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恰同学少年》台词 - 哔哩哔哩 2. 少年就是少年,他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是少年。 3. 青春本就是马不停蹄的相遇和错过。 4. 【恰同学少年 | 台词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哔哩哔哩 5. 远征星辰大海,归来仍是少年。 6. 我们肩负多重角色,同样也肩负起青春。 7. 不光是文章。 还有那双眼睛,明亮、有神坚定! 那不是一般年轻人能有的目光。 由目可视其心,那样的目光,必定心存高远。 8. 以青春的名义,用食物犒赏每一个奋斗的心。 9. 拒绝被定义,青春的样子我说了算。 10. 所谓年轻,就要步履不停。 《恰同学少年》经典台词 11. 时间总会老去,唯有梦想,青春永驻。 12. 青春的梦,即使是白日梦,也别留到未来。 13. 留住时间,留住温暖,别被困难阻挡了年轻的脚步。 14. 当然他没说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而是不肯轻言有时候,鸿鹄,也要岁月磨炼方成的。 15. 年轻人,不论要越过多少山丘,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16. 青春的力量,不是时光的力量,而是梦想的力量。 17. 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 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 18.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 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 多才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长沙第一师范校歌 19. 旧书常读出新意,俗见尽弃做雅人。 20. 博采众长才能相互印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 21. 我中华百年积弱,正因为民智未开,只有大兴教育,才能以新知识、新文化扫除全民族的愚昧落后,教育人人,则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则社会必良,社会改良,则人才必盛,真才既出,则国势必张 22.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23. 你的骄傲和梦想是你身上最了不起的东西 所以无论前路多坎坷 踏着荆棘走的多艰难 你别放弃 24.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 25.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 26. 但君子立身,以诚信为本,义气是小道,诚信为大节。 你的行为,耽于小义而乱大节,是谓本末倒置,本末倒置,则既伤己身,又害朋友。 27. 昌济平生,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愿于诸君之中,得一二良材,栽得参天之大木,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强自立的天空,则吾愿足矣。 28. 中国的读书人,从来就不缺少坐而论道的能力,哪怕是天大的难事,我们也个个可以讲出一火车的道理来。 29. 这个世上,真人才易得,识才者难求埃为什么呢? 因为人都有个毛病,自以为是。 凡事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总之别人说的一概不认账。 30. 《看得最远的地方》 31. 《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 32. 我毛润之没别的本事,就一条,我认准的路,我一条路走到黑。 33. 朝九晚五不代表平淡,于方圆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34. 欲救国强种,有什么手段比教育还强? 所以,读师范,学教育,他日学成,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为中华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这,不正是诸位经世致用的最佳途径吗?
《恰同学少年》中的经典名句如下: 什么是最可贵的,就是这种从不气馁,永远饱含希望,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的胸襟才是最可贵的。就好像这雨,你别看它下得这么大,好像挡着别人的去路一样,可我相信,它终归会停,天也终归会晴。我毛润之没有别的本事,就一条,一辈子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太阳明天照样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经世致用: 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 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何谈国家之发展,何谈民族之未来?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 一个年轻人走进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知识,更是储备能力。孔子曰: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就是说一个人,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则必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之力。反过来,如果光注重书本学问,而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那么知识也就成了死知识,学问也就成了伪学问。其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所以我今天送你四个字,就是要让你牢牢记住,修学储能,必须平衡发展。这也是你求学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我毛润之没别的本事,就一条,我认准的路,我一条路走到黑。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 博采众长才能相互印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
9.0分国剧之光《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台词歌词
天穹高高鸿雁飞, 书院深深松竹茂。 晓雾重重盼日出, 大地茫茫风雨骤。 咏长夜, 攀北斗。 蝶恋花, 梦难求。 书翻千秋史, 谈尽古今愁。 美哉潇湘伟少年, 踏浪湘江竞风流。 名与利, 莫问候。 书并剑, 到心头。 挥毫万山红, 举臂托飞舟。 美哉中华伟少年, 他日神州竞风流。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天欲其亡,必先欲其狂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题呢? 他们太年轻了,生命短暂,谁想竟然就是这群年轻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有些人是物质的囚徒,有些人却不是,他们有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但他们处在迷茫中。 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孔校长在一师开展国耻征文,同学踊跃参加。文章编纂成册后,孔校长又召集全校同学开明耻大会。以下是在明耻大会上的演讲: 有一个词,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支那。这是日本对中国的称呼,在日本人嘴里,中国就是支那。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支那人。那么支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起初我也不清楚,只知道这是自隋朝起,从天竺语摩诃至那中派生的一个对中国的称呼,词意并无褒贬。可就在五年前,五年前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日本学校给我准备的学籍表上,填写的就是支那人孔昭绶。每次遇到日本人的时候,他们都会说:“看,支那人来了。”他们当时说话的表情,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是一种看到了怪物,看到了异类,看到了某种不洁净的东西,看到了一头猪混到人群里,才会表现出的轻蔑和鄙夷。于是我就去查字典,我不相信日本人的字典,我查的是荷兰人出的1901年的荷兰大百科通用辞典。我查到了,支那:中国的贬义称呼,常用于日本语,亦指愚蠢的,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这就是支那的解释。 耻辱啊!耻辱!我泱泱大国,巍巍中华,竟成了诸般列强眼中的蛮荒未开化之地。耻辱啊!我四万万同胞竟成了任其宰割的鱼肉。 人,不可不知耻。耻,有个人之耻,国家之耻。德守不坚,学识愚昧,身体衰弱,遭人白眼,乃个人之耻。纲纪扫地,主权外移,疆土日蹙,奴颜卑膝乃国家之耻。我四万万同胞,如果人人为人所耻,则国家必为人所耻,一个国家被人耻笑,那么个人也将成为被别人耻笑的把柄。支那之耻,无有个人与国家之分,此乃我中华全体之奇耻大辱! 今日之日本,处心积虑,虎视眈眈,视我中华为其囊中之物,大有灭我而朝食之想,已远非一日。今次,二十一条的强加于我,是欲将我中华亡国灭种的野心赤裸裸地表现。而袁世凯政府呢,曲意承欢,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他直欲将我大好河山,拱手让于日寇,此等卖国行径如我国人仍浑浑噩噩,仍然任其为之,中华灭亡,迫在眉睫!!!夷狄虎视,国之将亡,多少国人痛心疾首,多少国人惶惶不安呢! 是啊,大难来临了,国家要亡了,这样的灾难什么时候才是尽头,老天爷为什么不开开眼,劈死这些贪婪的强盗。 这些抱怨,这些呼号,我们听过无数回,也说过无数回,可抱怨有什么用呢? 我们恨这些强盗,恨得牙痒痒的。可是恨,救不了中国!大家都知道,南满铁路,东蒙铁路,都归于日本人之手,山东权益也归于日本人之手。要旅顺要大连,整个长江流域所有的矿产要归日本来开采,一国之政治军事财经各项都要请日本人担任顾问,所有的武器要跟日本去买,就连我中国的警察都要跟日本来合作,这还能算是一个主权国家吗?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局势会这样?