子面前,她依然坚持自己的育儿方式,不因婆婆的批评而随意改变,但也不再针锋相对。渐渐地,婆婆发现,无论她如何说教,张女士的态度都如一,不激动、不反驳。过了几个月,婆婆终于放弃了对张女士教育方式的干涉,转而用一种旁观的姿态看着张女士带孩子。家里的紧张气氛也随之缓解,婆媳关系逐渐和谐了许多。张女士说:“以前一遇到婆婆的批评,我就忍不住想争辩,怕被她影响。但现在我才明白,保持冷静的'不动声色’其实是最好的回应方式。”尽管斯通纳效应的处理方式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有效地实施,仍然需要一些技巧:1.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要因对方的挑衅而被激怒,心平气和地回应。比如当对方批评时,可以简单回应“谢谢你的建议”或“我会考虑的”,然后继续自己的行动。2.控制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冷静、不带情绪的回应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还体现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中。保持轻松的微笑,不做出过多情绪化的反应,有助于缓和对方的情绪。3.保持一致的态度:斯通纳效应的关键在于持续性。当对方发现你的态度始终如一,不因他的挑衅而改变,他就会逐渐放弃挑战。4.设定适当的边界:斯通纳效应并不意味着容忍一切行为。对于严重侵犯个人界限的行为,仍需适时明确表达立场。尽管斯通纳效应在缓解人际关系中的负面情绪方面有显著效果,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场景。对于那些长期存在且根深蒂固的矛盾,或对方表现出激烈敌意时,斯通纳效应可能并不足够。面对严重的人际冲突或暴力行为,冷淡回应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此时需要更积极的沟通或第三方的介入。斯通纳效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优雅方法。当我们对某些人感到厌恶却难以避开时,不妨试试以冷静和冷淡的态度回应,避免陷入争执的情绪陷阱。心理学家埃里克·弗洛姆曾说:“爱与恨是人类情绪中最强烈的,但在冷静的对话面前,它们终将归于理性。” 斯通纳效应并非让我们逃避问题,而是通过克制情绪,以一种“以静制动”的方式,将矛盾消弭于无形。
下次当你遇到令人讨厌的人时,试着将情绪放一放,冷静面对,说不定你会发现,那个曾经让你感到不悦的人,慢慢开始变得无足轻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