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读不完的大书》,揭示课题后学生抓住课题质疑:
于是,在学生提出的问题里,选择了几个,组成了问题链,展开阅读。 问题一:大书指什么? 继续运用六单元学习的关键句知识,学生很快找到了全文的中心句“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从而知道了这本大书指的是“大自然”。 然后,抓住关键词“看不完”“读不完”“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指导初步理解关键句。 问题二:大书里有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出写到的事物: 高原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浮云飞鸟、虾蟹游鱼、走兽昆虫、花草树木、小麻雀、老鹰、蚂蚁、花儿、草、梨树、桃树、椰子树、柚子树、竹子、棕榈。 然后,请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和交流,旨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渗透谋篇布局的知识。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自然段另一个写作密码——四字词语。 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让学生读四字词语。
接着出示像这样的四字词语:
学生齐读拓展的四字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四字词包含的意思多、读起来好听的特点。 问题三:作者怎么读“大书”的? 读第2自然段,发现作者用了“听声音”“观动作”来读大自然里“动物”篇章,读出了小麻雀的活泼可爱、老鹰的雄健勇猛、蚂蚁的勇敢忠贞。作者在“读”大自然时,还加入了感受——“叫人愉悦”“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真叫人敬佩”。 读第3-5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列举了多种植物,抓住了“颜色”“形状”,并连续观察,展开想象,读懂了大自然这本书里的“植物”。 这个环节,通过学习作者怎么“读”大自然的,旨在学习观察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读”大自然这本书,去感受大自然的乐趣,领略其中无穷的奥妙。 问题四:作者怎么写“大书”的? 以课后第二题为依托,研究怎样把语言写生动。比如:使用叠词、运用四字词语、比喻、拟人等。 大自然有无穷的乐趣,但要把这种乐趣写出来,就要用生动的语言去表达。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三年级,要逐步学习怎样生动地表达,而不是仅限于写清楚即可。 学到这里,布置任务: 周末走进大自然,像作者一样读大自然这本“大书”。为仿写课文积累素材。 |
|
来自: 新用户7526691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