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排调 原文注释及翻译

 昵称503199 2024-12-04

图片

【原文】

1.诸葛瑾①为豫州,遣别驾到台,语云:“小儿知谈,卿可与语。”连往诣恪②,恪不与相见。后于张辅吴③坐中相遇,别驾唤恪:“咄咄郎君!”恪因嘲之曰:“豫州乱矣,何咄咄之有?”答曰:“君明臣贤,未闻其乱。”恪曰:“昔唐尧在上,四凶在下。”答曰:“非唯四凶,亦有丹朱。”④于是一坐大笑。

【注释】

①诸葛瑾(174—241):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②恪:诸葛恪(203—253),字元逊。诸葛瑾的长子,少有才名,在吴国官至太傅,权倾一时,最终为孙峻所害。③张辅吴:张昭(156—236),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在吴国任辅吴将军,乃是孙吴重臣。④唐尧:传说是远古的贤明君主。四凶:指四个凶暴的人,即尧时的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是四个部族的首领。一说指舜时的共工、驩兜、三苗、鲧。丹朱:尧的长子,为人不肖。

【翻译】

诸葛瑾任豫州牧的时候,派遣别驾入朝,并告诉他说:“我的儿子谈吐不凡,你可以和他聊聊。”别驾连着几次去拜访诸葛恪,诸葛恪却不和他见面。后来在辅吴将军张昭家中做客时相遇,别驾招呼诸葛恪:“哎哟喂郎君!”诸葛恪嘲笑他说:“豫州出什么乱子了吗,为什么一惊一乍的?”别驾回答:“那里君主圣明,臣子贤良,没听说出了乱子。”诸葛恪说:“古时上面虽有唐尧,下面仍有四凶。”别驾回答:“不仅有四凶,也有丹朱呢。”于是满座的人都大笑起来。

【点评】

两个人借典故互相调侃,想必气氛一定比较轻松,所以在座的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不过诸葛恪从小有神童之名,性格确实有些高傲自大,最终也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原文】

2.晋文帝与二陈①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②,何必同群?”帝复问会:“皋繇③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④。”

【注释】

①二陈:陈骞、陈泰。二人并无亲属关系。陈骞(201—281,一作211—291),字休渊,临淮东阳(今安徽天长)人。曹魏司徒陈矫之子,西晋开国功臣。朴实稳重,颇有智谋,是西晋佐命元勋,与安平王司马孚等人并称“西晋开国八公”。按:因为钟会的父亲名繇,而繇和遥同音,所以用“遥遥”来戏弄钟会。②矫然:形容挺拔出众的样子。懿实:指美好忠实。这里其实是钟会在用三人长辈的名字来开玩笑。陈骞的父亲名陈矫,晋文帝的父亲是司马懿,陈泰的父亲名陈群,祖父名陈寔(音实)。③皋繇:舜时的法官。钟会的父亲叫钟繇,这里也是故意开玩笑。④懿士:有懿德(美德)的人。

【翻译】

晋文帝司马昭和陈骞、陈泰坐着一辆车路过钟会家时,喊钟会一起来坐,却驾车走了。等钟会出来,车子已走了很远。等钟会赶到以后,晋文帝借机嘲笑他说:“和别人约好一起走,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大家全都等着你,你却遥遥无期。”钟会回答:“懿德、实力都矫然出众的人,为什么要跟大家合群?”文帝又问钟会:“皋繇是什么人?”钟会回答:“向上比不上尧舜,向下比不上周公和孔子,但也是当时的懿德之士。”

【点评】

长辈的名字在古代都是要避讳的,这里几人如此拿长辈名字开玩笑,其实是很不尊敬的。一来可见当时的名流之间,风气可能不是那么注重这种避讳;二来也可能是这几人私交很好,所以说话比较放松。

【原文】

3.钟毓为黄门郎,有机警,在景王①坐燕饮。时陈群子玄伯、武周子元夏②同在坐,共嘲毓。景王曰:“皋繇何如人?”对曰:“古之懿士。”顾谓玄伯、元夏曰:“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

【注释】

①景王: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被司马炎追封为景王。②玄伯:陈泰,字玄伯。元夏:武陔。

【翻译】

钟毓任黄门侍郎,机警聪敏。有一次陪景王司马师宴饮。当时陈群的儿子陈泰、武周的儿子武陔一同在座,他们一起嘲笑钟毓。景王问:“皋繇是什么人?”钟毓回答:“是古代的懿德之士。”又回过头对陈泰、武陔说,“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

【点评】

这个故事跟上篇类似,都是借用长辈名字来调侃。

【原文】

4.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

【翻译】

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在竹林中畅饮,王戎后到,步兵校尉阮籍说:“你个俗物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笑着说:“你们的雅兴也是能败坏的吗?”

