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半月谭 | 第九卷:吃药(附评语)

 雨巷诗社图书馆 2024-11-30 发布于江西



主卷人:马大姐
命  题:吃药
答卷人:马大姐、蜗牛、吉祥花、疯子
卷  次:第九卷

往期回顾(点击文字直接跳转阅读)
散文半月谭 | 第一卷:地摊(附评语)
散文半月谭 | 第二卷:陪护(附评语)
散文半月谭 | 第三卷:最美的风景(附评语)
散文半月谭 | 第四卷:过客(附评语)
散文半月谭 | 第五卷:晒被子(附评语)
散文半月谭 | 第六卷:灯(附评语)
散文半月谭 | 第七卷:保姆(附评语)
散文半月谭 | 第八卷:目送(附评语)




吃药

马大姐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可见,在人的一生中不生病好像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的印象里,大多数人在身体刚不舒服的时候是绝不吃药的,有的真的扛过去了,自然是喜事一桩,有的扛不过去,就只得到药店根据经验买药或者去医院,一通检查后拿到大夫开的一盒或者几盒的药来。

在有女儿之前,我们一家人身体都很健康,偶尔有感冒,一片感康病就好了。我从没觉得吃药是个事儿。

不知是不是与女儿的早产有关,女儿总是扁桃体发炎,总得吃药。

颗粒状的药,按理来说用水一冲好吃,可是女儿很抗拒,每次她吃药,我都是先商量着,“宝贝,咱吃药,吃完药就好了。”我极尽耐心地哄着。女儿摇头,看我拿着药,就往床上缩,大一点儿就往别的屋跑。

可是,每次结局都一样:被我抱在怀里,两条腿压着,一只手拿着小勺,另一只手捏开嘴灌,孩子打着挺,小脑袋拨浪鼓一样摇,吃完药,弄得我一身汗。

孩子每次都哭得撕心裂肺,我把她抱在怀里东屋走到西屋,南屋走到北屋,给她吃糖吃水果,敲盆敲窗户,唱歌讲故事……用一切手段转移她的注意力,她的哭声止住了,一场战役也就结束了。

孩子渐渐长大,身体越来越好,可是我的姥爷一天天变老,有一天早上起来,舌头僵硬流口水,中风了。

从此姥爷见天吃药。一辈子好强的他,拒绝别人的服侍,自己倒水吃药。

桌上的水杯随着他的手的抖动,水面也开始轻微晃动,泛起一圈圈细小的波纹。水珠偶尔溅出,滴落在桌面上。

他的手有些哆嗦,手指不自主地抖动着。他努力稳住手,但似乎越用力,手抖得越厉害。我们小辈看见就要帮他,可是,每次他都拒绝,于是每次吃药,都有药粒掉在地上,每天,他都在他吃药的桌子下弯身子找药,我们说别找了,找到了也不干净不能吃了,他也不听,找到了用手擦一擦就吃了,有的即使用笤帚扫也找不到,那就只好再从药瓶里倒出一粒来,那一粒掉落的药说不上哪一天终于在笤帚的三催四请中现出身来,灰头土脸的自觉无脸见人心甘情愿地进了垃圾堆。

前两年,大舅妈血糖高。每次给她买回药,她都要拿着放大镜看,然后打开药盒,她会啧啧有声:啧啧啧,你看看,人奸地薄货抽条,真不叫个玩意,这药片儿小的像芝麻粒似的……我虽然笑她的夸张,但眼见着那药片真是越来越小。

去年我生病,吃了一阵子药。片剂、汤剂、针剂齐上阵。看病的医生都很有经验,用药也很严谨,每次去医院回来都是两大袋药,一天吃一次的,两次、三次的,用药时间也有要求,饭前吃的,饭后吃的;用药顺序也有讲究,这个需先吃,那个需20分钟后吃,那个那个……别的不说,单是维生素从A到E一个不缺,药的颜色也齐备: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腹中舞?倘使那时剖开我的肚子,一定是色彩斑斓的杂货铺子,我直怀疑大夫要在我的身体里开一家不用上税的大染房。

这么多的药吃下去的一个好处是省了饭,你想啊,十几种药,每隔20分钟吃一味,直直从早饭过后吃到午饭时间,药还没有吃完。
有时候,对着药发呆:这个药我吃了还是没吃,于是,绞尽脑汁回忆……

