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毅【1928一1965】,陕西乾县人,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毕业,中共党员。新中国初创时期,经济学家,政论家,中共党史研究员,中共少数民数文化建设与边疆问题研究专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与政策研究室主任。承担中共中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古籍研究室研究指定课题,国家司局级干部。著有《国家税收与公共财政》《计划经济与市场管理》《中国历代民族区域治理与组织架构研究》《中囯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边疆问题》《中共党史专题研究》《全民文化教育之初衷—摆脱文盲追求复兴》等。 (一)儿童时期 王向毅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世禄是乾县师范学校图书馆主任,文史科先生。他聪明伶俐,乖巧讨喜,五岁便能背诵《三字经》《百字姓》《弟子规》等蒙学书。一九三七年九月,进入乾县敬业小学读书。一九四二年七月,王向毅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省省立乾县中学。 (二)立志之路 乾县中学放学之后,王向毅常常陪父亲身边,在乾师图书馆博览群书,跟父亲学习考据学。乾师严秉直先生教导道:“文理是相通的,只有文理兼修,人才会形神兼备,自然生动、灵巧不呆板。”于是,他常常阅读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并求教严先生,也常听严先生讲布尔什维克。从严先生处借阅到了《共产党宣言》与延安主办的《解放日报》,思想发生了改变。从此立志,追求真理,积极进步,参加抗日爱囯活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三日,张光庭、严秉直发动乾师学生运动,驱赶借建设学校之机贪污财物反动校长何守之,三百多名学生上街游行,写标语、发传单宣传,将这个贪婪无耻的校长赶出了校门。王向毅知道后,也想参加游行,被其父劝阻。 王世禄先生道:“此乃乾师家事,不要节外生枝而引来更大麻烦。” 其父书信,早以写好,让王向毅带书信,坐车奔赴省城,拜访其父同龄好友教育厅厅长王捷三先生,书信中向上级部门说明了此事件的起因。 王捷三先生道:“情况是否属实。” 王向毅道:“有人捐资助学为公,有人贪污财物为私。” 王捷三先生看他公私分明,有胆有识,少年英才。自此,两人结缘。 王捷三先生回信道:“录之兄:来信获悉,保存证据,省厅即派人查办,给乾师师生以交待。此子可教,必是栋梁之才,兄之幸也。如不嫌弃,余可传授知识予他。” 假期,父亲备好礼物,让他拜师。王捷三先生看他,尊师好学。于是,收入门下传授他《新儒学》与《中国伦理学》等知识。 一九四七年夏,王向毅参加上官克勤、严秉直组织领导的乾县人民群众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学生群众千余人上街游行,提出“要饭吃,要和平,要自由;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示威学生群众遭到国民党特务反动派的殴打、抓捕、关押,乾师、乾中等各校学生立即罢课抗议,企业、作坊、商店关门,工人罢工。 牢头一眼认出,调侃道:“这不是王家二少爷吗?咋跑这里享福来了,不愧是二少爷,就是二,骨头再硬,能硬过子弹吗?” 也没为难让他认罪画押,还给这个侄儿买了饭食,为了他的前程,通知了其父。其父哀叹道:这个稚子,生命不保,前途几何。最后,其父花钱,把他从牢房赎回。 奈何他就是不认错,他还与父亲理论,要父亲把所有人都解救出来。父亲既生气又宽慰,儿子长大了,有是非观念了,破了钱财,才免了灾,父亲没再理他,拂袖而去。他四处游荡,气消之后,回到学校,看到被关押的同学没回来。班里同学上前宽慰他,反而让他更加激愤。 王向毅站上讲台对同学们道:“四大家族,贵族官吏,中饱私囊,因循守旧,粉饰太平,虚张声势,老百姓积贫积弱,国家己经到了不可收拾之地步,堂堂华夏,要想跻身于世界中央,必须革命,改变这一切,唯有中共首府延安才能救中国,我决意投奔之。” 于是,不告而别家人,投奔中共首府延安,期望投身到人民民主革命的之中。后来,被其父王世禄先生委托朋友捉回继续上学,学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中学期间,王向毅各门功课全优,高考成绩优秀。一九四八年七月,报考了国立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民国晚期,兵荒马乱,盗贼蜂起,朝迁市变,社会动荡混乱,处处有逃难的流民。 一九四八年九月,才收到了国立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学告急,又是内战时期,为了安全,父亲王世禄先生托黄埔军校北上座村的亲友,花重金包了飞机,送爱子王向毅北上清华。 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梅贻琦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独。大学有新民之道,则大学生者负新民工作之实际责任者也。有人认为学文学者,就不必注意理科;习工科者就不必注意文科,所见似乎窄小一点。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我们对于所谓人生观,得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梁启超先生在《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中说:反省克己的做人、集中精力的做事、学以致用的做学问。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师生长期相处下,学生自然会受到老师的熏陶和影响,逐渐达到与老师相匹配甚至超越的境界。听了校长梅贻琦的讲话,胜读十年书。王向毅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力争上游,也想成为一代大师,像梅校长一样,学贯中西,能有一些学术上的成就。他师从陈岱孙先生门下,学习财政学、经济学概论、经济学说史,打下了政治经济学基础。师从冯友兰先生门下,研习《哲学与逻辑》,打下了坚实的科学思维逻辑和思想理论基础。他对《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派》《资本论》《社会契约论》《政府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家金融》《国际贸易》《高等数学》等科学知识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学习英语,选修俄语,方便了博览西方的先进文化。他认真学习《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并对两者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细致的比较,学术水平显著提高。他常常借阅自然科学以及法学科的书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讨论,试图用西方的方法解决传统的问题。 王向毅常常听老师和学长的教诲,认真的体会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校强调爱清洁与守秩序,这与毕业后按步就班的实干精神密切联系。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学术是将积累的知识与材料,进行结构化组合和专门化分类,从而达到系统化运作和专业化服务的目的。简言之,就是把“学”的理论,转化成“术”的方法。做高深研究,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设备,二是教授。设备是生产能力的支柱,教授是卓越技艺的大师,这是所有知名大学的标准。 一九四八年寒假,王向毅没回老家。建筑系的同学说,他已报名参加由同学自己举办的寒假补习班,借用北京大学一处滩上的教室,他也住在北大宿舍。王向毅想这也是一件好事,一来教学相长,二来也可以逛逛北京城,因此他就答应和同学一起去。王向毅回忆道:“我去了我才知道,举办寒假学习班也是我们清华地下党组织的一项活动,我们社团的任务是向上级传送敌人布控的情报,给政府、军队、学校、作坊、居民区附近到处撒传单,宪兵到处抓捕共产党人与通共分子,我们就更换多个掩护地点,总能化险为夷,那时有破坏分子,社会治极差,常常停课自修。” 王向毅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是我国历史发生转折的时期,即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也是个人历史发生转折的时期。他参加了科学社、文学社、唯真学会等社团,在唯真学会和共青团员一起做宣传活动,追求真理、真知与真相,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为迎接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准备工作,由一个进步学生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他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文化,对民主与科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与深刻的感悟,个性发展与创造意识显著增强,对建设新中国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一九五二年六月,王向毅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学系,获学士学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