【点评】

相比这四人,贪财吝啬的王戎确实是个俗人了,不过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算融洽。

【原文】

5.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①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②!”帝悔之。

【注释】

①孙皓:三国时吴国的最后一个君主。晋武帝派兵南下攻陷建邺,孙皓投降。尔汝歌:晋时民歌。按:用“尔、汝”称呼对方是失礼的,更何况君臣之间。晋武帝让降臣以“尔、汝”称呼自己,是自取羞辱,故后悔。尔、汝相当于“我、你”。②寿万春:寿万年,长寿。

【翻译】

晋武帝司马炎问孙皓:“听说南方人喜欢作《尔汝歌》,你也会吗?”孙皓正在喝酒,就举起酒杯向武帝劝酒,并说:“从前和你是邻居,现在给你做降臣。为你献上一杯酒,祝你能活一万春。”武帝很后悔。

【原文】

6.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①”,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②;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注释】

①枕石漱流:比喻隐居山林。枕石,用石做枕;漱流,用流水来漱口。②洗耳:比喻不愿意过问世事。传说尧想召隐士许由为九州长,许由认为这听脏了自己的耳朵,就到河里洗耳。

【翻译】

孙楚年轻时想要隐居,跟王济说“要枕石漱流”,错说成了“漱石枕流”。王济说:“流水能枕吗,石头能漱吗?”孙子荆说:“枕流水是想要把耳朵洗干净,漱石头是想要把牙齿磨砺好。”

【原文】

7.头责秦子羽①云:“子曾不如太原温颙,颍川荀寓,范阳张华,士卿刘许,义阳邹湛,河南郑诩。此数子者,或謇吃②无宫商③,或尫陋④希言语,或淹伊⑤多姿态,或哗少智谞⑥,或口如含胶饴⑦,或头如巾齑杵⑧。而犹以文采可观,意思详序,攀龙附凤,并登天府⑨。”

【注释】

①秦子羽:不知道是谁,据说是虚造的一个人物。文中评价的几个人物也不是什么名人,不多介绍。②謇吃:口吃。③无宫商:说话没有抑扬顿挫,没有节奏感。④尫(wāng)陋:瘦弱丑陋。⑤淹伊:矫揉造作。⑥哗:同“喧哗”。智谞(xū):才智。⑦胶饴:像胶一样黏的糖浆。⑧巾齑杵:用头巾包着捣物的棒槌,用来比喻头小而尖。⑨攀龙附凤:原指依附帝王以建立功业,后来也用来比喻趋炎附势。天府:比喻朝廷。

【翻译】

一颗头谴责秦子羽说:“你比不上太原的温颙、颍川的荀寓、范阳的张华、士卿刘许、义阳的邹湛、河南的郑诩。这几个人,有的结结巴巴,语不成调;有的瘦弱丑陋,寡言少语;有的矫揉造作,扭捏作态;有的吵吵嚷嚷,缺少计谋;有的嘴里像含着糖浆说话,嘟嘟囔囔;有的头像包着头巾的棒槌。然而,他们还是因为文辞值得观赏,思想周备而有条理,很会趋炎附势,可以一起入朝为官。”

【点评】

这篇很奇幻,跟聊斋似的,一颗头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本文语出《张敏集》中虚构的故事《头责子羽》,表现人要坚守清真,不要无耻地追求名利,攀龙附凤。

【原文】

8.王浑与妇钟氏共坐,见武子①从庭过,浑欣然谓妇曰:“生儿如此,足慰人意。”妇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②,生儿故可不啻如此。”

【注释】

①武子:王济。②参军:王沦(生卒年不详),字太冲,王浑的弟弟,曾为晋文王大将军参军。

【翻译】

王浑跟妻子钟氏一起坐着,看见儿子王济从院子里走过,就很高兴地对妻子说:“生个这样的儿子,足以安慰自己了。”他的妻子笑着说:“如果我能嫁给王沦,生的儿子本来可以比这样还强。”

【原文】

9.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①。”荀答曰:“日下荀鸣鹤②。”陆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布尔矢③?”荀答曰:“本谓云龙骙骙,定是山鹿野麋;兽弱弩强,是以发迟④。”张乃抚掌大笑。

【注释】

①“云间”句:陆云,字士龙,吴郡人。祖父陆逊,是吴国丞相,封华亭侯,以后就世居华亭。华亭,古名云间,据说是因陆云此言而得名,在今上海市松江区。其次,云中之龙,既切陆云的名和字,也是暗喻其高。②“日下”句:日下指京城。荀鸣鹤,颍川人。在晋代,颍川郡首府在河南许昌,和京城洛阳靠近,所以说荀鸣鹤是日下人。日下的字面意指太阳之下。其次,日下之鹤,既切荀姓(荀字从日),也是用来暗喻其高。③“既开”句:这句针对荀鸣鹤的名字,暗指射鹤。白雉:鸟名,像野鸡而色白,暗指荀不是鹤。④“本谓”句:这句暗指陆士龙并不是龙。骙骙(kuí):形容强壮。麋(mí):驼鹿。

