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读不完的大书》,学习“读”大自然这本书

 新用户75266912 2024-12-04 发布于重庆

教学《读不完的大书》,揭示课题后学生抓住课题质疑:

生:这本大书是什么书?

生:这本书为什么读不完?

生:这本书里有什么?

生:这本书有多大?

……

于是,在学生提出的问题里,选择了几个,组成了问题链,展开阅读。

问题一:大书指什么?

继续运用六单元学习的关键句知识,学生很快找到了全文的中心句“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从而知道了这本大书指的是“大自然”。

然后,抓住关键词“看不完”“读不完”“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指导初步理解关键句。

问题二:大书里有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出写到的事物:

高原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浮云飞鸟、虾蟹游鱼、走兽昆虫、花草树木、小麻雀、老鹰、蚂蚁、花儿、草、梨树、桃树、椰子树、柚子树、竹子、棕榈。

然后,请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第二自然段写的都是动物。

生:我发现第三自然段写的是花草。

生:第四自然段写的都是果树。

生:我发现二、三、四段写的都是植物。

师:看看第一自然段作者罗列的事物,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作者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先写空中的,再写水里的,最后写地上的。

师:把这个段里写到的好玩的东西,和下文写到的事物结合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个段写到了飞鸟,第二自然段就写到了麻雀、老鹰。

生:这个段写走兽昆虫,第二自然段就写到了蚂蚁。

生:这个段提到了花草树木,课文3-5段就写了花儿、草、果树、棕榈树。

师:也就是说,第一段……

生:哦,我知道了,第一段先总的说大自然中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后面就具体写了一些事物。

师:像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的开头,起到了引出全文的作用。那么课文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呢?

生:总结全文。

师:是的,通过赞美大自然总结全文。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和交流,旨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渗透谋篇布局的知识。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自然段另一个写作密码——四字词语。

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让学生读四字词语。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一段用了很多四字词语。

师:用这些四字词语,好在哪里呢?

生:读起来好听。

生:有节奏感。

师:除了读着好听,还有吗?

(生沉默)

师:比如“浮云飞鸟”,四个字写了几种事物?

生:两种,浮云和飞鸟。

师:比如“虾蟹游鱼”,写了——

生:三种动物。

师:比如“走兽昆虫”,写了——

生:两种动物。

师:比如“花草树木”,写了——

生:三种植物。

师:瞧,四字词语,仅仅用四个字就表达出了这么多意思。一起把这个自然段再读一遍,感受四字词的妙处。

(生齐读)

接着出示像这样的四字词语:

风花雪月、江河湖海、日月星辰

虎豹财狼、花鸟虫鱼、飞禽走兽

山川河流、风雨雷电、梅兰竹菊

学生齐读拓展的四字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四字词包含的意思多、读起来好听的特点。

问题三:作者怎么读“大书”的?

读第2自然段,发现作者用了“听声音”“观动作”来读大自然里“动物”篇章,读出了小麻雀的活泼可爱、老鹰的雄健勇猛、蚂蚁的勇敢忠贞。作者在“读”大自然时,还加入了感受——“叫人愉悦”“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真叫人敬佩”。

读第3-5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列举了多种植物,抓住了“颜色”“形状”,并连续观察,展开想象,读懂了大自然这本书里的“植物”。

这个环节,通过学习作者怎么“读”大自然的,旨在学习观察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读”大自然这本书,去感受大自然的乐趣,领略其中无穷的奥妙。

问题四:作者怎么写“大书”的?

以课后第二题为依托,研究怎样把语言写生动。比如:使用叠词、运用四字词语、比喻、拟人等。

大自然有无穷的乐趣,但要把这种乐趣写出来,就要用生动的语言去表达。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三年级,要逐步学习怎样生动地表达,而不是仅限于写清楚即可。

学到这里,布置任务:

周末走进大自然,像作者一样读大自然这本“大书”。为仿写课文积累素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