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来札记:不断重复你的书面承诺、早日打开你的财富之帆

 年年有渔 2024-12-01

【不断重复你的书面承诺】一个人如何克服自己投资决策的随意性,以及如何避免因为自己的情绪波动而干扰自己的投资决策呢?我个人的一个切实体会是,你最好是将你的投资原则、投资体系写下来(我称之为书面承诺),并且要不断地去重复它,如此天长日久,便容易深入到你的骨髓,进而化为自己的投资自觉行动。

    以我公开分享的女儿账户为例,自2015年以来,我每期分享均会将本账户的投资体系附在后面,这个体系也可谓我整个投资体系的浓缩版、精华版,通过这么多年的不断重复,它已经完完全全成为我投资行动的指南,即使偶然因为自己情绪的一时波动,会产生一些游离于这个体系之外的想法儿,这个体系便会很自然地将自己拉回到这个原有的轨道,进而让自己的投资变得风清云淡起来。经常有朋友说我的投资心态好,我想,这其中应该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巴菲特作为世界现象级的投资大师,可供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一点,我认为就是他这种不断重复自己这种书面承诺的做法。

    1956年,巴菲特成立合伙公司之时,他就给他的7位有限合伙人写了一份《基本原则》,1962年他在致合伙人的信中披露了这份基本原则,并且他说这些基本原则重复多少遍也有必要。

    我们看一下他的这个《基本原则》说了哪些内容,其中有的原则(标注为黑体)我认为至今仍对我们投资人有很大启发。

    1、合伙基金绝对不向合伙人做任何收益率保证;

    2、对于获得利息的合伙人而言,某一年我们的业绩没达到 6%以上,下一年他们得到的利息会减少;

    3、我们在讲每年的收益或亏损时,说的都是市值变化,也就是年末与年初相比,按市值计算的资产变化;

    4、我们做的好坏与否,不能用我们某一年的盈亏衡量。衡量我们表现的标准是投资股票的普遍业绩,即与道指和大型基金对比。只要我们的业绩比标准高,无论我们盈亏,我们都认为这一年做得很好。如果我们低于标准,我应该受到责备。

    5、我认为评价表现应该看五年,至少也要看三年,低于三年的业绩没有意义。我们的合伙基金肯定有落后道指的年份,甚至是远远落后。除非处于投机炽热的疯牛市,如果三年或三年以上,我们表现不如道指,我们都应该把钱拿出来,另寻门路。有个例外是,牛市出现三年以上的爆炸性投机氛围;

    6、我不做预测股市涨跌或经济波动的事。如果你觉得我能预测出来,或者认为不预测就做不了投资,那么你就不应该成为合伙人

    7、我无法向合伙人承诺业绩。

    巴菲特今年已经是94岁的老人了,他是1930年8月30日出生,1956年他是多大岁数呢?26岁,到了1962年,他也仅仅是个32岁的年轻人。每每读到他的这些“基本原则”,我总是惊叹于巴菲特那么年轻时就已经“悟道”,并且用自己一生的岁月去坚守!

    通读过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以及他与芒格在历年股东大会上回答股东提问的朋友可能会感觉到,巴菲特无论说话,还是作文,有时让人确实感觉着有些“啰嗦”,因为自1956年以来,他总是“啰嗦”着自己的这些投资基本原则和投资哲学(后来的伯克希尔他也搞出了个股东手册),然而正如芒格所言,重复是教导的核心,我猜想,正是因为他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断地重复地“啰嗦”着自己这些投资基本原则和投资哲学,不仅对股东们是个教育与约束,就是对他本人,也应该是形成了一种“理论上的自觉”吧(这里,我实在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姑妄称之吧)。

    美国的罗伯特·B.西奥迪尼写了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书《影响力》,芒格对这本书极为推崇,曾经赠送给作者一股伯克希尔的股票,可见他对这本书的推崇程度。在这本书中,西奥迪尼提出了我们人类都有承诺和一致倾向,即我们一旦作出了某种承诺,就会自觉地从行为上去践行。所以,从这个承诺和一致原理上来看,不断地重复自己的书面承诺,即将自己的投资原则和投资体系写下来,无疑会对我们的投资有很大帮助的。

    无独有偶。在我的“慢慢变富沙龙群”中,一位名叫“河畔果园”的投资朋友有写周记的好习惯,而且他每次的周记,均在前面重复他的6条投资准则。他说,投资准则是他多年体会的概括,之所以每周都写在这里,是为了时时提醒自己,要遵守这些准则,并希望这些准则成为自己心理底层的根本性的认知,成为自己潜意识的一部分。

