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
北京 马凤珍
善调心态,乐观处世风波息;
勤整体魂,博爱为民福泽长。
调整——感网上音乐会
文/马凤珍
调整弦张弛,指挥银棒摇。
钢琴飙驶骥,黑管月吟潮。
吹笛黄莺唱,运弓狂喜昭。
感时旋律美,听客动情饶。
音乐余声在,心花雅韵飘。
抬眉高远望,碧落彩云韶。
调整
文/东晟
卅载浮生襟抱真,黄沙紧握付流尘。
而今放远思秧稻,抬眼田畴绿更新。
调整
清风徐徐
跌宕人生坎坷多,煎熬心志学平和。
凄风苦雨深寒夜,何不弹弦煮酒歌。
调整
文/吉祥花
人到中年苦累多,犹逢身体病揉磨。
得闲郊外亲山水,逸兴来时放一歌。
调整
文/黄世雄(福建)
晨光照耀汗流高,长跑疲时气亦豪。
调整腰肢舒展处,天天健体乐陶陶。
调整
文/甦
田君赛马握赢筹,诸葛登城出险谋。
策略变通调得法,宛如钓叟稳渔舟。
调整
文/婺城老楼
诗囊赢瘦夜难眠,漫数星辰又数天。
十里秋声天上老,一窗月色柳边悬。
学诗学到三更笔,疑句疑成两鬓烟。
霜菊半坡犹是我。管他圆缺是何年。
调整
文/水白
霜风忽至叶惊魂,一路波折意不群。
旧梦常萦思破壁,新程待启盼凌云。
心宽可纳千般境,志定能调万缕纷。
且把豪情凝笔底,沧桑过后画图新。
调整
文/旭阳
冷树寒枝红叶染,时光轮换自当然。
锋芒宜敛放长远,滞钝何须看眼前。
歪道回头迎再起,通途极目向绵延。
无常世事堪研虑,调整充盈达盛年。
浣溪沙·调整 (通韵)
文/齐桂梅
如梦令.调整
文/刘昌荣(贵州遵义)
处事为人要领。首要遵规守正。方法易操行,心态随时冷静。调整
文/吉祥花
人生路上,人们对我们的评价总是不一,如同一句名言所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为什么呢?首先他们对我们的评价角度不同,每个人的认知也不同;其次是相遇时间不同,相处时间长短不同;第三就是人生每个阶段的自己也不同。
有的人了解的是我们的一生,有的人只了解我们人生中的一段。而我们每个阶段的自己为什么又会不同呢?
季节有四季,人生也有四季,我们在人生的四季里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洗礼,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我们就要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
比如我吧,小学处在一个不重视学习的时期,去学校的目的是识几个字,会数几个数,像老年人说的能“认得头影儿上下”就行了。在这种简单的目标下,学习自然没动力,没动力也不努力,考试常常不及格,老师、家长们都给我贴上了差等生的标签,是个笨孩子。
上初中后,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东风吹遍每一个角落,也吹进我小小的心田,在我的心田激起了千层浪。我是一个农民的女儿,多少次幻想着有朝一日走出这个小小的村庄,走进繁华的大都市。我第一次有了自己远大的梦想,便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开始发奋读书。多年后我为那时的梦想还写了一首七绝:祖辈耕田扛大锄,惟求一日入城居。农家子弟无多路,刺股悬梁苦读书。
令我发奋读书的另一个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了荣辱,有了攀比心。上初中之前,姐姐、哥哥先后凭借努力学习考上了专业学校,是全村大人教育孩子的榜样,我如是再做一个差等生,脸面实在挂不住啊!