【翻译】

荀鸣鹤(荀隐)、陆士龙(陆云)两人还不认识的时候,在张华家中做客时碰上了。张华让他们一起聊聊,因为两个人都是大才子,让他们不要说那些平常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荀鸣鹤。”陆士龙说:“已经拨开了云彩,看见了白雉,为什么不张开你的弓,搭上你的箭?”荀鸣鹤回答:“我本以为是强大的云中龙,谁知道是荒野的小麋鹿;野兽弱而我的弓箭强,所以迟迟不忍放。”张华于是拍手大笑。

【原文】

10.陆太尉诣王丞相,王公食以酪。陆还,遂病。明日,与王笺①云:“昨食酪小过,通夜委顿。民虽吴人,几为伧鬼②。”

【注释】

①笺:一种文体,写给尊贵者的信。②伧鬼:当时南人对北人的轻蔑叫法。

【翻译】

太尉陆玩去拜访丞相王导,王导给他吃了奶酪。陆玩回家就病倒了。第二天他给王导写信说:“昨天吃奶酪有点过量,整夜精神不振。我虽然是个江南人,差点变成了北方鬼。”

【点评】

这个玩笑的分寸拿捏,显然陆玩和王导的关系很好才会这么说,不然就是纯粹的挑衅了。

【原文】

11.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①。”中宗②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

【注释】

①猥(wěi):谦辞,表示谦卑。赉(lài):赏赐。②中宗:晋元帝的庙号。

【翻译】

晋元帝司马睿的皇子出生,大为赏赐群臣。殷羡谢赏时说:“皇子诞生,普天同庆。臣下没有功劳,却无功受禄,接受赏赐惭愧啊。”元帝笑着说:“这事怎么能让你有功劳!”

【点评】

晋元帝也是幽默,皇帝与臣子看起来很融洽,还说起了相声。生孩子这种事,别人怎么能帮忙?

【原文】

12.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

【翻译】

尚书令诸葛恢和丞相王导争论姓氏的先后问题。王导说:“为什么不说葛、王,而说王、葛?”诸葛恢说:“就好像说驴马不说马驴那样,难道是驴胜过马吗!”

【点评】

王导觉得自己王家要比诸葛家重要,所以众人都说王、葛,王在前,就说明王重要。诸葛恢认为那是因为叫法听起来顺耳,叫葛、王没有王、葛叫起来顺口,以驴马作为举例论证。

【原文】

13.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弹棋局①,曰:“何乃渹②?”刘既出,人问见王公云何,刘曰:“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

【注释】

①熨:压,紧贴。弹棋局:弹棋的棋盘。②渹(qìng):冰凉。这是吴方言,指凉快。

【翻译】

刘惔第一次见丞相王导的时候,正是夏天最热的月份,王导把腹部压在弹棋盘上,说:“怎么这么凉啊?”刘惔出去后,有人问他见到王导说了什么,刘惔说:“没有见到其他特别的地方,只是听他说吴语罢了。”

【点评】

这里有个背景要介绍,就是王导和刘惔都是北方人,渡江之人好多北方士族都说洛阳官方话,所以和南方士族有很深的隔阂,互相看不惯。王导为了融合两方矛盾,自己带头学习吴语,说吴语。这里王导见到刘惔,习惯性说吴语,其实也有用意。

【原文】

14.王公与朝士共饮酒,举琉璃碗谓伯仁曰:“此碗腹殊空,谓之宝器,何邪?”答曰:“此碗英英,诚为清彻,所以为宝耳。”

【翻译】

王导和朝中官员一起喝酒,举起琉璃碗对周说:“这个碗腹内空空,为什么会被称为宝器呢?”周回答:“这酒碗亮晶晶的,确实晶莹清澈,这就是它成为宝器的原因啊。”

【原文】

15.谢幼舆①谓周侯曰:“卿类社树,远望之,峨峨拂青天;就而视之,其根则群狐所托,下聚溷②而已。”答曰:“枝条拂青天,不以为高;群狐乱其下,不以为浊。聚溷之秽,卿之所保,何足自称?”

【注释】

①谢幼舆:谢鲲。②聚溷(hùn):聚集污秽。

【翻译】

谢鲲对武城侯周说:“你就像社坛上的树,远远望去,高耸的枝条拂过青天;走过去看,根部是狐狸聚集的地方,下面还堆积着脏东西。”周回答:“枝条拂过青天,我不认为那是高;狐狸群在根部捣乱,我也不认为那就是混乱。藏污纳秽这种事,专属于你,有什么好自夸的呢?”

