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届河南省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地理试题

 hjh2004 2024-12-03

一、选择题

广东佛山古法酿制的酱油历史悠久,是粤菜的灵魂,深受广东人喜爱。古法酱油酿制先要浸泡大豆,再漂洗三四遍,然后蒸煮,制曲,最后置入露天著缸中,经白天日晒、夜间凝露,自然发酵而成(如图)。古法酿造酱油工序繁杂,技艺要求高,酿造师傅根据个人经验顺应天时随时加以调整,产品生产周期长,产量低。酱油品质的好坏,大豆质量是关键,佛山古普园所用大豆多来自广西。目前,佛山众多现代酱坊所需大豆主要来自我国东北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片

1.佛山古酱园和现代酱坊大豆来源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A.酱油需求的增加       

B.大豆的品质不同      

C.生产工艺的改进      

D.劳动力成本升高

2.最有利于酱料“日晒夜露”自然发酵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今天佛山古法酿造酱油要进一步发展,除保持传统工艺外,还应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保鲜技术      

B.选用优质大豆      

C.改善运输条件      

D.引进温控技术    

栈道,原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是古代交通史上的一大发明。“明修栈道,暗度成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古代时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隧洞。如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4.甲地古道最可能经过的是(   

A.陡崖      

B.山峰       

C.鞍部      

D.山脊

5.褒斜古道大多数路段与河道并行,其目的是(   

A.利用水路,得其舟楫之利       

B.靠近水源,不虞缺水之困

C.沿河为谷,线路相对平坦       

D.水边无树,无穿密林之苦

6.古代褒斜古道修通的主要地理意义是(   

A.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B.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

C.连接了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       

D.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战水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7.图中四地(   

A.甲地盐度高于乙地       

B.甲地密度高于乙地       

C.丙地洋流性质为暖流       

D.丁地洋流流向向东

8.拉尼娜发生的年份(   

A.甲地海域渔业减产       

B.甲地沿海均温更低       

C.乙处附近降水减少      

D.丁地污染物扩散减慢

每年夏秋季节,美国加州西部山地林火频发。20181110日发生的山地大火,产生的浓烟很快漂移到沿海地区上空,下图是山地大火发生地区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片

9.当地消防员发现不同植被火情蔓延有差异,火势较大蔓延较快的植被是(   

A.落叶林       

B.针叶林      

C.灌木林       

D.荒漠草

10.推断发生在东坡山谷的大火,山火蔓延较快的方向是(   

A.向山谷低处蔓延      

B.向山谷两侧蔓延

C.向山谷高处蔓延       

D.向四周等速蔓延

11.11 月 10 日,在海边散步的游客看到浓烟与日落景观,此时北京时间约是(   

A.11月10日5:10       

B.11月10日17:00

C.11 月11日 9:30      

D.11月11日10:20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表明,约200万年前,我国东北松辽平原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湖泊(常称为古松辽湖),西接大兴安岭,东抵长白山地,面积约为青海湖的10倍,有松花江、嫩江、蛟流河等众多河流汇入。后因地壳运动,湖水外泄,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松辽平原。平原内有着巨厚的沉积地层,从平面上看,粘土层的粒度由外围向中心由粗变细;从剖面上看,粘土层下部细,上部略变粗。    

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的吉林白城,湖泊星罗,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被称为“旱地之泽”。草原和湿地是白城主要的原始生态类型。受多重因素影响,白城市草场、湿地退化严重,盐碱化日益加重。吉林省政府联合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启动实施的“西部治碱”工程,经过长期探索并形成了以品种选育、表土改良、排灌结合等为主要方式的“以稻治碱”治理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弱碱地优质稻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左图为白城及其周边区域简图,右图为白城气候资料。

图片图片    

(1)根据沉积物颗粒粗细的差异,分别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推测松辽平原巨厚沉积地层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