有了这双重压力,初中时期的我一改小学时懒散的学习状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努力完成作业,很快成为一名好学生。老师、家长们又都夸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同是学生的我,经过调整学习状态,在老师、家长的眼里由笨孩子成为聪明的孩子。
刚参加工作,很不习惯乡镇的散漫与粗放的状态,与学校的严格与文明格格不入,便产生了逆反的心里,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观。故意两次违背领导的旨意,被领导看做是一个不着调的人 。在领导的影响下,同事们也不待见我,认为我是一个不上进的人。在一个个冷眼下,我慢慢醒悟自己思想的偏颇,及时调整了工作状态。后来走过了三四个工作单位,都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又都夸我是一个努力上进的人。
行走在人生的轨道上,有时我们受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免会发生偏离,发现了,要及时调整,重新走上正确的轨道,还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
调整是双向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把自己调整到了最好的状态,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走。也有许多人作了反向调整。如我们曾学过的课文《伤仲永》中的方仲永,天生聪颖,受到乡人的赞誉后,没有调整为继续努力的状态,却调整为甘做一个“守株待兔”的人,最终淹没在平常人中。现实中,这样的人也很多,本该很优秀,因某一件事的不如意,自暴自弃,遗憾终生。
在人生路上,我们都要经历许许多多次调整,我们要把自己调整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微调之妙
马大姐
大舅妈厨艺精湛,可是,常言说的好: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
有一次炒尖椒干豆腐,不知想啥放了大量的水,干豆腐尖椒火候已经到了,水还有很多,她紧皱着眉头,一边叨咕着:“这怎么整的,放这么多水呢。”一边拿出一个小碗把菜汤倒出来,我说小碗装不下,她说能,结果小碗满了,她看着站在旁边的我笑了笑,又弯腰拿出一个碗,我说拿个小一点的盔子就可以了,省着占两个碗,她摇摇手不同意又拿出一个碗,我问她干什么,她指指菜锅说勾芡。
我把淀粉搅拌均匀递给她,她一番忙碌后菜肴散发出淡淡的豆香和尖椒的清香,令人垂涎。我看着盘子里呈浅黄色的干豆腐,翠绿的尖椒,两者相互映衬,色泽鲜亮,令我食欲大增。勾芡后的汤汁浓稠而透明,包裹在干豆腐和尖椒的表面,使整道菜看起来光亮诱人。
大舅妈拿起筷子夹起来一点菜放到我嘴里,看着我满眼都是问号。
我一边嚼一边感受:干豆腐充分吸收了汤汁的鲜美,口感醇厚,带有淡淡的豆香和辣气,尖椒的辣味适中,既提味又不会过于刺激,为菜肴增添了一抹清新的风味。
妹妹们也夸大舅妈这道菜炒得好:干豆腐的柔韧、尖椒的脆嫩、汤汁的鲜美,三者完美结合,让人回味无穷。
大舅妈说多亏把多余的汤倒出去,多亏淀粉勾芡,要不她多年的手艺就砸了。
鸡蛋炒西红柿是大舅妈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经典家常菜,可是,有一次竟然咸了,怎么搞的?大舅妈一拍巴掌,我以为我没放盐,结果放了两次,怎么办?
她笑着拿出糖罐,微微调整后西红柿炒鸡蛋酸甜可口。她一边说糖真是个好东西一边说亏得自己看挂历记得这个窍门。
昨天,我出去办事到家11点,做饭赶趟,结果,我一推开门就闻到糊味:大舅妈把饭烧糊了,能吃了吗?
大舅妈指给我看垃圾桶中躺着的两根大葱说闻到糊味她赶紧扒葱调整,糊味都让葱带走了,一点不影响口感,她尝过了。
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们却能深刻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微调,是一种细致入微的智慧,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力量。
调整
文/蜗牛
妈妈双目失明后,照顾她的责任就落在她的儿女肩上。
去年,过世弟弟的儿子17岁,弟媳没有承担照顾责任,由大哥、二哥和我轮流照顾妈妈,一家四个月。八月至十一月该我家。八月份我住在娘家,由于我家九月、十月那两个月育苗业务多,我就回了自己家。我不会骑电动车,那两个月我把饭菜做好,由丈夫送到妈妈家,给妈妈烧完开水再回来,很不方便,丈夫也很累,同时影响了农活 的效率。
今年,弟弟的儿子满十八岁,因为他在上学,弟媳答应领三个月的照顾任务,照顾妈妈的时间就做了调整,我家也由去年的四个月照顾义务改为三个月,感觉轻松了一些。
我七月份来了妈妈家。八月底,在丈夫的提醒之下,我跟弟媳商量,我家九月份是育苗集中时节,跟弟媳调换,我十月份再过来照顾妈妈。弟媳爽快地同意了。
弟媳开超市,哪个季节对她来说区别不大。我们跟弟媳调换之后,干活时间多了很多,效率也大大提高。真感谢弟媳的善解人意。
妈妈自己在家的时候,通常一天睡好几觉,晚上听完央视一台的新闻联播就休息,往往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我到妈妈家后,把妈妈的作息调整了一下:每天上午和下午,我看电视剧,让妈妈跟我一起看,中午我和妈妈午休,晚上再跟我看两集央视一套的电视剧。
妈妈眼睛看不见,但是能听。我一边看一边给妈妈解说。妈妈初中毕业,文化水平不低,理解能力比较强,因而妈妈能大致了解电视剧的情节,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方式。
这样做之后,妈妈的睡眠得到了改善,能一觉睡到天亮,心情也越来越好。
妈妈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梳洗后就听央视一套的《朝闻天下》,我在自己家的时候习惯于一边做早饭一边看手机刷视频,待与妈妈一起看了几天《朝闻天下》,觉得还是了解国内外大事比刷手机上那些小视频更有意义,于是调整了一下,把早饭做上后跟着妈妈一起看电视,从《朝闻天下》获悉不少有用的经济信息。
我在自己家每天有农活要做,通常上午十一点半开始午休,持续到中午一点。但在妈妈这里,她每天中午十二点半要看《今日说法》,我午休的话她怕开电视吵到我,因为她耳背,音量开得很大。于是我把午休时间调整到每天上午十一点,既能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又能跟妈妈一起看《今日说法》,增加法律知识,从案例中吸取教训。
妈妈担心得三高,一个人生活的时候,饮食偏于清淡。为了不让妈妈缺营养,我对妈妈的饮食做了一些调整:每天早上和晚上的饭菜相对清淡,午饭炒肉或是炖鱼。
在与妈妈共处的这三个月中,各个方面都不断做些微调,以妈妈方便,我也舒服为宗旨,我与妈妈的相处越来越融洽。
调整
文/风和依然
调整这个话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到可以在国家层面,国家不是经济五年计划十年计划吗?都是一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美丽国这两年对华夏国商品不是频繁调整关税吗?小到身边日常生活都可以调整,比如调整心理呀调整动作呀等等。下面我介绍一下我初二时在家里帮工时的一些小事。
清晨,窗外分外明亮,听到几只小鸟悦耳的鸣叫,一支绿叶已长成形的枝条在窗前轻轻摇动。我不知道,在这明媚的星期天,哪来的勇气,要顶替父亲那份沉重的工作?