【原文】

16.王长豫幼便和令,丞相爱恣甚笃,每共围棋,丞相欲举行,长豫按指不听。丞相笑曰:“讵得尔?相与似有瓜葛。”

【翻译】

王悦小时候就很和善温柔,王导很是疼爱他。每次一起下围棋,王导想举棋走一步,王悦却按着他的指头不让动。王导笑着说:“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们俩好像还有点亲戚关系吧!”

【原文】

17.明帝问周伯仁:“真长何如人?”答曰:“故是千斤犗特①。”王公笑其言。伯仁曰:“不如卷角牸,有盘辟之好②。”

【注释】

①犗(jiè)特:阉割过的公牛。指能任重道远。②“不如”句:这是嘲笑王导的,暗示王导是卷角牸,嘲笑他老年无所作为,但能让骑牛的人满意。卷角牸(zì),指卷角母牛。牛老了就卷角,不能快走。盘辟,盘旋进退。

【翻译】

晋明帝司马绍问周:“刘惔是个什么样的人?”周回答:“他就是头千斤重的阉牛。”王导笑话这句话。周说:“比不上卷角的老母牛,能很好地盘旋进退。”

【原文】

18.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翻译】

王导枕着周的膝盖,用手指着他的肚子说:“你这里有什么东西?”周回答:“这里空空无物,却可以容得下数百个你这样的人。”

【点评】

可见两人关系之亲密,最后周因为误会被王导间接害死,可以说是人间悲剧。

【原文】

19.干宝①向刘真长叙其《搜神记》,刘曰:“卿可谓鬼之董狐②。”

【注释】

①干宝(?—336):字令升,祖籍新蔡(今河南新蔡),后迁居海宁盐官之灵泉乡,东晋文学家、史学家。曾任散骑常侍,著有《搜神记》,记载了许多神鬼妖怪的故事。②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有秉笔直书之名。

【翻译】

干宝向刘惔叙说他的《搜神记》,刘惔说:“你可以说是为鬼神写史的董狐。”

【点评】

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很流行,《搜神记》是其中的代表作。

【原文】

20.许文思①往顾和许,顾先在帐中眠。许至,便径就床角枕②共语。既而唤顾共行,顾乃命左右取杭③上新衣,易己体上所著。许笑曰:“卿乃复有行来衣④乎?”

【注释】

①许文思:许琛,字文思,生卒年不详。②角枕:用兽角做装饰的枕头。③杭:同“桁”,衣架。④行来衣:出门所穿的体面衣服。

【翻译】

许琛去顾和那里,顾和之前在帐子里睡觉。许琛到了,就直接上床靠着角枕跟顾和说话。一会儿又喊顾和跟他一起走,顾和就让随从去取衣架上的新衣,换掉身上的衣服。许琛笑着说:“你居然还有专门出门穿的衣服啊?”

【原文】

21.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翻译】

康僧渊眼窝很深,鼻梁很高,丞相王导经常跟他开玩笑。僧渊说:“鼻子是脸上的山,眼睛是脸上的潭。山不高,就没有神灵;潭不深,就不会清澈。”

【原文】

22.何次道往瓦官寺①,礼拜甚勤。阮思旷语之曰:“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何曰:“卿今日何故忽见推?”阮曰:“我图数千户郡,尚不能得;卿乃图作佛,不亦大乎?”

【注释】

①瓦官寺:佛寺名,亦名瓦棺寺,在南京西南。

【翻译】

何充经常去瓦官寺拜佛,去得很勤。阮裕对他说:“你的志向比宇宙还大,你的勇气超过了所有古人。”何充说:“你今天为什么忽然推重我了?”阮裕说:“我希图做个能掌管几千户的小官,尚且得不到;你竟然希图成佛,这个意图还不够大吗?”

【点评】

明夸暗损。

【原文】

23.庾征西大举征胡①,既成行,止镇襄阳。殷豫章与书,送一折角如意以调之。庾答书曰:“得所致,虽是败物,犹欲理而用之。”

【注释】

①征胡:东晋康帝建元元年(343),庾翼率军北伐,第二年康帝便驾崩了,庾翼未曾与北方军队做最后对决便回朝了。

【翻译】

征西将军庾翼大举征伐胡人,军队已经出发,驻留在襄阳。豫章太守殷羡给他写信时,送了一柄缺了角的如意来调笑。庾翼回信说:“我收到了你送的礼物,虽然是个破了的东西,我还想修好了来用。”

【点评】

殷羡送庾翼折了一角的如意,是双关意,暗指庾翼的北伐不会那么如意。庾翼也很幽默,说自己会尽力修好它,是说会让一切顺利起来的。不过最终他的北伐还是失败了。

【原文】

24.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

【翻译】

大司马桓温趁着下雪去打猎,先去了王濛、刘惔那里。刘惔见他穿得单薄又紧衬,问他:“老家伙你穿成这样去做什么?”桓温说:“我如果不穿成这样,你们这些人哪能坐着清谈?”

