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苔越厚腻,睡眠越少!两个小医案,体现规律,这才是捷径

 李明谦 2024-12-12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很久以前,我曾拜访一位军中名医。他是曾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家董建华的学生。

在交流中,我反复听人家讲到两个字,这就是“规律”。凡事,只要形成规律,就是科学的。而学习中医的捷径,说到底,就是探索和总结规律,并有意识地,将规律运用于临床。

我觉得,这话太对了。

那今天这篇文说,我就给你说一个小规律。当然,这也不是我总结的。而是我们通过大量临床验案,观察看到的。这就是说,舌苔厚腻与否,和睡眠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可以说,舌苔越是厚腻,这人就往往越睡不好觉。

图片


来吧,我给你说个简单的例子。谁的验案呢?是临床大家李今庸。李师是两年前去世的,生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

当时,这个患者是男性,40岁。啥毛病呢?好几年来入睡困难,不用安眠药几乎就彻夜不眠。在用了各种方法全无成效之后,他慕名求治于李今庸教授。

刻诊,患者脉象结,舌苔厚腻而不黄,经常咳嗽,咳唾白色泡沫痰。形体比较消瘦,平时容易心悸,胸闷气短。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李师提笔,轻书一方。但见:

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制半夏10克,陈皮10克,牡蛎1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你猜如何?这个患者当天只服用了一剂,晚上竟然在不用安眠药的情况下,熟睡一夜。

患者这个高兴啊,接着就连服3剂。三剂之后,患者要求加大力度,于是把甘草换成甘遂1.6克(研末,分两次冲服)。

结果呢,这一次用完药,患者大便多次,拉出来好多水,患者的睡眠接着就基本恢复正常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这里的道理,经常看我解说医案的读者,应该很清楚了。他属于痰饮内结,阴阳不交。

啥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患者体内有痰饮之邪。说白了,有大量水液代谢不掉。痰饮上犯于肺,患者就咳嗽、咳唾白色泡沫。痰饮上凌于心,患者就胸闷气短、心悸。痰饮困脾胃,气血生化不足,患者就消瘦。痰饮内结,往往也可带来结脉。什么是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舌苔厚腻而不黄,这就是痰饮内结之象。不黄,说明还没有化热。

这个时候怎么办?化痰饮。当时李师用的是二陈汤合苓桂术甘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是二陈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这是苓桂术甘汤。两方合二为一,加牡蛎,用于安神。

图片


其中,半夏燥湿化痰,陈皮行气除湿,茯苓健脾利湿,二陈汤是治湿痰之总剂。桂枝温化阳气,使得水饮得阳则化。桂枝和茯苓、白术搭配,乃是仲景温阳化饮的妙方。后来加甘遂,目的是用狠招把水全都泄出来。身体弱的人,可不能用这一招。

好了。接下来咱们看李师另一张医案。

这个患者,是一个女性,当时41岁,也是经常不能很好入睡,一旦入睡则容易多梦、惊醒,平时心烦,舌苔厚腻而黄。患者表示,自己做的梦,几乎都是噩梦。

了解到这些以后,李师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竹茹15克,炒枳实10克,茯苓10克,制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陈皮10克,黄连8克,生地黄10克,当归10克,酸枣仁10克,开3剂。

结果如何?患者三剂药用完,诸证息平,睡眠正常。入睡快,也不做噩梦。

这是怎么回事啊?很显然,患者属于痰热扰心。舌苔黄厚而腻,这是有痰热之象。痰热扰心,则不寐、多梦、心烦。所以说,就得清痰热。李师当时用的是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这是温胆汤,加黄连,就是黄连温胆汤。在这个基础上,加生地、当归、枣仁,用于养阴血而安神。

你可能会问了,一边清痰,一边滋阴,这是不是矛盾啊?其实不矛盾。痰热作为邪气,日久阻遏津液输布,所以该补阴还是得补阴。补阴用于扶正,它不会立刻化为痰浊。而痰热一旦清除,那么所补的阴津才能真正输布全身。

那现在,我们对比和归纳上述两个医案。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共性问题——两者都有痰,一个是痰饮,一个是痰热。两者的舌苔,都厚腻。一个厚腻而不黄,一个厚腻而黄。两者都有共同的毛病,就是入睡困难。

这么一来,我们就清楚了。舌苔厚腻,是有痰浊的主要标志之一。痰浊内扰,阻遏阴阳相交,是发生失眠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判断,舌苔长期厚腻,这样人,睡眠往往容易出问题。所谓舌苔厚,指的是透过舌苔看不见舌底。所谓苔腻,指的是舌苔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像涂了一层油,紧紧贴在舌面上,抹不去揩不掉。舌苔厚腻,往往是湿浊、痰饮或者食积的表现。

图片


因此啊,咱们大家伙一定要看准自己的舌苔。睡眠质量差的人,在这方面也得多留意。一般来说,对于厚腻而不黄的,中医常常考虑二陈汤、苓桂术甘汤等等。对于厚腻而黄的,一般开始清痰热,如黄连温胆汤等。上文中李师的加减用方之道,是值得好好借鉴的。

当然,上面说这些,只是规律。也有一些情况,游离于规律之外。但是我如果我们能掌握这样的规律,在面对患者的时候,就可以从容很多。所以我说,学习中医的真正捷径,就是认识和总结规律。老中医为啥值钱啊?因为人家脑海中的规律,存了很多啊。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和你聊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