(2)分析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

(3)据图文信息推测白城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以稻治碱”模式的作用原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越南地处热带,国土面积33km2,地形狭长,四分之三为山地和高原,人口是9847万(2022年),经济以农业为主。目前越南水稻产量已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5%,是地少人多地区高商品率的典型代表。下左图为越南水稻种植区示意图。

越南人多喝茶,但境内咖啡种植广泛,主要有南部和北部两大咖啡产地。越南是欧盟第二大咖啡出口国,其咖啡产品出口份额仅次于巴西,单价却不足已西的一半,主要出口未加工的咖啡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欧盟市场重视咖啡的质量和品牌,越南90%以上的咖啡是采用其他国家的品牌加工包装后销往欧盟。咖啡原豆出口占95%,欧盟市场青联阿拉比卡咖啡,但越南的阿拉比卡咖啡总出口量较少。何拉比卡咖啡适宜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富有矿物质地区,不对高温千澡和过度潮湿的环境。下右图示意越南主要如啡品种种杭区。    

图片

(1)越南地少人多,水稻商品率却较高,分析其原因。

(2)中越两国水智生产互补性强,说明中国水稻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3)越南北部是适宜阿拉比卡咖啡种植的区域,简述该区域适宜种植咖啡的有利自然条件。

(4)专家指出,越南咖啡产业潜力巨大,试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

(5)提高市场竞争力,对越南的咖啡产业至关重要。依据越南咖啡的产业现状,请为越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


   参考答案:    

1.A    2.C    3.D

【解析】1.大豆的品质,决定了酱油的质量,我国东北和广西的大豆都可以用来生产酱油,说明两地大豆的品质没有太大的差异。目前酱油的市场需求量大,广西大豆产量有限,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此需要从我国大豆主产区东北调运大豆。A正确,B错误;生产工艺的改进、劳动力成本升高对于大豆来源差异无明显影响,CD错误。故选A。

2.“日晒夜露”要求白天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夜晚露水凝结。秋季由于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最有利于形成“日晒夜露”的条件,C正确;春季气温较低,且往往有多雨天气,难以形成“日晒夜露”条件,A错误;广东在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难以形成“日晒夜露”条件,B错误;冬季气温过低,白天日晒条件不好,D错误。故选C。

3.据材料可知,古法酿造酱油完全依靠酿造师傅的个人经验,产品生产周期长,产量低,技术落后,为了其进一步发展,应引进温控技术,以弥补酿造师傅因操作失误造成酱油的产量和品质下降,D正确;在酱油酿造过程中不需要采用保鲜技术,A错误;选用优质的原料是佛山古法酿造酱油生存的前提,不是进一步发展的措施,B错误;改善运输条件不会缩短古法酿造酱油的生产周期,也不能提高古法酿造酱油的产量,更不会提高古法酿造酱油的品质,C错误。故选D。

【点睛】工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4.C    5.C    6.D

【解析】4.根据图示,甲地两侧河流流向不同,则甲附近为分水岭;甲地古道直接通过,无栈道,则甲地不是陡崖,A错误;古道穿越分水岭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地方,故最可能是鞍部,C正确;排除山峰、山脊,BD错误。故选C。

5.河道旁边一般有较宽的河谷,线路相对平坦,修建难度和成本较低,C正确;古道位于山区,难以行船,A错误;道路主要考虑通行便利性,且出行一般会自备水源,B错误;山区河流附近也分布有森林,D错误。故选C。

6.读图,依据聚落图例可知,乙地聚落级别较低,且乙地位于栈道区,悬崖峭壁、地势陡峭,不可能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A错误;褒斜道采用的交通方式依然是陆路,B错误;由材料“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可知,关中主要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修建栈道可以连接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但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其地理意义应该是为了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D正确,C错误。故选D。

【点睛】交通运输线布局的自然区位因素有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客货运输需求量、巩固国防和加强民族团结等社会因素以及资金、技术等。

