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栗林下黑木耳轻简化栽培技术

 农家科技杂志 2024-11-28 发布于重庆
黑木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用菌,是著名山珍,可以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黑木耳质地柔软、口感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特殊,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着“素中之荤”“中餐中的黑色瑰宝”等美誉。
目前临沂地区板栗种植面积约2.54万公顷,产量5.7万吨,产量及种植面积一直位居山东省首位。随着我国林业政策的调整,退林还耕面积扩大,林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板栗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成为黑木耳产业的新生产模式。本文介绍了板栗林下黑木耳轻简栽培技术内容,包括栽培季节、品种选择、培养料配方、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采收、晾晒与包装等一系列技术要点。

板栗林下黑木耳种植基地

一、栽培季节
板栗林下黑木耳栽培一般安排在春季进行。二级种制作在上一年10月份进行,制作时间安排30~45天;耳袋制作时间在12月份至2月上旬,时间安排50~60天。春季当地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栽培(3月份左右),到春末夏初出耳,出耳期一术具有节约用地、不占用耕地、原材料就地获取的优势,经济效益较好,般为50~70天,从5月初开始至6月底为木耳采收盛期,7月上旬采收完成。一年种植1次,主要为避开秋季栽培,以免影响板栗采收。
二、品种选择
选用适于鲁南地区气候及原料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的黑木耳品种,如冬梅3号、费引一号、陕耳3号、皖黑木耳1号、黑威等。
三、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板栗(枝条、树干、栗蓬、果壳)粉碎木屑77%,麸皮(米糠)20%,糖1%,石膏粉1%,石灰1%。
配方二:板栗(枝、树干、栗蓬)木屑42.5%,棉籽壳42.5%,麸皮(米糠)12%,糖1%,石膏粉1%,石灰1%。
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pH值控制在7~7.5。
四、拌料和装袋
1.拌料。按配方用干料加水拌匀,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在60%左右,以“手握紧料,指缝间有水渗出而不滴下”为宜。
2.装袋。选用规格为15厘米×37厘米的聚丙烯或高压聚乙烯折角塑料袋,用黑木耳装袋窝口插棒一体机进行装袋,袋料要紧实,装袋后料柱高约22厘米,料袋重1.3~1.4千克(折合干料600~650克)。
五、灭菌、接种、培养
1.灭菌。装袋后立即装锅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装锅时使用钢筋周转筐,筐内铺设编织袋,耳袋直立排放,每筐装15~20袋。升温开始后4~5小时排空冷气,待料内温度达100℃时维持10~12小时。
2.接种。灭菌后将培养基移到经严格消毒灭菌的接种室或接种箱,待温度降至30℃以下后接种,接种的菌包要完整无破损。接种速度要快,迅速拔棒、插种、封口。
3.培养。接种后菌袋移入黑暗无菌培养室层架上培养,菌包堆垛或紧密排放不超过3层。前期温度控制在25~28℃,后期控制在20~25℃培养,菌袋内温度高于25℃时,应及时降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以下。保持通风良好,每天通风2~3次,每次0.5~1小时。经40~50天培养,待菌丝长至料底时即可开口催芽。
注意菌袋培养过程中应严格杀菌、杀虫。
六、栽培
1.栽培场地选择。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坡角度小于15度、板栗树行距3~4米、树冠3.5米以上、周围无污染、近水源、管理方便、郁闭度0.6~0.8的成龄板栗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应符合GB3095-2012要求。
2.作畦。畦面采用南北方向或顺坡方向,畦宽1.7米,长度随林地而定,作业道宽0.5米,畦面夯实夯平,四周挖好排水沟,清除地面杂草和污物。畦面铺设符合有机食品标准的黑白双色地膜,黑色朝下、白色朝上,地膜平整无破损。每个畦面中间位置铺设喷淋管道,距畦面0.5米高度安装2米×2米的旋转微喷头。
3.排袋催耳。
①开口催芽。在早晚或雨后晴天,将耳袋运至耳床边,用开口机开口催芽。采用斜“一”字形开口,长度5毫米,深度5毫米,每个菌袋开口数量230个,开口须划透菌袋及菌膜,不宜在强光、大风、阴雨天及料袋分离处、皱褶处划口。耳袋开口后,应集中催耳。
②排袋催耳。排袋前,畦床浇灌一遍透水,耳袋间距为20厘米,即1.7米的畦面上排放8个耳袋。排袋后,上覆塑料薄膜,再盖草苫,保持床内温度10~23℃,空气相对湿度80%~90%,昼夜温差控制在10℃以内。每隔2~3天,在无风的早晨或晚间掀起草苫,通风20~30分钟,一般经10~15天,耳基黑线形成。

