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鸣:高凤翰的春草堂(下)

 昵称76496706 2024-12-07 发布于北京

作者:方鸣,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华侨出版社前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长。出版有个人专著《裁书刀》《曾是洛阳花下客》《庚子读画记》《秋之所望——黄公望的富春》《今夕何夕》,即将出版《古石埋香——清印二十品》。

高凤翰“左支右绌”,成了“左侍郎”。他不仅要左手书法,自然也要左手绘画。他平生喜画牡丹,一画就是四十年,但后期,他只能改画左手牡丹了。他画了一幅《左臂牡丹图》,还题了两首牡丹诗:

(一)

老病为人画牡丹,吟诗坐对一凄然。
世间富贵能多少,被尔销磨四十年。
(二)
牡丹画久伤右手,更遣左手尔奈何。
此生莫怪常贫贱,两手抛掷富贵多。

高凤翰绘画

高凤翰还善画梅花,他曾述说画梅之妙:“梅花之妙最在萧散。铁杆卧虬,新枝抽玉,正如林下美人,山中高士,疏疏落落处,愈见风致耳”。
扬州八怪中的边寿民、汪士慎、金农、高翔、郑板桥、李方膺等各家也都是画梅人,流寓扬州期间,高凤翰与他们相交相知……花晨月夕,晴初霜旦,寄赠唱和,樽酒论文。

高凤翰绘画

边寿民画过一本梅花册给高凤翰看,还特意借题一首陆游的梅花诗:
欲与梅为友,常忧不称渠。
从今断火食,饮水读仙书。
边寿民早知高凤翰是陆粉,高凤翰又怎能看不出边寿民是花痴,君子之交,自然要画一枝梅花相赠:

一枝香梦影,我亦赠梅花。

高凤翰绘画
高凤翰尤擅作菊花,也常作菊花诗。雍正二年(1724),作巨幅通景《甘谷图》。甘谷在南阳郦县,谷水甘美,上有大菊,落水从山流下,得其滋液。高凤翰描绘了甘谷漫山遍野的菊花美景,画幅上有张在辛等七人题咏。

高凤翰绘画

张在辛的题诗是:
今观甘谷图,菊借人以传。
菊根浸活水,溪谷成灵泉。
人心淡如菊,真情适自然。
灵泉养真性,便能得其天。
高凤翰亦题诗其上:
画家无小品,文家无小事。
只争落笔前,眼界与胸次。
画菊以菊求,所得有何味。
点染篱落间,蜂蝶皆小致。
昨从琅琊回,海山挟奇气。
泼为甘谷图,卓荦写大意。
高凤翰有不凡的“眼界与胸次”,又可以“卓荦写大意”,难怪清代画家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评点,将他的绘画列为“神品”第一人。

高凤翰绘画

高凤翰还是一个石头画家,自号石道人、石凝、石顽老子、石之奴。他以石自况,又以石入画,经年累月赏石画石,别具怀抱之心。在所绘《石文图》上,高凤翰题诗道:
石畔三生余信真,空将笔墨付秋春。
闲来自笑临风雨,肯把精神让世人。
高凤翰因石癖而嗜砚,收藏至千余,皆自铭,大半手琢,锄云种玉,虹光跃砚。
其中,有两方春草堂砚殊可一观。康熙五十九年(1720),高凤翰镌铭冷云砚,这是他在春草堂最早自制的一方砚台;雍正十三年(1735),他又制成春草分辉砚,砚面雕琢了春草堂的晴日和草木之春。

高凤翰制砚

不仅藏砚制砚,高凤翰更从其集砚中选出三百余方著成《砚史》,也称《西园砚史》,拓印的藏砚有未央砚、铜雀砚;有米芾砚、陆游砚;有紫云砚、山河影砚、海月清辉砚、邗沟紫铁砚……书扉上有高凤翰题写的四个隶书大字:“墨乡开国”。

高凤翰制砚

全书的卷首砚拓是高凤翰的戴笠小像砚,自画且自题:“颓以唐,激以昂,不痴不狂,亦谑亦庄,是为老阜之行藏”。砚文之下钤有清代学者杨翰的数方印蜕,全书的卷尾亦有杨氏的诗题。杨诗甚好,堪与高凤翰的砚铭前后映照:

亦任颓唐亦激昂,断碑钗股接中郎。

摩挲满几寒云色,绕屋梅花结老苍。

高凤翰制砚

《砚史》摹本第五是一方极为珍罕的陆游遗存古砚,高凤翰镌铭曰:“砚有老学庵刻字,又有文府葫芦印,当是放翁所遗,经入内府者。古落如断碑蛀蚀,背作鳝鱼黄。苍点黟黑,细碎如喷墨,尤可爱也”。老学庵是陆游的斋名,此砚原刊有“老学庵曾收用”。

