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游踪之二:赵孟頫管道昇合葬墓在德清 梅庆吉 我在写《管子行迹考》一书时,曾查到管仲和鲍叔牙在湖州留下了他们的行踪。湖州西郊10多公里处有座名山西塞山,它还有一个名字——栖贤山,这个名字,则跟管、鲍有关。当年管、鲍经商来到这里,从事经商活动。后人尊奉他们二位为贤人,便将此山更名为栖贤山了。在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一山一漾一石桥,一寺一村一古道。 渔歌千年尤不绝,分金义重贵知交。 最后一句,说的就是管、鲍在此留下的故事。明万历《湖州府志》中,列有吴兴八景:西塞晚渔、关山白云、罗浮湍浪、栖贤分金、仙顶梁杏、大夫古桥、鱼湾风月、溪风秋雨。管、鲍分金遗迹赫然在列。因管仲曾在这里生活过,所以,其后裔便在这里繁衍生息。《乌程县志·山川》载: 栖贤山:在县西二十里,本名西崦山,山有石洞,旧传有仙居此。又曰:齐田常之乱,管仲之后逃入吴,有居此者,今山多管姓。 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的妻子管道昇就是管仲后裔。从前湖州有条很有名的小街名金婆弄,弄里有座建筑,那就是管道昇父亲的住所。管道昇嫁给赵孟頫后,将此处住宅扩建为三开间的楼房,题名曰“管公楼孝思道院”,简称“管公楼”,赵孟頫题写了《管公楼孝思道院记》一文,其中有这样的话: 按《吴兴志》,管夷吾之后,有避地于此者,人因名其地曰“栖贤”,今乌程栖贤山是也。其裔散处郡邑,迄于今不绝,吾妻仲姬所自出也。 赵孟頫明确地说,他妻子管道昇就是管仲的后裔。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所以,我对管道昇有了更多的关注,在书里,对她说了下面一段话: 管道昇也是一代名家,诗书画俱佳。书法专攻行楷,端庄华贵,清闲自由,行书幽新俊逸,与赵孟頫不相上下。尤擅画墨竹梅兰,有《竹溪揽胜图》《水竹图立轴》《璇玑图诗》《竹石图》《潇湘夜雨图》等作品传世。诗作也独步一时。延佑六年(1319)病逝于山东临清舟中,赵孟頫将其运回故里,安葬在今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并亲笔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赵孟頫去世后,与管道升合葬在了一起。 当何坚新先生说要拉我去德清浏参观考察防风故国时,我就提出时间若允许也去看看赵孟頫和管道昇的合葬墓。何先生按我的要求,做了安排。管、赵合葬墓此前何先生来过,可谓轻车熟路。我们离开防风庙,大约半个多小时,到就了两位丹青巨擘的长眠之地。 墓前有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坊额上写着“管赵千秋”四字。按中国礼法,赵应在管前,不知为何要这样写。有人分析,莫非与管死于赵前有关?不得而知。旁边有方文物保护碑,上书“赵孟頫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于2013年3月公布,没有管道昇的名字。 踏上十级台阶,就是通往墓冢的神道,约30米左右,上面铺着红地毯,说明前不久刚举行过祭祀活动。很快就来到了墓冢前,左右两侧有一对石马,一对石人,都是元代的遗物。1992年,有关部门对墓地进行清理,在墓冢1.5米深处,发现了长3米、宽2.6米的石板双室墓,证明这是管、赵的合葬墓。还有11米长的夯筑神道。在清理神道时,发现了一对翁仲和一对石马。翁仲高2.2米、宽0.8米;石马通长2.7米、高1.5米,均为太湖石质,做工精细。 再上20道级台阶,就到了墓冢前。墓冢呈圆形,下为石砌,上为封土。墓前一碑,上书“元魏国公赵孟頫、魏国夫人管仲姬墓”。据载,赵孟頫生前,曾亲笔写了“元学士赵孟頫之墓”碑,毁于清代。现在的墓园,是1993年重新修复的,占在3000平方米。墓的背后,就是戏台山。 墓碑上的“魏国公”,是赵孟頫去世后,元英宗给予的封赠。明宋濂撰《元史·赵孟頫传》载: 至治元年,英宗遣使即其家,俾书《孝经》。二年,赐上尊及衣二袭。是岁六月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这里明确说至治元年(1321),英宗派人到赵家请书《孝经》,第二年去世。民国时期柯劭忞所撰《新元史》本传载赵孟頫之死,比《元史》早了一年: 至治元年,诏孟頫即其家,书《孝经》。赐上尊及衣二袭。是岁卒,年六十九。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这里比《元史》少了“二年”二字,按此说,赵孟頫去世于至治元年。多了“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应该说,《新元史》比《元史》晚了好几百年,应该有所订正,是不是作者有了新的资料,不得而知。但现在多数论述,都持赵孟頫至治二年去世说。在赵孟頫的《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里,有这样一句话:“延祐四年,余入翰林为承旨,加封魏国夫人。”