国家为什么会落到了如此的地步?有人说,是因为国势积弱,无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人说,是因为袁世凯政府太腐败,在列强面前,只知一味退让;还有人说,是因为国人太冷漠,仁人志士的呼号像一道道警钟,却难以唤醒他们麻木的心灵。 我们坐在这里,痛斥列强,痛斥一切让中国落后挨打受欺负的人和事的时候你的心中有没有想过,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为国家的落后承担些什么样的责任?应该为这个民族的强大和兴盛担负起什么样的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个匹夫不是指除你之外的别人,而是首先应该包括你自己。我们都希望国家强大,但是我要在这里告戒大家一句:不能光有恨!我们要学会将仇恨埋在心底,把悲愤化为动力,我们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做得比任何人更好,更出色,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国家之广设学校,所为何事?我们青年置身于学校,又所为何来?正因为一国之希望,在于青年;一国之未来,要由青年来担当。当此国难之际,我青年学子,责有悠归,更肩负着为国家储备实力的重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我若相信崇高 崇高故与我同在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天欲其亡,必先欲其狂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题呢?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 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镜头一 杨昌济:今天,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堂课——修身。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你们会问,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镜头二 在徐特立老师的课堂上,徐老师让两位观点相反的同学展开辩论,一位是刘俊卿,另一位是蔡和森: 蔡:我不同意。教师者,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者也。要是教师都一门心思追求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地位去了,那还有什么心思去培养学生,用这样的心态去教书,又怎么教得出愿意为社会,为大众奉献自己的学生呢? 刘:大道理谁不会讲,如果要你低人一等,吃一辈子粉笔灰,你蔡和森也未必愿意吧。 蔡:我从来不觉得吃粉笔灰有什么地方低人一等。相反,我倒坚信,教书育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之一。 刘:我也没有说不崇高啊,只不过别人都说教师是穷教书匠。光你自己觉得崇高,有什么用啊? 蔡: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掌声)
镜头三 毛泽东接下了办工人夜学的任务,在读书会上邀请大家当老师。 萧:工人夜学,润之,我发现你啊,永远都有新名堂。 蔡:新名堂怎么了?润之这个新名堂,我可是双手赞成。 萧:赞成不赞成,你总得给我个理由吧。 毛:你要理由,那我就给你摆个理由。这四年多来,我一直在思考,究竟什么才能改变我们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才能拯救我们这个内忧外患的国家?过去是靠读书、求学,可光靠书上的道理有用吗?你读一万本书,不还是挡不住汤芗铭的那些兵。我也想过:一个人不行,我们结交朋友,组成团体。可中国这么大,光靠几个读书人来使劲,靠个把个团体就能改变得过来?照样不行,这次游学,给我的触动更大。一个土财主,他就能骑在那么多佃户头上为所欲为,为什么?因为读书人只有那么几个,中国真正多的是工人农民老百姓。他们愚昧,他们老实,他们要是动不起来,你读的书再多你再一帮学生,翻不了天。 蔡:是啊!光靠我们,解决不了真问题。 萧:办个工人夜学,教几个工人,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毛:中国的问题究竟怎么解决,我现在当然回答不上来。不过我相信,唤醒民众是件非搞不可的事情。我们这些青年组成的团体,也只有眼睛向下,盯着那些最底层,最广大的老百姓,才能真正成就一点事情。萧菩萨,你不是总说,积跬步之始吗?
镜头四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生病,毛将其母接到长沙治病。幸得陶斯咏的帮助在省城的大医院住院治疗。毛泽东在照顾他母亲的时候,和陶讨论其他的母亲。 毛:我娘的病其实都是累出来的。这几十年,整天整天,整夜整夜,田里,家里,大人,小孩,都靠她一双手。就算是机器,它也要停一停啊。可我娘呢,一天也没有歇,看看我身上这一针一线,哪样不是她熬夜熬出来的可这些年,我这个做儿子的,却不在她老人家身边,什么事也没有为她分担我连最起码的孝道都尽不了。反而让当娘的担心我,牵挂我,替我操心。 陶:可是你心里一直有你母亲。有这一点,我想她也就满足了。 毛:中国最苦的,就是像我娘这样的妇女。一辈子,什么都没有享受过就这样一句话也不说。做呀,做呀。一直做到筋疲力尽,做出一身病,做到做不动为止。在乡下得了病,又没有地方看,只有这么拖着,熬着。结果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最后拖到……好多人一辈子,连医院的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连大夫长得什么样子他都没有见过。 陶:是啊,谁让中国还这么贫穷,这么落后呢? 毛:不,这一切都太不合理,这一切都必须改变。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要让所有的中国人,不管是男的,女的,城里的,乡里的,有钱的,没钱的我都要让他买得起药,看得起病。我要让中国,再也不出像我娘这样的悲剧
镜头五 在陶斯咏逃婚以后,引发了大家对爱情问题的思考。当时不满16岁的杨开慧就和父亲杨昌济讨论起这个问题。 杨昌济:想什么呢? 杨开慧:爸,你说什么是爱情? 杨昌济:爱情就是成年人之间,互相的倾心和爱慕。 杨开慧:那,你说爱情和理想是矛盾的吗? 杨昌济:爱情和理想啊,并不矛盾。不过有些时候,会有一点点。 杨开慧:要我看啊,一点都不矛盾。 杨昌济:是吗? 杨开慧:嗯,爸,你看啊。其实人的感情呢,是分不了那么清楚的。理想、信念、抱负和感情不是一刀切开变成几回事,而是都混合在一起的。那也就是说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信念,就会需要什么样的感情。如果说这两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对其他大事的追求想法都不一样,那么这两个人也就不可能有一样的感情了。爸,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杨昌济:你能想到这一层,很不容易嘛。的确,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和个性。有个人呢,就像一支蜡烛,光芒也许并不耀眼,但却温馨,祥和。他追求的是平平安安的生活。可是有的人呢,却像一道闪电一团烈火,熊熊燃烧,不顾一切。也许他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也许他能赢得世人莫大的敬仰,但同时也就注定了,他不会留恋那只属于两个人的温馨与浪漫。因为还有更高尚更远大的理想,需要他去奉献。这样的人,他的感情同样真挚, 但却不见得被一般人所接受。 杨开慧:那可不一定。蜡烛即使燃得再久,我想有的人,也宁愿去选择惊天动地的闪电。
镜头六 在长沙城千钧一发的时刻,毛泽东主动请命,挺身而出。 孔:进攻? 毛:对,惟今之计,只有主动进攻,方可保住学校,保住长沙城。 方:可是,溃兵有几千人啊?就凭我们,跟他们打? 毛:人多人少并不是问题。各位老师,你们想想:傅良佐这个湖南督军本来就是临时当上的,他的队伍打了那么大的败仗,一路败逃,连他傅良佐自己都跑得没影了,扔下这帮手下,群龙无首,完全是溃不成军啊。不要讲一个军队应有的士气,我刚才去猴子石看过,就连基本的建制都被打散了。整个一个无头苍蝇。像这样的军队,人再多,他也没什么战斗力。 孔:可他们手上毕竟有几千条枪啊。 毛:正是因为他们有几条枪,所以他们才敢往长沙跑,跑来长沙干什么?无非就是想趁机抢一把,捞一笔。可是一两个钟头前,他们就已经到了长沙城外,为什么迟迟不敢进城?总是待在猴子石,为什么?因为他们摸不清长沙城的虚实。傅良佐的这支兵,是被护法军里的湘军程潜部击溃以后,从湘潭,株洲一线由南往北败逃长沙。护法军的另一支,广西桂军呢,则是从湘西经常德,由西往东向长沙进攻,而且前天已经打过了益阳。也就是说这支溃兵不可能知道从西而来的桂军现在的进展,他们之所以缩在城外不敢动,正是因为按着时间来计算的话,桂军完全有可能已经到达了长沙。他们怕的也正是比他们的力量多出好几倍的桂军,在城里等着他们。 孔:有道理。 毛:这种兵败如山倒的军队,真的打起仗来是绝对不敢打的。对他们来说,保命才是第一位。但是,如果时间一旦拖下去,城里还没有动作,那就等于告诉他们,桂军还没有到,长沙是一座空城。到那个时候,他们的胆子就会大起来,他们就会明白长沙城是他们碗里的一块肉,可以任由他们宰割这帮打了败仗的兵,已经不再是军队,而是一帮强盗。假如真的一窝蜂涌入长沙城,那么几十万人的长沙城就会变成人间地狱。所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时间。只有抢在他们弄清虚实之前,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样才能保住长沙城。 杨:话是说得不错,可是长沙原来是傅良佐的地盘,现在连他自己都跑了,哪来的军队守城啊。这一时半会儿,上哪去找这么一支军队呢? 毛:一师就有,一师学生志愿军。 徐:就两百学生,连一支真枪都没有,太冒险了吧。 孔:是啊,润之,这可不是开玩笑。万一让对方看出来,这可是两百同学的命啊。 毛:这些我都算过了,我们人是少。可是猴子石那个地方四面是山,我们可以借地形的优势,虚张声势。那些吓破胆溃不成军的兵根本摸不清我们的实力。至于枪,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警察所里就有,他们也是长沙的警察。为了长沙,应该会跟我们一起干。 孔:话是这么说,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万一要是搞砸了,或者对方胆子大…… 毛:校长,各位老师,我也知道这样做有风险。事有轻重大小,君子有所不为亦必有所为。当此全城民众安危之际,我们学生军不挺身而出,谁挺身而出?各位老师,你们终生教授学生,想培养的,不正是敢于舍生取义,敢于临危向前的堂堂万夫之雄吗? 杨:昭绶,答应他们。 孔:润之,这两百学生军,就交给你了!
