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一次聊天中得知中国著名雕塑家陈云岗教授在2024年顶着酷暑创作了一系列从晚清到民国及新中国早期文人肖像。雕塑头条邀约发布陈云岗教授这一系列作品,陈老师应允,本刊将分若干期推送,本期推送作品《王国维先生像》。 作者附言:王国维决心赴死原因致今成谜……但却是抱定了“只欠一死”的决心去投湖的。他著作等身却困于国事家事中而无法自拔。但他的《人间词话》则将久远留传。泥塑是基于鲁迅的泥坯子,这样做真的省事快捷。为此我暗自发笑了。《王国维先生像》泥塑角度一 50x20x16cm 2024.4.22 《王国维先生像》泥塑角度二 《王国维先生像》泥塑角度三 《王国维先生像》铸铜 角度一 《王国维先生像》铸铜 角度二 《王国维先生像》铸铜 局部 《王国维先生像》铸铝 《王国维先生像》铸铝 局部角度一 《王国维先生像》铸铝 局部角度二 酷暑中捏泥人 今年的夏天似乎特别热,西安尤甚!热得人不愿出门、不敢出门,更别说出远门了。在家待着,空调几乎24小时连轴转,须臾不可停。 那窝在家里干嘛呢?该编的东西编完了,想要写点什么东西又一时不知从何入手。看看窗外,烈日炎炎,一大早便明晃晃一片,热气弥漫,人连楼都懒得下。一时无所适从!每天起来就犯愁:怎么熬过去这个漫长的苦夏中的每一天?盘桓数日后,决定还是因陋就简地捏点泥人吧,因为除了捏泥人也不会干别的了。于是便在空调可覆盖范围内的空间里,架了几层小板凳,翻出一个养花时的小转盘,寻得几块木条、泡沫与铁丝……拎过泥桶就开干了。 这一干,就持续了整个漫长的夏天……架子是胡乱搭的,泥巴倒是还可以,工具拍的做的切的等也还凑合……不过都是些四五十公分高的小泥人,工具也就够了,所以,那架子就搭得也稀松,完全指望泥巴糊住后能结实稳定一点。但拿刀一拍便忽悠晃荡……于是想起了前几年的一本书《辛亥:摇晃的中国》,不禁失笑,中国都摇晃过,一个小泥人摇晃摇晃算什么。 那么做谁呢?想起了一个极小老友群,里面有作家、雕塑家、音乐家、诗人等,那就先做个鲁迅,然后每人送一个。诸兄闻后皆欣欣然! 关于鲁迅,究竟有多伟大,早已经有定论。但还是想做一点“两棵枣树”的痕迹来……于是便开始了。由于太简单,两天便差不多了,望着窗外的烈日,日炽一日,还是继续捏吧!下来还塑谁呢?当第一个鲁迅翻完后,看着泥稿还完好如初,结果又顺便把衣纹变了变,原来的身体像板子,下来就改成袍子吧,结果哗哗哗,尽管泥硬了,但又一版本的小鲁迅像在小板凳上也很快完成了。 于是,便有了个想法:就选做几个长袍时代的长袍人物吧,反正是熬夏!又于是,就在手机上翻,没有具体目标,凡是文化人且只要是长袍时代的人随机确定,碰见谁是谁……知道、熟悉谁就做谁。陕西有句俗话:岔心慌,即无事可做时没事找事地弄点什么,心就不慌了。 仅此,既是岔心慌,每天就按部就班地熬吧!一个尺码基本不变,表面文章也是老一套,不求什么创新求异,只要自己每天有点事干、觉得开心便做……一直到酷热天熬过去为止。这便是这批泥人的由来。由于天热心烦,老眼昏花,工具七拼八凑,人物头像没有一颗陕北的枣大,而照片全部来自手机,模糊不清,老夫只能拿着筷子削的小工具胡乱抹抹戳戳,直到觉得差不多就罢了。 现在,“小泥人”也铸了,照片也拍了,下来该慢慢示众了。他们的出场顺序完全是按捏塑时的顺序来的,与年龄、职位、历史贡献等无关。 再次声明,纯粹是岔心慌的结果。没有什么创作的意图。作者介绍
陈云岗 1956年生于西安;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执行主任(执行院长),中国住建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顾问,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