【点评】

从戏谑的称呼和调侃可以看出朋友之间的关系很放松,桓温为人还是蛮让人喜欢的。

【原文】

25.褚季野问孙盛:“卿国史何当成?”①孙云:“久应竟,在公无暇,故至今日。”褚曰:“古人'述而不作’,何必在蚕室②中!”

【注释】

①孙盛一生著述颇丰,《晋书》称其“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其著作以史学居多。著《魏氏春秋》二十卷、《魏氏春秋异同》八卷、《晋阳秋》三十二卷,今仅存散碎篇章。②蚕室:执行宫刑和受宫刑者所居的狱室。指司马迁受宫刑写《史记》一事。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被判宫刑,刚受过宫刑的人畏风寒,要居于蚕室中调养,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

【翻译】

褚裒问孙盛:“你撰写的国史什么时候能完成?”孙盛回答:“早就该写完了。只是因为忙于公务,没有时间,才拖到现在。”褚裒说:“古人'传述前人之言,而不创作’,为什么一定要在蚕室里有空了才能写呢?”

【点评】

这个玩笑有点过分,司马迁受宫刑本身就是一出悲剧,用来催促孙盛写史书,显得有些过了。

【原文】

26.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①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注释】

①高灵:高崧,字茂琰,小名阿酃(líng),官至侍中。

【翻译】

谢安在东山隐居,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后来出山做桓温的司马,准备从新亭出发,朝中官员都来看望并送行。高灵当时任中丞,也去为他饯行。去之前,高灵已经多少喝了点酒,就借酒装醉,开玩笑说:“你多次违抗朝廷的旨意,在东山高卧,大家常常互相交谈说:'安石不肯出来做官,对老百姓打算怎么办呢?’现在百姓对你又打算怎么办呢?”谢安笑而不答。

【点评】

作为备受敬仰的名士,众人自然会对谢安有很多期待,这些也会成为他的压力,不过谢安后来的表现说明,他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

【原文】

27.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①。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注释】

①翕(xī)集:聚集。家门:家族。倾动:震动,倾倒。

【翻译】

当初,谢安在东山隐居,还是平民百姓,当时他的兄弟们有已经富贵了的,集中在他们这一家,令人倾慕。妻子刘夫人开玩笑地对他说:“大丈夫不应该是这样吗?”谢安便捏着鼻子说:“只怕避都避不开呢。”

【点评】

谢安年轻时候有做隐士的志向和行为,不过堂兄谢尚、哥哥谢奕、弟弟谢万都已高官厚禄,出于各方面压力,比如你看妻子就唠叨“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安的回答意指树欲静而风不止,只怕自己躲都躲不开。名士隐居之所以受到社会尊重,就是因为在名利面前,人很难保持初心。

【原文】

28.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①。”

【注释】

①巢、由:巢父、许由,是传说中的远古隐士。

【翻译】

支道林托人向竺法深买印(当为岇字之误)山,竺法深回答:“没有听说巢父、许由得买座山来隐居。”

【点评】

这个和尚真有钱,隐居还要买座山。

【原文】

29.王、刘每不重蔡公。二人尝诣蔡,语良久,乃问蔡曰:“公自言何如夷甫?”答曰:“身不如夷甫。”王、刘相目①而笑曰:“公何处不如?”答曰:“夷甫无君辈客。”

【注释】

①相目:相看,互相使眼色。

【翻译】

王濛、刘惔不看重蔡谟。他们曾经一起去拜访蔡谟,聊了很久后,问蔡谟:“您自己说您跟王衍比怎么样?”蔡谟回答:“我不如他。”王、刘二人相视而笑,问:“是什么地方不如他啊?”蔡谟回答:“王衍没有你们这样的客人。”

【原文】

30.张吴兴①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注释】

①张吴兴:张玄之,字祖希,曾任吴兴太守。

【翻译】

吴兴太守张玄之八岁时掉了牙,大人们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孩子,故意逗他说:“你嘴里怎么开了狗洞?”张玄之应声回答:“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从这里出入。”

【原文】

31.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①,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注释】

①七月七日:这天的民间风俗是晒书和衣裳。

【翻译】

郝隆在七月七日那天去太阳地里仰躺着,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干,他回答:“我晒书。”

【原文】

32.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①。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②。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③。”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④。”

