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送文件,购物时极速到家,即时配送早已成为当代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服务。一批专注即时配送的企业也因此发展壮大,例如顺丰同城、闪送、达达等。 这个行业看似都强调配送效率和质量,但在实际的服务中,却存在不少差异化特点。 有的企业只做用户间点对点、1对1的配送,有的深入零售等场景做配套,还有的企业则覆盖了个人、企业等多种类客户,以及生活、商业等多元场景。这可以视为企业基因在业务层面的投射。 例如,闪送主打1对1急送的标签已经深入人心,而顺丰同城发轫于顺丰,在定位独立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又将顺丰的定制化、专业化等能力继承了下来,因此既对C端用户的配送需求熟稔于心,又同时在B端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甚至还能与顺丰速运等物流公司协同,深入传统快递网络的“最后一公里”开展服务。 这体现了顺丰同城能力圈的广阔。最近,顺丰同城又在普通拼送模式(一位骑手多个订单)的基础上,全面升级上线“独享专送”,以1对1急送切入了闪送的“舒适区”。 这种升级,源自顺丰同城对C端用户需求偏好的洞察。艾瑞咨询在《2024中国即时专送行业研究报告》中给出的判断是,“点对点配送模式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快递和拼单配送时效和安全性的问题”。C端用户的需求规模和场景都在增长,且更在意时效和安全性,即时专送需求得以迅速规模化。 简单总结,其实只需要两个词:效率、质量。即配行业的商业模式,不外乎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展开。无论是C端,还是其他。用户越追求什么,即配企业就该越关注什么。 而做好了这两个方面的顺丰同城,还有与顺丰集团协同的独特优势,可以充分深入C端、B端以及“最后一公里”业务的腹地,形成稳健、可靠的用户心智,最终在即时配送赛道,形成与友商不同的增长逻辑。 不一样的顺丰同城,为自己塑造了不一样的价值驱动力。这关乎业务,也关乎它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港股的表现。 提升服务力,抓住精准高端增量 在C端,“独享专送”服务模式的上线,很好地体现了顺丰同城抢占用户心智、提升服务体验的能力。 理解这一点,要先明确即时配送不同履约方式的特点。艾瑞咨询在《2024年中国即时专送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即时配送派单履约形式可分为并单派送和专人直送两类。前者就是一位骑手多个订单拼着送,后者则是一对一专送。 不难发现,前者的侧重点是接单量,有利于低成本派送更多订单;后者因为聚焦于一个订单,能更好地优化客户体验。因此,在面对配送重要性比较高的物品时,专送的优势会得到凸显,用户也愿意为之提升付费水平。 正如顺丰同城在服务升级通知中所提到的,独享专送实现了更高标准的服务准则,有专人服务监督、货品安全保障、尊享客服等特点。 这一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中报发布时,顺丰同城曾披露,截至2024年6月30日过去12个月内,其活跃消费者规模逾2190万人。面对海量消费者,顺丰同城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 “重点加强在城市商业区(CBDS)和写字楼区域的服务能力,通过规范骑手形象、装备、话术、配送包材、配送操作等环节,确保优质取送体验和配送安全性,面向高端商务客群打造行业服务标准。” 这种重视正是因为即时配送消费习惯的普及,让更多C端用户在工作商务等更多重要场景中产生了更高标准的配送需求。艾瑞咨询也指出,更快送达和更优体验,正在成为个人用户选择即时配送服务时的关键考量。用户不再满足于送到即可,更希望又快又好。 在增量需求和更高付费水平的共同支撑下,专送模式无疑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艾瑞咨询预计,2023年到2028年,其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8%,2023年市场规模约达155.9亿元,2028年则有望超过500亿元。 但也需要注意,专送模式并不影响拼送模式本身的存在,后者仍是服务众多价格敏感型普通需求的基础。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主打1对1急送的闪送,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速仅为3.7%,上半年收入增速则为7.6%。相比之下,同时掌握专送、拼送等模式的顺丰同城,2024年上半年面向消费者的同城配送收入同比增速达到20.1%。 由此可见,顺丰同城实际在兑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优势。在将“独享专送”服务进行升级后,它将在稳定的配送服务基本盘之上,进一步打响专送模式的声量。 这有利于强化用户对顺丰同城专送服务的品牌心智,提升其自有渠道流量,从而加强对C端市场高端精准增量的开拓,并扩大盈利的前景。 并且,这还只是C端的价值。顺丰同城还有B端和“最后一公里”等业务,共同构筑服务矩阵。这种多元服务的优势,恰恰是顺丰同城与友商最大的不同点之一。 