4.耳期管理。

①耳芽期管理。从耳基形成到长出锯齿状曲线至长出小耳片,温度保持在10~23℃。若床温小于10℃,应盖膜保温;温度高于25℃,应加盖遮阳网降温。保持床内相对湿度80%~90%,按照“保湿为主、通风为辅、湿长干短”的原则进行适当通风,可每天在无风的早晨或傍晚结合透光掀起草苫通风1~2小时。

②耳片生长期。从耳芽开片到成熟期,温度继续保持10~23℃,每天早晚浇水,床内相对湿度保持90%~95%。随着耳片的长大,应适当加大通风量和喷水量,宜采用大通风、大湿度的管理办法并结合干湿交替促进耳片迅速生长,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傍晚掀开草苫大通风1~2小时,晴天可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经过30天即可采收。

七、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手段为主,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
1.生物防控。在出耳间隙,使用生物农药苏芸金杆菌(Bt杀虫剂)、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制剂喷雾杀死或者抑制螨类、线虫、菌蛆等。喷施生物制剂后应及时通风降湿。
2.虫害防治。综合使用诱虫黄板和杀虫灯,以诱杀为主。黄板悬挂于菌袋上方10~20厘米位置,每20平方米设置1张粘虫板,粘满后及时更换。采用安装有365±50纳米波长的LED专用诱虫灯管的农用杀虫灯,按照单灯的有效控制范围和种植面积来确定安装密度。
3.主要病害防治。
①绿霉病防治。绿霉病在28~3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偏酸环境下容易发生。加强发菌期菌包温度控制,避免高温伤菌;加强栽培环境的清理,清除栽培床面的残耳和栽培料等杂物;浇水后及时通风,降低环境湿度。
轻微感染绿霉的菌袋降低湿度,晾晒处理后正常管理;感染较严重的菌袋及时集中于日光下停水晒袋管理,可用1%石灰水喷淋,黑木耳菌丝恢复后降低湿度,进行正常出耳管理。
②白粉病防治。如遇雨季,应降低浇水频率、加大通风量,及时采收成耳,避免耳片重叠粘连。或用40%氟硅唑乳油7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喷施防治。
八、采收与晾晒
1.采收。当耳片颜色由深褐色变为浅褐色,耳片直径为2.5厘米,并充分展开,边缘有明显的起皱且变软,部分耳片腹面见到白色孢子粉时即可采收。采收前1~2天停止喷水,可掀起草苫,让耳片稍干,应晴天上午采收,以利于晒耳。采收应采大留小,分批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耳片基部轻轻拉下或用利刀沿袋壁削下,不留耳根和残片。
2.晾晒。采收后应及时晒干,采用上下通气的纱网晾晒架进行自然阳光晾晒,当木耳晒至含水量小于13%时,即可用塑料袋分级装装,妥善保管,注意防虫,避免回潮。
3.包装。晾晒后的干木耳按照GB/T6192-2019标准进行分级筛选。内包装材料应符合GB4806.7-2016的规定。宜用无毒、无异味、干燥、洁净、结实的聚乙烯包装袋(盒);外包装可用瓦楞纸箱或能防潮、耐压的泡沫周转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