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史丨甲午战争期间,为什么清廷没有加大对北洋水师的投入?

 人文之光 2024-12-17 发布于辽宁

关于晚清甲午战争的惨败,很多人归因晚清的腐败。当然这个归因个人觉得没错。但是多数人在叙事的时候,往往是这样认为:慈禧太后把买军事设备的经费拿去修园子,所以导致北洋水师设备落后于日本,最终输给了日本。并借此得出结论:那就是清廷高层都太愚昧了。

其实,慈禧太后也好,李鸿章也罢,作为高层人物,或许科学素养不如现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群体,但是在脑回路方面,可要比如今99%的网民要复杂太多。

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的发展遭到压制,其实和当时清廷的权力结构有很大关系。

1、晚清局势

其实早在清朝嘉庆、道光帝在位时期,清廷就处于一种统治危机的状态下——比如嘉庆后期吏治腐败,甚至还有天理教进攻紫禁城、在天子脚下搞事情的记录。而道光帝在位时期,这种腐败的情况比照嘉庆时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很不幸,鸦片战争就爆发在这一阶段。

其实早在嘉庆帝在位时期,白莲教基础上(天理教也属于白莲教的一个分支)的农民起义就层出不穷。而道光帝在位后期,拜上帝会发动金田起义,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清廷的统治。而清廷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很大程度依靠地主武装。于是湘军、淮军、楚军这样的诸侯武装诞生。

当然这个剧本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比如晚唐就是默认民间组织武装和军阀武装镇压黄巢起义,于是催生了杨行密、钱鏐这些新军阀,为后来晚唐的解体埋下了伏笔。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以后,清朝当时的当家人也面对诸侯林立的局面。

不过,晚唐的唐昭宗没能解决诸侯割据的局面,而慈禧太后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延缓晚清的崩盘。所以说,从统治技术角度来说,慈禧太后并不是太弱。

2、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的猜忌

对于慈禧太后来说,慈禧太后执政需要武装力量的支持。毕竟,任何统治者如果失去了武装力量的支持,那么其权力就是不稳固的。唐昭宗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慈禧太后很大程度上依靠淮军集团的支持。李鸿章是淮军集团的首领,这也是为什么李鸿章能在晚清位极人臣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不代表慈禧太后对李鸿章完全信任。毕竟,如果统治者完全依靠一个军阀来维持其统治,那么,其依靠的军阀也很可能如同曹操、尔朱荣那样,将统治者反噬。所以慈禧太后在依靠李鸿章和淮军、北洋水师作为自己权力基础的同时,对这个群体也猜忌——最起码不能让李鸿章的淮系军阀一家独大。

因此当北洋水师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慈禧太后不愿意继续让清廷支付经费给北洋水师,防止淮系的势力膨胀到无法节制乃至晚清的军政失去平衡性。

当然,慈禧太后还担心一点:那就是自己毕竟属于“摄政”,正儿八经的皇帝是光绪帝。所以慈禧太后还得担心,这李鸿章万一哪天有了想法,投靠光绪帝,那自己可一丁点节制能力都没有了。毕竟皇帝亲政天经地义。

慈禧太后也清楚洋人武装的危害。但是相比之下,军阀做大才直接危害自己的利益。所以,慈禧太后有必要遏制军阀的势力。

李鸿章作为封建官场的老鬼,哪里不知道慈禧太后的这些心态?所以李鸿章为了避免猜忌,也开始限制北洋水师的发展,对于需要添置设备的要求,李鸿章也表示没钱。

但其实,李鸿章有钱。

因此,晚清的昏聩决策,并不是慈禧太后和李鸿章蠢,而是各有各的考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