扎根全场景,差异化增长可期 国海证券此前在点评顺丰同城半年报时,曾给出一句直击其差异化核心的评价:向外场景渗透,向内网络协同。 前半句,道出了顺丰同城在即配行业的关键竞争力。C端之外多元场景的渗透,让顺丰同城的增长曲线比闪送、达达等平台更扎实。 艾瑞咨询在《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顺丰同城、达达、闪送本身无自有商流,主要订单来源为KA商户与个人。 拆解各平台商业模式可以发现,闪送的业务过于垂直,从场景看将C端一对一专送作为核心的业务模式,不容易做多品类,从频率看缺少餐饮等高频场景的参与,不容易扩大规模和提升ROI。 达达商流主要依赖的电商平台是京东,在京东之外,它是有可能被替代的。一个例子是,达达长期服务于山姆,但近期,泉州晋江山姆启动开业预热时,其宣传视频中出现的山姆专送服务商已经变成了顺丰同城。作为中立第三方平台,顺丰同城始终对企业保持着吸引力。 今年双十一期间,顺丰同城战绩斐然,全品类日均配送单量同比增长43%,其中美妆、商超便利、饮品等单量均同比增超100%。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顺丰同城能够广泛获取本地多极化流量。 这种多极化特征,来自顺丰同城全方位的服务能力:在业务端口上,覆盖B端、C端和同城快递的“最后一公里”;在服务场景上,包含餐饮场景和生鲜、数码、珠宝、生活服务等多价值场景;在客户类型上,覆盖个人+中小商户+连锁+商流平台+物流平台;在具体角色上,顺丰同城的合作伙伴包括抖音、天猫、拼多多、永辉、盒马、麦当劳、瑞幸等跨行业、跨品类角色。 全场景业务模式,让顺丰同城能抓住当前即时配送服务渗透向更多品类的趋势,其扩大商业化规模、增强盈利能力的机会在增长。 一方面,顺丰同城随着各大业务方的扩张而增长,比如电商平台加码即时零售,抖音小时达、山姆极速达、多多买菜从仓库送到家的需求,顺丰同城都能有效承接,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结构继续加固。 另一方面,丰富的需求促进了顺丰同城全时段全范围订单密度提升、结构丰富、分布优化,人效变得更高,增强了规模效应。 顺丰同城也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用科技和精益管理推动进一步提质增效,例如在运力方面实现四轮车、无人车、无人机的运力综合运用,配送能力得到升级,将降本、增效与扩规模融合考虑,盈利能力因此优化。 以上提到的驱动因素,只是顺丰同城优势中关于场景的部分。点评的“后半句”——向内网络协同,还进一步揭示了顺丰同城与顺丰集团协同的前景。 和顺丰集团有效协同,驱动价值升级 顺丰同城和顺丰集团的协同,落脚于服务网络、服务能力等多方面,但最终都会体现在业务的进展中。 以最具代表性的“最后一公里”业务为例,今年双十一期间,顺丰同城“最后一公里”业务单量创新高,其中收件场景日均单量同比增长160%,外部合作日均单量同比增长149%。 “最后一公里”,有难题、有挑战,也有持续增长的业务空间。解决前者,就会赢得后者。它的背后,是同城即时配送与同城快递的协同甚至融合。 快递网络需要“收转运派”,而顺丰同城作为灵活弹性运力提供者,嵌入到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提升了“最后一公里”业务的质量。 顺丰同城的弹性运力网络——包括人力与前文提到的四轮车、无人车等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能有效协助解决快递末端高峰期运力紧张、订单积压的问题;在时效上,顺丰同城快至分钟级的服务能力,提升了“最后一公里”业务的效率,也有助于拓展更多时效订单。 事实上,“一降一增”就能很好地概括顺丰同城与顺丰集团生态协同的价值: “一降”是运力网络助力履约,降低成本;一增是双方协同提升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客户需求,进而带来业务的增量。例如顺丰同城中报中所陈述的:“我们亦与顺丰控股集团生态圈的参与者进行战略合作,为客户打造'仓储+转运+同城即时配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此外,顺丰同城也在加强对快递用户的触达和转化,为自身带来增长。通过渠道合作,用户可以在下单界面自主选择“小时达”服务,顺丰同城也主动扩大了小时达服务的覆盖距离段。2024年上半年,顺丰同城“小时达”服务单量快速翻倍。 由此可见,协同的价值最终将会体现在成本、质量、用户规模等多方面。对顺丰同城来说,这些都是增长的积极因素。兑现的成果越多,越有利于顺丰同城掌握更大的成长动力。 结语 无论商业环境如何变迁,即时配送的核心问题是不变的,比如配送什么,为谁配送,怎么配送。解决好这些问题,即配企业就会掌握向上的力量。 顺丰同城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给出的答案包罗万象,在赛道上的增长预期可能也是行业最独特的。反映到资本市场,顺丰同城的爆发点也同时存在于几大业务之中,成为了行业独一份的存在。 并且,顺丰集团日前也成功完成了港股上市。此前,双方的协同更多反映在业务上,例如“最后一公里”业务的变化,同城快递升级为同城即配的趋势等。而未来,双方有望在港股形成更强的协同效应,尤其是在品牌和估值方面,带动价值更好释放。 总之,无论是业务的升级还是资本市场价值的提升,顺丰同城都在进一步夯实基础。未来回头看,改变或已在此时发生。 来源:松果财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