毛:是!校长! 有人趁着乱世谋取功名,有人借着黑暗世道大肆敛财,有人读大学是为了高人一等,更多的人是想通过读书改变世界,解救国人。当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面向社会免费招生时,命运便将一群热血青年聚在了一起。 “你们觉得,'毛老师’三个字,喊起来顺不顺口啊?”青年毛泽东问自己的好朋友萧氏兄弟,“我要是去教书,往讲台上这么一站,那些学生不得喊'毛老师好’吗?” 以孔昭绶校长为代表的老师们是一群求贤若渴的千里马,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民族的希望。以热血的毛泽东和温和的蔡和森为代表的学生们,在老师们眼中,正是那团团希望。 在他们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何谈国家之发展,何谈民族之未来?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 杨昌济老师曾说,这个世上,最难求的就是人才。但凡能遇上一个可造之才,能教出一个于国于民还有些作用的学生,像他这样的教书匠,一辈子也就知足了。当他读到毛泽东和蔡和森的文章时,当下决定担任学校的授课老师。 前清举人看似顽固的国文老师袁吉六曾放话:“张校长若是开除毛泽东,袁某现在就辞职”…… 每当学生们犯错时,老师们不是采取重罚、开除等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而是以“学生犯错,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理当帮助他们改变,避免以后再犯,一罚了事算什么。” 这样的教育理念放在今天,依然神圣而伟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时代造成的英雄,离不开这些伯乐恩师们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诲。 开学第一课,杨昌济老师问新生们的志向。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唯有毛泽东表示自己回答不出来。老师说,没关系,你仔细认真思考。希望毕业的时候,你能告诉我答案。 求学即求索。求学的道路就是在帮助自己解除迷惑。毛泽东在进入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前,工农学商,全都接触过,却依旧找不到前方。这个时候的他,确实迷茫。恰是在学校的生涯里,在良师益友的敦促陪伴下,毛泽东渐渐悟出“要想彻底打破现有黑暗世界,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改变世界”的真理。 他们在早春二月相约一起游过橘子洲头,越发懂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他们趁着假期穷游湖南,目睹世间不公和黑暗。走进名寺,与大师切磋改变世道之法,参悟“不破不立”; 他们创办读书会,挑战老旧权威,演绎“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他们开创工人夜学会,普及平民教育,号召工人阶级们用知识武装自己,捍卫自己的权利; 他们成立学生志愿军,深知“铁血可以购公理,武装可以和平”…… 在实践和探索中,这些少年们眼界越来越开阔,思想越来越清明,越来越坚定自己的内心该做什么,渴望做什么。他们成为了那个年代民族的先锋者,成为了共产党的主力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校长不止一次看见毛泽东在码头旁教工人认字的时,十分好奇他的初衷。 毛泽东如是回答:“我这是在遵循徐特立老师的日行一事呀。他说,一个人,不必老想着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应该着眼于每天做好一件小事,日积月累,才能真正成就大事。我们读书会专门讨论了这个原则,都觉得徐老师说得好。所以我们约好了,每人每天找一件实事来做。” 这样的道理好实在。即使再有鸿鹄之志,也要着眼于当下,着眼于小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个个小事累积在一起,就有机会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 因为反袁而不得不二度留学日本的原校长孔昭绶,一身马褂长衫布鞋再次归来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 面对师生的欢呼,他动情讲道:“中国的读书人,从来就不缺少坐而论道的能力,哪怕是天大的难事,我们也个个可以讲出一火车的道理来。可这一年多的思考,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匹夫,不是除你以外的别的中国人,而首先就是你自己!中国的事,盼着别人来做是不行的,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实实在在做实事,这才是我们这一代读书人的责任,才是我们这一代读书人崭新的精神!” 他当场宣布“学生自治”,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开始实施。自古以来,读书人眼比手高的反面教材,比比皆是。身为一校之长,亲自打破常规,让教育变得鲜活,实乃学生之幸,教育之幸,民族之幸。 在讨论学友会如何开展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建议。有人说要重视外语,有人说要重视兴趣和才艺,问及毛泽东时,他提起了同窗好友易永畦,那个善良温暖却已经离开他们的好朋友。 毛泽东说:“当初要是逼着他多锻炼锻炼身体,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不仅仅是一个永畦,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可谓从来就没把体育放在眼里,颜回、贾谊、王勃、卢照邻,这些古人的才华还不惊人吗?可他们短命啊!于是只给历史留下一页页遗憾。没有健康的身体,你学得再多,学问再大,命都保不住,又有什么用呢?” 在他看来,一国之青年如果都是病恹恹的,别人凭什么会高看我们?青年的未来,需要强健的身体来支撑和保证。他建议,学友会首选当做的是,以体育锻炼为中心,让同学们像古希腊斯巴达人一样,不仅重视精神之文明,更要野蛮之体魄!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样的道理时至今日,依然放之四海而皆准。 “我们是这样风华正茂的一群人,我们这帮同学少年,都有着同样崇高的信念,决心以天下为己任,决心为真理而努力终生,友谊和信念,是我们之间唯一的、值得信赖的桥梁。” 这是青年毛泽东的真实想法,这也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那群志同道合同学们的内心独白。他们就是“眼里有光,心中有信仰”的最好诠释。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一次读《恰同学少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伟人的精神万古留存,吾辈更该奋进向前,无论几岁,理想万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出价值,活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视频集锦】盘点恰同学少年那些经典片段、精彩对白,震撼、赞…… 003——【湖南第一师范校歌】
衡山西, 岳麓东, 城南讲学峙其中。 人可铸, 金可熔, 丽泽绍高风。 多材自昔夸熊封。 男儿努力, 蔚为万夫雄。
004——【恰同学少年整部剧的开场白】 1913 年的中国,正是清王朝覆灭,民国刚刚建立的第二个年头,旧的一切尚未打破,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也在蓬勃发展,历经重重劫难的中华民族在新旧交替的满目疮痍中,苦苦探寻着未来的出路,也悄然孕育着灾难中那微薄却终将照亮前程的阳光。 005——【杨开慧背诵诗经《硕鼠》、《黍离》】 视频来自:优酷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黍离》 先秦 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006——【杨昌济解答女儿为何不做官】 视频来自:优酷 杨家小院中杨昌济和女儿各拿一把喷壶给兰花浇水。 “爸爸,”杨开慧问,“你为什么不当官?当官不好吗?” “哦,当官也没有什么不好,不过有的人合适当官,有的人不合适。你比方种花吧,每一种跟每一种都不一样,就拿牡丹来说,那是富贵花,而爸爸和开慧种的兰花呢……” “是君子花。” “对喽!你想让兰花变得像牡丹一样富贵,那兰花还像兰花吗?” 另一个声音响起:“恐怕不像。” 杨昌济和女儿吃惊地转过身来,看见那个长袍马褂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昭绶兄!”杨昌济惊喜地招呼来客。 这位“昭绶兄”正是他当年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好友——孔昭绶,也就是陶斯咏参观的那所学校的校长。 “昌济兄!” 孔昭绶摘下礼帽迎上去。
007——【孔昭绶校长谈教育是强国之本】
在杨昌济家,杨开慧一边坐在父亲的书桌前写字,一边听父亲与孔昭绶交谈。 “民国初创,百废待兴,”孔昭绶端着茶盅站在一排书架前慷慨激昂地说,“什么是强国之本?什么是当务之急?我认为是教育!教育才是强国之本,教育才应该是当务之急!昌济兄,你想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那谈何国家之发展、谈何民族之未来呢?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 “哈哈。”杨昌济看着激动的老同学:“你说的这些,在日本的时候,我们的观念就是一致的。 ”“是啊。你想想,要办好教育,我认为首先就得办好师范。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这次谭畏公招我任一师校长,我呀,我都想好了,首先得招聘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员,扫除旧学那股酸腐之气,为我湖湘之教育开创出一个崭新局面!昌济兄,以你的学识,三湘学界谁不景仰?现在我当校长,我怎么能放过你这位板仓先生呢?”
