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佚名《丹枫呦鹿图》:契丹游牧文化的绚丽画卷

 泊木沐 2024-12-08

五代佚名 丹凤呦鹿图 绢本 118.5x64.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丹枫呦鹿图》是一幅融合中西文化、展现契丹游牧文化的精美绘画作品。

《丹枫呦鹿图》描绘的是群鹿游憩于色彩斑斓的秋林中的情景。深秋时节,霜后树林叶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分外艳丽。繁盛茂密寂静安谧的林中,一群鹿正在嬉戏觅食,有的立于林际,有的隐于林内,姿态各异。突然,远处似乎传来一阵可疑的声响,长着美丽五叉角的领首雄鹿警觉地竖耳聆听,昂首远望,其他鹿也略带惊慌地扭头朝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神态专注紧张,准备随时奔跑。

辽代是素有马背民族之称的契丹族建立的,契丹人很早就崇拜“鹿神”。鹿性情温顺,且“鹿”与“禄”谐音,富有吉祥、收获的含义;同时鹿还与道教中寿老有关,意为长寿。因此,《丹枫呦鹿图》的主题应是寓意松盛柏茂、禄寿双境。

画面构图密实,色彩上轻下重,用俯视角度将观赏者引向画面中心的鹿群。图中繁密的秋林遮盖了整个幅面,而群鹿被安排在画的中央,很好地突出了主体。

整幅画的主要色彩以红色为主,橘黄朱砂蛤粉是主导色彩,给人厚重的感觉。同时运用冷调的花青进行互补,形成冷暖互补的色彩效果。画面中还巧妙地运用了黑色,红与黑的色彩搭配既协调又稳重。

作者大幅度使用了类似西方的光影之法来表现鹿的立体感,用墨与色的深浅来显示层次,获取丰富的空间感觉。

手法独特,色彩浓厚且装饰性很强。不同于历朝历代的勾勒、渲染的中原手法。

树冠外形清晰,前后相互比衬,叶从以细笔勾勒,工整细致,再填以重彩,红黄相间,对比强烈而富装饰趣味。

画鹿用写实手法,以线条勾描外轮廓,再以浓淡不同的墨彩渲染肌体,造型生动真实。

据画面内容、手法等因素考证,《丹枫呦鹿图》应是辽契丹画家所作,创作时间约为北宋初(10世纪后半叶)。该图在庆历年间(1041—1048年)从辽入宋廷,后历经元、清等朝代收藏家的递藏,最终于乾隆年间被清内府所鉴藏,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丹枫呦鹿图》在技法上融合了中西文化,展现了古代画家在艺术创作上的创新精神和开放视野。

作品充分体现了契丹王朝独特的游牧民族文化,对于研究契丹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画面构图繁密饱满、色彩富丽鲜艳、技法独特精湛,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综上所述,五代佚名《丹枫呦鹿图》是一幅融合中西文化、展现契丹游牧文化的精美绘画作品。它以独特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技法展现了群鹿游憩于秋林中的生动情景,寓意着松盛柏茂、禄寿双境的美好愿望。该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古代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