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回胡同:今天的北纬路

 颐源书屋 2024-12-19

(小编语:这一小片儿地区,我可以说不太陌生。先说我从小时候听大人们讲过的三件事儿:

一个是地名——北纬路、南纬路,东经路、西经路。是按照经、纬线而命名的。

另外一个是——四面钟。早年,建在香厂路的“城南游艺园”,是个“船”形建筑。为了栓住它,在今天北纬饭店的位置建了个“四面钟”,视它为栓缆绳的桩子。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

再,就是——老的“天桥剧场”。五十年代盖“天桥剧场”的“工人”,不是正规的建筑工人......)

北纬路——位于天桥地区北部、友谊医院的南面,道路呈东西走向。东起天桥南大街,西到虎坊路南口。全长1200米,宽15米。现在道路已清理改造。

民国初年(1914-1918),市政当局在香厂地区进行开发建设,作为民国政府为振兴都市而开展的区域试点之一。香厂为地域名,北起虎坊桥大街,南抵先农坛,东起留学路,西至虎坊路,均统称“香厂”。

由被誉为“把北京从封建都市改建为现代化城市的先驱”,时任民国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主持整体规划并实施建设,即“天桥香厂新市区”项目,总面积约22公顷,共规划建设14条大路,要将该地区建设为集商业、娱乐、餐饮等中高档消费于一处的街区。

图片

 宣武区北纬路46号   

“路”最初是古代的高级行政或监察区划名称,元代北京“大都路”即为一级地方高级监察机关。明代以“路”而称的地名也很少见,《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内外城以“路”而称的只有三个,清代《京师坊巷志稿》中以“路”而称的只有十个。明清时期的北京内外地图上,道路街巷名称多以“胡同”、“街”、“巷”等相称。

清末民初,京城的道路开始“现代化”。过去除了“御街”之外,各地的街道都非常狭窄,所谓“大街”也就一丈多(三米多)宽,而新建或改造后的主要街道大多有十来米甚至十几米宽,于是就改称为“路”以示其新、其大,从此以“路”而称的地名才逐渐增多。

市政当局先将先农坛北面一带的水沟填平,然后按经纬划建街道,按其走向,以经纬命名。北纬路位于北边,由此得名。街名一直沿用至今未变。 

图片

道路东口路北就是当今火爆异常、红透京城半边天的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德云社演出场地——天桥有名的天桥乐茶园,又称天乐戏园子。当时天桥艺人们都称天乐戏园子为“天乐家的”。

按老北京话,“家”字在这里发轻声。始建于1933年的天乐戏园子当年主要就是唱京剧,而且都是正经的大戏。

最有名的就是被老天桥人叫做“2号马连良”、“天桥马连良”的梁益鸣。他是当年天乐戏园子最叫座的挂头牌京剧老生。据说后来梁益鸣还真的拜了马连良为师。最早梁益鸣和张宝华建成了“鸣华京剧团”,就是后来北京挺有名的“风雷京剧团”。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天乐戏园子开始改演曲艺节目。自1992年翻新改建后,一楼的24张方桌和二楼回廊半绕的9个包厢,都独具老北京的特色。全称“北京相声大会德云社”,最初由相声演员郭德纲创建于1996年,每周都在天桥乐茶园等地演出五、六场,演员的艺术水平和艺德受到了京、津观众的交口称赞。而德云社的突起,更是让天桥乐茶园远近闻名。

如今的天桥乐茶园,除了因为德云社的卖座演出充满了“喜兴”和“人气”外,它的老式窗棂、青灰色的墙壁,都让人不由得留住脚步,似乎寻找到了当年天桥的岁月。

今日的万胜剧场是一座青灰颜色砖砌成的建筑,和中华影院、天桥乐茶园一样,万胜剧场也是当年老天桥保留下来的一座戏园子。不过那时它不叫万胜剧场,而是叫“万盛轩”戏园子。

“万盛轩”始建于1931年,当年的“万盛轩”戏园子也很红火,主要是唱评剧,也出了很多有名的评剧演员。人们最熟悉的,就是后来成为著名中国评剧表演艺术家的新凤霞,她解放后在万盛轩主演的《刘巧儿》很有名。      

图片

“万盛轩”戏园子和现在的万胜剧场结构上不太一样,由“万盛轩”戏园子到万胜剧场,它曾经历了1964年、1980年和1997年的三次翻建。

1964年第一次翻建后更名为“万胜剧场”。老舍在1965年亲笔为剧场题写“万胜剧场”,当时郭沫若也亲自到场为剧场题词。

1980年第二次扩建时为剧场增设了二楼观众席。

1997年的第三次翻建规模更大,中西式结合的外观建筑,沙发坐椅和现代的音响灯光设施,都能让观众得到尽情的艺术享受。

现在的万胜剧场,是西式和老北京建筑结合的风格,正面门匾上端端正正的“万胜剧场”四个大字;右侧是:“老舍”;左侧是:“一九六五年春”。

2004年,万胜剧场更名为“天桥杂技剧场”,是北京杂技团的专业杂技演出剧场。 

图片

夹在天桥乐茶园和万胜剧场的中间,似乎让中国人寿保险大楼这座现代建筑显得和老天桥有些不搭界儿。这块地方在老天桥时期是茶馆,茶馆的后面那时也是一家影院。

天桥市场撤了以后,盖起了“鸿兴饭庄”,在那个时期,鸿兴饭庄应该算是一个规模设施都不错的国营餐厅,生意一直挺好。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鸿兴饭庄都在营业。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鸿兴饭庄被拆除,在原址盖起了中国人寿保险大楼。

图片

新、老“四面钟”

2003年修建的天桥市民广场,以前是一片低矮破旧的平房,现在成了今日天桥地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广场内的橱窗照片和雕塑等,生动再现了一些老天桥当年真实热闹的场景。和天桥市民广场同时建起来的四面钟,就矗立在东北角。广场的西面是“天桥剧场”。

老居民说,现在的四面钟,比原来的四面钟似乎矮了一些,颜色也不同。原来的四面钟坐落在友谊医院南边,是当年城南游艺园的标志性建筑,距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了。在城南游艺园倒闭变成了屠宰场后,四面钟也被破坏,四个大钟表被挖走,钟楼上留下了四个大黑窟窿。上个世纪50年代,残破的四面钟被拆除。(文/金陵闲士)

图片
9号淳湘阁饭庄(老北纬饭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