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提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乐,那就是高大上的活动,演奏者都板着脸,表情是一脸的严肃。曾有幸见到大指挥郑小瑛演出前在休息厅里为观众讲解演出曲目的历史背景,竭尽全力在国民中普及交响乐知识,大学里也经常出现交响音乐讲座,学子们趋之若鹜,大有附庸风雅之虞,如今的网络时代,音乐人也在长期坚持为大众讲解交响乐,比如陈立老师,尽管音乐工作者为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做出无数努力,但交响乐在国内始终兴盛不起来。很多过去声名显赫的专业交响乐团纷纷解散,乐师们要么为一些歌手的走穴伴奏,要么去做乐器教学老师,能力强的拼凑个小班子,到剧场演奏一些电影音乐、日本动画片音乐,你去翻翻剧场的演出海报,有多少《天空之城》《千与千寻》在进行中[流泪] 古典音乐属于纯纯的精神生活,几百年里天才大师们为我们留下无数光彩夺目的音乐篇章,耳熟能详的贝五贝六何等辉煌,俄罗斯老柴的柔美细腻,施特劳斯的热情奔放……按说在大家吃饱穿暖之后应当大力追求,为何反倒衰落呢? 在和专业琴师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关注的焦点和普通人不同,演奏员们时常关心的是演奏技巧和水平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而对于大部分没学过乐器演奏的人来说,技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们需要的是音乐的感染力,需要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 恰恰是这一点,往往被视作不懂音乐,台上的有意拉开与台下观众的距离,以此获得高高在上、金字塔尖的自我感觉。 国外交响音乐会的指挥、演奏员与观众之间经常有互动,使气氛很热烈很融洽,交响乐就是洋人生活的一部分。荷兰的指挥家安德烈-瑞欧音乐会总是那么幽默诙谐又不失辉煌,古典音乐变得活泼有趣。克莱德曼把钢琴曲生生带进宾馆的走廊和厕所,带给你温馨和舒缓。这些才是向大众普及音乐的成功方法。 交响乐在中国不能只是一小撮人的玩艺儿,不放下身段就永远不能融入百姓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