7.B    8.B

【解析】7.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可知,图中甲地受到寒流影响,水温低,盐度低,乙地为暖流,水温高,盐度高,A错误;甲地温度低,密度比乙地高,B正确;丙地为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C错误;丁地是南赤道暖流,向西流,D错误。故选B。

8.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由于东南信风增强,秘鲁沿岸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增强,表层盐类物质增多,导致甲地渔业资源增产,也使得甲地附近气温较正常年份更低,A错误,B正确;乙处暖流增强,增温增湿作用增强,降水增多,C错误;丁地为南赤道暖流,信风增强,水流速度加快,污染物净化能力上升,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9.B    10.A    11.C

【解析】9.针叶林树体中含油脂较多,且叶片成针状,利于形成树冠火,加之可燃物数量大,形成火势较大且蔓延速度快,B对;落叶林树体含水量相对于针叶林较高,耐火性强于针叶林,A错;灌木林和荒漠草可燃物数量低于针叶林,火势要比针叶林小,CD错。故选B。

10.由材料可知,该次山火发生在11月,此时,受太阳直射点影响,气压带风带南移,结合图示经纬度可知,加州此时受盛行西风控制。题干设定为东坡山火,盛行西风越过山脉后,水汽减少,随海拔降低,温度升高,在东坡形成由山坡吹向山谷的焚风。吹助火势,使山火更容易向山谷地处蔓延。A对,BCD错。故选A。

11.11月10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结合纬度位置可知,该地日落应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且在18点之前,即在当地时间11月10日12:00-18:00之间。由图示经度可知,该地海边位于西八区,和北京时间所在时区东八区相差16小时,根据区时计算公式,可知,北京此时时间应在11月11日4:00到11月11日10:00之间,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时间范围。ABD错,C对。故选C。

【点睛】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若结果大于24,则用得数减速24小时,并把日期记为第二日。

11月10日,北纬40度昼长时间约为10小时,日出约在7时左右,日落约在17时左右。    

12.(1)平面方向:入湖河流携带泥沙注入湖泊,流速减小,泥沙沉积,粗粒泥沙常沉积在河流入湖处,越向湖心,沉积的颗粒越细;剖面方向:地壳抬升,湖泊消亡,河流流经,湖相沉积转变为河相沉积,河流搬运能力较强,沉积的颗粒较粗。

(2)白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较干燥;白城地势低洼,众多河流汇聚于此;湖泊沉积物质黏重,水分不易渗透;冬季冻土层,透水性差。

(3)春季。原因:春季降水较少,淋盐作用微弱;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4)培育优良品种,种植耐盐碱水稻,利用耐盐碱的水稻吸附盐碱,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盐碱含量;水稻生产中需要排水,在排水的过程中也将盐分排出,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的盐碱;水田耕作,耕地为水覆盖,有利于土壤中盐分的淋溶,下渗至深层,可以有效地抑制盐分上升。

【分析】本题以白城及其周边区域为材料,涉及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松辽平原巨厚沉积地层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详解】(1)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与流水侵蚀、搬运能力有关,流水侵蚀能力强,搬运物质粒径较大;随着流速减慢,粒径大的先沉积,粒径小的后沉积。平面方向:由于河流入湖带来的泥沙在入湖处,由于流速减慢,粗粒的泥沙先沉积,细粒的泥沙后沉积,使水平方向的沉积物粒径由粗变细,越向湖心,沉积的颗粒越细。剖面方向:由于地壳抬升,湖泊消亡,湖泊原来的沉积物粒径相对较小(湖泊处流速较慢),后来河流流经,湖相沉积转变为河相沉积,河流流速较快,侵蚀能力强,搬运能力较强,带来粗粒径的泥沙在表面沉积,使沉积的颗粒上粗下细。