赶紧起床嗽口洗脸,走进父母亲的工场。说起这工场也就十来平方米,只够容纳一个石磨一个灶台一方叠起老高凉粉用的竹格晒子,以及一个半人高的四方台。除了灶台旁一米平方左右和竹晒子外供来回走动的地方,没有多余立足之地。
母亲还是平时一样磨米浆(此时已用上电动电磨),只见她一手拿着长柄勺子,一边紧盯着飞转的石磨盘子,一边不时搅动盘上的湿米。当石磨盘上的米堆出现口子时,用勺子拨动旁边不愿滑落的米推入口子,不时还加点水,盘上米少了,又勺一勺米上去重复这样工作。随着飞速旋转,石盘下面自动流出白皑皑的米浆汇聚石槽,然后漫漫流到圆圆的大瓦缸里。这磨米浆也有讲究,随时调整稀稠度。
工场里面就是父亲工作的地方,随着散发着热气的水蒸汽散开,才看清父亲略瘦的身影。虽然是早春还有点寒,但父亲已穿着短袖甚至额上布满着泛光的汗珠。在他熟练的操作下,一块热腾腾的粉皮象白布一样丝滑地落在凉晒竹格子上。
"爸,让我来试试吧,你休息一回",我跃跃欲试。父亲打量着我与他一般高的身子,说:“行”,你先看看两遍我怎样做再来吧"。我答应了,父亲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不学不知道,平时见惯父亲稀松平常的工作竟有诸多讲究,蒸粉要掌握火侯,锅里的水不能过少,适时加满,另外落粉皮要快准狠,手脚分工要协调等等。面对起盖时滚烫的蒸汽里,我调整好心情,双手快速抓住箕斗两耳,腰骨一挺,一鼓劲用力捧起又烫又重的竹箕斗,几乎用丢的方式将箕斗掷在旁边支承架前,急忙双手浸在底下一盘凉水中,又快速拿起一支削好不是很锋利的竹签,顺着箕斗内侧划了一圈,又捧起箕斗冲刺般跑到凉晒竹格子旁,将它摔上面,只见一堆″白布"瘫在上面,一点不好看。″这简直粗暴″,父亲骂了一句,叫我调整好心态再来一次。第二次我如法泡制,与第一次并无两样,又免不了挨了一顿骂。父亲叫我继续,我看着通红的双手想哭,可想到自己主动要求来的,这点挫折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掉。第三次第四次…直到第九次才有点成效,我望着不是很平整的"白布"沾沾自喜。父亲说:″还差得远,今天就到这吧,你双手估计要疼两三天,好好休息改天再来″。
之后,在我不停学习中,揣摩着尽量不让那么烫手的方法和落粉姿势,揣摩着如何掌握火候,让落粉的粉皮柔韧不易破。说到这,其实最主要是调制熟浆头,要粉爽不爽口,看的就是熟浆头调不调得好,这是后话。最后再说说要调整的程序,就是切丝,你不想一碗米粉出现一大一小的粉条吧,既不耐看又熟得不均匀。这时就必须在切丝机器上下工夫,按粉的干湿程度调整大小,太湿了容易粘刀,太干了容易滑刀。
关于调整的话题还有许多许多,比如农民种植作物,看市场行情来决定,调整多种还是少种或是换品种;老师进入教室前,不因为一天的劳累将多愁的面容展示给学生,一定会面带笑容,等等,这就不一一陈述,总之这是一种思量,一种智慧,尽量把不好的改为最好的,把不利的改为有利的。
我是疯子、拙笔牛牛、马大姐、雪花飘飘、断桥、永不言弃、小锦、雨柔、柔风烟雨、简遥、暖暖、飞闻、风裳、苏御泠、夕颜寒冰、月色荷塘、小云、婷婷、冰凝儿、林郁天香、蜗牛、江西英子、吉祥花、小二、清风徐徐、诗丐。(按入社时间排序)雨巷诗社于2014年10月21日豫章万斌创立,社员仅26人。雨巷诗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诗社,没有大腕,没有大活动,更没有影响力,只有尘世中恬淡的一抹丁香。创社六年间,旨“捧一杯闲茶,读一首闲诗,度我一闲身。”非所他求,自得其乐而已。
郝秀苓:雨巷诗社诗歌首席、天津人,网名断桥,天津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