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药开始不纯了,价格也贵了,中医也从先前的家喻户晓人人依赖的治病技术,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巫术。 记得四十多年前,笔者常跟父亲和爷爷上山挖药材,那时的药又纯又便宜,人人都能用得起。 十五年前,笔者去西藏结识一位同行,他是一位老中医,但对看病一点兴趣也没有,家里摆着一摞摞的医书,医解。 他说:大家都不信中医,都爱去西医那里看病,我也就是难得给穷人看看,这个医生当的没意思。 他年轻时也是镇守方圆十里的好医生,压箱底的好方很多很多,后来没人信,没人愿意学,那些奇方纷纷压入箱底,成了一堆废纸。 笔者去他家时,他给笔者看他压箱底的药方,笔者从里边挑选了几张笔者没见过的,拿回去研究一番,不得不佩服这个人,就是有些可惜了。 今天本文介绍的药方,就是从他家获得的,只有四味药,却覆盖了很多信息。 有这样一位患者,是个小姑娘从小学习就好,上大学后进去去图书馆,又贪凉,总喜欢坐到空调风口下。 结果一天脖子就僵住了,来回转动不了,只能依靠腰部力量带动,一动就嘎吱嘎吱的响,还会疼。 辩证后,开方:葛根30克,片姜黄15克,威灵仙15克。 叮嘱用五加皮泡酒,然后外揉在疼痛的部位发热,一日两次,患者3剂后就能动弹,7剂时已经不疼不影响生活。 复诊时患者母亲看见有效,便问:医生,我这腰间盘突出也好久了,动不动就疼,动弹不得,有没有什么方子?辩证后,开方:葛根30克,片姜黄15克,威灵仙15克。 她说:这不是和我女儿的一样吗?你这方是万能的? 笔者说:哪有什么万能的方子,你们的病因一样罢了,不过是病发部位不同,患者服药7剂后,腰疼,大小便时双下肢等部位疼痛减轻,最终服药15剂停用,但外用方法不停继续巩固病情。 《黄帝内经》里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他们二人的病一个是因久坐,一个是搬东西伤了腰部而开始,时间一久气血流通不畅,就会形成瘀血。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寒气,冷气,湿气等外邪时时都在伺机钻到身体里,寒气就多了,寒主收引,寒气会把肌肉经脉捆绑的紧紧的。 再一个血遇寒则凝,本就不畅通的血液更加堵塞了。 1. 威灵仙是藤本植物,它穿破的力量非常强,有时候甚至能挤到石头缝里去。它疏通、向外散的效果非常好,能在筋骨肌肉间走来走去,把伏藏在里面的风寒湿邪揪出。 2. 葛根有着非常好的升达之性以可升阳,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用这一药性将邪气散出去,还能把气血津液往上升,颈部肌肉得到滋养。 3. 片姜黄味辛,有着很强的活血作用,大家都吃过辣椒,辣椒一吃到嘴里,是不是感觉全身的血脉好像都在往外喷张,还会冒汗,这就是辛能散,能行的作用,能够让瘀住的血液散开,然后往下走,把颈部的淤阻逐渐打开。 4. 学过中医的都知道,中药学教材里头有一个“强筋药”,它就是五加皮,这个东西,是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 李时珍说,“五叶交加”者为好,所以叫五加皮,也是那个老中医告诉我用五加皮泡酒,能治各种风湿病、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这个做法,最初见于《太平圣惠方》,距今少说也有一千多年了。行医四十多年,我确实感受到了五加皮还是一味养筋骨的药,它能治我们筋上的很多毛病。 有的人,四肢上的筋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而且痛处到处乱窜,这个情况,考虑是你身体里有邪风,用五加皮,入肝肾经,善于祛风。 再比如说,有的人,四肢发沉,抬起来费力,活动受限,或者发麻肿痛,这个时候,用五加皮,辛能祛风,苦能燥湿,对这种现象有缓解作用。 有一种主食不仅能管饱,还能调补身体,养生作用也甩其他主食一大截!它就是——小米。 众所周知,五谷杂粮都具有养精气、补肾气的作用,而小米的补肾作用是最好的,李时珍更是将小米称为“肾之谷”,《本草纲目》说它“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米含粗纤维较少,不会刺激肠壁,容易被消化。中医认为,小米具有健脾、和胃功效,能治脾胃不和、脾虚久泻、消化不良和积食腹痛等症。 将粳米煮沸后,加入用冷水调和的小米粉糊同煮为粥,早午餐温热服用,能降低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血液循环障碍患者有益。 小米因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有滋阴养血的功能。中医认为,小米粥上面浮的一层细腻的黏稠物,形如油糕,俗称“米油”,营养极为丰富,可与参汤媲美,有“代参汤”之美称,对妇女产后极为有益,可治产后虚弱,调养产妇虚弱的体质,使之得以恢复体力。 睡眠的产生与困倦程度,与食物中色氨酸含量有关,色氨酸能促使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催人欲睡的“血清素”,对改善人体的情绪和提高睡眠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众多食物中,小米的色氨酸含量名列前茅。 失眠者以小米粥适量加入少许糖来食疗,效果极佳。 除了单纯地用小米熬粥,还可以加点料,能让营养、养生作用翻倍! 龙眼肉粥是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廷栋著作《老老恒言》里记载的一种养心安神的粥品,能治疗心血不足之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自汗盗汗等不适,为后世医家广为应用。 材料:红枣3个(去核),桂圆肉15克,小米100克。 做法:小米浸泡半小时,红枣切丝,桂圆肉一分为二备用。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入小米煮成粥,再加入红枣及桂圆肉煮20分钟即可。 这个搭配出自《饮膳正要》。其中小米,味咸、性微寒,将其炒香之后,可制约其寒性;甜杏仁即《本草纲目》所载之“巴旦杏”,味甘、性平,可“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 材料:小米500克,甜杏仁50克,食盐适量。 做法:将小米炒香,研为粉末,甜杏仁略炒研碎,盐略炒,然后将上述三种材料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密封保存放置。每次取6克,沸水冲调,饮服,每日2次。 南瓜有食物中的“补中益气汤”之美誉,其性味甘平,能补中气而宽利,所以健脾益气。 材料:小米75克,南瓜300克,陈皮1瓣。(2-3人份) 做法:小米洗净,提前浸泡一夜;南瓜洗净去皮、囊,蒸熟,蒸熟后用铁勺子压烂或用搅拌机搅拌成泥。锅内加适量清水,把陈皮、小米放入煮粥。待粥煮好后,把南瓜泥倒入小米粥中,充分搅拌混合即可。 脾虚胃弱、湿浊困阻时,人们易有食欲不振,口舌黏腻,脘腹不舒,疲倦乏力等不适。小米功效与粳米、籼米近似,具有补中益气、益血生津的功效,熬制为粥,诚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佐以陈皮、姜枣,既可增强健脾胃之功效又能助于消化吸收。 材料:小米150克,陈皮1瓣,红枣3个,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所有食材洗净,陈皮刮瓤,红枣剥开去核切丝,生姜去皮切成细丝后,备用。食材悉数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熬制45分钟,粥熟去陈皮,调味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