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珠纹, 又称连珠纹、圈带纹, 源于隋唐时期,是一种典型的装饰纹样。 它的构成独具特色, 由大小基本相等的圆圈间隔排列而成, 形成了圆形或菱形的骨架结构。 在这些圈内, 常常填充着动物、植物或人物等多种图案, 展现出一种均衡对称的美感。 【蜀锦连珠纹】 联珠纹的样式以圆形为主, 象征着太阳,环形则代表着阳光的辐射。 偶尔出现的片状或块状图案, 多数被解读为“火”, 象征着古人心中的人造太阳。 这种象征意义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 更是史前文化中太阳崇拜的延续。 【唐 联珠团花纹锦】 象征意义 联珠纹的出现, 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它象征着阳光普照、美好团圆和五谷丰登等吉祥寓意。 每一个圆圈, 都像是在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自然的崇敬。 【唐 联珠大鹿纹锦】 历史演变 联珠纹的结构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单层联珠纹, 到后来的双层联珠纹、内层联珠纹, 以及卷草联珠纹。 它的形态也极为多样, 可以与圆形、椭圆、矩形和多边形等多种形式结合, 展现出丰富的纹样变化。 有趣的是, 联珠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彩陶, 距今已有5700多年的历史。 在那个时期,联珠纹主要作为装饰存在, 并未赋予其特别的意义。 【中亚 赤地野猪头联珠纹刺绣绢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藏】 联珠纹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 它的源流还可以追溯到古波斯萨珊王朝。 在5到7世纪,联珠纹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亚和中亚传入中国, 当时主要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 【北齐壁画 侍女服饰 联珠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联珠纹逐渐在中国的唐锦中得到了发展, 成为数量最多、最具时代特色的纹饰。 到了隋代, 联珠纹又发展为连珠圈纹, 成为各种器物的主题纹样。 这一阶段,联珠纹不仅在形态上得到了丰富, 更在文化内涵上有了更深的扩展。 【隋代 绿釉连珠纹高足杯】 【隋代 白釉莲瓣纹瓶(联珠纹)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隋唐之后,联珠纹的结构进一步演变, 形成了最流行的团窠形。 这种变化不仅使得纹样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也使其逐渐意象化, 摆脱了固定的框架结构。 在敦煌, 联珠纹常常以多个衔接的双线圆轮为基础, 绘制上各种珍禽和兽类图案。 【隋 彩塑 菱花联珠纹锦 第427窟】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兽类图样通常以双数出现, 呈现出左右对称的特点, 因此有时也被称为联珠对兽纹或连珠对鸟纹。 【隋 联珠纹平棋莫 高窟 427窟】 联珠纹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纹样, 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对后来的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 三彩联珠纹罐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 无论是在器物、壁画还是织物上, 联珠纹都展现出一种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来源网络,如侵告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