【注释】

①东山之志:隐居东山的意愿。严命:严厉的命令。在谢安就任桓温的司马以前,扬州刺史庾冰、吏部尚书范汪都曾授他官职,都遭到拒绝。臻:至,到。②远志:中药名。根名远志,苗名小草。③“此甚”句:出、处明指露出地面和埋在土中,暗指出仕和隐居,语意双关,以讥笑谢安的出仕。④会:兴会,意趣。

【翻译】

谢安一开始是想隐居东山,后来官府屡次征召,不得已,才去做了桓温的司马。当时,有人给桓温送了些药草,其中有远志。桓温拿来问谢安:“这种药又叫小草,为什么一个东西有两个名字呢?”谢安没有马上回答,当时郝隆也在座,马上回答:“这很容易理解,不出就是远志,出来就是小草。”谢安深感惭愧。桓温看着谢安笑着说:“郝参军这个错也不算坏,话也说得极有意趣。”

【原文】

33.庾园客诣孙监,值行,见齐庄在外,尚幼,而有神意①。庾试之,曰:“孙安国何在?”即答曰:“庾稚恭家。”庾大笑曰:“诸孙大盛,有儿如此!”又答曰:“未若诸庾之翼翼。”还,语人曰:“我故胜,得重唤奴父名。”

【注释】

①庾园客:庾爰之,小名园客,是庾翼(字稚恭)的儿子。孙监:孙盛,字安国,任秘书监,所以称孙监。齐庄:孙放,字齐庄,是孙盛的儿子。神意:灵气。

【翻译】

庾爰之去拜访秘书监孙盛,孙盛正好出去了,看见孙放在外面,年纪还小,却很有灵气。庾爰之就想试试他,问:“孙安国在什么地方?”孙放马上回答:“在庾稚恭家。”庾爰之大笑说:“孙氏家族真是兴盛啊,有这样的儿子!”孙放又回答:“不如庾氏家族那样翼翼繁盛。”孙放回家后对人说:“我赢了,我多叫了一遍那奴才父亲的名字。”

【原文】

34.范玄平①在简文坐,谈欲屈,引王长史曰:“卿助我!”王曰:“此非拔山力所能助。”

【注释】

①范玄平:范汪,字玄平,曾任吏部尚书,徐、兖二州刺史。

【翻译】

范汪在简文帝家清谈,就快要理亏了,拉着王濛说:“你快帮我!”王濛说:“这不是有拔山的力气就能帮到的。”

【点评】

清谈这种事不是用力帮忙就可以解决的,想不出就是想不出。

【原文】

35.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①。三月三日会②,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③。”桓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桓公曰:“作诗何以作蛮语?”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

【注释】

①南蛮参军:桓温曾任南蛮校尉,即驻守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将领,郝隆在他府中任参军。②三月三日会:原来为农历的上巳节,魏代以后定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到水边洗濯,祈福驱邪,也借此宴饮、郊游。③“娵(jū)隅”句:鱼儿在清池中跳跃。娵隅,古时西南少数民族称鱼为娵隅。

【翻译】

郝隆任桓温手下的南蛮参军。三月三日聚会时,要求所有人都要作诗,作不出的,要罚酒三升。郝隆一开始因为作不出诗被罚酒了,喝完酒,他提起笔来便写了一句:“娵隅跃清池。”桓温问:“娵隅是什么东西?”郝隆回答:“南蛮给鱼取的名字是娵隅。”桓温说:“作诗怎么能用蛮语?”郝隆说:“我跨越千里来投奔您,才得到南蛮参军的职位,哪能不说蛮语呢!”

【原文】

36.袁羊尝诣刘恢,恢在内眠未起。袁因作诗调之曰:“角枕粲文茵,锦衾烂长筵。”刘尚①晋明帝女,主见诗不平,曰:“袁羊,古之遗狂!”

【注释】

①袁羊:袁乔。尚:指娶公主为妻。刘恢(应为刘惔)娶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为妻。

【翻译】

袁乔曾经去拜访刘惔,刘惔还在内室睡觉,没起床。袁乔就作诗戏弄他说:“角枕粲文茵,锦衾烂长筵。”刘惔娶了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为妻,公主看见袁乔的诗很生气,说:“袁乔是古代留下的狂徒!”

【点评】

袁乔这首诗出自《诗经·唐风·葛生》,讲的是丈夫出征,生死不明,妻子在家思念。袁乔用这篇诗的语句作诗嘲笑刘惔,庐陵公主当然觉得很生气。

【原文】

37.殷洪远答孙兴公诗云:“聊复放一曲。”刘真长笑其语拙,问曰:“君欲云那放?”殷曰:“【生僻字(木+翕)】腊亦放,何必其枪铃①邪?”

【注释】

①【生僻字(木+翕)】(tà)腊:一种西域乐器发出的鼓声。放:指放出,发出。铃:钟铃声,金石声。

【翻译】

殷融在回复孙绰的诗里写道:“聊复放一曲。”刘惔嘲笑他用词拙劣,问他:“您想说的是什么放?”殷融说:“鼓也能放声,难道一定要是金石声吗?”