是说他的夫人管道昇于延佑四年被封为魏国夫人,那么前提应该是赵孟頫先封魏国公才对。这可是赵孟頫自己说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由于赵孟頫入元后历任高官,他的先祖也得到了加封,其父也曾被加封为魏国公。《元史》本传载: 曾祖师垂,祖希永,父与訔,仕宋,皆至大官。入国朝,以孟頫贵,累赠师垂集贤侍读学士;希永太常礼仪院使,并封吴兴郡公;与訔集贤大学士,封魏国公。 看来这个魏国公,是他们赵家的世传。赵孟頫不但书画艺术横绝一世,而且还有显赫的家世。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秦王赵德芳之后。其五世祖为宋孝宗之父、秀安僖王赵子偁,四世祖为崇王赵伯圭。因孝宗赐赵伯圭宅第于湖州,故而他的后代子孙成为湖州人。赵孟頫的曾祖赵师垂,祖赵希永,父赵与訔,皆仕于南宋,官衔颇高。赵孟頫为与訔第七子,11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督学抚养成人。但到了赵孟頫,已经风光不再,“城头变换大王旗”,已经成了大元的天下,而他则成了宋遗民。 但赵孟頫很快就走出了阴影,至元二十四年(1287),被元世祖忽必烈征召入京。忽必烈被赵孟頫的气势所折服,称其为“神仙中人”,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之上,当即授予兵部郎中。之后的成宗、仁宗、英宗,都对赵孟頫礼遇有加,官职越来越高,至晚年更加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 延祐六年(1319)四月,因管夫人病发,赵孟頫得旨还家,于二十五日离开大都。五月十日,管夫人逝于山东临清舟中,赵孟頫父子护柩回到吴兴,将其安葬,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地方。赵孟頫在给她写的《墓志铭》里,具体描述了这个过程: 延祐四年,余入翰林为承旨,加封魏国夫人。五年冬,旧所苦脚气疾作,上遣太医络绎诊视。六年増剧,闻于上,得旨还家,四月廿五日发大都,五月十日行至临清,以疾薨于舟中,年五十八。呜呼哀哉,余與子雍护柩还吴兴。 没想到脚气病也能死人!管道昇之死,让赵孟頫十分悲痛,当即写下了情真意切、荡气回肠的《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文章开头,先写到了管道昇与管仲的关系: 夫人讳道昇,姓管氏,字仲姬,吴兴人也。其先管仲之子孙,自齐避难于吴兴,人皆贤之,故其地至今名栖贤。 看来,赵孟頫很在意其夫人为管仲后裔这个身份,一同志提及。文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夫人人品、处事、待人、家务,以及艺术造诣等方方面面的描述: 夫人天姿开朗,徳言容功,靡一不备: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处家事内外整然;岁时奉祖先祭祀,非有疾必斋明盛服,躬致其严。夫族有失身于人者,必赎出之。遇人有不足,必周给之,无所吝。至于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心信佛法,手书《金刚经》至数十巻,以施名山名僧。天子命夫人书千文,勅玉工磨玉轴,送秘书监装池收藏……又尝画墨竹及设色竹图以进,亦蒙圣奖,赐内府,上尊酒。尝谒兴圣宫皇太后,命坐赐食。恩意优渥,受知两宫,可谓荣矣。夫人之亡,内外族姻皆为之恸,尝与余游者,莫不流涕,则夫人之徳可知已。 管道昇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画家,从这里得知,她还是一位贤妻良母。《新元史·赵孟頫传》里,也提到了管道昇: 孟頫妻管氏、子雍,并以书画知名。仁宗取孟頫及管氏与雍所书,装为一帙,识之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善书者。” 文中提到的赵雍,是他们的次子,也是一位成就显赫的书画家。赵雍因父荫功,曾授昌国州知州,后改任海宁知州。至正十四年(1354),累迁集贤待制。至正十六年(1356),任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同年四月张士诚部攻陷湖州,南下湖州已不望,只好携全家到临淄矮槐树村避难,又迁沂水县邑北约十里的柏家坪隐居,改“雍”为“用”。洪武二年(1369)去世。传世画作有《兰竹图》《溪山渔隐》《饮中八仙图》,书法作品有《与中峰和尚札》《彰南八咏诗》等。 赵雍 赵孟頫《墓志铭》的最后是铭文,其中有这样几句: 东衡之原,夫人所择,规为同穴,百世无易。 树以青松,铭以贞石。婉娩之徳,万古是式。 这说明,葬于东衡,是管道昇选好的地方,并约定等赵孟頫百年后,合葬在一起。人们不禁要问,她为什么选择安葬在这里?原来管道昇的故里就在洛舍镇以东的钟管镇茅山村,与东衡村一河之隔,距离十分的近。这等于魂归故里。 墓旁还立着一通碑,上面写着“吴兴墓前怀英风”,上款写的是“谒赵孟頫管仲姬夫妻茔城”,下款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初五东瀛后学憙斋书”。