    是的,就像练习舞蹈和弹奏音乐一样,对“准则”(基本规范)的东西,唯有时时重复,才会形成自己的“肌肉记忆”,成为自己潜意识的一部分,对此,我深深认同。

   这里,也将这位朋友的6条投资准则抄录于此,分享给能够引起共鸣的投资朋友:

    1、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就是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既然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当然要“买好企业”;既然是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当然要买“现金充足乃至泛滥”的企业,买“赚钱机器”。

    2、不想持有10年,就不要持有1分钟。坚持从10年的长度,去思考每一笔投资。哪怕是一手的买入,也应该如此。

    3、“因股施策”不教条,理性区分“非卖品”和“交易品”。值得长期持有的企业,是极其稀少的。绝大多数企业的股票,是交易性品种。不能不加区分地坚持长期持有。

    4、等待创造价值,耐心等待是投资的重要内容。等待是有价值的,等待最佳的出手机会,修炼自己的耐心,是一个投资者历练的重要内容。耐心,是个人投资者的最大优势。

    5、以“透视盈余”作为投资业绩衡量标准。根据所持股份乘以每股收益(eps)之和来计算投资收益和收益率,根据所持股份乘以每股分红之和来计算分红收益和分红率。

    6、选准、拿住、收息、攒股,要想富、赞股数。“选准、拿住、收息、攒股”的投资八字诀,与伟大企业共成长、长期投资、复利投资、股权致富的思维跃然纸上,在思维和操作上实现了统一。

    说明一下,上述6条投资准则,这位朋友说其中有的是受了我的启发,但我想,我们彼此之间可能更多的是共鸣,因为投资这东西有时确实很奇妙,懂的会立马会懂,甚至不用太多言语,仅仅是“拈花一笑”,彼此之间就可以心领神会了!

【早日打开你的财富之帆】当下我大A股号称有2亿股民,可谓浩浩荡荡,但是股民投入的资金规模知多少呢?

    根据中登公司2024年7月15日的数据,股民们拥有的股票资产数据如下:

    1万块钱以下的占23.15%;

    1万到10万以下的占48.48%;

    10万到50万的占21.65%;

    50万到100万的占3.75%;

    100到500万的占2.62%;

    500万到1000万的占0.22%;

    1000万到1亿的占0.12%;

    1亿以上的占0.01%。

    也就是说,拥有10万元以下股票资产的合计占比71.63%,而拥有50万元以下股票资产的占比为93.28%(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僵尸账户)。

    由此可见,很多人在股市里的投资多是属于“玩玩”之列,并没有将投资作为实现自己人生慢慢变富的目标来严肃对待的。所以,我大A股投机之风盛行,一些概念股、低价股屡屡被炒作,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记得杨天南先生早在多年前就说过,在股市里投资何谓成功呢?那就是穿越周期,绝对盈利,解决问题。我理解,这个“解决问题”,就是要让自己通过拥有优质股权资产,进而让自己实现财务健康、财务自由的投资目标。

    当然,我知道本金少,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还要面对着房贷、孩子教育等现实的问题。但是本金少,是不是就不可以投资了呢?

    我一向不这样认为,因为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层思维,而投资是需要第二层思维的。

    下面,我再重复一下以前我写的《闲来札记:你不妨给孩子建立个投资账户》一文中提到的复利公式:

    假如年轻的父母等孩子一出生,便给孩子建立一个5万元的投资储蓄账户,并到孩子60岁退休(按现时的退休年龄),且其间只买不卖,会是什么结果呢?

    1、5万本金,年复利增长15%,60年后会是多少呢?2.19亿!——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个数!

    2、5万本金,年复利增长14%,60年后会是多少呢?1.30亿;——这个数无疑对于我们绝大部分人来讲,也是个天文数字!

    3、5万本金,年复利增长13%,60年后会是多少呢?7650万;

    4、5万本金,年复利增长12%,60年后会是多少呢?4488万;

    5、5万本金,年复利增长11%,60年后会是多少呢?2620万;

    6、5万本金,年复利增长10%,60年后会是多少呢?1522万。

    这就是时间和复利的力量!