【点评】

殷融意在说明自己的诗虽然像鼓声,比不上金石声清脆悦耳,却也能表情达意,何必要雕章琢句,刻意作金石声。

【原文】

38.桓公既废海西,立简文。侍中谢公见桓公,拜。桓惊笑曰:“安石,卿何事至尔?”谢曰:“未有君拜于前,臣立于后。”

【翻译】

桓温废了海西公,立了简文帝。侍中谢安见桓温时行了个大礼,桓温惊讶地笑问:“安石,为了什么事你要这么做?”谢安回答说:“没有君先行礼,臣后站起来的道理。”

【点评】

这个玩笑开大了,谢安是说桓温现在能够自行废立皇帝,完全就是君主的地位了,也在提醒桓温,知道你的野心,但你也不要太过了。

【原文】

39.郗重熙与谢公书,道:“王敬仁闻一年少怀问鼎①。不知桓公德衰,为复后生可畏?”

【注释】

①问鼎:篡位。先秦时代把九鼎当成传国之宝,问鼎的大小轻重,就是意欲夺取天下。

【翻译】

郗昙写信给谢安,说:“王修听说有一个年轻人图谋篡位。不知是桓公德行衰微,还是后生可畏?”

【原文】

40.张苍梧①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苍梧曰:“汝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

【注释】

①张苍梧:张镇(生卒年不详),字义远,曾任苍梧太守。

【翻译】

苍梧太守张镇是张凭的祖父,他曾经对张凭的父亲说:“我比不上你。”张凭的父亲不明白什么意思,张镇说:“你有个出色的儿子。”当时张凭才几岁,恭敬地拱手说:“爷爷,怎么能用儿子来跟父亲开玩笑呢!”

【点评】

张镇说的笑话是,对自己儿子说,我儿子不如你儿子,所以我比不上你,也是一家人互相逗趣。

【原文】

41.习凿齿①、孙兴公未相识,同在桓公坐。桓语孙:“可与习参军共语。”孙云:“蠢尔蛮荆,敢与大邦为仇②?”习云:“薄伐猃狁,至于太原③。”

【注释】

①习凿齿:湖北襄阳人,古代属于荆楚地区。②出自《诗经·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大意是“你们楚国实在愚蠢,敢和我们大国为敌”。孙绰引《诗经》,是嘲笑习凿齿的籍贯为蛮荆,是南蛮。蛮荆,本指春秋时代的楚国。③出自《诗经·小雅·六月》,大意是:把匈奴赶出太原。按:孙绰是太原人,所以习凿齿也引《诗经》嘲笑他的籍贯是匈奴所处之地。猃狁(xiǎn yǔn),北方的一个民族,即北狄,匈奴。

【翻译】

习凿齿和孙绰一开始不认识,两人都在桓温家做客。桓温对孙绰说:“可以跟习参军聊聊。”孙绰说:“小小南蛮荆州蠢蠢欲动,敢和大国过不去!”习凿齿说:“讨伐猃狁,到了太原。”

【原文】

42.桓豹奴是王丹阳外生①,形似其舅,桓甚讳之。宣武云:“不恒相似,时似耳!恒似是形,时似是神。”桓逾不说。

【注释】

①桓豹奴:桓嗣,字恭祖,小字豹奴,生卒年不详,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人。他是桓冲的长子,桓温的侄子。王丹阳:王混,字奉正,官至丹阳尹。王导的孙子,王恬的儿子。

【翻译】

桓嗣是丹阳尹王混的外甥,容貌长得像王混,桓嗣很忌讳这点。他的伯父桓温说:“也不是总像他,只是偶尔像而已!总像他的是外貌,偶尔像的是神态。”桓嗣更不高兴了。

【点评】

从遗传学角度来说,长得像舅舅,这也很正常嘛,说明母亲那边的基因更强大一些,不过古人当然不知道这些,仅仅觉得长得像舅舅,就开始脑补过多,所以忌讳吧。

【原文】

43.王子猷诣谢万,林公先在坐,瞻瞩甚高。王曰:“若林公须发并全,神情当复胜此不?”谢曰:“唇齿相须,不可以偏亡。须发何关于神明!”林公意甚恶,曰:“七尺之躯,今日委君二贤。”

【翻译】

王徽之去拜访谢万,支道林和尚先到了,神情很是高傲。王徽之说:“如果林公的胡须、头发都在,神情是不是还要超过现在?”谢万说:“嘴唇和牙齿是相互依赖的,不能缺少。胡须和头发跟人的精神有什么关系呢?”支道林很不高兴,说:“我这七尺之躯,今天就交给你们二位贤人处置了。”

【原文】

44.郗司空拜北府,王黄门①诣郗门拜,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②。”骤咏之不已。郗仓谓嘉宾③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语殊不逊,深不可容!”嘉宾曰:“此是陈寿作诸葛评。人以汝家比武侯④,复何所言!”

