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所以我也想谈谈:“森林样的教育,需要不一样的教师”。 从近些年一些老师代表说起朱浩楠老师和数学建模课程十年前进入十一学校的朱浩楠老师,来了就提出要开数学建模选修课,我们同意先以带兴趣小组开始,带着带着,朱老师很快搭建起“数学建模”课程,进入到学校数学学科课程体系。2017年,高中新课标发布,“数学建模”能力被列为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选课走班对教学班一般会限定不超过24个人,但朱老师的数学建模课经常挤进去近百人,不少同学不要学分认定也要上这门课。还出现随着开课进展,课程难度增加,过来上课的学生反而在增多的现象。朱老师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学数学建模活动的发展,而且有广泛的地区和跨学段、跨国别的链接与交流;他出版的两本专业书籍,都是数学领域的院士给他作的序。我不知道朱老师怎么认识的院士,院士为什么愿意给他写序,确实写了,还对他的工作大加肯定。 最近学校容光楼改建,我们一直惦记着给朱老师一间教室的事落实了。他在教室里备了咖啡机,很多种咖啡豆和有趣的咖啡杯。教室里书架上不仅仅是数学和数学建模书籍,还有很多人文社科类书籍。朱老师跟带过已经毕业的学生保持着非常好的联系,他开设的数学建模社团,很有凝聚力和影响力。 人工智能课程“明星老师”郑子杰教师节下午,有老师转来一篇公众号热文《北大博士当中学老师:我不是为了“躺平”》,发布三个小时阅读量就达到10w 。文中没有明确说是谁,但我们都知道说的是郑子杰老师。 一次关于科学领域课程的内部小型研讨会,二十多个人讨论到晚上九点多,大家已经有一些疲惫了。郑老师最后一个发言,他是这么开场的:累了的同志可以先回家,但是田校长你不能走,后面的话我很大程度上是对你说的。我受宠若惊,也很配合,赶紧搬起椅子往前坐了坐,掏了掏耳朵,洗耳恭听。 郑老师是北大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博士毕业,对人工智能特别感兴趣,他觉得这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之一。2019年,在人工智能还远不如今天这么广泛受到关注的时候,他就跟我们提出想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他熟悉班里每位学生,深受学生喜爱,是年级的“明星教师”。而他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已经迭代近二十次,多所高校相应专业教师也在联系他合作。最近,郑老师又出圈了,他把自己精心迭代的15讲人工智能课程做成视频课程、全部免费开源,毫不藏私。面向中学生开人工智能课程的机构老师,纷纷以不同方式向他表达敬意,更有机构老师直言这套课程价值百万。 带着学生“玩出新高度”的杨帅斌老师鼓励学生演话剧的黄钰婷老师热爱话剧的语文学科黄老师,是第一位使用学校“黑盒子”空间的语文老师。她组织“青春成长剧场”,每学期带着学生创、编一场话剧,用话剧的视角阐释对青春和成长的理解。进入学校不到三年,她已经指导学生创作、排演原创戏剧《青春成长四部曲》,贯穿学生初中学习成长,也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回忆。
如何让新生代教师的潜能充分释放?新生代教师的特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的《90后研究报告》中提到,90后这代人在择业时候有一些重要考量:尊不尊重员工、符不符合个人兴趣、未来职业发展、收入、福利等。 还有一篇报道说,70一代生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是“安稳的生活”,80年一代人的理解是“成功的事业”,90年这代人是“做自己想做的”。 使命,能召唤更多志同道合的行动者对他们的想法不要轻易说“不”,超越学科看到育人价值第二点,对老师们的想法不能轻易地说“不”,一定要超越现在传统的学科,去看到他们想法背后的育人价值。 郑子杰老师的履历和学识,足够进入很多好的中学甚至大学,找到我们已经是他挑选的第三家、第四家。他跟我们就谈了一个条件:学校允不允许开人工智能课程?因为在当时学校人力资源是我负责,所以这事是我的亲身经历。其实只要对于学生成长有益,不管课程还是活动都可以,不必局限在语数外,局限在中高考。我们在做的,是育人。 后来郑老师从机器学习、算法角度出发,建设了贴近于中学生的启蒙,具备一定高度的人工智能课程,课程价值受到了广泛认可。 包容和理解新一代教师的特点,做好服务和支持● 简单机械的重复:老师们看不到价值,我们也没有引导着他看到价值 ● 不理解的行政要求:老师可能抬腿就走 ● 低效的会议,跟行政部门打交道 ● 在意或迎合所谓的领导 ● 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支持:空间的、资金的、想法的支持、资源的协调 ● 支持部门做好“防火墙”:我们曾给一名压根不在意职称评定、却在校内赢得广泛认可的教师“校内特级”,人力资源部帮他整理资料参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行政部门给一线做了不少“防火墙”工作。 ● 给予创新、施展才华的空间 ● 让他知道“我们愿意支持” …… 不用担心我们是“纵容”,我们更看重和感谢他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价值。能够应聘到十一的老师都很认同这条纲要条款:学生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你在学校中的价值就有多大。任何一位老师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甚至缺憾,但都不可以轻慢学生、忽视教学……(《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第五章教师)我们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正向的影响。 价值感在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在看得见的成长里一次,我想了解老师们关于青春期话题的研究进展。跟一些教育顾问聊完之后,我说你们上手上有没有资料,他们瞬间就给我发来了积累的案例。我仔细地读过,这不止是案例,对于青春期经常碰到的那些生理、心理问题,以及教师在面对学生时的心态等,都有着非常好的解读。一具体,就深刻;一深刻,就专业。一旦专业了,老师再跟孩子们、跟家长、跟社会沟通的时候,他会给出专业的分析和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更能赢得尊重,非泛泛而谈。 最近学校的原点咨询中心在研究学习,近几期的工作坊活动中,他们从专业的视角研究“记忆”“马虎”“注意力”“压力”“审题习惯”等。不断从案例出发,回溯原理和本源,提出可操作的做法建议。 营造适合不一样教师生长的校园氛围要想这些有潜质的新一代教师发挥潜能,我们还要注意不要给老师设置节节攀升的功利性指标,校园里保持适度的松弛感。我们要给予他们尊重和信任,给予他们空间和自由,我们也要让校园里的“民主”和“平等”看得见。我想只有这样,才可能让校园里更多一些富有个性和魅力,能够从不同维度滋养、正向影响孩子们的老师。 也只有这样,森林一样的教育才更具有实现的可能。 |
|
来自: 大奔h1wmjlcm1r >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