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国家之间的交流频繁,中华传统艺术传到国外,受到大众的学习和追捧,比如日本痴迷书法,“遣唐使”购回诸多真迹,来唐的学者也十分刻苦,仅用几年时间,悟透正统笔法,回到日本进行传授。 因此唐朝之后,日本书坛日益成熟,发展更加繁荣,尤其是平安时期,以及明治时期,体系真正完善,既能坚守古法,还演化多种风格,比如启功曾说:“日本书道,实传东晋六朝以来真谛,盖自墨迹熏习,不染刀痕蜡渍也”。 众所周知,宋代宫内珍藏的名家真迹,数量已经锐减,经过“靖康之乱”,墨本更是寥寥无几,而彼时的日本书坛,留存的真迹偏多,书家时常观摩它们,目光一直关注晋唐,所学技法非常正统,传承比较完整。 由此可知,日本书家的眼界,以及笔法水平,要胜过元明清的名匠,比如江户末期的卷菱湖,一生只学晋唐书法,实力匹敌超越张旭、怀素。 他本姓池田,名为大任,生于1777年,据史料记载,幼年时期常见“抄经体”,对其影响深刻,产生书法兴趣,之后一生倾心晋唐,临学王羲之、李邕等。 摹写《十七帖》、《书谱》等名作,次数将近百遍,真正悟透古人形神,当时他跟贯名海屋、市河米庵,共称为“幕末三笔”,门下徒弟超过10000万人,地位颇为崇高,可惜卷菱湖的字帖稀少,最精湛的一幅就是《细草千字文》。 此作备尽草法,用笔基本源自《十七帖》,饱含晋唐风韵,点画瘦劲飞动、连绵遒逸,卷菱湖善用连笔、断笔、飞白等技巧,线条明快而意态丰富,运笔始终回归中锋,笔笔骨肉匀称、提按有序,呈现秀逸天然之美。 至于章法和结字层面,势态奇宕开阔,排布顺应情感,自如发生变化,没有刻意造势,字与字之间的气息,以及连贯性很强,而且卷菱湖遵循“二王”神韵。 深谙中庸理念,看重整体的和谐自然之感,虽然外形狂放,排布开张舒放、错落起伏,但是节奏韵律悠然,整体流畅而有序,冲和气息贯穿全卷。 《细草千字文》原拓本尚存于世,字口清晰,笔画保存完好,质感生动而润丽,甚至拓印的颗粒感,也保留下来,时常临摹,可以掌握纯正的古人草法,下笔沉着灵动,写出流动的艺术妙趣,还能对照其他作品,共同学习,事半功倍。 而今,我们对卷菱湖《细草千字文》,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全新装裱的手工经折装,外观精美,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
|