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先贤之遗志,继古医之传承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拔罐疗法。在夏天的时候,大家可以经常看到过有人脖子上有一个圆形的红坨,看着像血瘀的痕迹,其实是拔罐后留下的。 有人可能会好奇,拔个罐,就多一片红印,两三天消不下去,看着倒不像是治病,倒像是没病找病。但其实,形成“红印”状的皮肤充血的状态后才能治好病,为的就是排出寒湿之气。 拔罐疗法在古时候也被叫作“角法”,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今天我们习惯把拔罐叫拔火罐,实际上拔罐就是拔罐,没有火,之所以今天我们很多人习惯加一个火字,这主要是大多数拔罐要用到火。但是拔罐不一定都要用火。 这取决于用什么样的罐,所以我们先说这个罐。从古代到现在,我们发明了好多类型的“罐”,就比如说竹罐啊,玻璃罐啊,金属罐等等,一开始的兽角其实也是一种罐。 它就像今天的抽气罐,它不需要用到“火”。首先拔罐最主要的动作是要把罐子吸到皮肤上,这只能依靠罐体内的负压,负压是怎么形成的,给大家举个例子。 几十年前,家家户户都有热水壶,热水壶能保温,往里面装满水盖上盖子,一整天都能喝到开水,但不好之处就是这个热水壶的盖子总是不好打开,被吸得死死地。 用火拔罐的目的是形成负压,但并不是只有火才能让罐里产生负压,其实只要让罐里的空气减少就会出现负压,所以现在很多罐用的是抽气罐,通过抽气办法形成负压。 真正意义的“拔火罐”又是怎样的呢,上面也说到,罐的种类很多,但其实有些罐我们现在已经不用了,或者说很少用了,就比如说竹罐和陶罐。 而玻璃罐和抽气罐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玻璃罐玻璃很透明,抽气罐也是塑料的,都可以随时观察到罐子里的皮肤变化。所以如今我们经常看到的就只有玻璃罐和抽气罐了。 但大家也需要知道,抽气罐它虽然方便,但它的作用跟火罐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给小孩子用,或者治疗病邪表浅的病症还行,病邪深一点的,就显得有点不够力度了。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玻璃罐,首先在形状上就有讲究,罐身大、罐口小,罐身大能产生的负压空间就大,罐口小它热量和负压流失就比较慢。这两点上抽气罐都比不过,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碎。 拔火罐怎么“拔”呢?说到方法,我们先略过抽气罐,毕竟它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大家看说明书都能懂。我们直接来讲火罐要怎么拔,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投火法和闪火法。 首先,投火法,就是把容易烧着的纸或者是酒精棉片给它点燃,再扔进罐子里面,紧接着快速扣在需要拔罐的地方。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有一点危险性,容易烫伤。 所以呢,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很少用到投火法,经常见到的也都用的是闪火法。首先,用镊子夹上两个或者三个酒精棉球点燃后,围绕着罐子内壁转上两到三圈,随后将罐子迅速地扣在皮肤上。 不知道大伙身边有没有得老寒腿的朋友,他们一到下雨天就会捂着自己的膝盖,大家在都只穿着秋裤的时候,他们就要穿上棉裤了。对于老寒腿们来说,温度一低,膝盖就又冷又疼。 因此,在治疗老寒腿时,我们肯定希望罐中热量越多越好,谁不想让腿上的寒块赶紧化了。所以,很多人也会因为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投火法去实现快速缓解的目的。 不管是投火法拔罐还是闪火拔罐,都有一个时间问题,就是在成功将罐吸到皮肤上之前,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件事,就是这个罐需要拔多久。第一种是留罐法。 第二种是走罐法,也有人叫它推罐法。这种拔罐方法它静不下来,它要在体表上来回走动。即使有润滑油,走罐的过程也是很疼的。 但是走罐可以大范围的行气活血,推动咱们这个施术部位的气血运行,因此用它来治疗一些长期劳损的病症,比如腰肌劳损,就十分有效。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当走罐的过程中出现走不动的情况,我们不要强行去推,可以用食指轻轻压一下罐子底部的皮肤,放一点空气进去,减少罐子向前推动的阻力,也不那么疼痛。 跟上面两种方法比起来,闪罐法的适用范围就没有那么大了。闪罐法就是不断地将罐吸附住、拔掉,吸附住、拔掉,在这样一吸一拔中让皮肤处在充血、不充血、再充血的状态。 像是肌萎缩,就是肌肉缩小了,就属于虚证。我们中医上讲“久坐伤肉”,就是说,你一直坐着不活动对身体的肌肉不好,会让他们变得软弱而无力。这就需要刺激,让气血流通。 拔罐过后,往往会留下罐印,也就是医生们口中说的罐斑。罐斑的颜色特别多,白的,红的,紫的,黑的,五彩斑斓。一般情况下,罐斑越深,就说明病邪越重。 这一般情况,指的是实证,所以,肌萎缩作为虚证,情况就截然不同。我们的罐斑越红,说明局部的气血状态越好,相反,局部的罐斑越浅,就说明气血亏虚的越严重。 那么,什么病可以通过拔罐来治疗?像常见的吸毒排脓就是其一,具体怎么操作,因为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我们下期接着讲。 我们下期再见。 ▇ 注1:本文整理自《大白话说中医》系列节目,为了方便阅读,内容有删节,如果要了解全部内容,请点击下方图片,收听音频版。 ▇ 注2:文字版内容更新跟随音频版节目一样,每周三、每周六晚9点更新 文章及音频当中提到的中药方以及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要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请勿自己盲目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