每天早晨,我面对着那些小小的药片,它们三一颗俩一伙静静地躺在一张白纸上,如同一颗颗彩色的星辰,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它们吞下。酸甜苦辣的味道在嘴里迅速蔓延,仿佛一条条冰冷的蛇,在我的舌头上蜿蜒而行,穿透喉咙,直达心底。那一刻,我感到自己仿佛被囚禁在一个无尽的深渊中,每一步都如此艰难。我知道这是为了健康,但为何每一步都要承受这样的痛苦?这苦涩不仅是一种味觉的折磨,更是一种灵魂的煎熬,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我这五十多岁的人,实在不敢像小孩子一样哭着闹着说药难吃,但确实有一味药太难吃了,吃别的药顶多多喝水喝到涨肚,吃这味药真的是要哭出来。

我吃这药的时候就想起我的婆婆,她92岁临终前吃的就是这味药——果味钾,学名枸橼酸钾颗粒,那时我看了一下药品说明书,从苹果身上提取出来的,按理说不难吃啊!婆婆那时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但是每次吃这个药的时候,她躺在床上,虚弱地晃动着头,当我们把小勺放到她嘴唇的时候, 她撅起嘴噗噗噗地吹着,一小勺的药能吃进半勺就不错了。

我们一边说着老妈真调皮,一边问这药有那么难吃吗,却谁也没有尝一尝。

我苦着一张脸对着这药,全身心地抗拒,我还忘不了昨天,我一咬牙把它咽进去,然后第一时间冲到卫生间又全都吐出来。

妹妹们把果味钾灌到空胶囊里,一小袋颗粒需要24个胶囊,胶囊刺激得我胃疼,又加了一样胃乐新来缓解疼痛。

先生在一旁劝着我水溶后就喝,我摇头,他拿起一袋果味钾,用水冲好后一饮而尽,妹妹们在旁边鼓掌喝彩,我无可奈何,只有就范。

去年,我不知道听了多少段德云社的相声,听了多少脱口秀,听了多少段歌曲……那都是家人找到的,他们说这能让我保持好心情,好心情就是药。

七大姑请来了释迦牟尼,说我佛慈悲,渡一切可度之人;三舅带来了耶稣,说介石美玲学良都是高寿;八大姨的穆罕默德也来了……
其实,于我来说,他们的关爱就是一味药。

我俨然成了家里的太阳,一家人都成了恒星。

生病和吃药,让我深刻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每一天的药物,都是一次对时间的标记,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病痛中,我感受到时间的缓慢,但也正是这种缓慢,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生活的意义。吃药的过程,让我学会在时间的洪流中保持从容,把握每一个瞬间,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疯子简评:
由病入题,转而到药,最后点题。呈现了几个如临其境的画面,读者能看到无微不至照顾孩子吃药的细心母亲、不服老倔强吃药的姥爷、活泼调侃药片的大舅妈,以及最后无奈每天对面一大堆药的自己。一路走来看到吃药的画面,心理上明显有波动,从按医嘱服用,到怀疑,再到间歇性忘却,最后产生不自主的回避,不难看出吃药最难面对就是药,其次才是吃。以吃药为感情线索,现实穿插回忆,回忆映衬现实,正如作者所言,苦涩是味觉折磨,更是灵魂煎熬,生发对生命的思考。小小的药丸,可能是一座看不到头的桥,而且桥还不停晃动,能不能走到对岸,才是这条路最残酷的心理考验。药虽苦,却得到了家人的关爱,成了家人眼里的太阳,这也不失为一种福。文末升华到对时间的深度理解认识,我非常欣赏和赞同,每一次标记,都是生命的在倒计时刻下的印痕,提醒生命的宝贵和珍惜眼前人的意义。文章写得非常细,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都特别立体,生病可怕,药可怕,吃药更可怕,但要是真没有了,那才是最大的无奈吧。这是第九卷,此篇绝对能排进前三。有深度的文章值得一品再品,好文章就是一味良药,可以医愚。
最后温馨提示:生病了,绝对不要讳疾忌医或者乱投医,大家第一时间遵照医嘱乖乖去吃药,千万别拖垮身子,得不偿失啊。切记切记!