008——【斯咏启发王子鹏关于人生和未来的思索】
视频来自:优酷 不远处,教堂的钟声响起,王子鹏立刻开始掏自己的各个口袋,找出几个铜板,陶斯咏奇怪地看着他。 王子鹏看着手中不多的几个铜板问:“斯咏,你有零钱没有?” 陶斯咏迷惑不解:“你要那么多零钱干什么?” “我……我借一下。” 突然,一大群小乞丐蹦蹦跳跳从教堂前台阶上跑来,围住王子鹏欢叫:“王少爷来了!” “别着急,都有份,”王子鹏把铜板一人一个地分发到每个小乞丐的破碗里“拿着,给你,这是你的,拿着。” 陶斯咏在一旁有点欣慰又若有所思地看着表哥的行动。 “谢谢王少爷!”小乞丐们得到施舍,欢叫着散去了。 “斯咏,没吓着你吧?这些孩子就这样,闹得很。” 陶斯咏问:“你跟他们很熟啊?” 王子鹏笑笑:“也谈不上,我呀,经常来这儿,他们都习惯了。” 陶斯咏点点头,在身边的长椅上坐下,对王子鹏说:“表哥,有句话我一直想跟你说。坐吧。” 王子鹏仍带着些拘束感坐在她身旁,陶斯咏继续说:“表哥,其实你是一个很好很善良的人,可是,一个人光靠心地善良是不够的,你可以发善心给这些孩子施舍,可你有没有想过,你能改变他们的前途、改变他们的命运吗?”说着,陶斯咏站了起来,“中国到处都是这样的孩子,如果光是靠施舍,而不为他们去做点什么,那他们今天是这样,明天还会是这样,甚至他们的孩子、他们孩子的孩子也会是这样!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去读师范、要去当老师的原因。” 王子鹏听着表妹的话既惊讶又有些羞愧,他从来没有想过如此深刻的社会问题,而表妹却在想,他不由得也站了起来。 陶斯咏拉起他白皙绵软的手说:“表哥,你看,看看你的这双手,能为这些孩子、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能让你自己觉得你是一个游泳的人?我们都好好想想,好吗?” 王子鹏默默地点头。 “我先走了。”陶斯咏说,她转身回家了,留下王子鹏独自发呆。 013——【孔校长:学校不应在学生身上赚钱】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孔昭绶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后面跟着学监主任方维夏。 “维夏,”孔昭绶看着手中的一份文稿对学监主任说,“这份招生广告拟得不错!我看,还可以多加几句:'免征学费、免收膳宿费、另发津贴’,字体要大、要醒目,啊!” “那到时候恐怕招的都是穷学生了。”学监主任不知为什么有点担心。 “'自古纨绔少伟男’嘛!”孔昭绶不以为然,他一边提笔在招生广告上添上那三句广告词一边说,“我们办教育,本来就是要多招那些贫而有志的青年,要是把招生当作做生意,只顾着收学费,从学生身上发财,那学校还叫什么学校?教育还成什么教育?只剩下铜臭了。”
014——【向蔡初遇,欲考一师】
长沙客运码头,一艘客船靠岸了。女仆扶着向警予随着人流下了船。 “谢谢您。”年轻的擦鞋匠又送走一位雇主,他把钱往口袋里一塞立即继续低头看报。突然他发现一双女式皮鞋出现在面前, “第一师范?”一个姑娘的声音。 擦鞋匠抬起头看见一位小姐站在他面前,也看着他手中的报纸,旁边还围了一大群仆人,那是向警予。 “哎,你这张报纸能给我看看吗?”向警予问。 擦鞋匠奇怪地看看这位小姐,觉得她有点与众不同,他把报纸递给这位陌生的小姐,可旁边的管家觉得一位大小姐居然向穷擦鞋匠借报纸看太有失身份,自己也有照顾不周之嫌,马上说:“小姐啊,您要看报?我这就给您买去。” 向警予却满不在乎地制止他:“不用了不用了,我不正在看吗?第一师范招生?于见报次日即可报名?”她蹲下来问擦鞋匠:“你这是哪天的报纸?” “哦,今天的。”擦鞋匠说。 “太好了!”向警予又问,“哎,你是不是也要考啊?” 擦鞋匠拿回报纸点了点头。 向警予高兴了:“行啊!到时候咱们一块儿考!” “你也要考?”擦鞋匠吃惊了。 “我就是来考一师的!”向警予热情不减。 “但是……”擦鞋匠用奇怪的眼神看着面前这位有点奇怪的富家小姐,“你不是女的吗?” “女的怎么了?”向警予不干了,她反问。 “一师又不是女校,怎么可能招女生呢?”擦鞋匠解释。 向警予生气地抢过报纸说:“广告上也没说只招男生啊?你瞧不起女生啊?” 擦鞋匠赶紧辩解:“我没那个意思,不过除了女校,一般学校不可能招女生的。” 向警予皱起眉头说:“这样啊?太没道理了!” 擦鞋匠想拿回报纸,可向警予只顾抓着报纸发牢骚:“我还以为省城会比其他的地方强呢,也这么落后!”她转而问面前的擦鞋匠:“哎,你是不是也觉得学校不该招女生啊?” 擦鞋匠觉得这个问题没法回答:“我觉不觉得不管用,男女不同校,哪里都是这样的。” “我就不信!”向警予的小姐脾气上来了,她站起来就走,擦鞋匠急了,他还没要回自己的报纸呢! “谢谢你啊!”向警予感觉到了,她把报纸塞换给擦鞋匠,“登登登”顺着码头的台阶跑了上去,跑到顶上,她转过身对擦鞋匠喊:“哎,不信啊,你等着看,我肯定和你一起考!”然后指挥仆人:“走,我们去第一师范!” “哎,小姐,”管家不明白了,“去第一师范?不回陶府了?”向警予继续发她的小姐脾气:“我现在不去陶老爷家,我要去第一师范!”她转身就自顾自跑了,搞的一大群仆人拎着箱子在后面颠颠的追。 擦鞋匠笑看着这有趣的一幕。他叫蔡和森,时年十八岁。 两个年轻人此时都没想到,他们还会再次相见,更不会想到他们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相知、相恋。
015——刘三爹借钱卖女供儿子读书,刘俊卿却自尊受创
“就借三十块大洋,该多少利息我都认。” “你认?你拿什么认?”帮主马疤子开腔了,“就凭你那个清汤寡水的臭豆腐摊?哼!刘三根,听我一句劝,死了这条心吧,你看看,就为供你这傻儿子读书,这些年你起早贪黑都过的什么日子?连闺女都押给人家当丫鬟了,你值吗你?” 当父亲当然不会死心,他继续哀求:“马爷,我儿子他会读书,他真的会读书,他在学堂年年考第一的。”他转向儿子:“俊卿啊,快把你学堂的成绩单拿给马爷看看,快拿出来啊!” 刘俊卿没有动,他从心底里看不起马疤子这样的黑帮。 “哎呀行了行了,谁看那破玩意?”马疤子看出刘俊卿的不屑,他也不屑于看什么成绩单,因为他压根不识字。“还法官?”他轻蔑地嘲笑,“马爷我一天书没读过,法官见了我还得让三分呢!告诉你,没钱就别做那个白日梦!麻雀变凤凰的事情还轮不到你那个臭豆腐种!” “马爷!”刘三根“噗嗵”一声跪下了, “爸!”刘俊卿不愿父亲向马疤子这样的人低三下四,他想搀起父亲,可刘三根挣开儿子的手,带着哭腔跪着哀求:“马爷,马爷,我求您,我求求您了!您就给我个老脸吧?只要我儿子上了学堂,我愿意给您作牛作马呀,马爷!”他要儿子也跪下:“俊卿,快求求你马大爷,快啊!” “要求你求,我不求!”儿子不干他转身想走。 “哟嗬!看不出你还蛮有骨气啊?”马疤子怪笑,他对刘俊卿说:“小子,你真要有骨气,就别把你爹往死里逼,自己给自己找条活路那是正经的。马爷我为人最讲的是个义字,也最肯帮忙,这样,你上马爷这儿来,爷这儿还真缺一个能写会算的,放心,爷不会亏待你!” 刘俊卿听完扭头就走,刘三根只好跟着走了。 “嘿,还不识抬举?!”
016——【子鹏阿秀谈心,立志教书育人】
