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一个能破局成事的人性铁律,不要讲道理,别人帮你绝不是你道理说的对,而是帮你就是在帮他自己!

 谋略那些事 2024-12-16 发布于江苏

《资治通鉴》第八十卷 晋纪二

 西晋·晋武帝咸宁元年二年(丙申,公元276年)

【原文】

祜上疏请伐吴曰:“(陈述伐吴的可行性,不是重点)”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贾充、荀勖、冯尤以伐吴为不可。祜汉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进恨于后时哉!”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

【译文】

译文有点长,略过,真不影响阅读。

【解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你身处一定位置会后你就会发现,想做事最大的难度不是事情本身,而来自于人的问题。

下面人的无法理解、同级别的使绊子挖坑、上级领导的不支持、身边盟友的心不齐,心累。

所以说越往上走想要做事,就越要会统战。

至于如何统战,一切都要从最基本的人性入手。

羊祜上书建议司马炎发动伐吴战役,理由原因不是重点。

三国走到这里,自从魏晋灭蜀之后,天下一统格局基本上已经明朗,孙吴不过是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再加上孙吴内部吴帝孙皓乱搞,更是加速西晋灭吴的进程。

西晋伐吴是整个朝堂的共识,但就是如此依然有人反对。

议者多有不同,贾充、荀勖、冯尤以伐吴为不可。

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人群总一定会分出左中右,这就是立场,而决定立场的从来不是什么主

既然灭吴已经是整个西晋上下的高度共识了,贾充、荀勖等人的反对显然不是认为伐吴不可,而是基于羊祜提出伐吴的当下,若执行了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这才是关键原因。

羊祜提出伐吴,这事也会让他负责操办起来,将来大胜之后会有一大批人因功封爵升官,紧接着就是进入朝堂。

而贾充、荀勖若无法参与到伐吴中,论功无缘,未来必定会因为新贵入朝而被稀释权力,他们的利益必然会受损,基于他们就不会同意现在发动灭吴战役?

再看支持羊祜的几个人,杜预现在职位不过是度支尚书上升空间极大,如果没有重大功劳需要磨资历,中书令张华祖上是张良,但家道中落属于寒门迫切需要立功来恢复祖上荣光。

贾充、荀勖的反对,是扎根在未来朝堂的权力格局,是急需军功的后进与老功臣集团的矛盾。

看明白了这一点,贾充、荀勖的反对就不难理解了。

他们和羊祜尿不到一个壶里,不希望羊祜占据灭吴大功。

羊祜提出伐吴,执行自然由他安排,按照其计划并没有贾充集团的利益分润,这是贾充无法接受的。

灭吴势在必行,但谁来负责就意味着泼天的政治利益,贾充集团想占据这块大蛋糕,所以这事必须要贾充集团来提,而不是由羊祜来提。

贾充、荀勖等人无论嘴上如何说伐吴不行,任其理由再伟光正,暗地里充斥了腐臭的的利益算计。

就算有司马炎认可又有什么用,贾充、荀勖等人反对,这就让灭吴这个朝堂上下已进高度共识的事推动不下去。

由此也可以看出贾充的势力影响力在朝堂中影响有多大,当然也侧面看出司马炎作为皇帝不够果决。

【闲扯】

回到开头咱们提到的,事情难办,难在人难搞定。

人为什么难搞定,关键就在于每个人的算盘是不一样的,放在一起就是一团乱麻,而能够把乱麻梳理清楚的人在历史上无一不是大能。

我们大多数人做事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做的这件事正确、对大家都有好处、有利于组织,应该大家都会支持,从而忽略的涉及到相关人员的利益,最后结果自然不免有不支持、不理解、使绊子的发生。

你想要做一件事,遇到别人反对很正常,明面上的理由梳理完了之后你就要想的人问题。

对方反对是不是损害他的利益?

对方是不是也想分杯羹但是自己没带对方玩?

对方是不是想自己来搞这事不想你来做?

俗话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别人的反对不会是没有理由。

你想要把人搞定就要从人性入手。

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所有行为必然利己,包括对方反对你,这就是一种利己的体现。

顺着这个点去想,他的好处如何体现?这就是你要用心揣摩的地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