【注释】

①王黄门:王徽之,曾任黄门侍郎。②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陈寿评诸葛亮说:“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③郗仓:郗融的小名,郗愔第二子。嘉宾:郗超,字嘉宾,是郗仓的哥哥。④汝家:你,这里指其父郗愔。武侯:诸葛亮,封为武乡侯。

【翻译】

郗愔就任北府长官,王徽之登门祝贺,说:“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不停地反复朗诵着这两句。郗融对郗超说:“父亲今天上任,王徽之出言不逊,绝对不能容忍他!”郗超说:“这是陈寿给诸葛亮作的评语,人家把父亲比作诸葛亮,你还能说什么呢!”

【点评】

王家兄弟对郗家人向来看不太起,觉得都是一些才能平庸之辈。

【原文】

45.王子猷诣谢公,谢曰:“云何七言诗?”子猷承问,答曰:“昂昂若千里之驹,泛泛若水中之凫。”

【翻译】

王徽之去拜访谢安,谢安问:“什么是七言诗?”王徽之被问到,就回答说:“昂昂若千里之驹,泛泛若水中之凫。”

【点评】

不要被王徽之唬住了,其实他不懂七言诗是什么,就瞎扯了一下《楚辞·卜居》里似是而非的诗句,说了等于没说,不懂装懂。

【原文】

46.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①。”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②。”

【注释】

①糠秕(bǐ):米谷的皮和不够饱满的籽粒。②洮:洗。沙砾:沙子和小石块。

【翻译】

王坦之和范启都接到了简文帝的邀请。范启年龄大而官职小,王坦之年龄小而官职大。要到简文帝面前时,两人轮番推让,要对方走在前面;推让了很久后,王坦之最终走在了后面。王坦之就说:“簸米扬米,米糠和秕子在前面。”范启说:“淘米洗米,沙子和石块在后面。”

【原文】

47.刘遵祖①少为殷中军所知,称之于庾公。庾公甚忻然,便取为佐。既见,坐之独榻上与语。刘尔日殊不称,庾小失望,遂名之为“羊公鹤”。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②而不肯舞。故称比之。

【注释】

①刘遵祖:刘爰之,字遵祖,晋沛郡人。官中书郎、宣城太守。②氃氋(tóng méng):羽毛松散的样子。

【翻译】

刘爰之年轻时为中军将军殷浩所赏识,向庾亮称赞他。庾亮很高兴,就选他做了僚属。见面后,让他坐在独榻上跟他交谈。刘爰之那天的表现却跟殷浩的说法不相符,庾亮有些失望,就叫他“羊公鹤”。从前羊祜有一只鹤善于舞蹈,他曾对客人称赞它。客人试着叫人把鹤赶来,鹤却羽毛松垮又不肯舞蹈,所以这么比喻。

【点评】

这其实不算开玩笑了,算是贬损。应该放在《轻诋篇》吧。

【原文】

48.魏长齐①雅有体量,而才学非所经。初宦当出,虞存嘲之曰:“与卿约法三章:谈者死,文笔者刑,商略抵罪。”魏怡然而笑,无忤于色。

【注释】

①魏长齐:魏。

【翻译】

魏很有器量,可是不擅长才学。刚做官要赴任时,虞存嘲笑他说:“和你约法三章:清谈的人处死,文笔好的人判刑,品评人物就治罪。”魏和悦地笑了,没有一点抵触情绪。

【点评】

虞存嘲笑他没有文化,不善言辞,他也一笑了之,果然很有器量。

【原文】

49.郗嘉宾书与袁虎,道戴安道、谢居士云:“恒任之风,当有所弘耳。”以袁无恒,故以此激之。

【翻译】

郗超写信给袁宏,评论戴逵、谢敷说:“如果能学会有耐心和负责任,就能称得上'宏’了吧。”因为袁宏没有恒心,所以用这句话来激励他。

【原文】

50.范启与郗嘉宾书曰:“子敬举体无饶,纵掇皮无余润①。”郗答曰:“举体无余润,何如举体非真者?”范性矜假②多烦,故嘲之。

【注释】

①子敬:王献之,字子敬。饶:指肌肤丰满。掇皮:剥皮。余润:指丰润的肌肉。②矜假:矫揉造作。

【翻译】

范启给郗超写信说:“王献之全身干巴巴的,就算把他的皮都扒了,也没有什么肉。”郗超说:“全身干巴巴的,怎么能跟全身都是假的比?”范启本性矫揉造作,烦琐多事,所以郗超这么嘲笑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