视频来自:优酷 王老爷府,王子鹏垂头丧气地坐在自己房间一把做工考究的椅子上,面前的花梨木圆桌上也放着一份登有“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招生”的报纸。 “少爷,”丫鬟阿秀端着一碗粥走进来,“少爷?你怎么发愣啊?你今天这是怎么了?” “秀秀,”王子鹏无精打采地问自己的丫鬟,“你说我……是不是一个有用的人?” “啊?”阿秀吃了一惊,她不明白少爷为什么会这么问。 “我是说,”王子鹏继续问,“我,王子鹏,是不是一个有用的人?” “当然是了,”阿秀笑了,她觉得少爷今天像个小孩子,“来,先喝点粥吧?”她轻轻吹着热气腾腾的粥,看得出,她对伺候少爷很尽心。 王子鹏似乎受到了鼓舞,他接过粥放在一边的茶几上,又问:“那你说,我有什么用?” “有……这你让我怎么说呢?”阿秀从来没有想过她一个丫鬟还可以评价少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王子鹏又泄气了:“是啊。连你也说不出我是一个有什么用的人。” “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阿秀急忙辩解,“真的!你读过这么多书,然后你又会洋文,你……你心地又这么好,你是少爷,怎么会没用呢?” “我有用?!”王子鹏惨笑一声站起来,“我是能文,我还是能武?我是能做工,我还是能种田?我能医病,还是能教书?我王子鹏……我除了当一个少爷,我什么都不会!阿秀,就连一碗粥,都得你煮好了端到我面前来!” 阿秀赶紧安慰少爷:“那煮粥的活本来就是我们下人干的,您干吗跟我们比啊?” “我应该跟你比,跟你比我才知道,我是一个废物,我是一个废物!”王子鹏拾起桌子上的报纸对阿秀表示自己的决心:“阿秀,无不要当废物,我要当老师,我要考一师范,我要教孩子!”
020——【放榜前俊卿嫌弃父亲来学校】
校门外,刘俊卿姗姗来迟,他看到父亲居然把臭豆腐摊摆到了校门口,他觉得父亲有些给他丢脸,很不高兴地压低嗓门埋怨:“你怎么把摊子摆到这儿来了?” 父亲没有在乎儿子的脸色:“今天不是放榜吗?我,我看你考上没有。” 刘俊卿一脸不屑地说:“现在有什么好看的?都是后面的名次,等出前几名的时候再说吧。” 父亲不放心:“那你看到了,回来告诉我啊!俊卿,记着啊?!” 儿子头也不回地走进校门去了。
023——【真少爷寻求自立,假少爷伤透父心】
视频来自:优酷 一大早,第一师范校园拉起了“第一师范欢迎你”的横幅,新生陆续走进了校门。 王子鹏的父母带着大包小裹和丫鬟来帮他送行,看到其他同学都是独自拎着行李来报到,又看到妈妈气焰嚣张大呼小叫,王子鹏觉得自己已经很丢人了,他想打断母亲不礼貌的话,可又阻止不了母亲,一赌气,自己拎起一个皮箱就走。 校门外,还有一个来报到的学生也是空着手被家长送来的,那就是刘俊卿,不过他可没有黄包车和仆人,替他挑行李的是他年迈的老父亲刘三根。沉重的行李把刘老汉的背压得更弯了,他一路说着“借过借过”颤巍巍地跟在儿子后面,虽然累,可老人觉得值,他觉得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神气。 离校门口还有一段路,刘俊卿忽然停下了,他对父亲说:“爸,你就送到这儿吧。”刘老汉奇怪了:“不是还没到吗?”刘俊卿去接父亲的担子:“我来拿吧。”父亲心疼儿子:“你哪会挑担子啊?”继续为儿子挑着沉重的行李的刘老汉哪里知道,儿子不让自己送的原因并不是孝敬父亲,而是虚荣心驱使他根本不愿意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父亲是个穷卖臭豆腐的。刘老汉挑着担子走进校门,刘俊卿为了不让同学们把这个衣衫破旧的老头与自己联系起来而和自己的父亲保持着距离。在校门口,方维夏拦住了刘老汉:“老人家,您不能进去。”老汉放下行李说:“这位先生,我是来送行李的。”方维夏看看老人身边并没有跟着哪位学生,他奇怪地问:“送行李的?谁的行李?”他对着众学生高声问:“哎,这是谁的行李啊?”刘俊卿走过来答应:“哦,是我的。”方维夏看了这个自己不拿行李的学生一眼:“你的?”刘老汉赶紧替儿子解释:“行李重,行李重,他没挑过担子。”方维夏说:“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他自己把东西拿进去。”刘老汉还是求情:“可是这行李很重的,他拿不动的。”方维夏不高兴了,他指着刘俊卿对老人说:“他年纪轻轻的,这么点东西拿不动吗?”他又指着刘老汉问刘俊卿:“这位同学,他是你什么人啊?”刘俊卿支吾半晌回答说:“他,他,他是我雇的挑夫。”听到儿子的话,老父亲惊呆了!他万万没想到儿子为怕丢面子,竟不认自己这个爹!可是为了儿子的面子,弱懦的老人对一脸怀疑的方维夏说:“哦,对,挑夫,是挑夫……”发现面前老师疑惑神色的刘俊卿为了不让其他人看出破绽,赶紧从扁担上抢下自己的行李,头也不回地走进学校,留下欲哭无泪的老父亲和妹妹相对无言。 029——【杨昌济谈修身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本科八班教室的门被推开了,杨昌济神采奕奕地走上了讲台。 “起立!向老师行礼。”值周生刘俊卿发令,全体学生恭敬地鞠躬:“老师好。” 杨昌济回礼:“同学们好。” “坐下。”刘俊卿又发令。 待学生们坐定,杨昌济把书往讲桌上一放,环顾众学生,说:“今天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堂课,修身。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你们会问,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030——【一师第一课:群英谈志向】
下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谈谈你们的志向是什么。”他走下讲台,看看学生桌上贴着的姓名条说:“周世钊同学,就从你开始吧。” 周世钊站起来回答:“老师,我的理想是想成为一名学校的校长。” 杨昌济有些好奇:“噢,为什么?” 周世钊回答:“因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只有抓好教育才能振兴民族。我考入第一师范,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杨昌济点头:“很好。” 他又问另一位学生:“罗学瓒同学?” 罗学瓒立刻起立,豪迈地说:“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做一个像戊戌君子中谭嗣同那样的人,如国家有难,则奋不顾身!” 杨昌济觉得这个学生很有勇气很爱国,他评价说:“舍身成仁,高洁之至。很好,请坐。” 他转身:“易永畦同学。” 易永畦很紧张地站起来,半天没想出怎么回答:“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杨昌济笑着鼓励他:“不要紧张嘛。从小到大,总归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吧?就算是天真得不切实际,或者平凡得不值一提,都不妨一说,姑且言之嘛。” 在老师的鼓励下,生性腼腆的易永畦终于吞吞吐吐地小声说:“我……我想当三国里的关云长大将军。”