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风)现代诗:写给杨万里故里的诗(1) 文|01一线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士、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为金朝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谥号文节。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 杨万里从小就很喜欢读诗、写诗。他开始背了许多唐诗,后又学习宋丞相王安石的绝句。成年后,他最喜欢“江西诗派”的诗。如黄庭坚描写泰和快阁的诗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他认为写得很有情趣。诗读多了,心中充满诗意,他就模仿前人的方法写起诗来。 他当初的诗风很像“江西诗派”,用词精巧,还常用典故,杨万里听了很高兴。去湖南零陵当县官时,杨万里已35岁。至此,他共写了一千多首诗。可是,他觉得自己写的诗虽然精炼,用词造句花了不少功夫,但有时不流畅,不顺口,别人读得很吃力,有的还缺乏生活气息。他认为,总是仿照古人的写法,没什么新意,是不会有进步的,应该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他苦苦思索了很久,找不到好的办法。有一天,他决心与过去告别,把以前写的千多首诗稿堆在院子里,狠下心来,点一把火全烧掉了。望着燃烧的诗稿,他松了口气。 烧掉了旧诗,杨万里从头开始。公务之余,他到田间地头去与百姓交谈,到山野之中去听小鸟的歌唱,去观赏竹风流水。百姓民风的古朴、清纯,大自然的雄奇、壮美,一股股清新的空气滋润着他的心田,使他感到视野开阔了,心胸舒展了,写起东西往往信手拈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首首新作,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呈现在人们面前。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杨万里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独树一帜,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诗风。他的诗语言自然活泼,想象丰富,新颖且富于幽默诙谐。因别具一格,后人把杨万里的诗称为“诚斋体”。 杨万里写作极为勤奋,一生写诗2万多首,是历史上多产的诗人之一。现存的《诚斋集》中有《江湖集》《荆溪集》《西集》、《南海集》、《朝天集》、《江西道院集》、《朝天续集》、《江东集》和《退休集》等共4200余首诗。 2020年10月25日这个庚子中国传统“九九重阳节”,秋日暖阳。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联合中共吉水宣传部主办,吉水县文学艺术联合会承办了“中涵吉水香 杨万里诗艺研讨会暨重阳诗会”,我作为全市130余名诗词界人士之一参加了盛会和相关采风活动。曾经我的每次北行都要经过吉水,然而,信步驻足在吉水游览考察还是第一次。这次参加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活动,有幸让我同瞻吉安古庐陵、吉州先贤,进一步从中获得文化自信的动力,更加对家乡有种敬畏感和自豪感。当时按照学会在吉水重阳诗会活动安排,上午主要是瞻仰此地的吉安先贤杨万里,之后,参观湴塘村民俗和宗祠文化,了解古代杨氏宗族发展文化与乡村耕读文化,最后到中国进士园了解中国古代士官文化;下午开展诗艺研讨重阳诗词吟诵和朗诵交流。 2023年4月22日,2023“文山赣水”吉安市第十六届庐陵谷雨诗会在吉水进士文化园举行。我因参加谷雨诗会上午的采风活动,参观了解缙陵园、杨万里公园和进士文化园。拜谒了位于吉水县黄桥镇西约两千米的蓬形山坡上的杨万里墓。2024年11月9日,又因应邀参加在吉水举行的首届杨万里诗歌奖颁奖典礼再次踏入这片土地。2024年12月7日,参与组织《井冈青峰》微刊六周年庆暨颁奖活动采风第四次去了杨万里故里——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观光旅游。 今应后两次活动主题征稿我为杨万里故里写的诗陆续发刊,同大家分享。 欢迎大家点评! 现代诗:诚斋博您万里 庐陵肥沃的土地物华天宝 禾谱秧歌赛伊甸天堂。 田地稻花菜花蜂蝶喜往, 池塘莲荷鱼虾蜻蜓闲逛。 阡陌小肠飘过鱼米之香, 牛背上响起家乡童谣。 赣江汇聚涓涓细流在徜徉, 过往赣地庐陵吉水流向了远方。 宋代吉州的富滩人杰地灵方, 江湖一米杨,志在万里疆场。 大地的营养哺他生长, 书院耕读之风每入行蘘。 满腹经纶兮育成门第书香, 庙堂归来兮杨万里衣锦还乡。 大地深沉含蓄然海生畅响, 自成诚斋体而博采众长。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现南昌大学)、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乡村作家,长青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江西散曲》微刊编委、吉安市诗词楹联学会和吉安市作家协会理事、吉安市散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散曲社副社长、吉安县作家协会主席兼诗词学会理事、吉安市《庐陵诗词》微刊编委、《庐陵散曲》微刊主编、吉安县《庐陵文苑》期刊和微刊执行主编、《文山艺苑》期刊编委、《井冈青峰》微刊总编、《草塘馨风文学》微刊副总编、山西黄河曲社及其原平市和大牛店农民散曲分社社员、深圳长青诗社及其散曲学会会员、龙风文化发展中心龙七文学社四分社执行社长。多年来,不忘理科专业写作,退休之际的文学写作则在《当代作家》、《中国教育科学》、《中华诗词》、《中国乡村》《中华散曲》、《当代散曲》、《长青诗刊》、《华人文学》、《中华文艺》、《诗文杂志》、《新时代文学》、《梨花》等期刊、《东方烟草报》《江西晨报》《井冈山报》《吉安通讯》等报刊和《九州散曲》《江西散曲》《诗国江西》《长青散曲》《原平散曲》等电子刊发表作品。 我的业余只想静守自己的内心,做岁月里的宁静人。起名“01一线”网络昵称,故名我是一线的设备技术、网络与信息化工作者。平时喜欢随笔写点人生经历和感悟文字,用以调理白天强于工科的头脑。 感念之余,我回顾了过去,检讨了自己。认定了两点体会:一是要把人生奉献给那些永恒不变的事物,因为生命的伟大用途,是要把它花费在比本身寿命更为长久的事物上面。二是要决心为年岁增添生命,因为思想得最多,感受到最高尚的东西,做出最佳行为的人,生活得最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