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哥哥离世,千亿资产留给弟弟,5年后,弟弟又将千亿还给哥哥儿子

 小天使_ag 2024-12-05

漂泊八年的归国之路

1937年,陈曾熙背起行囊,离开了他熟悉的家乡,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船只。抵达日本后,他直奔东京,入读一所著名的大学,主修土木工程。这是一个他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但他对于能够学习到西方先进技术充满了期待。

在东京的校园里,陈曾熙每天都在密集的课程和实验室中度过。他发现,无论是材料科学还是建筑设计,西方的技术都远超中国当时的水平。特别是在混凝土结构和钢铁使用上,日本的技术让他大开眼界。课堂上,他认真记录每一个公式和设计理念,课后则常常与教授和同学深入讨论,试图理解每一个建筑技术的细节。

在图书馆,陈曾熙花了大量时间研读西方的建筑杂志和工程案例。他了解到,许多先进技术能有效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耐用性,这些都是他希望将来能够带回中国的宝贵知识。

然而,陈曾熙的留学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他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尽管他在日本,远离战火,但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1945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陈曾熙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迅速完成了剩余的学业,急切地希望返回祖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重建家园。然而,归国后的情况并不理想。战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十分动荡,让他无法立即找到适合的工作环境。

无奈之下,陈曾熙与他的弟弟陈曾寿商量,决定前往南洋的婆罗洲寻找新的机会。在那里,两兄弟合作开办了一家小型建筑公司。随着国内形势的逐步稳定,陈曾熙和陈曾寿终于看到了返回祖国的可能。他们将在婆罗洲的业务逐渐交由当地管理团队负责,自己则带着积累的资金和丰富的经验来到香港。

创立恒隆集团的起步

1960年,陈曾熙在香港成立了恒隆集团。这是他事业的重要一步,也是对多年努力积累的一次实践。他在香港的第一笔投资瞄准了九龙的一块土地——荔园后山头。这块地处于城市发展中一片较为安静的区域,陈曾熙认为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因此果断出手购入。然而,没过多久,香港政府计划在这片土地上建设一所医院,并与陈曾熙展开协商,希望通过土地交换完成建设目标。

陈曾熙经过仔细研究,与政府达成协议,选择了另一块位于何文田山的地块作为交换对象。这块地更靠近居民区,交通便利,周边也具备发展住宅项目的良好条件。交换手续完成后,陈曾熙迅速组织团队对地块进行详细规划。经过多次研讨,最终决定开发一栋高质量的住宅项目,并命名为恒信苑。

恒信苑的开发过程中,陈曾熙始终亲力亲为。为了确保项目符合市场需求,他花了不少时间与建筑师和工程师讨论方案,力求兼顾美观、实用和成本效益。在施工过程中,他也定期到工地视察,与项目经理和施工团队交流,协调解决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由于位置优越、规划合理,恒信苑很快吸引了大量买家的注意,销售成绩斐然。这一项目为恒隆集团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也让陈曾熙的名字开始在香港地产界响亮起来。

多元化发展策略

1970年代,陈曾熙深刻认识到房地产行业存在的周期性风险,他开始寻找新的方向以拓宽恒隆集团的业务。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从一些非传统领域入手,逐步推进集团的多元化战略。

首先,陈曾熙与一家日本商家合作,成立了一家现代化干洗公司。这家公司引入了日本先进的干洗技术和管理理念,目标是提升香港市场上的干洗服务质量。陈曾熙亲自参与了合作条款的谈判,并派遣团队前往日本学习相关技术。这项业务很快在香港站稳脚跟,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与此同时,陈曾熙将目光投向了能源领域。他决定涉足石油气市场,这是当时一个逐渐兴起但仍具潜力的行业。在团队的协助下,他组建了一个专业部门,专门负责石油气供应和分销业务。他们不仅从国外引进设备,还与当地供应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确保了恒隆的石油气业务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交通领域,陈曾熙看到了收费停车场的潜在价值。他在香港购置了一些位置优越的地块,规划建设高效、现代化的停车场。在规划这些项目时,陈曾熙非常注重选址,确保每一个停车场都能与周边的交通网络紧密相连,从而实现最大化的使用率和盈利能力。

此外,他还进军了金融和保险业,这些行业虽然离房地产的核心业务较远,但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和长期收益潜力。陈曾熙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通过研究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逐步在这一领域建立了恒隆的品牌和影响力。

1972年,恒隆集团的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后,恒隆吸引了更多的投资。1975年,陈曾熙再次迈出重要一步,与日本的松饭屋百货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

传承与意外的遗嘱

1986年,陈曾熙因病去世,他的家人和公司高层纷纷聚集起来,处理后事的同时也开始等待他的遗嘱公布。外界普遍认为,他的千亿资产将按照惯例交由他的三个儿子陈启宗、陈乐宗和陈絜宗继承。然而,当遗嘱最终被公布时,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陈曾熙明确表示,他的全部遗产,包括在恒隆集团的股份和资产,都将交由他的弟弟陈曾焘继承。这一决定迅速引发了家族内部的震动。三个儿子原本在家族企业中已担任不同职务,他们一直以为父亲会按照传统的家族继承方式,将企业逐步交由他们打理。而陈曾熙的遗嘱彻底打破了这种预期。

陈曾焘在家族和公司高层的关注下接手了恒隆集团。陈曾熙之所以选择弟弟,而非自己的儿子,主要是基于两人多年的合作经历。陈曾焘一直是陈曾熙在商业上的得力助手,无论是恒隆集团的早期开发,还是多元化战略的实施,陈曾焘都参与其中,对集团的运作了如指掌。

陈曾焘接手后,迅速采取行动稳住局面。他先是召集恒隆集团的核心管理团队,与他们逐一沟通,确保每个部门都能保持正常运转。他还亲自与外界的合作伙伴会面,解释集团的继承安排,以消除合作方可能的疑虑。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陈曾焘专注于稳步发展集团业务。他没有急于扩张,而是延续了陈曾熙制定的策略,进一步巩固集团在地产、金融和零售等领域的地位。他还注重引入更多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以减少家族在具体业务中的直接干预。

恒隆的新时代与领导交替

1991年,陈曾焘宣布从恒隆集团退休,将集团的领导权交到侄儿陈启宗手中。陈启宗接手后,迅速投入工作。他组织了一系列内部会议,与核心管理团队详细了解集团的运作状况。

在陈启宗的领导下,恒隆集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中国大陆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内陆城市化迅速推进,这为房地产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陈启宗果断决策,成立了专门的内陆投资团队,开始深入研究主要城市的经济和人口状况。

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整个地区,香港的地产和金融市场一度陷入困境。恒隆集团面临巨大的挑战,但陈启宗保持冷静,采取了一系列稳健措施。他暂停了一些非核心项目,把资源集中在能够带来长期收益的领域。他还加强了与银行和投资者的沟通,确保集团的现金流保持稳定。危机期间,陈启宗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趁市场低迷时,以较低的价格在内陆收购多块优质地块。

进入新世纪后,陈启宗将恒隆的内陆投资推向新的高度。他主导开发了多个标志性项目,例如上海的恒隆广场。项目的成功使得恒隆集团在内陆市场的地位不断巩固,'恒隆'这个品牌逐渐成为高端商业地产的代名词。

2024年1月30日,恒隆集团正式宣布陈启宗将在4月的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任董事长和执行董事职位。陈启宗在声明中表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集团已经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管理架构,新的领导团队将继续推动集团的战略规划

参考资料:[1]萧寒.恒隆老板陈启宗[J].华人世界,2006(8):76-7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