吃药

蜗牛

记得小时候我发烧,妈妈把一个圆圆的、大大的白色药片放在我手心儿,又给我倒一杯热水,让我服用。可我把药片放到嘴里后,一杯水都喝完了,药片还卡在嗓子眼儿,特别苦,后来,我干脆把药片吐出来。

妈妈见状,拿来一只碗,用筷子把药片撵成面面儿,倒入热水,又抓上一把红糖,用筷子搅拌几下儿,然后递给我。我接过来,一扬脖儿,咕咚咕咚几口,就把药喝了。

四十二岁以前,我只是力气小,偶尔感冒,没吃过几次药。但是从四十三岁开始,我在一年的时间里,频繁去医院,吃药成了家常便饭。

上高中期间,冬天坐在教室里,我总觉得左腿膝盖冻得慌。那时候还以为是教室的墙漏风。因为除了冷,左腿膝盖没其它感觉。

2012年9月,县文化局给各乡镇配发了一批书,每个行政村两箱。我租了一辆福田汽车,把书拉回来。打算当天分发给全镇36个行政村,所以就把书卸在了我办公室外的空地上。我打电话通知各村的村支书,让他们派人来取书,但是到下午快下班的时候,还有九个村没来取书。

我就着手往办公室里搬书。一箱书有四五十斤重,搬第一箱第二箱的时候,就觉得很吃力,搬到第三箱的时候,左腿膝盖特别疼,痛得我赶紧把那箱书放下。民政所的同事业务多,有两位男同事从办公室走出来,正要开车回家,看到我呲牙咧嘴的模样,就帮我把书搬到我办公室。

第二天我到单位后,跟领导请完假,就去了镇上医院。
我挂了外科,医生让我拍个片子。片子出来后,医生看了看说,我得了滑膜炎,给我开了五百多元的中成药。

于是,我开始服药。可五百多元的药吃完,我的腿疼也没有起色。

我又去了县中医院,中医院的大夫让我拍了片子,说我膝盖疼是因为损伤,我想想有道理。我11岁刚学骑自行车的时候,就从马路上摔到一丈多深的沟里;初三毕业后返校,只顾跟同学打招呼,没注意看路,连人带自行车掉进了学校门口的排水沟里;参加工作几年后,上班途中被同村村民的自行车撞到玻璃碴上,裤子坏了一个大洞,左腿膝盖也蹭破了皮,还出血了。

于是,大夫给开了一大推中成药,继续吃。

那些药有胶囊有药丸,胶囊还好说,喝水就能咽下去,可直径差不多两厘米的大药丸吃起来就费劲了。

我把大药丸掰开,分成十多份,再把它们搓成小圆球,分几次放到嘴里,用水送下去。那也不是很顺利,往往需要两杯水,才把一颗药丸服进去。喝得我肚子撑得慌。

待那些药服用结束,我的腿疼还是不见好。我一生气,就听之任之,也不治了。丈夫知道我腿疼,也不用我去地里帮他干活了。
虽然我每天只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回到家里做做饭,洗洗衣服,腿还是显得过力,特别是冬天,我得穿两条棉裤,不然,左腿膝盖就疼得受不了。

2015年的一天,我在网上查阅资料,偶然发现北京武警总队医院的广告,里面有关于腿疼治疗的内容。我抱着有病乱投医的态度,打算去看看。

可我是路盲,去秦皇岛这样的小城市都转向,去北京那样的大都市,还不丢了啊。我只好求助上技校的儿子。

儿子倒是很爽快,跟老师请了假,带我去了武警总队医院。

儿子提前在网上订了酒店,并预约了大夫。我们到北京的第二天,大夫就给我做了检查。大夫说我腿疼是因为免疫力低下,让我每天针灸、红外线照射,持续三天后,给我开了两个月的中药,他们医院给熬好了。说需要在冰箱里保存。

我告诉在家的丈夫买个冰箱,儿子买了一个行李箱,装上那些熬好并分装在一个个塑料袋里的中药药液,带着我踏上了返程的路。
从此,我每天把冰箱冷冻室里的中药拿出来,放到多用锅中加热后再饮用,药不很苦,说不清什么味儿,反正特别难喝。每次都是深吸一口气,强行把药喝完。

两个月后,冰箱里的中药喝完了,腿疼还是依旧。
于是,我不再寻求服药治疗之道,也免得让自己的嘴巴和嗓子受罪。


马大姐点评:

点评蜗牛姐《吃药》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因药片太苦而吐出来的情节,以及成年后频繁吃药的痛苦,真实地表达了对吃药的恐惧和无奈,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感情真挚。
“我把大药丸掰开,分成十多份,再把它们搓成小圆球,分几次放到嘴里,用水送下去。”很喜欢这段文字,因为这样的生活经历我也有,读姐姐的文字宛如画面就在眼前,真的有身临其境地感觉,眼睛发热,心里发酸,往日艰辛历历在目。
“喝得我肚子撑得慌”读到这里莞尔一笑:语言平实自然,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辞,但能够准确传达作者的感受,让人印象深刻……这是姐姐文章的共性,这就好像一个素颜的女子,她的美绝对不靠外在的脂粉。
文章从童年的吃药经历一直写到成年后频繁就医的过程,情节连贯,逻辑清晰。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对吃药态度的变化以及对医疗体系的反思,这就使得作品有了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是一篇平实的好文章。



吃药

吉祥花
药不仅帮助我们去除疾病,甚至挽救生命,也是人类寿命延长的重要因素。


我生长的家庭里,亲人们的身体个个都很棒,偶尔有点不舒服,吃几粒药很轻易就过去了,从不跟医院打交道。所以在很多年里,我的认知是药是神,药到病除,从而忽略了它的另一面:“是药三分毒”。

疫情期间,小区有一个中年大姐做了乳腺癌手术,正在化疗阶段,做核酸检测时,我们碰面了,她对我说:“小吉,化疗太难受了,真是生不如死啊!”我自是不能与她感同身受,体会不到药物给她带来的苦痛。那时我只看到她戴了一个黑色的假发套,除此并未觉得其他有什么不同的。又过了一段时间,疫情结束,我在小区附近的小公园又看到了她。她正在参与老年人唱红歌活动。她的变化让我大吃一惊,也就一年的时间,她原来直挺挺的腰背有点微驼着,顶着一头带卷的白发,苍老了许多。我想起了她曾经过肩的乌发,忍不住问:“大姐,你头发怎么这样了。”她告诉我,这是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我第一次感觉到药物的“毒”之厉害。

由之,我记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个谜团。那时,我有老胃病,消化不好,已经发展到了吃细软的面条也会感觉卡在胃口。找了一个中医,吃了一个月的中药,略见轻,决心让他医治到底,听他话,又吃了一个月的胃康灵。吃的过程中,忽然有一天,腰腿无力,走路困难,后来通过按摩才调理好。很多年一直未知其因,听了大姐的话后,明白了那次莫名其妙腰腿发软是过度用药造成的。

那一次算是幸运,经过一番调理身体最终康复了。但出于年轻,对药之毒仍未有警戒之心,未有深刻的感悟。

从小,我属于体质柔软的女孩,一直梦想着自己变得身强力壮。药补,有一年我忽然想到了这个方法。便找了一个认为当地很不错的中医调理,三副药剂后,医生询问我身体有何变化,我如实说,未有任何变化,医生便又加大了剂量,用过六副药后,我的身体还是未感觉有什么变化,就自行停药了。(曾经也吃过中药,随时中断)一周后,我的脸颊、后背一夜间起了许多小红疙瘩,一个个像蚊子叮咬过似的。心里害怕,找那位医生询问。那位医生说是随便停药造成的,需要再吃二十副药才能将那些吃进的药“剜”出来,要不会损伤肝脏的。我一下蒙了,没听过这样的治疗方法啊,过了几天小红疙瘩下去了,想着也没事了。但是心里总是想着医生的那句话“会损伤肝脏”。

三年后,我的肝脏真的出了问题,转氨酶各项指数无故升高,本地医院两次治疗未愈,直到去年冬天去了北京问医,医生确诊:药物性肝损伤。

世上没有吃后悔药的,由于我盲目吃药,药之毒给我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这次治疗,需要吃一年的激素药。激素药的副作用更是让我体会到了药之毒的厉害。“满月脸”让五官走样,“水牛背”及肥胖使身体眼见的变形,头昏、眼模糊让我天天像是活在一个云山雾罩的世界,头疼更是吃尽了苦头,得通过针灸缓减。终于熬出来了,又担心停药后,病情是会反复,成天提心吊胆。总是暗暗祈祷,求老天多保佑。

药可治病,用药过度或不得当也会损害身体,甚至夺取生命。去年,一个同学由于吃中药不得当损伤了肝脏,做了肝移植手术。与同学相比,我还是幸运的吧,以此安慰自己,也再无语了。


马大姐点评:

点评吉祥花的《吃药》:
第一遍读吉祥花姐姐的作品,感觉有点跑题,想想姐姐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不应该,回头再读果然不是。这篇文章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探讨了药物的双刃剑特性,既有治愈疾病的作用,也有潜在的副作用。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家庭背景到个人经历,再到对药物副作用的深刻认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作者通过对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和无奈,情感真挚,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章通过疫情期间,同小区乳腺癌患者的前后对比,让“”是药三分毒”的认证更具象化,提醒读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文章如果在得知药物副作用后的心理活动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再细化一下会更能引起读者共鸣,同时也更加具有警示和教育意义——是药三分毒。
读完姐姐的文章,我赶紧停了我自己自作主张入口的药,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吧!


吃药

我是疯子

这个世界病了,吃药的却是我。

吃药能治病不假,但药到病除却不一定真。所谓病急乱投医,医急乱开药。

记得三四岁的时候,无论家里谁肚子不舒服,不管三七二十一,诊所是不会去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药。吃什么药呢?这药也不稀奇,家家都有,孩子们都当糖吃,一点感受不到病痛,反而觉得很开心。

孩子哪里会知道,“宝塔糖”就是打虫药,专打蛔虫。有病当药吃,没病当零食吃,真叫人嘴馋。好几回五脏庙闹腾得欢,家里又实在没东西可解馋,就悄悄搬凳子垫脚,然后踮起脚尖,伸手去摸放在橱子上被母亲藏起的“宝塔糖”,也不敢多拿,只是微微掰下一小截,再迅速复原,找一个没人的角落,把糖捏成粉,像吃绵糖一样,用拇指蘸着吃,完事儿还一个劲吮指头,那叫一个回味无穷。若没发现的话,每隔十来天就偷吃一次。反之,就瞬间变脸,戏精上身,捂着肚子假装说疼。

一次两次还行,久了,便成了母亲陪着我演戏,不仅不责怪,反而把放糖的位置悄悄挪到我容易得手的地方。

偶然有一次,不知是何缘由,咳嗽连着七八天,我的吃药经验又丰富了,从“宝塔糖”变成了止咳糖浆,一样是糖,甜丝丝的,真让人伤心。好吃归好吃,可病情一点不见好,反而加剧了不少,从咳血到高烧反复不退,母亲赶紧把我抱到医院,晕晕乎乎中,我嘴里依然念着:我要吃糖,我要吃糖……

在我的记忆里,那天母亲被医生训哭了,医生听我满嘴胡言乱语,斥责家长不负责,拖这么久才送来,还拼命灌糖,就是正常人,也吃出个好歹来。母亲一边哭,一边道歉。其实,医生哪里知道,母亲早就想送我来,是自己贪吃,以为借着生病的由头,就可以每天心安理得地吃到可口的糖浆。更不晓得,乱吃药会差点要了我这条小命。

自此以后,只要家人生病超过三天没有痊愈,母亲就一定会拖着上医院。当然,“宝塔糖”和止咳糖浆,也一并打入了“冷宫”。

有个奇怪的现象,从小到大,我好像从来不惧怕吃药,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因为在我眼里,它们的存在和水没有任何区别,只要我吞咽的速度够快,就绝对察觉不到苦涩。可母亲却不一样,她怕苦,怕孩子苦,怕生活苦,更怕吃药苦。

如果不往碗里加几勺糖,她根本就喝不下去。就算加糖,也要经过几轮心理挣扎,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吃完。但不照医嘱服药的副作用太过明显,指甲发黑,手掌脚掌皮肤开裂,一天下来毫无食欲,有时刚喝不久,又全部反胃给吐了……

我时常会想,吃药究竟是一个修复的过程,还是一个破坏的过程,可是不管怎样,药还得吃,命还得续,日子还得过。

因为有过与医疗接触的工作经历,二十五岁过后,我开始极度排斥吃药,平时更不会主动买药囤药,能通过喝水或运动解决病痛的,坚决不上诊所。我亲眼见到过无良药师给患者开过期甚至毫不相干的药,在这类人眼里,只要吃不死人,就不存在任何问题。吃药,也许只是家常便饭,消化完了,也随屎屁尿东流而去,压根不会有人在意。

吃药,如我看来,就像是往地图上安钉子,虽然不会掉,但每一枚都已将身体洞穿,留下深深的伤痕,抹之不去。
身体病了,可以吃药调理。但社会病了,国家病了,又该吃哪一味药?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不禁感叹就算肉体治愈了又如何?麻木不仁的劣根依旧根深蒂固。必须要下猛药,才能拯救。

