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花夕拾)百痛不离虚和淤!一张方子,巧治足底痛,深受启发

 李明谦 2024-12-04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这是从前推送过的内容。今天在这里,温故而知新。)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足痛的事儿。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人上了三十岁以后,就容易出现脚疼的问题。有的是脚后跟疼,有的是足底疼。总之,这双脚到中年以后,变得有些脆弱了。

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呢?跟你讲,百痛不离虚和淤。

来,我给你说个验案故事,你就明白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34岁。


啥毛病呢?就是足底痛,伴随腰痛。

其实,他这个腰疼,已经一个月了,主要表现是酸困疼痛,还不算多严重。

最近这三天,他的足底开始疼,不知道什么原因。疼到啥程度?干脆不敢踩地走路。白天稍微轻一点,晚上特别严重。

怎么办?患者决定投中医治疗。当时接诊的,是中医前辈雷昌林。

刻诊,患者苔白,舌质红,脉沉,但是尺部显得浮而有力。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书法书方一首。但见:

生地30克,枸杞12克,牡蛎、珍珠母各30克(均需另包先煎),黄柏10克,知母12克,牛膝12克,土鳖12克,莪术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感觉特别好,两天来腰不疼,足底也不疼。

此时,原方不变,再投3剂。

最终,患者诸证息平,疼痛感完全消失。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在雷昌林前辈的一些著作中,有所收载。

好了,我们简单看看这里的学问吧。

其实啊,说起这个患者的症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肾虚。

中医讲,腰为肾之府。肾虚,腰部失养,所以就腰痛。

另外,足少阴肾经走足底。所以当肾虚的时候,我们的足底、足跟部位,就容易出现疼痛。

那么,这个设想,在医案里患者的身上,能不能得到进一步验证呢?

答案是肯定的。你看此人的脉象,就诊当时是脉沉,尺部浮而有力。脉沉,说明总体气血不足,肝肾精血亏虚。而尺部浮而有力,说明在肾精肾阴不足的情况下,阴不敛阳,虚阳上浮。

同时,患者舌红,说明虚热迫血而行。

图片


因此,我们总地来看,患者属于典型的肾阴虚。

但问题是,如果仅仅是肾阴虚,会让患者如此剧痛,连踩地都无法完成吗?

这里面,就得考虑到另一层问题,就是血瘀。

肾精肾阴不足,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血液和脉道失养。长此以往,就难免生淤血。淤血阻滞,才让患者感觉到剧痛。

所以说,除了补肾阴,还得活血通络。来看看当时医家的配伍——

生地30克,枸杞12克,牡蛎、珍珠母各30克(均需另包先煎),黄柏10克,知母12克,牛膝12克,土鳖12克,莪术20克。

这里头,生地、枸杞滋补肾阴,牡蛎和珍珠母平肝潜阳。四味药配合,可以治疗肝肾阴虚之本。

黄柏和知母,用于滋阴清热,药性入下焦,清解肝肾不足所带来的虚火。

牛膝、土鳖和莪术,用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这里头,土鳖和莪术,是不常用的。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的宗旨,基本就是两条:补肝肾之阴,活血通络。

读者朋友,通过这个小医案,我们就明白了,面对顽固的、严重的足跟痛,我们应该在补肾的基础上,适当活血。如此,效果才相对明显一些。就像开篇我所说的,百痛不离虚和淤啊。一个肾虚,一个血瘀,咱都得给解决了。

其实,对相当多的疼痛性疾病而言,虚和淤两点,还真就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什么虚?有的可能是肝肾不足,有的可能是气血亏虚。总之,身体失养,是造成身体顽固疼痛之本。淤,则多为血瘀,或痰气阻滞、痰淤互结、寒凝血瘀,抑或是其它有形实邪。总之,一定的明确的病理物质,才是导致顽固疼痛的导火索。

我觉得,抓住这两点,破解难题的思路,也就不难形成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