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原本是唐朝政府任命的泰宁军节度使,割据山东一带,但后来受到中原老大朱温的攻击,被迫逃往淮南,投奔杨行密! 来到准南之后的朱瑾受到了杨行密的厚待,被任命为武宁军节度使、行军副使,并在朱温进攻淮南清口的战争表现出色,升迁为东南诸道行营副都统、领平卢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朱瑾是个比较感恩的同志,在杨行密死后,淮南集团的政局变得动荡不安,先是杨渥被徐温、张颢夺取大权,再是杨渥被徐温、张颢杀死,杨隆演继位,后是徐温杀死张颢,独揽淮南集团军政大权,这一切朱瑾都看在眼中,忿忿不平。 而徐温、徐知训父子似乎也比较忌惮功高权重的朱瑾,尤其是徐知训,一直在寻找机会干掉朱瑾。 但朱瑾比李遇似乎聪明了很多,表面上对徐温父子恭敬有加,并不冲动发飙,暗中经常劝说杨隆演,趁机除掉徐温父子,但豚犬类的杨隆演显然没有那个胆量。 贞明四年(公元918年)七月,朱瑾派遣爱妾去问候徐知训,当然以徐知训的个性自然不会放过这位爱妾,顺理成章地乘机占有了这位爱妾。 自己的爱妾被徐知训占有,朱瑾居然被戴绿帽子了,心中对徐知训的愤怒愈加强烈! 但徐知训光占有了朱瑾的爱妾还不够,还打算趁机折腾朱瑾,一纸调令把朱瑾外调泗州。 尽管心中的愤怒已经达到极致,但朱瑾表面上依然对徐知训尊重恭敬,不过朱瑾心中已经开始酝酿铲除徐知训的计划。 临行泗州之前夕,朱瑾决定宴请徐知训,以表示对徐知训的“提拔之恩”,宴会之上,朱瑾又是送宝马、又是请歌伎,把徐知训服侍得非常舒服! 酒宴过后,徐知训准备告辞,朱瑾立即叫出自己的妻子陶氏和徐知训相见,当徐知训拜见陶氏时,朱瑾家中的伏兵四起,把徐知训给干掉了。 朱瑾立即拿着徐知训的人头来见杨隆演,而这是杨隆演重新夺取吴国军政大权的绝佳良机,因为就连徐温也不在扬州广陵。 但豚犬毕竟只是豚犬,杨隆演看到朱瑾杀了徐知训后,居然吓得魂飞魄散,连声喊道:“这件事我什么都不知道,不要来找我!” 碰到这种极品领导人,朱瑾算是彻底的歇菜了,最后自刎而死! 吴国的势力瞬间出现了短暂的真空,如果杨氏集团内部有个别猛人强人的话,这似乎是重新夺权的良机。 然而,杨氏集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显得反应相当迟钝,而反应最为迅速的居然是徐温的优秀养子徐知诰。 此时的徐知诰正在润州任职,闻听徐知训被朱瑾所杀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兵赶到广陵,以徐温养子的名义诛杀朱瑾的家属、平息了这场内乱,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掌控了朝政。 贞明五年(公元918年),徐知诰被任命为右仆射、参知政事、知内外诸军事,成为仅次于养父徐温的吴国二号人物。 无锡之战的大获全胜刺激了年轻的徐知诰,于是徐知诰向徐温进言:携得胜之势,请派二千精锐军队,更换吴越军的服装,尾随吴越的散兵游勇,乘乱攻取苏州城。 诸将深以为然,纷纷请求乘此良机,步骑全进,彻底消灭吴越国! 但此时的徐温却选择了和平,他平静地对众人说道:“天下已经离乱久矣,搞得民不聊生,而且钱镠也非轻易能对付,如果再兴战事,才是诸位的忧虑,何不乘此大胜,和吴越停战休息,使两国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君臣能够高枕无忧,岂不乐哉,何必再去多杀生灵呢?” 在那一瞬间的徐温似乎被和平使者灵魂附体,常年的沙场征战已使徐温心生厌倦,也许是应该和该死的战争说再见了! 于是,徐温义无反顾地率兵撤离了无锡! 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八月,杭州城迎来了一批身份特殊的客人,以客省吏欧阳汀为代表的吴国求和使者团,外加一批无锡之战中的吴越军俘虏。 徐温迫切希望尽快迎来和平,所以率先抛出了橄榄枝,接下来就看钱镠的反应了! 钱镠其实比徐温更加地渴望和平,尽管无锡之战吴越将士死伤无数,但钱镠并不打算报仇雪恨,无休止的战乱只会增加将士百姓们的痛苦,胜了又如何,败了能怎样,追求和平难道就真的如此之困难吗? 以往,气势汹汹、酷爱战争的吴国经常无休止的随意发动战争,吴越方面不得不疲于应战,现在,既然吴国方面能够放下身份,主动寻求和平,那何不积极响应呢? 于是,钱镠非常礼貌地接受了吴国的求和请求,双方多次来往书信,正式宣告了两国长久和平时期的到来。 在战乱频繁的五代十国时期,和平永远是个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及,多少所谓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为了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发动残酷的战争,受伤的永远是普遍的军民百姓! 钱镠和徐温在人生的晚年时刻,终于抛弃了一切前嫌和隔阂,也放弃了所谓的理想和目标,联手给吴越和吴国的百姓们带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