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木才:我在诗歌协会里学写诗

 中诗报 2024-12-03 发布于河南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林木才,笔名易才。漳州市龙文区人。漳州市诗歌协会,灯谜协会,楹联学会会员。九龙江北溪河湖专管员。年逾花甲,别无嗜好,但爱写传奇、散文、诗歌,及制作灯谜,以自娱自乐。还爱好研究《周易》,在六十四卦里最喜欢“谦卦”。

我在诗歌协会里学写诗

文/易才 

各位老师们好!

我学写诗歌才四年时间,之前我喜欢写的是散文。可以说,在诗歌协会众位老师的面前,我只是一个小学生的存在。正如我写过的一首微诗《脚印》:

这路,被众人踩实了

回望

那最浅的迹一定是我的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林木才,笔名易才,出生于龙文区靠近长泰区和角美镇的一个角落(旮旯蓬)。我的家乡虽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但那里有美丽的金鸡山和九龙江北溪以及支流马洋溪。那里自然形成了一处群山环抱,双溪拱围,生气凝聚,空气清新,花果飘香,鸟欢鱼跃的生态园。不仅如此,我的家乡还保留着四座清代石楼,证明着康乾盛世年代一个小山村的辉煌历史。

我是吸吮家乡的新鲜空气长大的,家乡自然会有许多难忘的往事让我怀恋。童年时代因为没有办法理解,可能会把家乡的美当成简单而自然的见闻,但眼里总会有一些可以读懂的东西值得我去收藏;总会有一些难忘的事情值得我去回味。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一处你曾经生活过的故乡,一条你曾经留恋的小溪,一段你曾经熟悉的小路,只要是出现过的,往往会留下美好的记忆……

虽然时间像飘忽而过的风,能把我记忆里的青春碎片泛黄,甚至失落,但少年时候的一些感动过的事情,往往会留下痕迹。小时候看到的,有一些极其平凡的真实景象,可能会被时间的洪流冲刷而淡漠,直到现在人老了,又回想起来,才会感受到那是多么的美啊!譬如炊烟,在我童年的眼里,它最喜欢聚集在村里的屋瓦上方袅袅升腾,那时的我由于稚嫩,对炊烟没有太多的感受,只知道瓦片上方萦绕的只是粮食的一缕缕香魂,看着,禁不住就垂涎欲滴。现在又回想起来,感受起来,那炊烟不仅仅像是母亲生前头上那飘然的纱巾,还隐约幻现出先父的容颜。如果无风的时候,炊烟就显得那么的孤直,一柱一柱的,像天下苍生的一根根命脉在向天昭示;当微风起时,轻轻飘散的炊烟缭绕在村庄上方,就像是光阴之笔正蘸着白米粥调成的颜料,在历史的画幅里涂上古朴厚重的色彩。

家乡的经年岁月,让我温习过无数次的旧梦,古朴的民风,融和着阵阵乡音、丝丝乡情和串串乡愁交糅在一起,凝聚在我的心头,带给我对生我养我的土地无限深情的热爱和眷恋。于是我在闲暇之余,喜欢上了编写家乡的古迹历史,和一些传说故事。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经常在北溪畔巡河,家乡的好山好水,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感悟,我才写出了不少的散文。

从写传奇,写散文,到写散文诗,直到去年初我才较用心去学写现代诗。自从去年加入本诗歌协会后,我有幸读到了笔名阿里老师和笔名小雪老师的多首诗歌,才认识到,要写出好的诗歌并不容易啊。

现代诗虽然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和格律,也不强调追求华丽的辞藻,可以自由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和形式,但要让散文成为诗歌,不仅仅在于分行排列那么简单。是诗就应当尽量用凝练的语言,生动的象征来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诗歌是富于抒情的,虽然抒情诗无异于散文中的美文,但诗歌肯定会更加的精练。于是有诗人说,如果把散文比作五谷杂粮,那么诗歌就是由五谷杂粮酿出来的酒,让人读后如饮醇醪,回味无穷。 

诗歌中的意象是用来升华诗的灵魂的,诗有了灵魂,就更能让读者对诗主题的思考与反思,不仅如此,诗歌还应该让人读起来具有一定的节奏感。这些新诗的特性都在阿里老师和小雪老师的诗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阿里老师的诗歌,既有深度,又有深意。他常会用多种意象的组群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循着想象的逻辑,应用多种情思和多种意象,犹如天上散开的星星在闪动,令人初读似乎难于理解,似乎有一种朦胧美。但在“朦胧”方面,他总能把握好尺度,使不至于过分晦涩难懂,更不至于让人如坠雾中,他总能旋动思维的转轴,让浓郁的诗思有节制的发散和飞升,能经感觉而意绪飞扬,并与思考交游其间,达成一种感性、智性的平衡。最后把多种意象贯串成一种具有启示性或能让人醒悟的中心思想。读者往往读到最后,才会发现其诗有一种曲径通幽的魅力。

小雪老师的诗,不但擅长借景抒怀,托物言志,还很注重审美,而且情感特别的丰富和真挚。其诗的想象性,不仅表现在形和质、情和理上,更注重诗的温婉性,让人读起来会觉得其诗有着内在的节奏感,犹如高山流水般的韵律。我拜读过小雪老师的多首诗歌,觉得她的诗,节奏感都很强烈,其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情感,再加上恰当的修辞,提高了诗的内涵。我认为她凭语言的自然节奏来符合诗歌的特性,总比散文诗好得多,让人读起来感觉既有抒情的美,也有节奏的美。

通过学习本诗会多位老师的诗歌,我才认识到,写新诗最注重的是“意象”。老师们都会尽量让感情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形成意象流,并随心境旋转起来,有时还会让文字随其意义回环复沓,让诗文读起来更有内在的节奏感。

各位好老师啊!您们都像那些兢兢业业的建筑师一样,致力于设计有机理念,让创作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更加美观。诗歌的素材是从生活中汲取的,经作者灵感的发挥,又从大自然中捕捉意象,营造出意境,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对岁月作理性的感悟,借物抒情以言志。当我学会了诗歌的写作方法和一些技巧之后,刚跨入诗歌的门槛时,无情的岁月已经让我变得步态蹒跚了。 

去年夏,我的第一首习作诗歌《登高怀远》被中国诗歌报福建工作室第74期精选,得到了多位老师的评析。这时,我才意识到,写新诗,我可能算是入门了。 

忆曾经,我把光阴当笔,把茅屋当砚,把田水当墨,自感书成年华,暗喜能够与君同赏岁月风雅;现如今,白发若霜,老树枯藤,风雨蒹葭,庆幸还有夕阳光照, 尚可和您共享流年瞬间。 

岁月不饶人,青春已无声地在挂历中一页一页被翻飞而过,生活把经历用密码刻在眼角。我不是为埋怨时光的无情而作诗感叹,而是忘不了对先人,对老师们的感恩而写诗。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知道,我身体里的血液之所以还在融融地流动,是因为大自然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去感悟,我的内心还将继续无休止地发出情感的喧声,连绵不绝如虫鸣,似雀噪,于是,平时经常在人生的旅途中驻足倾听;在清风、雨露、沧桑、乡愁中凭吊往事,吞咽忧苦,表露欢乐。梦想着能让自己对岁月的感怀、对旅途的畅想,绽开成诗意的花朵。

我虽然人不年轻,但我的诗很年轻,我的心也还年轻,渴望在会里的老师们的指导下,能够从一名学生成为初学者的好老师。

谢谢老师!!! 

本文是作者在市诗歌协会2024漳浦年会上的发言,时间:11月30日,地点:古雷阳城大酒店。

本文编辑/柳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