高凤翰制砚

雍正十一年(1733),高凤翰自皖上赴金陵,过池阳阻风,便暂留烛门斋中数日。斋主以刚是当地的府学学官,庋藏这方陆游旧砚多年,知高凤翰本就独好陆诗,又爱此砚古朴,因以相赠,用意尚切。高凤翰遂焚香涤砚,复又题铭:

火性水情,怀土而质。木直金方,五行合一。磨之水荡之,文字以出。

高凤翰制砚

《砚史》摹本第十八是一方大瓠砚,高凤翰称,此乃他作大幅书画之砚,砚上的铭文唾散珠玑,颇有意趣:“此砚嫩若凝膏,色如紫玉,浑然天成,不凿不雕。自归余囊,所给书画,殆不下数百幅,而锋颖不褪,如初出井。倘亦报我怜爱,砚亦有知己之感耶”。

高凤翰制砚

大瓠砚是高凤翰最珍爱的一方宝砚,“抱璞之感,几为荆山洒涕矣。噫”。砚烟波碧,他又镌刻了另一段古雅文字:
破尔拘墟,可游太虚。何忧乎瓠,落之区区。

高凤翰制砚

《砚史》摹本第九十二是一方宝月轮砚,云外天香,月中桂子,谁其伴者皆欢喜。乾隆二年(1737)十月廿五日,高凤翰于文选楼下制成此砚。此前的五月廿五日,高凤翰右手突患病痿,七月痹症加剧而至病废,因而这是一方他最早改用左手制成的砚台。他还在砚上刻下了另一则砚中“月谈”:
此砚端石上品,中间圆晕作月形。其色灰白,内涵六白子,精洁如玉,四旁深紫,轮廓斩然。余象其才。手凿制。此真异品也。
砚底还篆刻一方小印:左之左之

高凤翰制砚

高凤翰实在有太多的“砚遇”,一次,他把一方古甓制成砚台,又随吟一首《太初古甓凿砚歌》:
我凿作砚伴书生,不雕不琢存其始。
贮墨一石饱霜毫,斗酒犹堪注汉史。
高凤翰何止砚伴书生,他还要印伴书生。受伯兄高愧逸嗜印的影响,高凤翰小时就开始集藏古印,平生收藏汉印5000方,又收藏明清印5000方。他在《自题所藏汉印谱》中写道:

搜罗四十年,辛苦累一囊。

摩挲爱敦朴,刻画妙家常。

高凤翰制砚

高凤翰的一囊藏印中,有一方西汉大将军卫青的玉印。关于此印,他曾写过一首《卫将军玉印歌》:“白头抱印哀龙钟,茂林何处哭秋风……”

高凤翰制砚

高凤翰还藏有一方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玉印,引得朱文震把玩后爱不释手,几欲索去,想着与其所藏“卓文君”印联珠合璧。高凤翰笑曰:惟此印与山妻不可相与也。又见高凤翰携司马印与发妻傅传古岁时从游,杖藜行歌:
追抚古印汉时官,篆似蛟螭屈曲蟠。
我有相如钤记在,随身佩带与君看。
其实,高凤翰藏印多为探寻古人的篆刻之道,他说过:“要当以直追本原,窥见太始为第一义耳”。高凤翰赏印且刻印,究心缪篆,印宗秦汉,刊有《西园印谱》。右臂病废后,他只能改用左手篆刻,又陆续刻出“丁巳残人”“左臂”“左手”“一臂思扛鼎”诸印,“颠簸历尽完其理”。
侨居扬州期间,高凤翰和扬州八怪中的几大名家不仅是画友和书友,还经常一起交流印艺,郑板桥的许多书画印皆是出自高凤翰之手,如“七品官耳”和“鹧鸪”,故而民间一直有“高郑一家”之说。

高凤翰绘画

高凤翰又和高凤冈(高翔)、沈凤、潘西凤天然组群,人称“四凤派”。他更是和诸多山东印友旦夕过从,自然形成了一个高标印坛的齐鲁印派。竹拥千椽,朱文震、李征熊、张在辛都是其中风华掩映的代表人物。
朱文震喜集古印,曾为袁枚刻印20枚。人惊其神速,他只说:“以铁画石,何所不赡?凡迟迟云者,皆故作身份耳”。朱文震乃高才名手,又是高凤翰早期篆刻的同行者。
李征熊与高凤翰年龄相若,爱好相仿,嗜古印,也存印谱。在其印谱的白麻纸上,高凤翰题诗云:

平生耽印癖,金石成巨囊。

上或搜秦汉,下及同侪行。

所购无穷期,一一唯其良。

近来得李侯,嗜好如相赏。

张在辛的篆刻得郑簠和周亮工的真传,拓有《印相轩印谱》,卓有声名,独步齐鲁。高凤翰曾客居张家,盘桓月余,阅宝墨楼藏书,观春岑阁金石书画。在高凤翰的眼中,张在辛不仅是意气相投的好友,而且德高道深,是印坛上的高流胜侣。