(2)旱地即气候干旱,泽说明地表水较多,气候干旱地区地表水较多,可从地表水的水量收入大于支出的角度展开分析。据材料可知,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白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较干燥。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的吉林白城,地势低洼,多条河流汇聚于此;湖泊内有较厚的沉积层,沉积物质黏重,水分不易渗透;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土壤中的水分结冰,形成冻土层,透水性比较差。因当地气候较干燥,但水量收入较多,支出较少,地表水较为充足,故白城被称为“旱地之泽”。    

(3)盐碱化主要考虑地下水位和蒸发;地下水将盐分带至表层,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在表层;或考虑咸水入侵。自然背景下,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的地区,盐碱化程度轻。当地未临海,故主要从地下水位较高、淋溶作用弱、蒸发旺盛等角度分析。结合所学气候知识和白城气候资料图可知,白城位于温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淋盐作用微弱,地表盐碱物质积累较多;春季白昼时间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气温回升较快,蒸发旺盛,利于盐碱物质在地表的积累。

(4)当地治理模式主要指品种选育、表土改良、排灌结合。盐碱化的治理思路主要是降低地下水位,抑制蒸发,消除地表盐分(如植被吸收、淋溶流失等)等。品种选育主要指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种植耐盐碱水稻(材料中提到弱碱地优质稻米),利用耐盐碱水稻的吸附作用,尽可能多的吸附土壤中的盐碱物质,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盐碱含量;水稻生产环节中需要大量的排水,在排水的过程中也可以将部分盐类物质排出,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的盐碱;种植水稻,水田耕作,水田被水覆盖,有利于土壤中盐分的淋溶,下渗至深层,可以有效地抑制盐分上升。

13.(1)越南农业用地面积大;粮食总产量中水稻占比高;纬度低,热量丰富,(水稻一年三熟)产量高。

(2)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强,我国机械化水平高(或农业加工技术强、农业专业人才多);我国人口众多,需求量大。

(3)(气候)尽管处于热带低纬度,但因处于高原山地地区,气温适宜咖啡生长;(地形)北部高原山地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有利于咖啡种植;(土壤)该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有肥沃火山灰土壤,富含矿物质,有利于咖啡种植。    

(4)咖啡树种植广泛,产量大,原料充足;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且国内市场尚未开发,咖啡产业市场需求量大;以出口未加工的原料为主,咖啡产业链不完善,附加值低,利润提升空间大;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咖啡价格较低。

(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咖啡的产量和质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其他市场和国内市场,减少对外依赖;打造自有品牌,扩大影响力;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

【分析】本题以越南的水稻产区的位置、水稻产业状况和咖啡种植、销售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培养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越南平原面积较大,农业用地面积大;纬度低,地处热带,热量丰富,水稻一年三熟,单位面积产量高;粮食总产量中水稻占比高,总产量高。

(2)我国水稻育种等农业技术较强、农业专业人才多;我国工业较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我国人口众多且具有使用稻米的饮食习惯,稻米市场需求量大。

(3)据材料可知,越南地处热带,但因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气温适宜咖啡生长;据材料可知何拉比卡咖啡适宜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而北部高原山地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有利于咖啡种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土壤中富含矿物质,有利于咖啡生长。

(4)据材料可知越南境内咖啡树种植广泛,主要有南部和北部两大咖啡产地,产量大,原料充足;越南是欧盟第二大咖啡出口国,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且由于越南人多喝茶,国内市场尚未开发,国内市场潜力大,咖啡产业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出口未加工的咖啡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咖啡产业链不完善,附加值低,有着巨大的利润提升空间大;当地国土面积较大,人口众多,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咖啡价格较低。    

(5)由材料可知,越南的咖啡以出口原豆为主,90%以上的咖啡是采用其它国家的品牌加工包装后销往欧盟,针对此,应该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打造品牌,扩大知名度;咖啡原豆出口比重过高,附加值低,应提高咖啡加工能力,延长咖啡生产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越南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水平低,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户咖啡种植技术培训,培育嫁接或杂交的咖啡幼苗,提高咖啡的产量和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