    巴菲特说,滚雪球要有湿湿的雪和长长的坡,看来哪怕开始这个湿湿的“雪”很小(仅5万元的本金),只要“坡”够长(时间足够长),也是完全可以滚大的。而且我想,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慢慢筹集到5万元的本金估计难度也并不是太大,并且以后随着自己生活富裕现金流多起来,还是可以增加本金的,其中关键还是自己对于“时间价值”与“复利价值”的认知。

    前面,我提到了巴菲特1962年写给合伙人的信,也就是在这封信中,32岁的巴菲特第一次提到了“复利的喜悦”。

    他写道:

    据说西班牙的伊莎贝拉女王(Isabella)最初投资了30,000美元给哥伦布。人们认为女王的这笔风险投资做得相当成功。不考虑发现新大陆的成就感,必须指出的是,即使殖民权最后成立了(squatters rights),这笔投资也没那么了不起。粗略计算,30,000 美元,按照每年4%的收益率投资,年复一年复利积累,到1962年就会增加到2,000,000,000,000 美元左右(不是政府的统计员,不认识这么大的数,这是2万亿美元)。按照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说明曼哈顿的印第安人没吃亏。这种神奇的几何级递增效应说明要想非常有钱有两个办法:要么活得很长,要么以相当高的收益率让资金复利增长。对于前者,我没什么有用的建议。

    在这封信中,他还列出一个表格,说明了10万美元以5%、10%和15%的复合收益率增长10 年、20年和30 年的情况。——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计算一下,以强化对复利的认知与记忆。

    巴菲特说道:

    差别很小的收益率,日积月累,最后得出的数字相差如此悬殊,我总是觉得这太神奇了。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尽管我们追求更高的收益率,我觉得能领先道指几个百分点,我们的努力就很值了。经过十年、二十年,这就是巨大的财富了。

    所以,投资要趁早,而且要让自己对复利奇迹(以及实现这个复利奇迹的艰难)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并且要用一生的岁月去坚守。

    至于具体的办法呢?

    还是我先前札记提到的两点:

    一是有选股能力的,可以打造一个超级明星组合,或者叫诺亚方舟组合;

    二是不具备选股能力的,可以考虑长期定投于低成本的指数基金。

    在投资圈一直流行着巴菲特的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你不能找到你睡觉还能够赚钱的方法,那么你将辛苦工作到老。当然,也有人质疑这句话,并非出自于巴菲特,但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是的,你应该早日打开你的财富之帆,并让它在波澜壮阔的财富自由之旅中毅然前行!

【公司重大资讯】11月27日,贵州茅台公司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其中我最关心的3个议案高票通过(我个人家庭三个账户均在网络上投了“同意”票)。

    1、2024—2026年度现金分红回报计划:公司每年度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不低于当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75%,每年度的现金分红分两次(年度和中期分红)实施。

    2、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截至2024年9月30日,贵州茅台未分配利润为1929.04亿元,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3.882元(含税)。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股本约为12.56亿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00多亿元(含税)。

    今年6月份,公司实施了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派发了现金红利30.876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87.86亿元。两项合计,2024年茅台给投资者的现金回报达到每股54.758元。

    还是自己那笔账:若拥有一座小酒窖(1000股),今年合计到账分红收入为54758元,相当于月薪4563元,而且以后“年薪”、“月薪”还是有望提升的。

    若拥有N座,或NN座小酒窖呢?一道幼儿的数学题,自己可以板起小指头算一算!是不是妥妥的幸福?!

    所以,还是自己重复了多少次的那句话:贵州省不卖出大酒窖,自己则不卖出个人家的小酒窖了!

    3、股票注销式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60亿元(含)。按回购价格上限以1795.78元/股测算,预计本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167万股~334万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0.13%~0.27%。回购实施期限为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也就是到明年的11月。回购股份将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关于注销式回购,在“924”行情之后,看到股价突然强悍上涨,我自己还一度担心回购泡汤了!并且怪罪管理层在中期分红和股票回购上的动作有点太墨迹,现在看,当时自己还是“心急”、“眼拙”了,看着当下的股价,我反倒心安起来了(所以,我说总是盼着股价上涨是病,得治图片)。

    现在自己不仅心安,实际上还有丝丝窃喜,因为不仅公司可以顺利完成注销式回购,而且自己也有很大的可能从从容容地落实自己的投资“八字诀”了。

    从有关新闻资讯和一些参会股东分享的信息看,此次临时股东大会,还有以下几个关键信息点值得关注:

    1、再花10年,茅台要成为一家国际化企业。

    2、目前公司主流产品供不应求,不存在纾困的问题,但有供需适配的问题。

    3、未来茅台将加强自营和经销渠道体系建设。替代今年散花、龙茅的新产品正在用心研发,销售方式上也会有创新,会考虑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据有的股东反馈,自营体系中,除了已有的:1)、自营店;2)、i茅台;3)、团购大客户外,还要积极开发私域流量,比如茅台的股东。

    总体看,这届管理层低调、务实,看得远。当下国内主导产品供不应求,长期讲尝试走国际化。

    自己在这里,为管理层默默地点一个大大的赞!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