吃药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否则乱吃、滥吃,一定会被药物反噬,当药转化为毒,一切都晚了。

如果真有什么灵丹妙药,我愿意以身试法,为世界做贡献,替所有不幸的人扛下一切,治愈任何创伤。



马大姐点评:

点评我是疯子的《吃药》:
文章通过作者儿时对“宝塔糖”的回忆,以及后来因误食止咳糖浆导致病情加重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吃药的情感变化。这种真实的情感体验让读者感同身受。
作者从个人的吃药经历引申到社会和国家层面,提出“社会病了,国家病了,又该吃哪一味药?”的问题,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引人深思。
文章中多处细节描写可圈可点:
“搬凳子垫脚,踮起脚尖,伸手去摸放在橱子上被母亲藏起的'宝塔糖’”,这些细节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画面感。
“只要我吞咽的速度够快,就绝对察觉不到苦涩”,这样的心理描写既自然又真实,让我们看见一个狡黠的儿童。
文中也有许多叙述让人过目不忘,心有戚戚:
“诊所是不会去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药。吃什么药呢?这药也不稀奇,家家都有,孩子们都当糖吃,一点感受不到病痛,反而觉得很开心。”有病不去诊所,自己在家吃药,可见医学常识的匮乏,“家家都有”这不是个例!
偷吃“宝塔糖”一段,让我想起我的先生对我回忆的他的三哥小时候偷喝公公的葡萄酒的场景。葡萄酒都被喝光了做家长的也没有看见和文中母亲把多宝糖的位置放低,以便作者伸手就可拿到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可母亲却不一样,她怕苦,怕孩子苦,怕生活苦,更怕吃药苦。”这句如果单成一段,一个转折承上启下,对我来说更好理解。
“我亲眼见到过无良药师给患者开过期甚至毫不相干的药,在这类人眼里,只要吃不死人,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照应前文“病急乱投医,医急乱开药。”结构完整。
我想重点谈谈开头的这句:
“这个世界病了,吃药的却是我。”看见社长的第一句就吓了我一跳,原因有二:
其一:我觉得这是鲁迅在说话(后文果然看见鲁迅),简短尖锐,却直指问题中心,是周公的风格。开篇虽然简短,但内涵丰富。它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无奈,还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反思,除了愤怒和无奈,这句还蕴含着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让我想起行吟汨罗江畔的屈子,作者可能感到自己是少数清醒者之一,但却无法改变周围的一切。这种孤独感使得文章开篇就让人感觉更加沉重和引人深思。
文章开篇通过强烈的对比,揭示了一个悖论:社会有病,但需要治疗的却是个人。这种悖论不仅加深了它的讽刺意味,还引发读者对社会和个人关系的深思。为什么社会的问题最终要由个人来承担?这种反问激发了读者的思考。
这句话的核心是:个体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世界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个体必须在无意义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意义。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在这样一个病态社会中,个人如何寻找和维持自我价值的困惑和挣扎。
在一个充满腐败和不公的社会中,普通人可能感到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通过自我调节来应对内心的痛苦。这种情况下,“吃药的却是我”便显得尤为真实和无奈。
一个人可能在工作中遭遇不公对待,感到身心俱疲,但为了生存不得不继续忍受。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正是这句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这也是这个社会给清醒之人的一点福利。清醒之人不是聪明人,聪明的人早已归隐, 早已两耳不闻窗外事,早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聪明人高歌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清醒之人却呼喊着“我以我血荐轩辕。”清醒之人是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是悲剧性人物,作者明知是悲剧性人物,却不惜要做这样悲剧性的人物,这才是这个社会的悲哀。不信你看文章的结尾!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短视频,内容是一个学生家长在学校的后厨房拍到的一些画面,学生的餐盒里出现了老鼠头。有短视频发布者说,问题很好解决:从此以后禁止学生家长到学校后厨房,这样就不会有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视频居然没有被要求删掉,看来这个社会还有救!
其二:我也想这样写,但是我没有把握。整篇文章读完,我庆幸我没写。



主卷人简介

     
马林良:马大姐,闲人马大姐。母孕胎期未有龙凤入梦,出生时天也未见异象,知天命之年,毫无建树。侥幸加入松原市作协,中国楹联家协会,纯属滥竽充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