全班哄堂他笑,杨昌济也觉得这个学生很可爱,不过他同时也觉这个学生的志向还是积极的,于是摆手制止学生的笑声,对有些羞愧之色的易永畦说:“纵横沙场精忠为国,虽是童真稚趣,却存英雄之气。很好,坐吧。”易永畦看到老师如此理解自己,开心的笑了。 杨昌济来到王子鹏面前,王子鹏说:“老师,我来考一师,就是要学会怎么做一个老师,教那些穷孩子们学知识,这就是我的理想。老师,我知道我的理想很渺小……” 事先了解过学生背景的杨昌济打断了王子鹏着位出身豪门却甘愿选择从教的学生的妄自菲薄:“王子鹏同学,其实你的理想并不渺小,相反,你的理想非常崇高。任何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这种善良而不计回报的奉献。的确,只靠施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想要当一个老师,以后可以去教那些上不起学、念不起书的孩子们,让他们懂得自食其力,不用再靠要饭过日子,我希望你能实现你的理想!”王子鹏激动极了,他觉得终于有人肯定他了,他也是一个有用的人! “刘俊卿同学?”杨昌济走到后面一个座位。刘俊卿几乎是跳起来的:“学生的理想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景仰、为政府所器重的社会精英,凭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傲立于天地之间!” 杨昌济听着这样的理想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傲立于天地之间’?是因为学问而傲吗?” 刘俊卿没有觉察出杨昌济的不满,他继续大谈特谈:“是的,老师。只有学识出众的人才能为人所敬重。学生要做的就是这样的精英。” 看着刘俊卿一脸的兴奋,杨昌济虽然对这种一心想“为政府所器重”的思想不甚满意,却也不想否定,他知道他不可能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要求每一个学生,于是他简单地说了句:“好,坐吧。”
040——【蔡和森刘俊卿辩论: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
上午是教育学课,徐特立在黑板上写下“教师之职责与地位”后说: “这次的课堂心得,有一位同学写得不错,对教师的职责与地位怎样确立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这就是本科八班的刘俊卿同学。有趣的是,另一位同学观点正好与刘同学的相反,他是本科六班的蔡和森同学。两位同学的观点是针锋相对。那么究竟哪一位的更有道理呢?作为师范生,我们又该怎样认识教师的职责与地位的关系呢?今天我们的课改变一下方式,就让着两位同学上台来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由大家来评判。” 刘俊卿和蔡和森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走上讲台,开始了面对面的交锋。 教室里的辩论在继续,蔡和森不同意刘俊卿的观点,他说:“教师者,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者也,要是教师都一门心思追求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地位去了,那还有什么心思去培养学生?用这样的心态去教书,又怎么教得出愿意为社会、为大众奉献自己的学生呢?” 刘俊卿一哂:“大道理谁不会讲?如果要你低人一等,吃一辈子粉笔灰,你蔡和森也未必愿意吧。” 蔡和森反驳:“我从来不觉得吃粉笔灰有什么地方低人一等。相反,我倒坚信,教书育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之一。” 刘俊卿受不了了:“我也没有说不崇高啊?只不过别人都说教师是穷教书匠,光你自己觉得崇高,有什么用啊?!” 蔡和森回答:“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 所有的同学都为蔡和森的话所感动,徐特立也感动了,纷纷鼓掌,剩下刘俊卿尴尬而充满敌意地看着蔡和森。
042——【蔡和森捡食堂剩饭,渣渣刘嘲讽惹众怒,徐特立用行动支持和森!】
送走妹妹的蔡和森回到食堂里,他在刚才刘俊卿和王子鹏的座位下拣到了刘俊卿故意留下的作文本,他把本子放在一边,犹豫片刻后把两人扔在桌上的窝头拣到自己的碗里吃起来。
正在这时,早有预谋的刘俊卿进来了,他看到蔡和森果然在吃他扔掉的窝头,阴笑着说:“我说蔡兄平时哪里来的力气教训别人,原来吃饱了饭还不忘了加餐啊?”他又高声嚷嚷:“来来来来,都来看啊,这里可有好戏看啦!从来只有叫花子捡别人的剩饭吃,今天让你们开开眼,蔡和森,蔡大才子,也捡我刘俊卿的剩饭吃了!你说你还装什么装啊,你还不让我和子鹏兄倒饭,不倒你上哪儿去捡啊?” 有同学看不下去了:“刘俊卿,你少说几句行不行?!” 刘俊卿根本不在乎同学们的不满:“我偏要说!平日里他多威风,教训张三、教训李四,今天也该轮到他了。”他一脸奸笑地走到蔡和森面前说:“来来来,蔡大才子,这不吃多浪费呀?” “哥!”这一幕正好被回来送文具的蔡畅看见了。蔡和森不想让妹妹知道真相,想走过去带妹妹走,刘俊卿却拦住他:“哎,这窝窝头还没吃完呢。” 蔡畅气呼呼地哭着用力推开刘俊卿:“你走开!” 蔡和森安慰妹妹:“别哭,没事。” 刘俊卿站不住了,他转身要走,却被一个人挡住了去路,刘俊卿看见徐特立板着脸站在他面前。 徐特立一言不发地盯着刘俊卿看了片刻,然后走到蔡和森面前,拿起碗里的窝头掰开,微笑着送进自己嘴里,蔡和森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眼里闪着泪花。徐特立微笑着说:“真香啊。蔡和森,你要是不吃,我可就都吃了。”蔡和森和蔡畅含着泪却笑着,拿过另半块窝头送进嘴里。刘俊卿在一边不知所措。
043——【孔校长召开全校《俭朴大会》(上)】 精彩内容,不容错过!一定要看! 请原谅我把“俭朴大会”分了上下部,因为视频超过5分钟就被屏蔽(说是侵犯版权…木有办法)
下午,第一师范停课,全体学生和教师被招集到操场上听校长训话。孔昭绶手里拿着半块窝头说: “小的时候,我家里很穷,吃不起什么好东西。有一次过年,我母亲借了半袋玉米磨成了面蒸了一锅窝头,我当时饿极了,拿了一块就吃,结果烫了嘴,窝头掉在地上,母亲把那半块窝头捡起来,把脏的那一半自己吃了,干净的那一半留给了我,香啊!今天我看到这半块窝窝头,又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那半块,真的很香。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啊!你们的父母在家里是何等的节俭,何等的惜粮惜物;还记不记得,你们那种田的老父亲冒着三伏天的大太阳在田里一整天一整天地割稻子;还记不记得,你们的母亲经常把碗里的饭拨一半到你们的碗里,还说自己吃了一半就已经很饱很饱了。”
044——【孔校长召开全校《俭朴大会》(下)】精彩内容不容错过!一定要看!