高凤翰绘画

张在辛曾接连为高凤翰刻印30方,高凤翰则先后为之绘《竹石图》《花卉册页》《雨中海棠图轴》,并赋诗道:“肯把寒山一片石,换我剡溪五尺藤。”如此的文士道场,让我向往;这样的古雅诗句,令我沉迷。

高凤翰绘画
又似乎是,因其篆刻,高凤翰绘画便也有了独特的金石面貌,所以近代书画大家黄宾虹才评之曰“金石家之画”。

高凤翰绘画

据说,高凤翰的存世刻印尚有230方,我苦寻其踪,这些年来也上手过若干宝印。只是,在访印的路途上,他的“春草堂”印竟杳如黄鹤,终不可见。然而,尚有一印,却如鸿宝忽来,能令我几回无寐,无限消魂……
就在不久前的冬月,我游走曲阜孔庙,在寒风中摩挲苍朴斑驳的碑文,遥想当年朱文震整日在此盘桓赏碑。回到京城,我又去君宝阁喝茶闲叙。阁主林志鹏先生听我说打算明年春天去胶州,要在春草初长之时探访高凤翰的春草堂,便缓缓地打开宝匣,取出一物让我赏鉴。
高凤翰的“万物一马”灰旗降石印
这是一方寿山灰旗降石老印章,双螭祥瑞钮,印侧镌款:“丙辰冬十二月制  南村”。丙辰年是乾隆元年(1736),也是高凤翰右臂痿痹的前一年。或许他已预感到了病魔将至,只见他这一年拼命地创作——

高凤翰绘画

有《草隶册》《隶书册》;有《花卉图》《牡丹图》《芍药图》《晚松图》《石林净香图》《富贵清香图》《天香清音图》《杏花美人图》《秋意山水图》《南天雁影图》;有古青石砚铭;有“雪鸿亭长”印……
读罢印款,再观印底,印文乃四字阳文篆书:“万物一马”。

高凤翰的“万物一马”灰旗降石印
该印文取自《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后一句的意思是说,万物虽有不同,然终是一个本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如此,高凤翰雕绘万状,实乃万状归一。
原来,高凤翰还是一个哲人,难怪朱文震把他列入“画中十哲”。

高凤翰绘画

君不见,高凤翰的吟咏,有诗味,也有哲味,如“物换浮云在,江空暮雨寒”;又如“抱影不可去,荡漾花光里”;再如他写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石解作涛空是海,瓜仍带苦味为茶”。
还有他的《砚史》摹本第十二的砚铭:“亦柔亦坚,亦方亦圆,亦朴亦妍,亦人亦天”。

高凤翰绘画
更令人称奇的是,高凤翰画梅花,画牡丹,竟别出机杼,偏要同在一纸,画双卉并茂的《梅花牡丹图》。在他的眼中,梅花和牡丹已不再是各自具象的花朵了,他要表达抽象的哲学意绪,他已进入万物合一的境地。虚空落泉,墨沈淋漓,飘忽之笔,出画入无。因赋是阙,这便有了他的一首咏花诗:

梅枝斜压牡丹花,富贵清高并一家。

不似春风有早晚,墨池一样种灵芽。

月白堂虚之时,春草堂里似又断续传出高凤翰的吟哦,我能识得,还是那一篇悠扬不尽的《月谈》雅文:

春月和,夏月畅,秋月朗,冬月瘦,雨余之月清洒,雪霁之月刻峭,美人月艳,名士月豪,苦境之月凄以怆,欢畅之月朗以畅,是虽情无二致,而气象万千……

高凤翰绘画

月伴吟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我又不禁想起流传千古的苏词:“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殊不知,阴晴圆缺的万象之月,或花村晓月,或玲珑澹月,或锦幄贮月,或云间皓月,终不过是返真于万物资始的太虚寥廓。
苏东坡抒写这首《水调歌头》的那个中秋时节,恰值北宋年间的一个丙辰年。而在此后六百六十年的第十一个丙辰年,春草堂的岑寂一夜,冷月无声,影侵窗牖,浮白载笔,清角吹寒,但见高凤翰执刀刻琢一方旗降石印,印面正是“万物一马”。

高凤翰篆刻:万物一马

纤纤月吐,冷烟蓑柳,山乡岁晚,画阑飘雪,春草堂的梦里时分,却已倏忽而逝三百年。今冬的初雪扬扬洒洒,会不会化作明年的春水?待到二月春水方生,又会打湿谁的春梦?我仿佛可以窥到春草堂里的一面空镜,镜中或隐或现高凤翰的两句春诗:
镜里雪消春梦湿,虚空一笑谁真假。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