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清代著名画家王翚《晚梧秋影图轴》笔法松秀,意境淡远【图文】

 雨霖收藏屋 2024-12-14

《晚梧秋影图轴》是清代画家王翚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作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他是清代著名的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为“四王”,再加上吴历、恽寿平,又被称为“清初六家”。

    此图是王翚五十五岁时,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夕后三日所创作,款署“晚梧秋影。丙寅七夕后三日王翚秉烛戏墨。”纵76.8厘米,横41厘米(也有资料记载为纵109.49cm,横42.76cm,可能是因测量或记录时的误差所致)。

    此图以墨笔绘枯荣相生的杂木,在月色下有二人言谈对语的场景。图中墨笔绘池上高梧疏柳掩映画堂,坡头二人对语。笔法松秀,意境淡远。树木的布局没有按照传统攒三聚五的程式,而是根据自然所见,直接将或直或曲或斜的树木一列排出,其雁行的排列法将画面空间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前景以蜿蜒的清溪为主流,景致疏朗;后景以草堂为主体,景致繁密。前后景的疏密呼应,使得本图在构图上既自然又有层次,别具一格。

    此图是王翚园林实景写生之作,体现了其写实功底。同时,他又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传达出一种淡远的意境,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修养。

    王翚的山水画既师法古人,又师法自然,融会南北诸家之长。此图中,他巧妙地运用墨色和笔触,将树木、山石、水波等自然元素表现得栩栩如生。

    通过画面上的二人对语和月色下的梧桐树影,王翚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源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源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晚梧秋影图轴》确实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深远的意境而著称,成为其艺术生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幅作品中,王翚以其精湛的技艺,将晚秋时节的梧桐树与月光下的幽静景致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王翚在《晚梧秋影图轴》中展现了其高超的笔法技艺。他用笔松秀而不失力度,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无论是描绘梧桐树的枝叶,还是勾勒山石、水波的轮廓,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这种笔法不仅展现了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深入观察和理解,更体现了他对笔墨语言的熟练掌握和运用。通过松秀的笔法,王翚成功地将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审美体验。

    除了笔法上的精湛表现外,《晚梧秋影图轴》更以其深远的意境而引人入胜。画面中的梧桐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幽静而神秘,与周围的山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这种意境不仅来源于画家对自然景致的精心选择和构图布局,更源于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通过这幅作品,王翚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使观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作为王翚的代表作之一,《晚梧秋影图轴》在清代及后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不仅体现了王翚的艺术成就,也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图自创作以来,一直受到鉴赏家和收藏家的青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成为了国宝级的文物。

    王翚的好友恽寿平在画幅的上部书写了长题,讲明了此图创作的缘由,并高度赞扬了王翚的艺术成就。他的题诗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理解此图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后世对《晚梧秋影图轴》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它是王翚艺术创作中的杰出代表之一。许多学者和艺术家都对此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丰富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END-
(2024/12/14/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