从“东瀛”二字来看,这个人应该是日本人。后来查了一下,此人的全称为谷村憙斋,为日本书道联盟副理事长。我在林散之的一幅旧照片里,看到了他。 因为两位大艺术家安眠在了东衡村,为这里染上了浓浓的丹青色彩,所以一进村口,就看到了一座建筑风格十分别致的二层小楼,那就是“赵孟頫管道昇艺术馆”,前面临水,十分灵动。 艺术馆后还有一座赵公寺,看到此名,以为与赵孟頫有关,走进去一看,迎面的大殿上写着“大雄宝殿”四字,里面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原来是一座佛寺,那为什么又叫赵公寺呢?一查,还真跟赵孟頫有关。这里曾经是赵孟頫所建别墅“阳林堂”。 至元十二年(1274),蒙古铁骑长驱南下,江浙一带闻风陷落,湖州也未能幸免。作为皇室后裔的赵家,不得已四处避难,这一年赵孟頫22岁。因德清有他的舅舅和表兄弟,便来投靠他们,把家安置在余不溪畔。余不溪又称龟溪,是苕溪流经德清一段的名称。很快,赵孟頫就在景色优美的环境中找到了创作灵感,一幅幅佳在他的笔下涌流而出,在江南大地上播散着。接着破土动工,在溪边建起了别墅,计划在此长住。他的《德清闲居》一诗,写的就是他这段时间的情景: 巳无新梦到清都,空有高情学隐居。 贫尚典衣贪购画,病思弃研厌求书。 圉人焚积夜防虎,溪女叩扉朝卖鱼。 困即枕书饥即饭,谋生自笑一何疏。 诗中“贫尚典衣贪购画”、“困即枕书饥即饭”两句,多么形象的写照!赵孟頫于至元十二年入住此处,到元二十四年入都为官,在此共生活了12年。我们进村的时候,看到村口有个牌坊,上面写着“赵孟頫故里”,我头脑里在划魂,其故里不是在湖州城里孙衙河头甘棠桥南吗?那里有赵孟頫纪念馆,名之曰“赵孟頫故居旧址”。至此我才明白,那里的住宅应属他的祖辈财产,属于赵孟頫自家的一份,只有德清这处别墅。后人将赵孟頫尊为神,将其故居辟为庙宇,塑像供奉。后来成为佛寺,但为保留对赵孟頫的纪念,仍以“赵公”名之。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生活期间,赵孟頫收获了美满的爱情。他在《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里,提到了此事: 考讳申,字直夫,妣周氏。管公性倜傥,以任侠闻闾里间。夫人生而聪明过人,公甚奇之,必欲得佳壻。予与公同里闬,公又奇予,以为必贵,故夫人归于我。 赵孟頫说跟管家“同里”,并不夸张。管家在今钟管镇茅山下的管家埭,与洛舍镇东衡隔河相望,直线距离不到10里。茅山下有清胜寺,也是赵孟頫经常光顾的地方。此寺建于唐代,至今犹存,在德清县钟管镇龙山路。加上管道昇有艺术的天份,而赵孟頫又是名扬天下的才子,他们的来往自然会多。他们成婚的时候,赵孟頫已经34岁,管道昇也已26岁,别说在那穷乡僻壤,就是在通都大邑,也是剩男剩女了。这是上帝有意安排的这样一对美满姻缘。管道昇选择墓地,应该考虑到了两个家庭因素。管道昇去世4年后的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六月十六日黄昏,赵孟頫在湖城甘棠桥寓所逝世,享年69岁。九月十日,其子赵雍将他与夫人管道昇合葬在了一起,兑现了他们生前的约定。 赵公寺前有个水塘,边上有块牌子,上面是一首诗《我侬词》: 你侬我侬, 忒煞情多。 情多处, 热如火。 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 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 一齐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 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 死同一个椁。 这首诗我十分熟悉,我在一篇文章里曾经引用过。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出自管道昇之手。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悽美的故事。他们婚后,虽然恩恩爱爱,但管道昇连续生下三个儿子,六个女儿,加上年事已高,未免人老珠黄。此时的赵孟頫正是春风得意,便萌生了妾的念头,写信给管道昇,暗藏此意。管道昇何许人,一看就明白了他的小九九,但她不动声色,写下了这首诗给赵孟頫。赵看后,被她的真情所打动,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与管道昇从一而终,白头到老,谱写了一曲爱情佳话。 自从他们合葬在此之后,受到了历代人们的呵护。1915年,德清县《新编县志》总纂程森就曾加土修理,立了墓碑。1992年,意外发现地下墓穴,当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对墓地进行了全面维修。1997年8月29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12月10日第一稿 2024年12月16日第二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