孔校长要求刘俊卿出列,说 :“有一位老师,我想重新给你介绍一次,也给我们全体同学重新介绍一次,那就是被你们称为'徐大叫花’的徐特立老师。” 他转身请出徐特立,对刘俊卿、也对所有学生说: “我知道,不光是你一个人,还有不少同学背后也这样叫他——'徐大叫花’。是啊,我们这位徐老师看起来还真像一个叫花子,身穿粗布衣服,脚下穿草鞋,坐不起轿子,吃学生食堂,就连一把油纸伞都舍不得买,下雨天就穿一件蓑衣。寒酸呐,在长沙城的教书先生中就找不出第二个这么寒酸的了!可就是这位'徐大叫花’,在省议会光副议长一职就有二百块大洋的月薪!更不用说他还担任着长沙师范学校的校长、同时兼着三所学校的课程,他的收入,全长沙城教书先生当中无人能比!那么他的钱去哪了呢?大家如果有空的话,不妨去一趟徐老师的家乡——长沙县五美乡,就会看到一所小学,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农家子弟的五美小学。那里的学生读书不要钱,一分钱都不要!而我们的徐老师,'徐大叫花’,把自己的家人全都留在了乡下务农,因为在长沙城生活费太高,因为他觉得只要能省下一块钱,就能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多读一个月的书!”徐特立眼角有些湿了,他默默地走回教师的队伍里。
孔昭绶对刘俊卿说:“刘俊卿同学,你觉得不可思议吧?请入列吧。”刘俊卿红着脸归队,孔昭绶继续说:“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山珍海味就是富有了吗?不!孩子们,真正的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今天你们还年轻,将来走入社会都要经历金钱和名利的诱惑,都要面临现实与理想的选择,等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你在精神上是那样的富有和快乐。相反,如果一天到晚只记得自己那一点私利,就算你坐拥万贯家财、就算你白天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可是到了晚上,当你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快乐,因为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无尽的空虚,因为你在精神上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今天这半块窝头我留下了,我也希望这半块窝头从此留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使我们牢牢记住——简朴乃修身之本!”
首页上一页1 3456下一页尾页
当年毛主席写给易永畦的悼词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城南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浸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里,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镜头十六:
杨昌济与纪督学关于学校培养什么人才的辩论: 纪督学:……这下倒好,吃剩饭,学生吃了不纠正,老师还要带头吃;一个老师糊涂不算,校长还要当着全校学生的面吃。这是要干什么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岂不是连高低贵贱都分不清?斯文扫地,真是斯文扫地呀。 杨昌济:扛锄头卖苦力的,都是下等人,是贱民,只有读书人才是上等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纪先生就是这个意思,对吗? 纪:唉,话不能这么讲,这一讲就是封建等级糟粕之论。可是世道就是这个世道,道理也就是这么个道理啊。 杨:纪先生,如果事先不知道,我会以为今天当着我的面讲这番话的,是哪位前清的学政大人,可你不是封建王朝的学政,你是民国的公务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国民一律平等,哪来的高低贵贱之分。不错,今日之中国,的确还没有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可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所要做的,不正是要抹平这种不合理的等级,让学生去除旧观念,做一个民国的新人,为人人平等之大同世界而努力才对吗。先生倒好,满口的高低贵贱,恨不得把学生都教成蝇营狗苟但求一已之宝贵前程而不思国家民族未来的自私自利之徒,我倒要请问纪先生,您这是要干什么? 纪:大道理谁不会讲,可大道理不能当饭吃。 杨:连大道理都不要了,您还想要什么道理?
镜头十七:
孔老师发现有同学浪费粮食,于是召开全校大会,教育同学。 孔校长:小的时候,我家里很穷。吃不起什么好东西。有一次过年,我母亲借了半袋玉米,磨成了面,蒸了一锅窝头。我当时饿极了,拿了一块就吃。结果烫了嘴,窝头掉在地上,母亲把那半块窝头捡起来,把脏的那一半自己吃了,干净的那一半,留给了我。香啊。今天我看到这半块窝窝头,又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那半块,真的很香。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啊!你们的父母,在家里是何等地节俭,何等地惜粮惜物。还记不记得,你们那种田的老父亲,冒着三伏天的大太阳,在田里一整天,一整天地割稻子。还记不记得,你们的母亲,经常把碗里的饭,拨一半到你们的碗里,还说自己吃了一半,就已经很饱很饱了。刘俊卿同学,请你出列。有一位老师,我想重新给你介绍一次,也给我们全体同学重新介绍一次。那就是被你们称为徐大叫花的徐特立老师。我知道,不光是你一个人,还有不少同学背后也这样叫他,徐大叫花。是啊,我们这位徐老师,看起来还真像一个叫花子。身穿粗布衣服,脚下穿草鞋。坐不起轿子,吃学生食堂。就连一把油纸伞都舍不得买。下雨天就穿一件蓑衣。寒酸哪。在长沙城的教书先生中,就找不出第二个这么寒酸的了。可就是这位徐大叫花,在省议会,光副议长一职,就有二百块大洋的月薪。更不用说他还担任着长沙师范学校的校长,同时兼着三所学校的课程。他的收入,全长沙城教书先生当中无人能比。那么他的钱去哪了呢?大家如果有空的话,不妨去一趟徐老师的家乡,长沙县五美乡。就会看到一所小学,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农家子弟的五美小学,那里的学生读书不要钱,一分钱都不要。而我们的徐老师,徐大叫花,把自己的家人全都留在乡下务农。因为在长沙城生活费太高。因为他觉得只要能省下一块钱,就能让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多读一个月的书。刘俊卿同学,你觉得不可思议吧。请入列吧。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山珍海味就是富有了吗?不!孩子们,真正的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今天你们还年轻,将来走入社会都要经历金钱和名利的诱惑,都要面临现实与理想的选择。等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你在精神上是那样的富有和快乐。相反,如果一天到晚,只记得自己那么一点私利,就算你坐拥万贯家财,就算你白天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可是到了晚上,当你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快乐。因为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无尽的空虚,因为你在精神上,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今天,这半块窝头,我留下了。我也希望这半块窝头,从此留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使我们牢牢记住,俭朴乃修身之本。
第一集 空镜 日外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 蓝天白云,晴空万里。 悠扬的钢琴声与男声合唱飘然响起,回荡于天地之间…… 一师音乐教室 日内 一双白种人修长的手灵巧地滑过键盘,校歌音符如行云流水般从指端泻落。 “……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 数十名一身雪白校服的青年学子手捧歌谱,正随着钢琴的指引,进行校歌分句练习…… 一师外景 日外 “……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朗朗歌声中,苍劲凝重的“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校牌悬挂在大门一侧。 随着镜头拉起,一师那欧式风格为主、中西合璧的典雅建筑群沐浴在琴声、歌声与灿烂的朝阳下,仿佛孕育着无穷生机……(字幕:1913年 湖南长沙) 学生们齐声朗读英语的声音渐渐盖过了歌声与琴声…… 一师教学楼 日内 一双秀美的女孩的脚走在木板走廊上。 走廊两旁,一间间教室里,英语、国文、数学、美术……风格各异的先生,白衣胜雪的学子……朗朗书声此起彼伏,仿佛正吸引脚的主人窥探眼前这未知的青春世界…… 动听的钢琴声将脚步吸引到了音乐教室虚掩的门外。 教室里,金发碧眼,却是长衫布鞋、一身中式打扮的费尔廉扭过头来:“下面,我们把这首校歌再连起来唱一遍。” 数十名学生捧起了《第一师范校歌》歌谱。 费尔廉弹出校歌过门:“预备――唱!”(字幕:第一师范德国籍音乐教师 费尔廉) “衡山……” 一声脆生生忍俊不禁的笑声突然从门口传来,打断了学生们刚刚开始的合唱,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禁向门口望去―― 一张清丽绝俗的脸正从虚掩的教室门外探出――一身淡雅学生裙的陶斯咏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情景,引来了众多男生的一阵燥动。 迎着男生们诧异的目光,斯咏的目光却充满了自然和大胆,全无半点羞涩――她索性把教室门推开了一些。(字幕:陶毅 字斯咏 时年17岁) “斯咏!” 走廊一头的楼梯口,陶会长皱起了眉头,“像什么样子?还不过来?” 陶斯咏又看了两眼,这才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 教室里,费尔廉连敲了几个高音,男学生们这才收回追随斯咏的目光――琴声与歌声重新响起。 走廊一头,斯咏跑到了陶会长身边。 陶会长:“不带你来偏要来,来了就不老实!” 陶斯咏:“我看看怕什么?” 陶会长瞪女儿一眼:“这是男校!女孩家东跑西跑,成何体统?” ――转头向陪同他的方维夏:“小女失态,让方先生见笑了。” 方维夏:“哪里。陶翁代表商会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小姐参观一下有什么关系?倒是孔校长有事外出,未能亲迎陶翁,是敝校失礼了。”(字幕:第一师范学监主任 方维夏) 陶会长:“孔校长新履校长之职,必是有要务在身嘛。” 方维夏:“陶翁猜的不错,孔校长的确在办一件于敝校的未来至关重要的大事!”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一阵急促有力的军鼓声隐隐响起于画外…… 都督府门前,日外 “咚……”急如雨点的鼓棰下,八面西洋军鼓整齐而急促。 军鼓声中,一排排锃亮的高统军靴迅速排列成行,雪亮的刺刀一行行闪亮在士兵的肩头…… 街道 日外 一乘长沙特有的“三人抬”小轿吱呀吱呀地晃悠着。 三名轿夫穿着草鞋的脚有节奏地走在青石街面上…… 都督府门前 日外 新式文官打扮的纪墨鸿骑上马,挥了挥手。 绶带肩章、一身法式戎装的侍卫长威风凛凛:“李氏芋园,板仓杨宅!” 军鼓的节奏中,几十双军靴齐步小跑在青石街面上,军人特有的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仿佛震得地面都在发颤…… 街道 日外 小轿上的孔昭绶金丝眼镜、长衫马褂、圆口布鞋,一副标准的中式打扮,手里却拿着一份日文报纸,有滋有味地读着。 街道 日外 军鼓急催中,跑步前进的军靴踩着整齐的步伐。 一排排法式圆筒军帽上,雪白的羽毛映着数十口寒光闪闪的剌刀...... 街道 日外 “三人抬“吱呀吱呀的起伏声中,孔昭绶胸前的怀表链子与报纸的一角一起晃悠着…… 画外,隐隐的军鼓与脚步之声仿佛正与他争夺着时间…… 杨宅门外 日外 “板仓杨”的门牌挂在杨宅门侧。 宁静的院内,正传来杨开慧稚嫩的背书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杨宅院内 日外 这是一座栽满了花草、雅趣盎然的小小院落,靠墙的花架子上养着十几盆兰花,一大一小两只一模一样的洒水壶摆在花架旁,一只戴着串佛珠的手正持着剪刀细心地修剪着兰花。 十一二岁的杨开慧一身士林蓝的女学生裙,怀里抱着一本《诗经》,正在背书:“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谓我何求……” 她挠着脑袋,显然记不起后面的句子了,求援的目光瞄向了花架这边。 戴着佛珠的手指了指天空。 杨开慧顺着手指的方向望望天空,想了起来:“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灿烂的阳光映照在她天真而童稚的小脸上,她稚嫩的声音是那样清脆悦耳,那样无忧无虑,犹如天籁般充满了这宁静雅致的小院……( 字幕: 杨开慧 时年12岁) 她背书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正在修剪兰花的剪刀也停住了――院门外,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正由远而近…… 杨家院门外 日外 “立――正!” 一声威严的军令骤然响起。 轰然一声,几十双锃亮的军靴踩得地上尘土飞扬--随着院门打开,出现在门前的正是方才那队法式盛装、绶带肩章、刺刀闪亮的仪仗兵,前面排列着八面军鼓和一行铜管军乐手。 打开大门的,是40岁上下、衬衣马甲、气质儒雅的杨昌济,手腕上戴着那串佛珠。(字幕:杨昌济 号板仓先生) 侍卫长:“敬礼--” 仪仗队同时枪下肩,向杨昌济敬礼,与此同时,八面军鼓同时敲响。 藏在父亲的身后,开慧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隆重。 鼓声中,纪墨鸿走上前来,手一抬。 军鼓戛然而止。 纪墨鸿中气十足:“卑职省教育司督学纪墨鸿,奉湖南都督谭延闿大帅令,特来拜访板仓先生。”向后一挥手,“呈上来――” 鼓声、军乐声骤然大作。 通往杨宅的巷子口 日外 “三人抬”小轿被仪仗队和看热闹的人群挡住了去路。 孔昭绶收起报纸,不解地打量着前面…… 杨宅门前 日外 军乐声中,两名仪仗兵托着一只锦缎衬底的盘子正步上前,盘中是一封大红烫金、富丽堂皇、足有一尺见方的聘书。 纪墨鸿:“谭大帅素仰先生风格高古,学贯中西,今林泉隐逸,是为我湘省厥才之失。兹特命卑职率都督府仪仗队,礼聘先生俯就湖南省教育司司长。这是都督大人的亲笔聘书,伏请先生屈尊。” 他双手捧起聘书,呈到杨昌济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